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也許就是你身邊的那個TA

2021-12-30 一棵ECOBUYER

我知道我不是個男人,

漸漸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個女人。

問題是,

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我們非男即女的世界裡。

——凱特·伯恩斯坦 (美國著名作家)

《性別是條毛毛蟲》

1994年,(美)凱特·伯恩斯坦

凱特·伯恩斯坦(Kate Bornstein, 1948—)的名字曾經是艾伯特·伯恩斯坦(Albert Bornstein)。於1986年進行變性手術成為女人之後的幾年裡,她/他飽受壓力,仍然選擇了「非男非女」的性別。伯恩斯坦現在是當代重要的跨性別行動主義運動者。

《性別是條毛毛蟲》成書於1994年,作者以幽默、坦誠而極富文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跨性別女人的故事。在20年後的今日來看,書中對二元性別論的懷疑與思考,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聖經上,人類誕生之初,只有亞當和夏娃,男人和女人。但一旦我們認定了某種規則,想法就會變得片面。

就在今天,艾倫·佩吉(Ellen Page)發表聲明稱自己是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人稱代詞轉變為he或they,現在改名為Elliot Page,並表示"我愛自己的跨性別身份。" Page的明星身份也再次將「跨性別者」的討論推上了新高。

14年,佩吉宣布出櫃,18年與女友Emma Portner完婚

"跨性別者"是指在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或性別行為方面與出生時指定的生理性別不符合的人士的總稱。很多時候,跨性別者是先天性的,它與染色體和下丘腦的發育有關,走上這條路只是因為上帝將靈魂放入了錯誤的身體。

二元性別論並不是定義一個人性別的唯一標準,時尚圈也是最早擁抱跨性別美的行業。以一頭紅髮爆火時尚圈的超模Natalie Westling在18年4月接受了跨性別手術,成了一名男孩,並改名為Nathan Westling。原本他籤約的紐約模特經紀公司只籤女模,卻破例為他開設了只有他一個人的男模頁面,而不少業內編輯、設計師與造型師都對男孩Westling表示了支持。

用雌雄莫辯冶豔的氣質,顛覆時尚界的生態法則的澳洲超模Andrej Pejić,童年時就喜歡與女孩們一起玩化妝遊戲,這讓他很快察覺到這並不符合他男孩子身份。在22歲時,他選擇了變性,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女性,並將名字改為Andreja Pejić。完成變性手術後的她在臉書上寫道:"不論是Andrej Pejić,還是Andreja Pejić,"她"都沒有改變,只是性別變得不一樣,"要接受真正的自己,而且你有權利受到和其他人一樣的尊重。"

頂著全球最受矚目"卡戴珊"家族的光環,還叫布魯斯·詹娜(Bruce Jenner)的她,曾是著名的奧運十項全能選手,現在則是一位為LGBTQ+發聲的跨性別女性。她的出櫃,可以說是近年把跨性別族群帶入大眾視野的重要轉折點:2015年的《名利場》(Vanity Fair)六月號上,已經更名Caitlyn的她倚著牆,身穿白色胸衣,封面印著鬥大的一句話"Call me Caitlyn"。

2015年的《名利場》(Vanity Fair)六月號

歌手Miley Cyrus和"鬼馬超模"Cara Delevingne都是公布自己為泛性戀的著名明星。Cara在回答關於性取向問題時說:我認為自己是泛性戀(Pansexuality)。無論對象的性別如何,我都可能會被個人的存在所吸引。這些明星、超模的發聲更讓大眾意識到,傳統二元性別論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堅不可摧。

Miley Cyrus                    Cara Delevingne

其實一直都有許多描寫跨性別群體的優秀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關於跨性別人布蘭頓因隱瞞自己女性身份撩妹,被其他男生殘害致死的《男孩別哭》;講述跨性別女主與士兵Barry相愛,後來卻被軍隊裡的同僚當作"性變態"殺死的《迷戀荷爾蒙》;跨性別男孩雷,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的性別過渡期的《三代人》;講述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丹麥畫家與妻子傳奇故事的英國電影《丹麥女孩》。只不過,這些電影的流傳度和討論度,並不像其他商業電影那樣高。

1999年《男孩別哭》      2003年《迷戀荷爾蒙》 

2015年《三代人》       2015年《丹麥女孩》

不只是在西方,在豆瓣上有一部關於性少數群體的國產紀錄片《有性無別》。通過採訪8位跨性別者以及他們的家人、醫生,講述他們飽受社會、家庭帶來的不解和歧視,以及正在經歷著的各種暴力、工作歧視以及醫療問題。

這是一部很短的紀錄片,製作也遠達不到BBC水準,只是用最樸實的鏡頭展現這跨性別者的現狀和他們的心路歷程。影片中他們勇敢發聲,不為改變世界,只期望得到更多親人、朋友、周圍人的理解和尊重。

這是一個特別開放的時代,但仍不是一個特別寬容的時代。很多跨性別者迫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在進入了社會的公共空間,就選擇成為"正常"的人,默默忍受被錯誤身體所囚禁的痛苦。

片中上海某三甲醫院醫生趙博稱:"據國外統計,每三十萬人中就有一個跨性別者。這不是變態,更不是病。他們就在你我的周圍。"而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都拒絕去承認孩子是一個跨性別者,在這方面西方的父母,似乎持著更寬容的態度。

"女神"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在12年和15年分別領養了一兒一女。從17年開始,五歲的兒子Jackson開始頻繁穿裙子,還接發變成長辮子髮型。塞隆在就此事接受採訪時回答:Jackson愛穿裙子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她說:"沒錯,以前我也覺得她是個男孩。但她三歲時告訴我:"我不是男孩!"

朱莉和皮特親生的女兒希洛·朱莉·皮特(Shiloh Jolie-Pitt)從3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男孩。不僅剪短了頭髮,而且只穿男生的衣服,皮特在採訪的時候也提到過希洛曾經就有想過給自己取一個偏向男孩的名字,還讓大家稱她為"約翰",不要叫"希洛"這個名字。

希洛·朱莉·皮特(Shiloh Jolie-Pitt)

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和前男友Liev Schreiber的兩個兒子,其中的弟弟Samuel Kai從小的心理認知就認為自己是女孩子。在和父母說了這個想法以後,娜奧米和Liev都很支持兒子的想法,從此以後,Samuel便穿起了女裝,打扮成女孩子的樣子。

梅根·福克斯(Megan Fox)和老公Brian Austin Green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哥哥都愛穿裙子。梅根在16年上雞毛秀時曾表示,她父母家裡屬於基督教一個非常傳統的教派,對男女著裝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她決心在自己的小家庭裡採取更自由的態度。喜歡COS《冰雪奇緣》裡的Elsa的大兒子Noah,曾被外界攻擊為"怪胎",對此Megan老公反擊道,"他想穿什麼就穿什麼,那是他的人生。"

隨著網絡的發展,放大了這些原本在現實社會中很小眾的群體,讓人們逐漸去了解和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也大大加速了真正自由時代的到來。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跨性別這種現象會"消失",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不會再有人拿著性別的戒尺去要求別人。無論出生的時候是男是女,每個人在性別認同上都是自由的、擁有無儘可能性的。因為,每個不同的個體都值得被尊重、被欣賞。那時,世界上將只有一種性取向叫"心之所向"。也許,這也應該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關於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的題中應有之義。

相關焦點

  • 跨性別者在中國
    他們生為男性或女性,卻認為自己本應是另一種性別。據估計,亞太地區有0.3%的人口是跨性別,中國大陸14億人口,按平均比例推算,跨性別者就有400多萬。那一年我讀大三,成為了第一個通過他們審批的人。所以我在21歲的時候做了手術,也順利改掉了身份證上的性別。當時的審批標準是,要做性別重置手術,你必須要喜歡異性,而且要證明已經堅持想做手術5年以上。證據的話我很好找,直接把小學的評價手冊翻出來,複印了一張給醫生。小時候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我當著全班的面,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女生,老師就把這件事寫在評價手冊上了。
  • 歧視跨性別者?安妮玫瑰你錯了!
    我們暫且先不談女性歧視,光是LGBT 的性別歧視就出現過很多次。就在今天,安妮玫瑰終於被扒了個乾淨。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作家安妮寶貝的某個死忠粉,其實不然,她就是一個典型的「網暴者」,一個每日在微博這片地上呼天搶地的歧視者。
  • 解答你的問題 關於跨性別者 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
    性別表達是指一個人透過行為、衣著、髮型、聲音或身體特徵等,來向他人傳達自己所認同的性別。跨性別者(transgender),有時被稱為變性人(trans)。雖然跨性別者一詞不帶任何褒或貶義,但不是所有外形或行為與性別不符的人都會把自己看成是跨性別者。流行文化、學術界及科學界不斷改變對跨性別者的看法;而隨著我們對跨性別者有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更開放的態度,這變化尤其明顯。
  • 跨性別者——我是誰?
    如佟大雄一樣,跨性別者最困難的就是讓內心的自己像現實生活中勇敢的邁出去。這期間困難重重,有家人的憤怒與痛心,有周圍人們的不理解和反感,鋪天蓋地的嘲諷就算跨性別者們努力去承擔,卻也難以抵抗世俗。現實中的"trans"根據近幾年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跨性別者人數在大大增加。
  • 跨性別話題系列(一)| 性別光譜是什麼?跨性別者,性別刻板印象與女權主義
    作為跨性別者或者性別認同為gender fluidity的人們,選擇也非常之少。要麼並不出櫃,繼續以自己的生理性別作為社會性別生存。如果選擇出櫃,唯一有(些微的)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就是迎合社會所認同的性別刻板印象。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跨性別者在陳述他們的經歷時,會表述自己可能通過迎合性別刻板印象的方式,期待獲得社會的認同。同時,這也是跨性別者一種規避危險,歧視與暴力的方式。
  • 被罵變態、妖怪,但今天我們站出來,為自己發聲|18位跨性別者視頻專訪
    軍訓的時候,大家男生女生分開,完全不能和自己真正屬於的那個隊伍一起訓練,永遠是被分到另一個隊伍,這真的挺痛苦的。小狐 跨性別女孩兒我同事,他們不理解你,無端的猜忌你。他們跑來問我,你是gay嗎。我說我不是。然後他們又跑來問一些比較刁難你的問題,而且很明顯是故意的。
  • 跨性別者的困境與訴求
    雖然李銀河在文中用兩段給跨性別者作了解釋,但在各種留言和討論裡,最多的是類似「那她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啊?」「始終是兩個女的睡,應該算同性戀?」的問題。迷惑多於討論,討論又多於科普。當然,即使了解甚少,也不妨礙引起熱議。一來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八卦成分,二來這事對大部分中國人的性別觀念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不是一次挑戰是挑戰了兩次:你以前喜歡男的,現在你喜歡女的了。
  • 致所有跨性別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
    在地球上,許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而對於人類而言,人類性別由XX和XY染色體確定,事實上性染色體並不是只有這兩種,但是這對於當前遵循性別二元體系的社會來說,就是格格不入的異類,這樣的「非自願性別矯正」不止朱亦經受過,還有19歲的黃小迪。因為自己「跨性別者」的身份,而經歷了三次逃亡。
  • 跨性別者的廁所爭議
    性別刻板印象和二元性別對立論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馮卓凡  圖/受訪者供圖在這場跨性別者如廁爭議中,網友對於這個群體最大的質疑是:既然是跨性別者,為什麼不去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怎麼證明你是一位跨性別者?外界有這樣的質疑,馮卓凡覺得是由於大眾對跨性別群體的不了解。
  • 跨性別者:我不是要改變性別,只是想成為自己
    2009 年我國出臺的《變性手術規範》規定,要接受變性手術,術者本人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跨性別者,是一個對性別重置手術有強烈訴求的群體。所謂跨性別者,簡單來說,就是生物學性別和自我認同的性別發生了錯位。
  • 中國的跨性別者選擇了哪間廁所?
    跨性別(transgender)者通常指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被指派性別不同的人。這是一個廣泛的概念,除了一般認為的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不同的跨性別者,還包括變性者和易裝者等等。藉由拜登「反歧視」行政令事件中涉及到的如廁問題出發,我們或許可以觸摸到ta們的生存困境。跨性別者的如廁問題一直是一個焦點。而目前國際公認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專門的無性別公廁,也就是廁所不再分性別。歐美在無性別公廁的建設上走在世界的前列。2000年,世界上第一所無性別廁所在英國的一所中學建立;2007年,英國教育部發布指導,鼓勵所有學校建立無性別廁所。
  • 「性器官不能決定我的性別」,5%的「跨性別者」都想切除自己的生殖器官
    屍人(ID:hishiren),一個讓你睡不著覺的公眾號當年我和B哥剛來北京,還在住出租屋的時候就聽身邊的許多朋友同事說過關於泰國變性人的故事。那個喜歡穿女裝的大喜哥也被嫌棄了大半輩子,顛沛流離於鬧市之中。
  •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時間:2020-03-31 16:5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王小波去世後,遺孀李銀河愛上「跨性別者」,真愛與性別無關!
    你不會知道將來你遇到的那個人,有怎樣的膚色國籍,更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時代的變遷,讓社會越來越開放。大家對婚姻的理解脫離了低級繁衍,取而代之的,是靈魂的契合。現代的年輕人,不在乎社會的看法。特立獨行的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丁克,選擇戀人的性別。
  •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跨性別者電影推薦:是神仙大人搞錯了我的性別
    不過,這些都沒有成為艾略特追求自我的阻礙,他表示:我愛自己是位跨性別,愛我自己是酷兒。當我越是接受自己、擁抱真正的我;我的心就越寬闊,越茁壯。其實,近年來有關跨性別者的話題不再像禁忌一般不可提起,反而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甚至有不少電影以他們為題材,探討他們的生活和心境。
  • 演員艾倫佩吉宣布自己為跨性別者
    A+ | A- 【演員艾倫佩吉宣布為跨性別者】艾倫·佩吉(《傘學院》《朱諾》《水果硬糖》《盜夢空間》)發表聲明稱自己是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代詞為he/they,現在名字叫艾略特·佩吉。
  • 跨性別男性與跨性別女性
    而且,因為一個人不會英語,就阻礙其理解跨性別者,這無疑給本來就被大眾了解不多的跨性別群體製造了更多的障礙。 3. 減少混淆對於英語水平不高或者不怎麼了解跨性別的人,FtM 和 MtF 可以說看起來極其相似,經常搞混淆。不只是順性別者,跨性別者本身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如果人為設置更高的了解跨性別的門檻,無異對跨性別者和整個社會都沒有什麼好處。
  • 跨性別者的發聲——「正常人」眼中的Transgender
    她是Joanne,一個跨性別者,來自香港。由2009年起,他變成了她。(直同道合「跨性別的故事」分享會現場)她口中的「正常人」,大概是指我們常說的直男、直女,即自我性別認知與出生性別一致,喜歡異性的人。
  • 時差播客:酷兒、跨性別與情感理論
    包括Talia Mae Bettcher(在過去作為跨性別者出櫃),美國跨性別哲學界的非常資深的一個前輩,TA也是做分析哲學的。所以我覺得做這方面研究一個是要看你有沒有一個批判理論的面向,另外一個就是看你有沒有一個政治和社會正義的面向。如果你有這兩個面向的話,那我覺得你的研究和你的具體方法或者你的思想資源也沒有那麼相關。
  • 艾倫佩吉宣布為跨性別者怎麼回事?跨性別者是什麼意思?
    2日,演員Ellen Page 艾倫·佩吉(《傘學院》、《朱諾》、《盜夢空間》、《X戰警:逆轉未來》、《水果硬糖》)發表聲明稱自己是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代詞為he/they,現在名字叫Elliot Page 艾略特·佩吉。2014年,佩吉正式宣布出櫃,2018年與女友Emma Portner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