洗手有時候比戴口罩還重要!浙江在武漢前線的一位國家級專家發來...

2020-12-23 騰訊網

昨天上午,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在傳播途徑的論述中,新版方案明確指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關於阻斷飛沫傳播,現已比較明確——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但如何理解這個「接觸傳播」?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在發布會上舉例解釋——比如手不小心汙染到了病毒,然後手再去揉眼睛,或者觸碰身體的其他部位,就可能造成病毒侵入感染。李興旺建議大家,不僅要佩戴好口罩,還應勤洗手。

「不洗手就不要碰自己的臉」

馳援武漢醫療隊的第一堂培訓課

「不洗手就不要碰自己的臉,這點很關鍵。」浙江141人醫療隊1月26日抵達武漢當天的第一堂培訓課上,早前已經到達武漢的北京地壇醫院的專家蔣教授強調。

為什麼不洗手就不能碰臉?碰臉會有什麼風險?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護師盧燕是援漢醫療隊的一員,她表示:「手衛生,原本就是院感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手是醫護人員接觸患者的主要途徑,也是細菌傳播的主要途徑,臉部暴露部位比較多,如鼻腔、口腔等呼吸道入口和眼睛、嘴唇等黏膜部位,都可成為病毒入口,如果臉上有傷口,也可能通過侵入傳播。

對疫區一線醫護人員來說,不碰臉只是個基礎線,他們的手衛生要求非常高——穿脫防護服時,11件防護用品:隔離衣、防護服、口罩、臉罩、護目鏡、腳套等,穿上前要洗手,脫下時更是每脫一件都要洗手消毒,並嚴格規定穿脫順序,避免交叉感染;

上崗過程中,還有「兩前三後」這五個時機必須洗手:接觸患者前,清潔/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後,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後,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兩前三後』是我們一直遵循的院感要求,現在有疫情,培訓中還特別加了一條生活區的要求:進餐前以及便前便後,也都必須洗手。」

「這是最經濟的『疫苗』」對付恐怖得多的伊波拉病毒

都曾建議洗手防控

世衛組織、紅十字會,

幾年前,伊波拉病毒肆虐時,「勤洗手」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最推薦的個人病毒防控措施。

國際紅十字會還製作了一個動畫短片《伊波拉的故事》,一個非洲小女孩講述了她的村莊如何在病毒襲擊下存活下來的故事——相信醫療隊,第一時間隔離治療疑似患者,以及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整個村莊都遵循這些規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疫情嚴重的幾個國家發放了數百萬塊肥皂,其項目負責人桑傑·韋傑塞克若說:「用肥皂洗手是預防病毒最經濟的『疫苗』,我們在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幾內亞的工作人員都在強調:洗手是阻止伊波拉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隨時保持手衛生

80%病原體由手直接或間接傳播

「保持手衛生是避免病菌傳播以及預防醫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因為手是最容易傳播病毒細菌的身體部位,80%的病原體都是通過手直接或間接傳播的。」

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陸群是此次武漢馳援行動的國家衛健委院感專家組成員,她表示,洗手原本就是防控工作中的必須步驟,也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預防感染措施中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對普通健康人來講,洗手和戴口罩同樣重要,有時甚至可能比戴口罩更重要。」陸群主任提醒大家,應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當然了,對於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必須要戴口罩,避免把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出去。從公共場所返回、打噴嚏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前便後,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應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等面部暴露器官。

疫情中如何保持手衛生?

必備知識點專家五問答

1.什麼時候應洗手?

陸群:打噴嚏咳嗽後、餐前、便前便後、到單位或回家後都應洗手,不是用清水洗,要用洗手液流動水清洗,回家時建議可增加一個步驟洗臉和鼻腔,因為臉和手都是在外時的暴露部位。另外,正確洗手很重要,口訣:內外夾弓大力腕,大約40-60秒;速幹手消劑塗抹也是一樣方法,時間大約20-30秒。

2.洗手液流水水洗和免洗洗手液乾洗是否有一樣的清潔消毒效果?

陸群:在日常手衛生建議中,當手部沒有明顯汙跡時,可使用速幹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而在手部有明顯汙物或血液及其他體液汙染時,應用洗手液流動水洗手。

但現在是疫情時期,建議有條件就首選洗手液流動水洗手;

如果外出時不一定有流水,可自備有效的手消毒劑或用含消毒液的溼紙巾擦拭替代。

3.對洗手液有什麼要求嗎?

陸群:普通洗手液即可,但不建議用肥皂,因為潮溼的肥皂易細菌生長,可造成再汙染;洗手液也建議使用一次性拋棄型的,不要反覆盛放可能已汙染的洗手液瓶。

4.在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區域,是否有必要增加洗手頻率?

陸群: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確實你手觸摸的地方都有接觸病毒的風險,所以應儘量減少觸摸,如果接觸後需要進食、觸碰自己臉部、與別人接觸等,建議都要洗手或給手消毒;全民要提倡咳嗽禮儀,用紙巾捂鼻,無紙巾用肘;不要隨地吐痰,有發熱咳嗽要戴口罩及時就醫,這是減少病菌傳播很重要的措施,也是文明的表現。

醫院的手衛生要求會相對高一些,我院2013年開始就在醫院公共區域遍布了手衛生設施,包括入門診急診的大門口,提供給患者、陪護者、醫院工作人員使用,去年10月開始在全院公共區域張貼咳嗽禮儀的宣傳教育提醒圖片。每年的5月,我們開展感控月活動,其中包括對民眾的手衛生宣講,手把手進行演示如何正確洗手,並贈送速幹手消劑。

5.外出時佩戴手套來保持手衛生可行嗎?

陸群:不可行,不建議,手套反而有可能成為汙染源和傳播途徑。

首先,手套不一定安全,如果真的接觸到病毒,普通手套起不到防護作用,在一線臨床,醫護人員是佩戴醫用手套來防控感染的;

第二,外出時手套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公共設備,如電梯按鈕、大門等,那麼再用手套觸碰自己時一樣可能傳播病毒;

第三,手接觸外部環境後可隨時清洗消毒,但手套卻會至少在一天內重複使用,一旦溼了、髒了,更容易成為汙染源和傳播途徑。

總之,即使醫療機構佩戴醫用手套也不能代替手衛生,佩戴手套和脫去手套同樣要做手衛生。

點擊這裡

跟著我們一起學洗手

記者 | 章貝佳

製圖 | 劉靜楠

H5 | 莫繁

通訊員 | 方序 王意菁

相關焦點

  • 洗手與戴口罩一樣重要!來自武漢一線的提醒:這些情況必須洗手
    關於阻斷飛沫傳播,現已比較明確——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但如何理解這個「接觸傳播」?比如,手不小心汙染到了病毒,然後手再去揉眼睛,或者觸碰身體的其他部位,就可能造成病毒侵入感染。「不洗手就不要碰自己的臉」馳援武漢醫療隊的第一堂培訓課為什麼不洗手就不能碰臉?碰臉會有什麼風險?
  • 專家:或得益於武漢人戴口罩良好習慣
    在藍寶石市場一樓做生意的一位商戶說:「這兩天雖然有點揪心,但並沒有恐慌,因為我們和店員平時很注意戴口罩。到漢正街批發、打貨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個人防護還是嚴一點好。」長江日報記者看到,漢正街的人氣依舊很旺,行人的通行和商戶的生意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街面上有工作人員持續進行著消毒工作。商場和菜市場的管控更嚴格了,任何一個商場的門口,都有人員在核對健康碼,並不斷提醒入內人員戴好口罩。
  • 專家提醒: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可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是有用的。 1 人傳人分「有限」和「持續」?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具備人傳人的能力。
  • 天熱戴口罩會不會中暑?長時間戴長痘痘怎麼辦?專家這樣說
    截至6月16日24時,累計確診本土病例137例,並在河北、遼寧、四川、浙江四省引發相關病例。初步判定,本起聚集性疫情由人際傳播或物品環境汙染引發的感染所致,且密切接觸者中出現了明確續發感染。北京市提出15條防控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堅持科學佩戴口罩,處於人員密集、封閉擁擠場所必須戴口罩。天氣炎熱,不少人對「要不要繼續戴口罩」感到困惑,甚至有人摘下了口罩。
  • 「每日精選」蘋果臨時關閉三家中國門店,武漢發來的快遞不用拒收
    集微網1月31日消息,武漢的肺炎疫情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企業的經營也造成了不利影響,數據顯示星巴克臨時關閉全國超過半數門店,蘋果也臨時關閉中國三家門店,蘋果表示,計劃在2月3日重新開放南京和福州的Apple Store,而青島店將在2月4日重新開放。
  • 長期戴口罩、勤洗手……皮膚卻越來越差!疫情期間,這份護膚方法...
    但與此同時小編還看到了因長期戴口罩,醫護人員磨破了臉頰和鼻子;因長期佩戴橡膠手套,用消毒液衝洗,他們手上布滿一道道血口子;不透氣的隔離服,有些人甚至出現了皮炎、溼疹等……
  • 學會戴口罩和洗手 不把疾病帶回家!
    浙江省衛健委專家提醒,學會戴口罩和洗手,不把疾病帶回家!廣大人民群眾要正確認識呼吸道傳染疾病,切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注意保持室內環境衛生和空氣流通,儘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或人流密集的公眾場合活動,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症狀,請及時到當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首席記者俞茜茜記者金晶陳彥汝通訊員陳曉華童言純乾貨!什麼時候應該戴口罩?口罩怎麼戴?
  • 戴口罩、洗手的正確姿勢來了!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日常戴口罩、勤洗手是最基本的防護措施。 但如果方法錯了,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上海的醫務人員親自為你示範,正確姿勢來了!
  • 專家在線科普:口罩應該這樣戴
    我們小時候都戴棉紗口罩,現在幾十年沒戴過了,也不曉得哪面是正哪面是反得嘛!」作為成都著名網紅·有責任心的華西闢謠小分隊,必須馬上立刻站出來,今天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感控專家宗志勇、王妍潼一起告訴大家,關於口罩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幾個重點!
  • 微信頭像「戴口罩」教程來了,一起為武漢加油
    這幾天「武漢肺炎」疫情鬧得人心惶惶,全國各地防治機構如臨大敵。每天疫情相關的信息鋪天蓋地,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而作為預防肺炎最關鍵的一環,「佩戴口罩」成為了這幾天來被提到最多的關鍵詞。小雷最怕的不是家裡人是否健康,而是家裡人一點都不防範的態度。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擔心自己有問題,更要擔心自己出現問題,而感染了身邊的家人朋友。
  • 籠起口罩就可以愉快出門了?華西專家說,麻煩你先把口罩戴正確!
    so,正確佩戴口罩真的非常重要。 囉嗦+1,戴之前手洗乾淨! 你的手每天都會接觸不同的東西、人、位置,一旦接觸到病毒,如果不好好洗手就摸鼻子、吃東西是很容易被感染的,還有可能將病毒繼續傳染給別個,所以,好生洗手、勤洗手真的特別重要。
  • 戴口罩悶熱還長痘怎麼辦?來看專家建議
    五一將至,立夏將到,但防疫的步子不能停,勤洗手戴口罩也是老生常談,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隨著氣溫上升,戴口罩又悶又熱還長痘,皮膚也容易損傷,在這戰疫的特殊時期如何做到既關注面子,又做好防疫,來看看專家的建議。戴口罩為何易長痘?
  • 學會正確洗手,出門戴口罩
    勤洗手,強防護,注意手部衛生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流動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時間不少於15秒。洗手的正確步驟是怎樣的呢?第一步:雙手掌心相對摩擦。#出門戴口罩
  • 有效預防肺炎,正確洗手和戴口罩
    但春節即將到來,很難避免人多的公共場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中個人衛生防護更加重要,如勤洗手及佩戴口罩。 如何正確洗手 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經常洗手可以幫助我們維護自己及周圍人的健康,特別是可能接觸並傳播病原體時。
  • 專家:並非出門就必戴口罩,高溫蒸煮口罩不可取
    &nbsp&nbsp&nbsp&nbsp戴口罩看場合,無須過度防護&nbsp&nbsp&nbsp&nbsp專家:並非出門就必戴口罩,高溫蒸煮口罩不可取&nbsp&nbsp&
  • 武漢市民:外出戴口罩 回家換洗衣服
    有武漢市民表示,如今街上大多數人都戴上了口罩,家裡人外出回家後衣服都要全洗一遍。不少市民也加緊購買食品等物資,不少市民表示目前物價總體平穩,但蔬菜比較難買。變化以前出門不戴口罩如今回家後衣服全洗1月18日,馮先生從深圳返回武漢老家過年,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當時返程的高鐵上只有零零散散三四個人戴口罩。20日以後,包括馮先生在內的很多武漢市民都感受到這次疫情嚴重。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新華網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吧,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大家很擔心秋冬季節新冠肺炎和流感疊加出現怎麼辦?高福: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疾病的疊加,這是肯定的,今年年初的時候它就有跟流感疊加在一起。
  • 天氣升溫戴口罩悶熱還長痘 「摘」還是「戴」看看專家建議
    編者按:五一將至,立夏將到,但防疫的步子不能停,勤洗手戴口罩也是老生常談,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隨著氣溫上升,戴口罩又悶又熱還長痘,皮膚也容易損傷,在這戰疫的特殊時期如何做到既關注面子,又做好防疫,來看看專家的建議。戴口罩為何易長痘?我們先看看口罩的結構。
  • 天氣升溫戴口罩悶熱還長痘 摘還是戴看看專家建議
    編者按:五一將至,立夏將到,但防疫的步子不能停,勤洗手戴口罩也是老生常談,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隨著氣溫上升,戴口罩又悶又熱還長痘,皮膚也容易損傷,在這戰疫的特殊時期如何做到既關注面子,又做好防疫,來看看專家的建議。戴口罩為何易長痘?
  • 戴口罩過敏,洗手太多皮膚瘙癢怎麼辦?專家推薦這幾招
    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的個人防護主要是接觸性防護(勤洗手)和氣傳性防護(戴口罩)。然而,酒精、消毒液、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的頻繁使用,也使我們的皮膚承受著巨大的考驗,發生過敏性皮炎的機會大大增加,原有的面部皮炎等皮膚病也有可能變得嚴重。戴口罩過敏、洗手太多皮膚瘙癢怎麼辦?本期科普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醫生黃南為您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