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耳熟能詳的敕勒歌就是我小的時候對草原的全部想像,天像一頂巨大的帳篷,想必應該是一幅天高雲淡的景象,水草十分豐美,只有趕上一陣微風才能看見草後悠閒吃草的牛羊,一幅絕美的畫卷曾多次出現在夢中,從那時起就想來敕勒川一探究竟。
那這個敕勒川究竟在哪?眾說紛紜,有的說敕勒川是在如今的朔州寧武一帶,有的說敕勒川在內蒙古陰山地區,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頭昆都侖河流域。還有一種說是在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頭的土右旗大部分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
而我認為敕勒歌是由少數民族語言翻譯而來,敕勒族就生活在如今的土默川一帶,所以我更願意相信敕勒川指的就是如今的哈素海附近。所以我為了探索那熟悉而陌生的敕勒川決定前往哈素海。
再去之前看了網上很多關於哈素海的說法,不過說法不一,有的說很貴,很不值,有的說收取50元的門票,各種說法都有,看來想要了解還是要實際前往一探究竟才能瞭然於胸。從呼和浩特出發交通十分方便,沿著G6京藏高速或者110國道過了土左旗就到了陰山腳下的哈素海。
其實在這裡敕勒川文化旅遊區和哈素海算是一個整體的旅遊目的地,但是兩個地方卻分別有自己的入口,雖然裡面可以連通,可初到此處的遊客卻未必能找到,那就不妨一個一個的遊覽,總之知道自己置身於陰山下的敕勒川,就好好感受一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吧。
敕勒川的大門氣勢磅礴,可走進一看卻是一片蕭條,這裡完全不像是個旅遊區,碩大的停車場看不見一輛車,景區工作人員同樣一個也找不到,當然也就免費進入了,我想也許正是這樣,我才能欣賞到最純淨的敕勒川風光,想到這心情大好,馬上進入草原深處。
在敕勒川其實是有開發痕跡的,裡面設有好幾個小景點,其中最美的當屬可汗大帳和聖主廣場。可汗大帳複製出一個蒙古營地,有五座羊毛氈的敖包,篝火盆擺滿一地,感覺像是時刻就要舉辦一場宴會,歡迎遠方的客人。
聖主廣場上巨大的成吉思汗銅像讓人折服,在廣場下面還分布著一個個騎著駿馬的勇士,離近一看他們也不是「凡人」,分別是成吉思汗的四勇、四傑、四弟、四子,每一位都身經百戰,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哲別、木華黎、拖雷、窩闊臺……在這裡還有許多成吉思汗說過的至理名言,讓我們再一次了解那段蒙元文化。
草原的美只有近距離接觸才能有所體會,雖是九月,野花依舊遍地可見,開得正豔的張大人花用五顏六色去裝點著草原的美。
遠看陰山,正是應了那句天蒼蒼、野茫茫。陰山稜角分明,像是一幅水墨畫,烏雲緩緩飄過,讓陰山顯得更加冷酷無情,又像是有強敵壓境,不一會從烏雲中透出一抹陽光,又讓人的心胸一下子變得寬廣起來,陰晴不定的天氣讓敕勒川顯得更加神秘。
走在草原上,忽然抬頭一看,光禿禿的一棵樹下,一輛勒勒車就在那靜靜的佇立,如果一旁再有一位蒙古族少女擠著馬奶,那必然是一幅祥和到極致的畫面,草原總能給人無限的遐想,更別說此刻正在陰山之下的敕勒川。
這裡絕對稱得上是水草豐美,每一株草都長得很高,微風拂過,草叢也隨風搖擺,忽然間在草叢中出現了羊群和牛群,我想也只有在此處水草豐美的地方才能感受到究竟什麼是風吹草低見牛羊,不來敕勒川這種場景也只能是停留在腦海之中。
遊完敕勒川,別錯過哈素海,哈素海被稱為塞外西湖,就光聽這個名字也不一般,24.7公裡的環湖路每一處皆是風景,遠看哈素海水天一色,連接到天邊。不禁讓人感嘆眼前的場景,仿佛置身天空之鏡。
哈素海周圍有許多棧道可以直通湖邊,各種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天鵝、水鳥發出好聽的聲音,當然還有湖邊一片片的牛群,總能讓你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魅力。最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嘗一嘗哈素海的魚,鮮美無比。
敕勒川和哈素海相距非常近,而且現在都是免門票,在這裡隨處都可以體會到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風光,讓人心胸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