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藏家吳秦收藏娜塞拉·凱奴原作《維克多·雨果》

2020-12-16 Kreega

文:吳秦

作者介紹:陝西六零後,法國自然科學博士,創建西安交大法國校友會並擔任榮譽會長,法國深圳聯誼會執行會長,創建法國華人社會最大連鎖酒店希泊泰酒店集團(HIPOTEL),資深藝術品收藏家。

在世界大文豪中,中國人為什麼對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傑作《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嗎?不完全是!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感使得我們偏愛的外國人肯定和我們的感情有瓜葛,維克多·雨果便是如此。

作者和收藏家吳秦與他的新藏品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在圓明園被毀後一年,維克多·雨果給他的朋友,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法軍上尉巴特勒(William Francis Butler,1838-1910)寄了一封信,信中嚴厲譴責了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犯下的罪行,表達了這位文壇巨匠令人尊敬的正義感和坦蕩的胸懷:「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正因為如此,維克多·雨果成了中法兩國的永恆的文化大使。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郎德(Franois Hollande)在2015年11月初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給習近平主席贈送了一尊維克多·雨果的小型塑像(尺寸為23 x 15 x 14 cm),做為國禮已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外國元首禮品區展出。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法國館展出了另一個維克多·雨果雕塑(尺寸為84 x 50 x 45 cm),為青銅鑄件,底座上用中法兩國文字攜刻了雨果強烈譴責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世博會後,這尊雕塑被移至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東側,並於2010年10月16日為紀念圓明圓落難150周年正式揭幕。

雨果雕像落戶圓明園並與雕塑家本人合影

以上這二件雕塑作品均出自法國雕塑藝術家娜塞拉·凱奴(Nacèra Kanou)女士之手。她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經常去中國旅行和進行文化交流。這二件雕塑均是複製品,它們的原型已被我收藏。

2019年12月29日娜塞拉·凱奴女士將雕塑送到了我的宅院。她走的時候熱淚盈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她傾心創作的維克多·雨果雕塑作品的原作。她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這裡是(雕塑作品)維克多·雨果最好的歸宿」。

相關焦點

  • 展訊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提起維克多·雨果,我們自然會想到《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這些巨著讓雨果蜚聲海外,讓我們直觀的接受他是一位作家,但當你全方位了解後,你會驚奇的發現雨果是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代文豪;同時也是畫家、裝飾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位廣博的天才。
  • 藝術 |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源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其中多件作品第一次在巴黎外展出。豐富類型展品帶來文學外的豐滿圖像展示,為喜愛雨果、好奇十九世紀法國人文風貌的觀眾們提供了直觀探尋捷徑,是中國觀眾能夠近距離觸探這位天才內心的絕佳機會。雨果是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代文豪;同時也是畫家、裝飾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位廣博的天才。
  • 維克多·雨果與母親
    重要詩集有《東方集》(1829)、《秋葉集》(1831)、《晨昏集》(1835)、《心聲集》(1837)、《光與影集》(1840)、《懲罰集》(1853)、《靜觀集》(1856)、《歷代傳說》(1859—1883)、《做祖父的藝術》(1877)等,卷帙浩繁。他的創作力始終旺盛,直至耄耋之年仍有傑作問世。母親的手臂是由溫柔做成的;孩子們在其中酣睡。
  • 雨果的妻子兒女 世人都如何評價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是世界知名的大文豪,人稱「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在法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雨果被譽為「超越國境的天才」,「唯一真正受到民眾歡迎的作家」。
  • 維克多·雨果:一位實打實的斜槓青年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是法國傑出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畫家/社會活動家……你不知道的是,雨果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雨果10歲就寫了成千上萬的詩行;15歲憑藉《亨利四世銅像光復頌》《凡爾賽的童貞女》 《摩西在尼羅河上》在土魯斯學院的詩歌比賽中連中三元,獲得了「巴黎的少年詩人」稱號;20歲首部詩集《頌歌》一經出版,就被譽為「法國的桂冠詩人」。
  •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 特級藝術大師——維克多 雨果
    維克多·雨果,法國大作家。 創作了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世界名著。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 「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國心中的偉人。」
  • 維克多·雨果的文論
    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國積極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著名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文藝理論家。雨果用時代的分類法來探討文藝發展史,認為文藝是時代生活的反映,是隨社會生活的演變而演變的,表明了雨果的歷史主義觀點和社會學的文藝觀,這是值得肯定的。2.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雨果美學思想的核心是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即「美醜對照」原則。
  • 維克多·雨果 一個被忽視的旅行博主
    雨果總是在法小旅的筆下怒刷存在感無論寫到哪兒都能遇見他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其實法小旅早就發現雨果的另一個隱藏屬性...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 父親是拿破崙的海軍將領。根據他自己的描述,自己是在貝桑松附近孚日山脈(Vosges)多農山(Mont Donon)上的神廟附近「被製造」的。
  • 維克多·雨果「預言」了巴黎聖母院的大火?
    去年4月17日巴黎聖母院遭遇的火災,使人們再次回憶起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 雨果創作此小說,當時巴黎的貴族與宗教的黑暗勢力,封建等級制度十分殘酷。小說講述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介紹下寫作背景
    今天我們要說的作品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跟《巴黎聖母院》比起來,《悲慘世界》的篇幅更長,世界觀也更複雜。如果說寫《巴黎聖母院》時候的雨果,還在努力講好一個故事,那麼到了寫《悲慘世界》時,他就隱約扮演起了造物主的角色。
  •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領袖雨果漫像
    中文名:維克多·雨果 外文名:Victor Hugo 國 籍:法國 》、《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他被譽為法國莎士比亞,大文豪雨果十句經典名言,值得細讀收藏
    雨果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被人們稱為「法國的莎士比亞」,他的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包括詩歌、小說、劇本、散文等等,他在法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力。1802年,雨果出生在法國。他在16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創作出優秀的詩句。21歲時便出版了自己的詩集,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23歲時他被授予議員職位。
  • 外國詩歌|維克多·雨果詩歌精選五首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 歷史上的KOL|維克多·雨果之夜:那些法蘭西愛恨中的藍白紅
    維克多  雨果:法國民眾,最熱愛的作家,他是法國的莎士比亞;羅曼羅蘭稱:在世界文學界和藝術界的為人中,他是唯一永遠活在法蘭西人民心目中的存在。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詩人;真正的浪漫是執筆頌眾生。
  • 維克多.雨果的瑞士之旅
    1839年,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經瑞士的萊茵河前往阿爾卑斯山旅行;1843年,在庇里牛斯山旅行。雨果逝後,《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遊記》於1890年在巴黎出版。雨果遊記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宇宙意識,超凡的想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呈現了大自然中無可比擬的壯麗。
  • 世界歷史:法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雨果,竟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世界歷史:法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雨果,竟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沒有任何東西的威力比得上一個適時的主意
    因為人們相信「貨比三家」。可是,往往顧客這一轉就再也不回來了。由於周圍沒有其他的服裝店,顧客就去別的地方了。附近地區的居民收入普遍不高,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挑挑揀揀、比來比去是常事。小玲的服裝店周圍不是五金店就是百貨店,本來她以為自己獨行獨市肯定好做。現在,沒料到居然是這種情況,這樣下去不但賺不到錢,撐不了多久就會連本錢都賠光。
  • 雨果,《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朽的「果」
    高中時期,開始閱讀世界的文學作品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偷麵包而被判刑的冉阿讓,從窮苦逆襲為一個樂善好施的英雄人物,也曾成為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卻不知道小時候看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