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2020-12-17 汗青正浩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為什麼過去漢文化席捲各國如今又棄漢字不用呢?

廢棄漢字的緣由可以追溯到近代東亞掀起的民族主義運動浪潮。古代的漢文化圈並不存在「民族」這個概念,漢字也不是某個國家專用,但自從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傳入,漢字就被貼上「民族」這一標籤。

近代開始,傳統的朝貢受到了猛烈的衝擊,為了建立現代性的民族國家,語言文字大一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廢除或改革漢字進而創造出自己的文字這種追求之下,漢字被一步一步的瓦解崩塌。

為什麼在棄用漢字的浪潮中漢字依舊在名字上被使用呢?

韓國一般都會在正式的身份證件上用漢字標註姓名,大部分人都擁有正式的漢字姓名,在其它檔案材料上像結婚證件也會使用到漢字。漢字名字是韓國上世紀八十年代諺文化運動浪潮中僅存的使用漢語的領域之一,每個韓國公民基本上都會寫自己的漢字名字。

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朝鮮韓國發明的諺文的基礎「訓民正音」導致了這是一種純拼音文字,「音同字不同」的情況十分嚴重,比如說漢語中的「虞」、「俞」、「於」,假如不使用漢字姓名,很多姓氏在諺文中無法分清楚彼此。在講究血統、家族的韓國,這種情況無法忍受。

也正是因為在重要的身份證件、檔案上都會使用到漢字,即使完全不懂漢語的韓國人也會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使用的哪幾個漢字。不同於漢字,因為諺文發生的誤會頻繁發生,比如著名女星「文瑾瑩」被翻譯成了「文根英」,桌球名將「金擇洙」被翻譯成了「金澤洙」。

越南北方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間裡使用過漢字,也曾使用漢字標註越南語的「喃文」,直到十七世紀由法國人發明拼音文字才更改。此後越南人依舊是使用中文進行科舉考試,因此寫漢字的傳統延綿不絕,直到今日許多越南北方人會在春節貼中文對聯並且大多數人也會擁有自己的漢語名字,可以和漢字對應。

相比之下,越南南方傳承的是高棉文化,屬於非漢文化圈。這裡的居民曾經並不使用漢字,後期是模仿越南北方文化更改的文化,因此和漢字並不相容也不擁有漢語名字。

棄用沿用很久的漢字是否出現了某些弊端?

諺文是表音文字,是在朝鮮語的基礎上借鑑漢字的形態創造出來的。初始,諺文僅僅是輔助起到輔助漢字的作用,作用相當於漢語拼音,這就使得諺文出現大量「同音不同意」乃至「同音同型不同意」的現象出現。這在書面語上造成了極大影響。

由於韓國古代文化遺產都是經由漢字書寫,浩如煙海的古籍對於不懂漢語的韓國年輕人就是天書。廢除漢字的政策直接導致了韓國文化和歷史陷入極大危機之中,這是韓國人民的悲哀。現在韓國民間也希望恢復學習漢字。

越南廢除漢字之後也沒能避免不出現任何問題。越南北方的生活習俗是同中國相似的,十分注重家譜的存在,但是在廢除漢字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不懂家譜,給很多人帶來不便。古籍自然也是漢語書寫,普通不會漢字的民眾無法熟知歷史。

漢字在漢文化圈中乃至世界上的未來發展走向如何?

漢字沿用幾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象形文字。用漢字記錄下來的珍奇異寶、能人巧事、宏偉史書,漫漫歷史長河中那些事跡數不勝數。漢字獨有的韻律如:七言律詩、五言絕句、宋詞元曲等等每種都極富美感。

廢除漢字帶來的等同於放棄美味珍饈,不知文字何談研究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漢文字的重要性,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漢字被重視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更何況如想想了解本國歷史,那就必須藉助漢字,就算當初廢除了漢字,但實際意義上,他們是永遠不可能離開漢字的。尤其是在漢文字圈內,漢字的復興是當代年輕人的責任,不僅在名字上,還應認識更多的漢字和古代文化,更好的熟知歷史才能展望未來。

相關焦點

  • 朝鮮和韓國人的名字是可以用中文來代替,我們是他們的源頭嗎?
    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樸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從此漢字開始慢慢的消失。其實諺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有時就會出現表達不清意思的時候,尤其是名字,因為發音相同而區分不開,所以現在不管是朝鮮還是韓國人的名字都有對應的漢字的名字。我們再來說說越南,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在古時候使用的也是漢字,歷史上最早的時候可以追溯到秦朝。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在現在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中,漢字可謂「獨樹一幟」,它是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在古代,由於中華文明在東亞的統治地位,它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畢竟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
  • 韓國人的身份證,為何一定要額外用括號標註一個中文名字?
    越南、日本、朝鮮等國千百年來都是直接使用漢字,或者大量使用漢字的。越南古稱交趾、安南,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後來獨立出去了。南北韓合起來在以前叫朝鮮,這個國名還是朱元璋定下來的,取的是「朝日鮮明」之意。朝鮮國王還一直都必須受中國朝廷冊封才名正言順。同樣受到中國冊封的還有泰國國王,泰國古稱暹羅,直到現在每一任泰國國王依然會取一個中國名字,原因之一就是來自於這個傳統。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為什麼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上一個中文名字?
    韓國的身份證並沒有強行規定,一定要加注中文名。之所以,在新版的韓國身份證上,韓國人都會用一個括號,在其中標註中文名字,這實在是無奈之,因為現行的韓國文字存在著巨大的缺陷。
  • 韓國有自己的文字,為啥非要在身份證上寫一個中文名字,鮮有人知
    這是朝鮮半島政權被稱為「韓國」的最早記錄。此後朝鮮半島的許多政權雖然不以「韓」為國號,但仍以「韓」或「三韓」作為其別稱而沿襲下來。為何韓國人非得在身份證件上,用括號附加再寫一個中文名?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狀況,但注意到的人卻很少,而身後的歷史淵源,那也是趣味了。韓國人的身份證件,為何要打上括號,附加再寫一個中文名字呢?
  • 朝鮮人民用漢字取名字?竟然和老祖宗有關!
    古代中國憑藉著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形成了中華文化圈或者儒家文化圈,也稱之為漢字文化圈。越南、日本、朝鮮等國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漢字影響。越南中北部地區一度是中原王朝的郡縣,漢字也一度是越南地區的官方文字。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深受漢字影響。朝鮮也曾經長期使用漢字,漢字一度是朝鮮地區的官方文字。
  •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文字是漢字嗎?他和韓國使用的文字是否一樣?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漢字,因為在漢武帝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的已經被漢帝國納入版圖了。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半島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割據政權的官方書面文字均使用漢字來表達。朝鮮諺文字很不嚴密,同義字太多,必須根據上下文來測字義,不如漢字省事。所以他們使用「漢諺混寫」的文字。二,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日本吞併朝鮮後,開始強制推廣日語。因為日文也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本殖民者當局規定朝鮮半島只能使用假名和漢字,諺文徹底沒了生存空間,那麼諺文又停頓下來。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不過,漢字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接受,也不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下定決心禁止使用漢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韓文的學習。既然如此,那麼韓國人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這不是與他們的初衷截然相反嗎?二.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筆畫繁複複雜,並不容易如同英語一般成為全球通用性的語言,然而縱觀東亞文化圈,不難發現漢字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廣泛的使用範圍,迄今漫步日本街頭,以中文寫就的廣告標語仍然處處可見,可是韓國與越南已寥寥無幾。那麼,漢字何以造成如此磅礴的文化輸出?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早早廢止漢字使用,日本卻沿用至今呢?
  • 越南:廢除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越南是中國南部的鄰國,很多習俗都和中國相通,人民往來更是普遍。提起「東亞文化圈」,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漢文化對周邊地區影響確實很大,我們周圍的朝鮮、越南都使用過漢字。我國漢字發展跨越千年長河的洗禮,不僅奠定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基石,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周邊國家的文字文化。例如韓國 朝鮮,日本 越南等很多國家都曾經使用過漢字,但是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歷史格局的變化,很多國家都廢棄了漢字,開始創造自己的文字。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
  • 越南韓國兩國廢除了漢字,漢字都沒法看懂,後續如何寫春聯?
    過春節不只是中國人民特有的節日,在國外也特別暢行,像以前學習過中國文化的日本、越南、韓國等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其中越南和韓國更是以漢字書寫春聯,散發出濃濃的漢韻味。可是後來,越南和韓國相繼廢除了漢字,但貼春聯的習慣還是被延續了下去,可是如何書寫春聯也變成了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其實春聯年年都有,只是漢字以這種方式表達了。早知道古代貼春聯可不是從一開始就用紙張的,尤其是紙剛被發明出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因為原料有限。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在上一文,我們剖析了越南廢除漢字的前因後果,也了解到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越南之所以咬牙也要廢除漢字,於他們而言意義重大,更關乎自尊、關乎一個族群的文化認同。那麼除開越南之外,有一個國家有著和越南類似的漢字使用史,也同樣在四十年代末期下令全民廢除漢字的使用,這個國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韓國了。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然而,由於漢字的影響深遠,公文的附加條款不得不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此後,韓國人一直都為了獲得更高的民族認同感,樹立起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而陷入一片「反媚中」的浪潮,其中提倡廢除漢字的呼聲最高。事實上,周邊國家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不在少數,但是想要徹底擺脫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非韓國莫屬,這種呼聲在韓國一度盲目高漲,直至現在都未平息。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漢字的影響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
  • 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導語:說到漢字,我們不得不提的是,包括朝鮮、韓國、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內的漢字文化圈都受到漢字的影響。越南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大部分文字都來源於漢字,並把漢字作為一種正式的或唯一的書寫系統。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象形文字作為書寫文字的國家。除了日本,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而其他國家則把目光投向了拼音文字。就連漢字也幾乎受錢玄同、魯迅的影響,學習西方拉丁語。然而,有一個國家必須廢除漢字,改成拉丁語,那就是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