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高脂肪、膽固醇會得糖尿病?易患心臟病?6個被誤解的常識

2021-01-10 荊山浮屠話健康

對於富含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大多數人是避而遠之的,因為在以前的常識中,食用這類的食物可能會增加人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比如高血脂、心臟病、中風、血管疾病等,所以十多年來,不少人都選擇低脂的食物,比如不吃蛋黃吃蛋清,吃脫脂的乳製品等等,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飲食來改善健康、減輕體重,甚至恢復健康。

不過,在近年來的研究中,醫療人員發現食用含有脂肪或者膽固醇較多的食物,並不一定會導致血脂升高,從而影響心腦血管等器官,可能某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還有益健康,那麼,對於飲食中的脂肪和膽固醇我們都有哪些誤解呢?今天讓我們來了解有關脂肪、膽固醇6個被誤解的常識。

01攝入脂肪讓體重增加?

在我們的常識中認為,吃高脂肪食物會使體重增加,變胖。這是一種誤解,其實攝入過多的任何食物,包括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等營養素時,都會讓人發胖,但如果飲食均衡,熱量攝入適量的話,那就不會讓人增肥,哪怕你吃了高脂肪的食物。

曾有個美國高中老師做了一個試驗,他選在麥當勞的快餐店吃三餐,連續吃一個月。我們都認為麥當勞這類快餐店內的食物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長期吃一定會長胖。但這位老師連續吃了一個月後,體重反而減輕了,原因就在於他將麥當勞裡的餐食進行合理搭配,保證了營養的均衡,並且控制每天攝入總的熱量。

此外,很多健康營養機構的調查表明,進食高脂食物,包括蛋類,牛油果,堅果和全脂奶製品,可能還有助於提高飽腹感,並能夠減輕體重,比如減肥方法中的生酮飲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都是高脂飲食,但卻證明可以促進體重減輕。

當然,高脂飲食並不是說要吃所有的高脂肪食物,同樣要注重飲食的質量,加工過的高脂食物還是應該避免的,比如含糖類的高脂食物、烘培、煎炸、燒烤食物應該避免,這類食物進食是可能會增加體重的。

02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不健康?

許多人認為攝入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比如蛋類、海鮮、動物內臟以及全脂奶製品等是不利於健康,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高膽固醇食物營養非常豐富,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很高,並且還有很多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全脂奶製品則有較多的蛋白質和鈣質,另外,對於內臟製品,比如動物肝臟,雖然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但同樣也有多種微量元素,比如銅元素,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12,只要攝入20-30g動物肝臟,就能補足成年人每天的攝入量。

當然,任何食物都不能過多攝入,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也應該適量,在保證營養均衡的條件下,攝入足量的膽固醇才是真正的有利於健康,比如正常人每天1個雞蛋並不會給健康帶來負擔。不過,也應該限制某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和加工肉類。

03飽和脂肪會導致心臟病?

有關飽和脂肪影響心臟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熱門話題,不過近期的研究表明,飽和脂肪的攝入與心臟病之間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確實,人體內飽和脂肪增多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增加能夠提升心臟病的患病風險,但飽和脂肪攝入後也可能增加保護心臟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此外,很多較大型的醫學研究顯示,飽和脂肪攝入與心臟病發作、死亡之間沒有太多的相關性。

所以,醫療專家認為,由於不同類型的飽和脂肪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同,所以當涉及人體整體健康和疾病風險時,最重要的是要看整個飲食水平,而不是單單看飽和脂肪的攝入問題。

04吃脂肪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醫生一般會建議有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在攝入飲食的時候要保持低脂飲食,這一般被人們認為意味著攝入太多的脂肪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但實際上科學研究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富含脂肪的食物都可能導致提升糖尿病風險。

魚類脂肪、全脂的乳製品、牛油果、橄欖油、堅果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是可以改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並有一定的能力來預防糖尿病進展。而另外的一些高脂食物,比如反式脂肪、烘焙的含較多脂肪的麵包、點心等,則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通過這裡大家應該能明白,能提升糖尿病發生風險的食物主要是我們平時說的垃圾食品,這類食品不僅會給人帶來高脂肪,也可能帶來更多的糖分、熱量,這才是提高患糖尿病的風險的主要原因。

2019年,美國的健康醫療機構對2139人的研究發現,動植物脂肪或總脂肪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之間沒有關聯。所以,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最重要因素是飲食的整體組成,而不是單一的脂肪。

05女性懷孕期間應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一般對於孕婦,很多人都會告訴她們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因為怕攝入太多的高脂肪、高膽固醇會導致孕婦發胖,對其和胎兒的健康不利。但事實上,在懷孕期間進食脂肪很重要。

因為懷孕的女性,在這期間對於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A和膽鹼,以及omega-3的需求有很大的增加,需要通過攝入脂肪來補充或者轉化,而且胎兒的大腦形成也需要脂肪的營養才能正常發育。比如,DHA,也稱為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主要存在於魚類脂肪中的脂肪酸,在胎兒大腦和視力發育中起關鍵作用,而母體血液中DHA含量低可能會導致胎兒神經發育受損,這類的營養只能通過脂肪類食物中攝取,其他食物中很難找到。

此外,蛋黃中富含膽鹼,膽鹼也是胎兒大腦和視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全脂乳製品能提供鈣和維生素K2,兩者都是骨骼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所以,富含脂肪的食物對於胎兒和產婦的健康都很重要,孕婦其實在懷孕時期有自我調節能力,比如她想吃哪些食物,往往是身體缺乏的一種徵兆,但也不要太多攝入,保持適量是最健康的。

06低脂或者無脂產品是健康的最佳選擇?

在超市裡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低脂或者無脂食品,比如脫脂牛奶、低脂餅乾、低脂薯片等等,這類產品一般是期望減肥的女性來購買的,當然也有一些血脂高又想改善口味的人來購買,雖然低脂食品聽上去很健康,但實際上這些食品是不利於整體健康,因為這類食物不僅脂肪含量低,其他營養素也較低,只有熱量和糖分較高,攝入過多後會導致體重增加,代謝異常。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而且,許多無脂產品都是加工食品,含有較多的防腐劑,人工色素等,這類食物長期進食也會讓這些添加劑在體內堆積,會導致臟器代謝負擔。所以,與其嘗試通過選擇高度加工的無脂肪產品來減少熱量攝入,不如在餐食和零食中享用少量全營養的脂肪,這樣更能促進整體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脂肪和膽固醇經常被很多人稱為不健康,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之所以因為吃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出現健康問題,是因為飲食攝入不平衡導致的,很多人因為口味喜好,只攝入單一的營養素,而沒有考慮整體的營養情況,導致健康受損,不能將這個「黑鍋」讓脂肪或膽固醇來背。

脂肪、膽固醇都是人體所需的一種營養素,適量、平衡攝入同樣會給人體帶來健康,而考慮哪種飲食是否會帶來健康問題,則應該從整體飲食來考量,而不是看單一的食物消耗。

相關焦點

  • 有「超級食物」能夠預防心臟病嗎?關於心臟病的10種常見誤解
    誤解1:只有家族遺傳才會得心臟病 遺傳有時會起作用。然而,90%的心臟病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吸菸以及不鍛鍊。 這些不良生活方式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和其它有害脂肪的水平,增加血壓,導致患上代謝症候群或2型糖尿病——所有這些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 不是飽和脂肪!高膽固醇人群應少吃碳水化合物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7月6日電 (記者劉海英)數十年來,許多健康專家建議,高膽固醇人群應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最新發表在《BMJ循證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卻認為,這一建議缺乏證據支持,高膽固醇人群需要減少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不是飽和脂肪。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患病者的膽固醇水平要比普通人高出2—4倍。包括美國心臟協會在內的許多衛生組織都建議,患上這種病的人應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少吃肉、蛋、奶酪等動物性來源食物,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 關於脂肪和膽固醇的爭議(附:膽固醇和脂肪專題)
    正方觀點或證據反方觀點或證據●從1958年到1964年,研究者收集了7個國家的1萬多名中年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況數據,於1970年整理成一份200多頁的報告,結果顯示:飽和脂肪的攝人與因心臟病而導致的死亡存在相關性。●在死於心臟病的病人.血管中發現了膽固醇沉積,所以研究者將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列入危險名單。
  • 關於脂肪和膽固醇的爭議
    一些人士認為,脂肪和膽固醇是導致肥胖及與肥胖有關的慢性病的元兇(正方),因而儘量避免食用含脂肪或膽固醇高的食物;還有一些人士認為,脂肪和膽固醇並不是健康的威脅(反方)。其實,關於脂肪和膽固醇的爭議,幾十年一直在持續。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觀點或證據,這些觀點或證據可以幫助我們辯證地來看待問題。當然,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相關的研究和證據還會不斷出現。
  • 攝入過多添加糖 將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但跑者也需要一些含添加糖的食物,比如凝膠、運動飲料等,往往在長跑或者比賽中會用到它們。然而,最新研究發現,如果長期攝入較多的添加糖,會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攝入較多添加糖,會導致心臟周圍和腹部的脂肪增多,這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的數據來自於一個名為青壯年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受測者為18-30歲的青壯年,受測人數超過3000人。研究人員對他們攝入的食物和飲料進行研究,並且掃描胸腔和腹部。
  • 膽固醇高的人該吃什麼?
    一直以來人們被告知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應儘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以降低膽固醇並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是發表在《BMJ循證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豬油放心吃,不應該限制飽和脂肪
    忽然有一天,專家說:你吃錯了,豬油飽和脂肪、膽固醇高,會得心臟病。相關閱讀這些只吃肉的人,竟然很少得心臟病和糖尿病,兇手另有其人 還有現代營養學領域的bug「法國悖論」,法國人的飲食中包含大量黃油、雞蛋、奶酪、奶油、肝臟、肉類等富飽和脂肪食物,心臟病發病率卻非常低。
  •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豬油放心吃,權威機構為飽和脂肪打架了
    忽然有一天,專家說:你吃錯了,豬油飽和脂肪、膽固醇高,會得心臟病。恐懼的「火苗」一旦點燃,就一發不可收拾,現在,養生愛好者都儘量避免各種動物脂肪,用草本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代替豬油。。
  • 高膽固醇的人應該少吃碳水化合物
    幾十年來,許多健康專家建議高膽固醇的人應該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然而,最近發表在《BMJ循證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認為這一提議缺乏證據,高膽固醇人群需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不是飽和脂肪。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遺傳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比普通人高2-4倍。
  • 膽固醇高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這樣吃藥,才能降低膽固醇水平
    一、高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在現代醫學中,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比高膽固醇和心臟病之間的聯繫更清晰,」耶魯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學教授兼《The Expert Guide to Beating Heart Disease》的作者哈倫(Harlan Krumholz)博士稱。
  • 改善健康食物的選擇:糖尿病、心臟病的最佳飲食
    在研究結果的支持下,並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據的支持,5、6個雞蛋不僅沒有像幾十年來所認為的那樣提高膽固醇,而且吃雞蛋也不會升高改善血糖並導致低密度脂蛋白(LDL,已知會阻塞動脈的膽固醇類型
  • 飽和脂肪會讓你死得更早?
    支持「飽和脂肪導致心臟病」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有六個。然而,這些研究中,沒有一個顯示少吃飽和脂肪可以預防心臟病和延長壽命。事實上,他們甚至沒能證明少吃飽和脂肪會降低死亡率。另外,這個試驗也從側面支持炎症假說(即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是慢性炎症) 最近有三個綜述研究發現,脂肪攝入量最低和最高的人群,在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方面沒有差異。(綜述研究是一種基於統計的研究方法。)
  • 吃雞蛋、海鮮會有高膽固醇?打住!高膽固醇不是吃出來的!
    「壞膽固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有直接聯繫的。主要是它本來不壞,可當血管內皮因高血壓、吸菸等因素受到損害後,它通過血管壁時會沉積在其中,最終堵塞血管,導致心絞痛或心臟病發作等。大家都知道,膽固醇是導致心血管病的元兇。那取消對膽固醇的攝入限值,這合理嗎?
  • 糖分攝入過多會發生什麼?
    澳大利亞導演Damon Gameau為了弄明白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做了個有趣又勇敢的實驗他把自己當成小白鼠連續 60 天,每天攝入40勺(160g)糖這60天,他像往常一樣正常生活運動量和飲食總熱量都保持不變還是原來的每天攝入2300
  • 脂肪(膽固醇)真的不是什麼好東西嗎
    同時還囑咐我說,身體好一下子也不能吃的太多,這些瓜子你慢慢吃,畢竟脂肪、膽固醇不是什麼好東西!朋友的父親是位退休的大學教授,也是《養生堂》的鐵粉。想我朋友父親這樣想法的應該佔絕大數了。不知何故,我們被誤導了,認為飲食中的脂肪會使體內的膽固醇升高,這反過來又提高了我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 限制所有膳食脂肪的攝入是正確做法嗎?
    網易體育12月24日報導:很多人將肥胖歸咎於脂肪
  • 椰子油的副作用:高膽固醇,腹瀉等
    大部分好處可歸因於中鏈脂肪酸(MCFA),也稱為健康脂肪。 MCFA較易消化,不易以脂肪形式在體內存儲,還具有抗微生物和抗真菌特性。 但是,過多攝入機油也會導致某些不良後果。椰子油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92%),一些研究建議我們以少量食用。 椰子油有副作用嗎?
  • 還能做些什麼改變來控制高膽固醇
    還能做些什麼來改善膽固醇?膽固醇是血液中脂肪中的一種蠟狀物質。你的身體通過分解你所吃的食物在肝臟中產生膽固醇。但是當你體內膽固醇過多時,你可能會在血管中形成脂肪沉積,也稱為斑塊。這會使血液很難流過你的動脈。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像牙菌斑會積聚並脫落一樣,它也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診斷高膽固醇是一個挑戰,因為通常沒有跡象或症狀。
  • 別誤解了《高密度膽固醇》
    高膽固醇不是吃出來的 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得出的研究結論:目前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少吃膽固醇含量較高的事物就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
  • 雞蛋和膽固醇的真相:雞蛋會升高膽固醇嗎?
    而身體自身合成的膽固醇是因為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它們會刺激身體合成膽固醇。所以吃的太油膩,或許才是膽固醇過高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攝入膽固醇的時候,人體自身有一個調控,當體內膽固醇高時,吸收率就會下降。所以,不是你吃多少蛋黃,身體裡就會增加多少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