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裡最經典的10句話,大道至簡,一目了然!

2021-01-13 國學修學堂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為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

1、治人事天,莫若嗇。

選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嗇:原意是指收穫穀物,泛指農事;後引申為愛惜、節儉之意。【譯文】治理人事本行天道,沒有比節儉好的了。

2、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選自《老子·第九章》。功:功名利祿。遂:成就。天之道:指自然規律。【譯文】功名利祿有了成就,就不要再爭了,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3、知我者希,則我者貴。聖人被褐而懷玉。

選自《老子·第七十章》。【譯文】能了解我的人極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難遇到。聖人雖然穿著粗布衣,卻懷有寶玉。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選自《老子·第三十二章》。均:均勻。【譯文】天與地相合,能會降下甘露,人們無須指令而自然均勻。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贏若納。

選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彎曲。訥:即不善說話。【譯文】最正直的東西好似彎曲,最靈巧的東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辯說,最大的贏利好似虧本。

6、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選自《老子·第二十章》。唯;恭敬的應聲。阿:怠慢的應聲。【譯文】恭敬的應聲「是」,與怠慢的應聲「啊」,相差有多大?善與惡,二者差異又有多大呢?

7、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選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損:減少。餘:剩餘。不然:不是這樣。奉:奉獻。【譯文】天之道法,是減少有剩餘的來補給不足的;而人類的法則卻不是這樣,是減少不足的來奉養有剩餘的。

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選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儉;節儉。【澤文】我有三種法寶,掌握並保持它:第一是「慈愛」;第二是「節檢」;第三是「不敢為天下先」。

9、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選自《老子·第二十七章》。襲:承襲,此指隱含之意。明:聰明。【譯文】因此,有道之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無用的人;有道之人常善於救物。所以沒有無用的東西。這就叫做暗含著聰明智慧。

1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選自《老子·第二意》。恆:永恆,持久不變的。【譯文】有與無互相生成,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互體現,高與下相互出入,音與聲相互應和,前與後相互跟隨,這是永恆不變的。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最經典的5句話,大道至簡,領悟透了受益一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甚至都不知道出自於哪裡。作為中國人,沒看過《道德經》是我們的損失,國外人都已經將《道德經》捧上了天,一大批外國普通網友被《道德經》中 " 上善若水 "、" 無為而治 " 等大道至簡的言語深深吸引,甚至經常在網上就此展開熱烈討論。
  • 對大道至簡的理解
    易學有句名言:「大道至簡」。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能浮在表面,認為大道理是簡單的。這種理解真的是太簡單了。中國古代經書,語句精煉,大多內涵深刻,遁藏非常重要的思想和道理。《周易》卦爻辭如此,孔子《繫辭傳》如此,老子《道德經》更是如此。
  •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簡單,是人生的修行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演化後變得複雜。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大道至簡意味著"少而精",反面是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兩者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璞歸真的高級功態。
  • 隸書新作《大道至簡》(每日一品第962期)
    「大道至簡」源自老子的《道德經》。原句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即道理,理論。大道,是指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質。這句話就是說萬事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衍化後變得複雜。大道至簡的含義就是最有價值的道理其實就是最樸素的道理,很重要的道理其實是很平常的道理;大道至簡又是一種境界,就像讀一本書,初讀,是從簡單到複雜,再讀是從複雜到簡單,讀熟了就剩一個綱了,這就是簡;大道至簡也是一種哲學,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會給人以指導。在當今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中,我們要學會把複雜變成簡單,用智慧創造「簡單」,在變遷中不斷地升華。
  • 老子《道德經》經典名言10句,建議收藏,時常細讀!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 老子《道德經》:無用,才是最大的用處!
    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更是在「逍遙遊」中寫道: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即至人能夠任順自然、忘掉自己,神人無意於求功,有道的聖人無意追求美名。其實,老子《道德經》第11章的最後一句話,早就向我們詮釋了一條高深的處世之道——無用,才是最大的用處!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道德經》原文是怎麼說的!
  • 博山菜中的大道至簡!
    這就是博山人,對於飲食的「至簡」創作思路。最優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博山民間有「晚飯當肉」的諺語,意思是吃飯晚了,肚子餓了,吃什麼都香,如吃肉一般。博山人餐桌上的「晚飯」,雖不富貴,但時常有形簡意賅的「開胃菜」點綴其中,讓胃口瞬間打開。這些生活情趣的盎然流露,無意間,成就了博山人調味膳食的無盡開懷。「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是老子《道德經》裡的話。
  • 客戶定製書法大道至簡悟在天成(每日一品第977期)
    「大道至簡」源自老子的《道德經》。原句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即道理,理論。大道,是指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質。這句話就是說萬事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衍化後變得複雜。「悟在天成」並非老子的話,是後人根據老子的哲學思想,把二者合到一起的。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道德經》經典三句話,道盡人生真諦!
    文/飛魚《道德經》是我認為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的一本書,裡面闡述的都是人生智慧和哲理,能夠啟發我們的生活和人生發展的方向。下面選取的是《道德經》中的三句經典句子,希望通過閱讀,可以讓你明白人生的意義。01《道德經》的第十三章中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這句話說出了人生中的喜怒無常,也說出了人生因為一些事情而悲歡不定。
  • 品讀經典|《道德經》中有哪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經》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也被譽為「萬經之王」,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二
    「仁」是老子《道德經》裡的核心價值觀,「仁」的真諦即是愛物愛人!「仁」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種倫理觀念,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在老子以後,以及道家、儒家將其發展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從「仁」字的字形來看,它是從人從二,也就是說人們應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就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
  • 我初讀老子《道德經》的感悟,以及對老子思想形成原因的猜測
    前言老子在《道德經》中分別對「道」和「德」進行了闡述,道論的核心是柔弱,德論的核心是無為。老子的《道德經》所反映出的思想極端消極,消極到一無所為的狀態。分別是西漢早年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東漢嚴遵的《道德真經指歸》;三國曹魏學者王弼的《道德經注》;唐代初期傅奕的《道德經古木篇》。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
  • 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經」中的「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思想是老子提出來的,見於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道德經》中的這12個字,把無數人拒之門外,不得其中的奧秘
    中華文化已經發展和傳承了幾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無數的書籍被人們書寫,經過了時間的篩選和淘汰,只有最有用處的書籍被保留下來。比如我們常說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孫子兵法》和《道德經》等等。
  • 老子道德經,道盡人生真諦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譯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水乃萬物之源,可它卻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它安處於眾人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於道。——老子《道德經》第二章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醜兩個對立的方面。自古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大道至簡」——當代藝術家單凡的藝術思想
    」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是指把複雜冗繁表象層層剝離之後,回歸至簡單,用智慧化難為簡,找到事物最本質的「道」。而「道」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道在東方哲學中涵義是:「終極真理」。「大道至簡」,是脫離世俗藩籬,回歸初始,達到一種道法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狀志,人趨於簡單純粹、清淨無為,天人合一。「大道至簡」是寧靜以致遠,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閒適。「大道至簡」,是一種至美。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並不是仁愛的,它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會真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