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的文論

2020-12-16 筆上青雲

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國積極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著名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文藝理論家。出身軍官家庭,由於受父母影響,早年創作思想保守,歌頌保王主義和天主教,後來轉變為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反對古典主義,反對復闢王朝,因諷刺拿破崙三世,被迫流亡國外達19年。對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他曾給予同情和支持。他的主要批評理論著作是《〈克倫威爾〉序言》、《莎士比亞研究》等。《〈克倫威爾〉序言》是公認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書,在西方文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詩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

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首先論述了人類詩歌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及其在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他說:「整個人類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經歷過生長、發展和成熟的階段……而由於詩總是建築在社會之上,那末,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我們來分析一下,詩在原始時期、古代和近代這三大人類發展階段中的特點究竟是怎樣的。」接著,他對三個階段的詩進行了全面分析。

第一階段的詩屬於原始時期,詩人「最先的話語只是一首讚美歌。那時,他離上帝還很近……他抒發內心之情,他歌唱有如呼吸,他的豎琴只有三根弦,上帝、心靈和創造……祈求是他全部的宗教,歌謠是他所有的詩章」。「這種詩,原始時期的這種歌謠,就是《創世紀》。」

第二階段的詩則是古代的詩,到了古代,人類社會出現了民族、王國,民族之間開始發生磨擦,互相妨礙,以至發生戰爭。詩也「由抒發思想過渡到描寫事物。它歌唱這些世紀、人民和國家。它成為史詩性的,它產生了荷馬」。

第三階段的詩進人了近代,「一種精神的宗教,取代物質的、表面的偶像崇拜並潛人古代社會的中心,將它除滅,而在這一種衰老文化的屍體上,播下近代文化的種子」。「……戲劇是詩的第三階段的,也就是當前文學的固有的特性。」

最後,雨果對詩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進行了全面總結概括:「可見詩有三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相應地和一個社會時期有聯繫,這三個時期就是抒情短歌、史詩和戲劇。原始時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詩性的,而近代則是戲劇性的。抒情短歌歌唱永恆,史詩傳頌歷史,戲劇描繪人生。第一種詩的特徵是純樸,第二種是單純,第三種是真實。……抒情短歌的人物是偉人:亞當、該隱、挪亞;史詩的人物是巨人:阿喀琉斯、阿特魯斯、奧裡斯特斯;戲劇的人物則是凡人:哈姆雷特、麥克佩斯、奧賽羅。抒情短歌靠理想而生活,史詩借雄偉而存在,戲劇以真實來維持。總之,這三種詩是來自三個偉大的泉源即《聖經》、荷馬和莎士比亞。」

雨果用時代的分類法來探討文藝發展史,認為文藝是時代生活的反映,是隨社會生活的演變而演變的,表明了雨果的歷史主義觀點和社會學的文藝觀,這是值得肯定的。

2.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

雨果美學思想的核心是崇高與滑稽、優美與醜怪的對立統一,即「美醜對照」原則。他說:「基督教把詩引到真理。近代的詩藝也會如同基督教一樣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它會感覺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覺到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文學要描寫真實的人性,自然就使滑稽醜怪進人了文學之門。他說:「在近代人的思想裡,滑稽、醜怪卻具有廣泛的作用。它到處都存在;一方面,它創造了畸形和可怕;另外一方面,創造了可笑與滑稽。它把千種古怪的迷信聚集在宗教的周圍,把萬般奇美的想像附麗於詩歌之上。」「滑稽醜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崇高與崇高很難產生對照,於是人們就需要對一切都休息一下,甚至對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醜怪卻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時間,一種比較的對象,一個出發點,從這裡我們帶著一種更新更敏銳的感覺朝著美而上升。」「和滑稽醜怪的接觸已經給予近代的崇高以一些比古代的美更純淨、更偉大、更高尚的東西;而且,也應該是這樣。」「在新的詩歌中,崇高優美將表現靈魂經過基督教道德淨化後的真實狀態,而滑稽醜怪則表現人類的獸性。」

雨果雖然對滑稽醜怪作了大量的論述,但他認為,浪漫主義文學不是為了描寫醜而描寫醜,而是為了表現美去描寫醜,他說:「......滑稽醜怪在文學中比崇高優美更佔優勢,這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是一種反應的狂熱……美的典型不久又要恢復它的地位和權利,它並不排斥另一種原則,而是要勝過它。」在雨果看來,美醜對照、相反相成,可以使人們對崇高優美有更強烈的感受。

他的《巴黎聖母院》就很好地貫徹了這條「美醜對照」的原則,使人物描寫更加鮮明,主題表達更加突出,更具浪漫主義精神。因此,美醜對照的浪漫主義文學,要高於單純描寫美的古代作品。

3.藝術真實不是絕對真實

雨果認為:「藝術中的真實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絕對的真實。藝術不能提供原物。」「自然和藝術是兩件事,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藝術除了其理想部分以外,還有塵世的和實在的部分。」可見,在雨果看來,自然的真實是本體論上的真實,而藝術真實則是認識論和心理學上的真實,是一種「理想真實」——雨果認為,表現基督教人道主義,表現這種偉大精神與肉體、獸性慾望的對立鬥爭以至最後取得勝利,才體現人的真實,才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真實。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言》提出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完整綱領,對古典主義作了有說服力的批判,強調了人物描寫中崇高優美與滑稽醜陋的對照原則,影響了一大批法國優秀作家,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藝術 |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恰逢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明珠美術館希冀藉由此次雨果主題展覽重燃經典、拓展新知,探討文學與藝術的跨界、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引發閱讀與思考。維克多·雨果不僅是偉大的世界文學巨匠,也是一位博學的天才。他筆下的眾多人物,如愛斯梅拉達、珂賽特、冉·阿讓,都是享譽世界的經典形象。
  • 維克多·雨果與母親
    索菲大概非常失望,維克多不是一個女孩,所以選擇了把他比做這種銳利的工具,這把想像的刀可能使維克多失去男子的屬性……因此,維克多是在一種說不清的溫馨中來到世上的。但還不止這些。如今他要遇到他的兩個哥哥。維克多·雨果所娶的妻子阿黛爾後來在他的口授下寫了詩人的一部傳記。
  • 雨果的妻子兒女 世人都如何評價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是世界知名的大文豪,人稱「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在法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雨果被譽為「超越國境的天才」,「唯一真正受到民眾歡迎的作家」。
  • 展訊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上海明珠美術館於2019年8月13日至12月1日,攜手巴黎博物館聯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聯合舉辦「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提起維克多·雨果,我們自然會想到《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這些巨著讓雨果蜚聲海外,讓我們直觀的接受他是一位作家,但當你全方位了解後,你會驚奇的發現雨果是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代文豪;同時也是畫家、裝飾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位廣博的天才。
  •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 特級藝術大師——維克多 雨果
    維克多·雨果,法國大作家。 創作了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世界名著。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 「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國心中的偉人。」
  • 維克多·雨果「預言」了巴黎聖母院的大火?
    去年4月17日巴黎聖母院遭遇的火災,使人們再次回憶起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 雨果創作此小說,當時巴黎的貴族與宗教的黑暗勢力,封建等級制度十分殘酷。小說講述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法國華人藏家吳秦收藏娜塞拉·凱奴原作《維克多·雨果》
    在世界大文豪中,中國人為什麼對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傑作《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嗎?不完全是!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感使得我們偏愛的外國人肯定和我們的感情有瓜葛,維克多·雨果便是如此。
  • 維克多·雨果 一個被忽視的旅行博主
    雨果總是在法小旅的筆下怒刷存在感無論寫到哪兒都能遇見他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其實法小旅早就發現雨果的另一個隱藏屬性...雨果曾因政治立場不同,被放逐長達19年。藉由比利時離境,先後在英吉利海峽的澤西島和根西島生活。直到拿破崙三世垮臺,1870年回到巴黎,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在他79歲時,市政府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並以維克多雨果命名了一條大街,60萬仰慕者組成遊行隊伍從他窗前走過,雨果在窗前向遊行者致敬——他是法蘭西的無冕之王。
  • 維克多·雨果:一位實打實的斜槓青年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是法國傑出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畫家/社會活動家……你不知道的是,雨果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雨果通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強烈對比,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但是他並沒有機會真正的來到中國所以他理解的中國風是這樣的↓ ↓ ↓ ↓澤西島上還保留著雨果的故居——高城居,這座建築內的裝飾幾乎都是雨果設計搭配的,在自己的房子裡盡情造作,可以說是很多年輕人羨慕的對象了!
  • 維克多.雨果的瑞士之旅
    1839年,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經瑞士的萊茵河前往阿爾卑斯山旅行;1843年,在庇里牛斯山旅行。雨果逝後,《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遊記》於1890年在巴黎出版。雨果遊記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宇宙意識,超凡的想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呈現了大自然中無可比擬的壯麗。
  •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介紹下寫作背景
    今天我們要說的作品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跟《巴黎聖母院》比起來,《悲慘世界》的篇幅更長,世界觀也更複雜。如果說寫《巴黎聖母院》時候的雨果,還在努力講好一個故事,那麼到了寫《悲慘世界》時,他就隱約扮演起了造物主的角色。
  • 歷史上的KOL|維克多·雨果之夜:那些法蘭西愛恨中的藍白紅
    維克多  雨果:法國民眾,最熱愛的作家,他是法國的莎士比亞;羅曼羅蘭稱:在世界文學界和藝術界的為人中,他是唯一永遠活在法蘭西人民心目中的存在。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詩人;真正的浪漫是執筆頌眾生。
  • 外國詩歌|維克多·雨果詩歌精選五首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 雨果,《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朽的「果」
    高中時期,開始閱讀世界的文學作品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偷麵包而被判刑的冉阿讓,從窮苦逆襲為一個樂善好施的英雄人物,也曾成為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卻不知道小時候看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
  • 雨果名言50句
    ——雨果 《悲慘世界》  17、 人類的行動都是從兩個起點開始,在一個人那裡受到尊敬,在另一個人那裡卻被咒罵。 ——維克多·雨果 《巴黎聖母院》  18、 明天,破曉時分,當田野微明,我就啟程。 你看,我知道你在將我等候。 越過高山,穿過森林, 在遠離你的世界裡,我片刻也不想停留。 我默默 地思索, 孤獨前行, 外面的世界,不看也不聞。
  •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領袖雨果漫像
    中文名:維克多·雨果 外文名:Victor Hugo 國 籍:法國 逝世日期:1885年5月22日 職 業:文學 ,小說家 畢業院校:法蘭西學院 主要成就: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 代表作品:《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 維克多
  • 心理學文論的特徵
    心理學文論,從總體上來講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一,深入揭示文學藝術創造中的心理奧秘。對於文藝創作中的意識流、心理動力、靈感、夢幻、潛意識等問題,心理學文論的各個流派,如移情說學派、心理距離說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分析心理學派等都從自己的特殊角度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
  • 秋遊圓明園——雨果與圓明園
    我正在觀看西洋樓的時候,見一個穿著一身黑色衣服正裝的年輕的女性,領著兩位也是穿著正裝的年輕的男士,在說西洋樓,但是已經到了尾聲,女士說:你們要了解雨果怎麼評價圓明園的,可以到門口的雨果雕像前,看看還有雨果評價的文字。
  • 雨果名言15句
    ——雨果《海上勞工》6、從來都是美麗叫醜惡害怕。——雨果《呂意·布拉斯》7、一個人只要幹了一件壞事,就想幹盡一切壞事,除非他發了瘋才會中途停止。——雨果《巴黎聖母院》8、一個坦白而又機智的人,世界上不是沒有的。這是正直的人的一種變種——雨果《海上勞工》9、那怕是一個最英勇的人,一經奪去了他珍貴的理想,都會落到一個境界裡去,這是生活空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