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書亦畫——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2020-12-12 騰訊網

柯九思在《書畫譜》中提及:「寫幹用篆法,枝草用草書,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股釵,屋漏痕之遺意。」柯九思的繪畫理念和趙孟頫的「書畫本來同」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並都在自己繪畫創作中顯現出來,被當時的文人畫家們所稱讚。畫家蔡茂友的筆下花鳥,充分體現了「書畫本來同」的觀點,更是畫家始終所追求的藝術創作方向,如他所畫梅花枝幹挺拔俊朗,花朵自然有序的排列,筆墨濃淡相宜,既有畫面的層次感,又生動有致,畫面雖用筆不多,但筆筆利落,筆筆體現書寫之勢。亦書亦畫,這種觀察方式是畫家留存在畫面裡的一種對生活的思考,所謂「化生活之態為藝術之態」。

畫家蔡茂友畫梅花,是根據整幅作品形象排列組織的動勢上作布局,先把握好花瓣、枝幹以及鳥的節奏感表現,如: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由曲到直,再由直到曲等等的排列便形成了節奏。他畫梅有粗細,墨中見筆,頓挫與順逆,先用中墨勾畫出主幹,主幹畫好後枝幹畫得斷斷續續,枝中求曲,花有俯仰舒展,賓主分明。此畫對鵲鳥的描寫工整細緻,羽翼、爪以及凝視之態都捕捉得尤為自然,激活了整個畫面的活眼。這也是畫家擅長的,在他的很多作品裡,都通過抓住飛禽魚蟲,或仙鶴、或蜜蜂、或麻雀、或遊魚等的神態動作來提升作品,形成整個畫面的活眼,使得作品更為人性化,更具動態感。

他畫柿子,首先將一枝由上至下,縱橫交錯分割整個畫面。枝葉之姿態也是在大勢中求變化,在轉折之處求生機,小枝的嬌嫩,主枝的蒼老勁挺,組合出來蒼老和嬌嫩的,中堅和新生的更迭。在寥寥數筆之中把柿子的火紅之態、收穫之意書寫出來。並將小雞融入畫中,取其動態,一方面提升了作品主題間的動靜對比,一方面也增強了作品的虛實變化,豐富了花鳥的創作樣態。畫家對於傳統的水墨文人畫進行的深度的思考,將傳統文人畫與現當代藝術進行了融合,形成了他鮮明的作品風格。

相關焦點

  • 鮮豔欲滴 含蘊凝練——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在寫意花鳥畫的千年文脈中,以花鳥草木寓興傳神,觀物取象以寫逸趣,凝聚了寫意精神的神髓。畫家蔡茂友的筆下花鳥,重審寫意花鳥畫的當代格趣及其深層動因,重啟當下對於自然、對於季節的樸素的感知。相對於前人,他的筆墨線條更具個人特色,設色也更為單純。
  • 水流花開——庚子年蔡茂友臨啟功書法欣賞
    臨摹,長期以來存在「誤解」,是指通過反覆臨摹,把所臨的法帖從文字內容到點畫形狀、到章法布局都熟記在腦子裡。然後,不翻開帖,不看帖,完全可以臨摹的一模一樣。《啟功給你講書法》中說:「或問臨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無人能似也。即有似之,亦只是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臨之即得真似,則法律必不以籤押為依據矣。」
  • 蔡茂友作品在2020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漲勢依然
    2020年藝術品拍賣受疫情影響,一再延期,終於在7月16日,扣人心弦的拍賣槌聲再次響徹北京拍場。中國嘉德推出今年北京第一場拍賣會「當代風華——中國當代繪畫專場拍賣會」。當代名家蔡茂友六幅水墨精品《秋趣》48x73cm、《共舞》48x48cm、《歡歌》81x32cm、《春生》96x36cm、《春上枝頭》97x38、《秋韻》97x37cm,全部被收藏家競得,總成交價224萬人民幣。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故宮舊藏扇面《紅蓼水禽圖》 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云:「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花鳥畫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鳧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 唐代
  • 著名花鳥畫家孟回新最新作品欣賞
    著名花鳥畫家孟回新最新作品欣賞孟回新:號閒雲,安徴淮北市人,安徽省淮北民間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安徽省美協會員,河南省藝術百年畫院畫家,聚賢堂特聘畫家。1996年至1999年就讀於天津美院國畫系。師承孫其峰、霍春陽先生。2017年至2019年進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鄭瑰璽大景花鳥高研班學習。1999年《山之韻》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二屆花鳥畫展。1999年《秋實》入選中國美協和山東曲阜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畫展。
  • 鬱郁勃勃 神旺氣足——畫家陳錦雄花鳥畫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一)136x34cm△書法作品(四)46x46cm書與畫,激夫先生是在少年時代便從書法開始了他的藝術起步。黃賓虹說「畫之道在書法中」。這說明,激夫先生在書畫雙攜的求取上,他先走書法的路子,是正確的。
  • 國畫花鳥畫欣賞:詩人畫家鄭曉京,手繪蘭花國畫
    人們更欣賞蘭花與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豔,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蘭花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畫家鄭曉京筆下的蘭花國畫吧!作品展示圖:借墨把蘭栽,香風筆底來。幽懷人不識,歸向野山開。
  • 「庚子鑼鼓」:尚長榮與書畫名家同臺寫戲畫戲
    「庚子年實在不容易,通過舉辦以『庚子鑼鼓』為主題的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是想把戲曲人物畫的『鑼鼓』敲響一些,用『鑼鼓』驅趕疫情!」在「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現場,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會長、知名畫家謝春彥說。
  • 畫家石開作品欣賞 花鳥秀雅美景別致更藝術
    石開老師的作品表達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景,但他卻用個性化的語言追隨古老永恆的生活主題。石開最新四尺牡丹圖《春和景明萬物新》(來源 易從網)對於是石開老師的代表作品——牡丹圖,石開畫起來也是非常精通,無論是牡丹花的質感,亦或是它的姿態的靈動感,都在他精湛的筆下有著完整的體現,顯得更有墨韻、有文化藝術氣息了。作為投資字畫,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 宋徽宗的花鳥小品畫賞析
    趙佶在藝術發展上非常全面,人物、山水、花鳥諸體皆精,尤以花鳥畫成就最高。 他名下傳藏至今的書畫作品約有30餘件,其中有四幅小品均為花鳥畫作。它們分別是《桃鳩圖》、《臘梅雙禽圖》、《梅花繡眼圖》、《枇杷山鳥圖》。
  • 畫家吳大愷水墨畫 吳大愷水墨山水畫作品欣賞
    在國內的水墨畫領域,名師佳作稀少,多以粗製濫造的流水式作品佔據市場,而真正精品佳作往往需要花費作者大量的心血時間,且考驗著作者勾斫、皴擦、點染的筆法,乃至對自然山水的情感和理解,個人身心修為格局的高低。值得注意的是,水墨山水畫融合著東方的人生哲學,常常表達出作者的藝術情感,這種情感有對自然山水的理解,有對處事為人的領悟,亦有文化、哲學、宗教等知識的融入。
  • 水墨畫之蘭花欣賞
    秋蘭則捨棄了當時所盛行的水墨撇寫之法,而以雙鉤白描繪出,略施淡墨,寫出蘭叢繁茂之貌,以濃墨點提花心及地面野菜。蘭之高潔晶瑩與石之堅實沉穩形成鮮明對照,使畫面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靈動之感。 此扇面構圖取偏勢。蘭叢置於一側墨筆寫蘭葉,蘭花點以硃砂,與水墨浸接 清雅而嫵媚。一蘭葉長撇,動韻有致,蘭叢與款題聯繫起來,從而使畫面呈現穩定之勢。
  • 丁酉雞年,賞中國歷代名家畫雞
    2017年是雞年,欣賞中國歷代名家畫筆下的雞自是別有一番意趣,各位大可一飽眼福!當代 ▼黃永玉(1924年—),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黃永玉的作品融會中西,不拘成法,他喜作彩墨,常以酣暢淋漓的墨色為基調,凝重而灑脫的線條為骨骼,設色或淡泊或渾重,布局別出心裁,意境高古而雋永,其山水花鳥、人物俱佳,及至晚年所畫之物無不隨心所欲,愈發老辣、豁達。半個多世紀以來,黃永玉的作品在市場上已深入人心,自成一體,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符號。
  • 鄭板橋作品欣賞
    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 唐蘇晴山水花鳥畫作品欣賞
    自幼喜畫,深受桐城派文化浸潤,常遊名山大川、摹宋元名作、訪各地名師,終厚積薄發,溢於筆下。擅作山水花鳥,畫風師法自然,崇仿宋元諸家,守成創新相彰。山水作品疊嶂沖天,跌瀑飛下,黛青罩然,蔥鬱氤氳;花鳥作品鉤勒填彩,細膩柔媚,賦色濃豔,旨趣盎然。大尺構圖高遠,揮斥方遒,氣勢磅礴;小品精緻靈動,疏密有致,寧靜致遠。唐蘇晴作畫重精神而輕形似、物我交融而情景合一,經年臨摹習畫,終成一家。
  • 才女畫家苑竹,水墨春色,繪就「醉春天」
    正是寒漸去,春意濃,陽光輕柔好嫵媚,心中有景春常在,聞著水墨的清香,欣賞才女畫家苑竹繪就一幅幅「醉春天」,看春風微笑,百花爭豔,峰蝶飛舞,品鳥語花香。春天,是迷人的畫作春天是清純唯美的山泉,春天是翩翩而來的新燕,春天是吹面不寒的南風,春天是碧玉妝成的楊柳…鶯飛草長菜花黃,桃紅柳綠春滿山,都處都是花兒吐豔,柳枝婀娜,山巒疊翠,處處芳菲浸染,小雨不擾心境,天藍更促腳步匆匆。
  • 水墨字紋身
    什麼是水墨字水墨字: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字,是書法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字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
  • 客廳掛畫需要注意什麼 水墨花鳥畫才是上上之選
    在客廳掛畫已經運用的非常廣泛了,不同的裝飾畫掛在客廳內,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和寓意。因此在挑選客廳裝飾畫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你想要打造出一個文化氣息十足、高品位、風水好的家居環境,那就選擇一幅水墨花鳥畫吧~水墨花鳥畫的高顏值能夠美化整個家居,還能改善心情、調節風水,是客廳裝飾的絕佳選擇。
  • 榮寶京行藝術館丨鑑己——劉大石作品展
    大石中意於花鳥山水,喜畫蘭竹,細心體會,吾力勸其書法上發力,明王紱亦云:「畫竹之法,幹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看似說竹,其實是論書,看似論書,不盡之中,固已深盡。大石好詩。東坡以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欲求詩境,則去遊歷。大石好遊,喜以詩言心聲,且潔高欲古。
  • 清代名家花鳥冊頁文人畫的濃縮之美
    花鳥水墨,乃傳統三大畫科之一,繪花草竹石、鳥獸蟲魚,以其寄情於景、託志於物的寓興手法,為墨客騷人所愛;冊頁裝裱,為傳統書畫裝幀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