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一年平均要收發206個快遞,外包裝都去哪兒了——快遞包裝別亂扔 734個回收點在等它
泉州網11月28日訊 (記者 李菁 通訊員 莊媛媛 文/圖)「雙11」的快遞都收到了,拆下的快遞箱怎麼辦?大家可千萬別亂丟,這兩年,泉州市一共設置了734個有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和回收箱,可以讓快遞包裝綠色循環起來。
高校裡的快遞包裝回收箱
「雙11」的快遞包裝去哪兒
「雙11」剛結束,黎明大學的同學們就迎來了泉州市發改委、泉州市城管局、泉州市郵政管理局宣傳綠色快遞的活動。了解了快遞行業的生態環保知識和政策後,同學們在參與綠色快遞的倡議書上簽名。
11月,泉州市快遞業務量激增,泉州多所高校的快遞件增長兩三倍。11月1日至3日,黎明大學的快件量由平日的5000餘件增至每天1.2萬件。快遞大幅增長的背後,是快遞包裝和垃圾的處理問題。快遞包裝的紙箱、塑料泡沫、氣泡膜、報紙填充物等屬於可回收範圍,塑膠袋、塑料膠帶等則需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裡。黎明大學在校園公共場所和各學生宿舍樓下均配置不同類別的垃圾箱,並明令禁止學生們將快遞包裝帶入宿舍。舍管員還負責引導和督促學生規範投放,並對投遞入桶的垃圾進一步整理歸類。
「今年『雙11』一共收到了42個快遞,其中大部分的外包裝是紙箱。因為家裡有雜物間,所以我們會把箱子拆開疊好,收集到一定數量後找廢品回收站來收。我們附近暫時還沒有看到快遞包裝回收站,如果社區能直接設置就好了。」市民林小姐說。
不過,不少市民可不像林小姐家一樣有地方儲藏快遞箱,只能將紙箱扔到垃圾桶裡,或者送給小區裡的保潔阿姨。
「拆完之後會放到門口,如果保潔阿姨看到了會拿走。物業也有提供廢品回收站的電話,不過家裡沒有地方放紙箱,大部分還是直接扔掉了。」市民蔡女士說。
泉州人均每年收發206件快遞
據統計,2019年泉州市攬收快遞12.1億件,派件5.95億件,快遞企業日均處理快遞近500萬件,相當於每個泉州人一年要收發206個快遞。
今年以來,泉州市郵政管理局全面推進「9792」工程,即到2020年底全市快件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7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90%,新增200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切實推動行業綠色發展,開展行業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2020年1-10月份,泉州市快遞業務量達13.01億件,其中電子面單使用率達99.93%,基本淘汰傳統4聯、5聯手寫紙質運單,一天能夠減少超過600萬張A4紙。按《快遞封裝》國家系列標準統一採購的包裝比例超過80%,按《郵件快件綠包包裝規範》規定操作封裝膠帶的快件比例達97.5%。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75%,總循環使用次數超過9000萬次,瘦身膠帶使用比例達到95.6%,減少膠帶使用量超過6000萬米。電商快件不再使用二次包裝比例達到72.9%,不再二次包裝快件約7.58億件。
同時,全市快遞業積極探索各項節能節電及循環回收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20餘條全自動快遞分揀流水線,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321輛,鋪設標準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734個,順豐處理中心全面鋪設屋頂光伏發電。
智能櫃將設快遞包裝回收站
作為全省首個推動明確推進快遞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城市,泉州市建立綠色網點及分撥中心,打造綠色包裝耗材採購中心,並明確將在智能快遞櫃、驛站、小區設置快遞包裝回收裝置。
通過探索快遞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普及快遞包裝回收理念,鼓勵在社區、快遞網點設置快遞包裝循環回收裝置,力爭到2021年底,全市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數量超過1000個。同時,繼續推動寄遞企業使用可循環中轉袋,提高循環使用次數,到2021年底,主要品牌寄遞企業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0%,力爭基本實現全覆蓋。
同時,督促寄遞企業完善末端網點分揀、投遞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避免暴力分揀,大幅減少被動式二次包裝和過度包裝。力爭到2021年底,電商郵件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
納入全市垃圾分類考核體系
今後,泉州市將落實塑料汙染治理及垃圾分類工作部署,快遞包裝治理工作納入全市垃圾分類統籌治理考核體系,推廣使用環保膠帶、包裝袋和填充物等,逐步減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膠帶和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的使用。
同時,泉州市將推動寄遞企業建立優先採購使用經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的包裝產品,並開展黑色包裝袋等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專項整治,力爭到2021年年底,按照規範封裝操作的比例、符合標準的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均達到95%以上。
同時,引導企業使用低重高強包裝箱,全面推廣應用「瘦身膠帶」和免膠帶紙箱,推行簡約包裝,有效降低郵件快件包裝平均用量。到2021年年底,泉州市將實現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5%以上,按規定使用膠帶的比例90%以上,全行業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一聯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40%,免膠帶紙箱應用比例達使用紙箱總量的10%以上。
【來源:泉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