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奶奶不小心把女兒拼好的積木打碎了,她突然尖叫著大哭大鬧。
奶奶不停地道歉,媽媽連哄帶承諾晚上幫忙拼好,根本沒用。
反而,越哭越兇,連著咳嗽。
媽媽要急著上班,女兒也要去幼兒園,硬拽到電梯前,還在哭。
高峰期幾趟電梯路過都沒停,媽媽責怪女兒耽誤時間,趕上高峰了。結果,女兒哭得更傷心了。
媽媽再也忍不住,大吼:一大早哭哭哭,再哭就打你了。
這一喊,女兒逆反心理來了,反而先對著媽媽打了。於是媽媽像一頭髮怒的獅子,狠狠抽了女兒屁股幾巴掌。
女兒想大哭,不敢哭,強烈壓抑著抽泣。
相信很多媽媽,跟我有同樣的經歷。
面對哭鬧的孩子,哄也哄不好,嚇也嚇不住,真是抓狂。
但是,打完我就後悔了,立即把她抱起來,她嘴上抗爭著說:要奶奶,小手卻把我抱得緊緊的,慢慢平靜下來了。
我突然明白了,如果早一點抱抱她,或許早該平靜下來了。
面對哭鬧的孩子,為什麼我總忍不住發脾氣?
因為,我也不擅長處理負面情緒。
孩子一哭一鬧,收到影響,我也變得煩躁不安,本能希望她趕緊結束哭鬧,她沒能達到我的預期,就更加惱火,於是就想發洩。
你看,除了導火索,我發脾氣的真正原因,不過是因為自己習慣了這樣處理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自己都習慣了用發脾氣解決內心的煩躁,你憑什麼要求孩子在負面情緒面前不哭不鬧?
你是她在這個世界上最近的模仿對象,你給的參考樣本都是以暴制暴,叫她如何生出理性處理情緒的認知?從娘胎裡學的?娘胎也是你呀!
所以,面對孩子哭鬧,正是我們自己學習控制負面情緒的的機會,更是一次難得的情商教育機會。
一個理智的媽媽,面對孩子哭鬧,應該這樣:
首先,對孩子的哭鬧給予理解。有情緒很正常,每個人都是這樣一步步成長的。取得她的信任,給一個擁抱;
然後,教她識別這次負面情緒的類別,認清產生這種憤怒、嫉妒等產生的原因;
最後,教她積極解決。負面情緒是可以疏導解決的,一起找辦法,或者轉移注意力。
一旦有了成功的情緒疏導,一次次累積成慣性,以後孩子遇到負面情緒,就很輕鬆按套路去解決了,孩子有了穩定的安全感和平和理性的性格,比什麼都珍貴。
我們自己,也同樣會變得平和而淡定!
在當媽媽的路上,我們也需要不停地學習,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