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品種可以說成千上萬,關於品種分類、溯源、培育、栽培以及商業化的介紹我大概也見過不少於5種不同版本,但直到最近看到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的相關資料,才明白咖啡品種分類對於實際的咖啡行業價值的另一種可能性,而這,基本也是我們消費國以前不太關注,或者沒曾想到過的。
我所了解的關於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出這個咖啡品種目錄目的非常簡單:幫助種植農降低咖啡栽培時各方面的風險係數。以中南美洲為例,2012年開始的咖啡葉銹病災害嚴重影響到各國的咖啡產量,有30萬種植農需要更新咖啡的種植,影響的種植面積達到60萬英畝。而對非洲的咖啡產國來說,有相關數據表明這裡的咖啡樹齡有超過50%的比例是超過50年的生產期,一般咖啡樹的最佳結果產量期不會超過20-30年,對於非洲來講同樣面臨著咖啡樹的更新栽培與種植。
在官網上,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描述倡導信息即力量(Information is power),試圖通過這份咖啡品種目錄去指導咖啡農選擇栽培何種咖啡。這份咖啡品種目錄與一般常見的咖啡品種分類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於品種的栽培特性的介紹。它從咖啡樹外形(高度)、葉尖顏色、豆型大小、最佳種植海拔(同樣品種緯度不同,海拔也不同)、品質潛力與海拔關係、產量潛力、抗葉銹病能力、抗咖啡櫻桃真菌感染能力(目前中南美洲產區還未發現,我在印尼、肯亞是有親身見過)、抗線蟲害能力(這個在雲南我掰開看過一顆咖啡樹是如何被類似線蟲掏空、完全死去的樣子)、首次大量產果的時間以及血統來源等等共計17項的簡潔清晰的描述。
這份目錄是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通過拜訪16個國家的各類咖啡出口企業、研究機構所獲得的信息,涵蓋了中美洲、加勒比海區域以及非洲等咖啡產國裡共計108位各類咖啡人士的協助與參與。如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所說的,這並不是一份咖啡品種全貌,目前設計15個咖啡產國的主要種植品種,且還在不斷的更新與擴展。對於這個組織來說,熱烈歡迎各個產地國的人士提交品種與信息,參與進來,促進咖啡種植的發展。
以我喜歡的肯亞咖啡優秀的品種 SL28為例,下面截取的圖片就是從形態到海拔、產量潛力等等各方面分析了這個品種的特性。
而在針對巴拿馬瑰夏種時,著重提到了它的高品質與高海拔的的關聯性。
今年烏幹達的咖啡在市場非常常見,我們自身就有好幾款,這當然就少不了對烏幹達精品咖啡主力品種 SL14的好奇,實際上它也是來自 SL28同一個實驗室 Scott Agricultural Laboratories.
我們最近測試和購買的一支宏都拉斯咖啡有著明亮上揚的酸甜與花香,它恰恰是下圖中的 Pacas 種,注意,它非常易受葉銹病的影響。
這份目錄尚處於不斷完善中,包含15個產國共54種常見咖啡栽培品種。這份目錄只是世界咖啡研究會(WORLD COFFEE RESEARCH)整個「扶持咖啡農」計劃的一部分。在目錄不斷更新的基礎上,還延伸出對咖啡品種的專業鑑定、咖啡品種的「沒有中間商無假冒偽劣」買賣。
這是他們幫助整個咖啡世界種植環節的其中一種思路,也許有效,起碼聽起來還挺讓人激動不是?
SL14詳細信息:
https://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varieties/sl14
SL28詳細信息:
https://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varieties/sl28
Pacas 詳細信息:
https://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varieties/pacas
Geisha Panama 詳細信息:
https://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varieties/geisha
如果你需要更新咖啡豆種信息,請進:
https://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info/catalog/submit-a-new-var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