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飲料、提神飲料,激發活力還是有礙健康?
又到了飲料熱銷的旺季,市售的飲料品種多不勝數。其中,運動飲料與提神的功能性飲料是銷售增長速度最快的兩類飲料品種。
是什麼原因讓它們被人們如此看好呢?
答案是——「健康」。
人們普遍把這兩類飲料看成是促進健康的飲品。可事實果真如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嗎?
運動飲料是一種根據運動時生理消耗特點配製的補充型飲料,主要由水、葡萄糖以及鈉鉀離子的電解質等成分組成,目的是補充在比賽和訓練中丟失的水分、電解質以及穩定血糖。
▏
它是針對進行密集、高強度運動的運動員設計的,能幫助補充運動時丟失的營養素及所需的能量,保持和提高運動能力,加速消除運動疲勞。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運動飲料並不是適合的日常飲品,相反它還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
運動飲料的含糖量至少是5%,一些甚至還≥8%。就以5%計算,算下來一瓶600毫升的運動飲料裡面約含的糖分有30克(相當於6-7塊方糖),喝進去一瓶飲料也就喝進去了那麼多的糖,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因此而攝入了更多的能量。
♩ ♪ ♫ ♬
想通過運動減肥的人,慢跑30分鐘消耗的能量才是200千卡,而一瓶運動飲料所帶入的能量(以脈動為例)就有126千卡,一瓶下去,等於好不容易堅持了半個小時的運動減肥效果被折損掉一多半。
而對於不怎麼運動的人,總喝運動飲料,多攝入的糖分必然會導致能量過剩而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風、齲齒等健康問題。
國際肥胖研究中心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1/4的父母都認為運動飲料對孩子來說是健康的飲品,家庭消費運動飲料的增加,也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根據我國標準規定,運動飲料中鈉含量一般在500-1200毫克/升,用來補充密集、高強度運動下因為大量出汗所丟失的鈉元素。
但對於運動強度不大、出汗量不多的人來說,喝運動飲料,勢必額外增加鈉的攝入量,而過多的鈉則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運動飲料的生產者,在成功地讓運動員們相信在訓練時、比賽時喝運動飲料對於提高運動能力和運動成績是何等重要之後,緊跟著就擴大了目標銷售人群。
▪▪
他們將廣告投向大眾媒體,向大眾傳達運動飲料的健康作用。
他們的策略非常有效,現在非運動員的普通消費者已經成為運動飲料最大消費群體,很多不怎麼運動的人,都將喝運動飲料視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為了糾正大家對運動飲料的認識偏差,歐洲食品安全局特別聲明:含糖的電解質飲料(運動飲料)只適用於那些經常進行高強度耐力運動的體力活動人群,明顯不應該被非體力活動者當作健康飲料而大量飲用。
澳大利亞營養學家在澳洲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指出,不推薦國民消費添加精製糖和果葡糖漿的各種甜飲料,除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外,還特別指出包括加糖的運動飲料與維生素飲料。
總而言之,對於保持密集高強度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運動飲料是合適的選擇。
而對於業餘運動愛好者或者從不運動的人來說,運動飲料絕不是健康生活的常備品,就大多數人的運動強度來說,還是多喝白開水加多吃豆類蔬果更為健康。
提神飲料是指不含酒精,但含有糖、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以及人參、瓜拉納、瑪卡等一系列據說可以提神的功能性成分的飲料。
♡
這些產品常以「激發能量」、「提高機體活力以及大腦運行能力」作為賣點。
但事實上,它的熱量並不低,同時也並不一定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對此款飲料的健康風險研究與評估,多年前就已證實,一次性大量攝入或經常性攝入提神的功能飲品,均會對健康產生潛在的不良作用。
除較多的含糖量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外,提神飲料的部分風險還來自於其中的高咖啡因含量。
因為急于振奮精神,也因為甜而適口,人們一般會將很快地將它象喝水一樣一飲而盡,而不像對待明顯苦味的濃咖啡、濃茶那樣小口啜飲,這樣的喝法就容易引起咖啡因的短時攝入過量。
短時間過多的咖啡因進入體內,會引起心悸、血壓升高、顫抖、甚至精神異常等症狀。
Ξ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誘發原有的或潛在的疾病急性發作,它裡面所含的一些藥食兩用的植物提取物也並非人人都適合。
在美國、歐洲以及澳洲,已經有數個因過度飲用提神飲料導致嚴重後果的病例報告。
例如,一位原本健康的28歲男性在喝了7-8罐提神飲料後參加摩託車越野賽結果引發了心跳驟停而猝死。
因為存在安全風險,歐盟的數個國家已經對提神的功能性飲料採取銷售限制的政策。
♢
如瑞典,將此類飲料不放在商店超市銷售而是放在藥店零售,並且不允許藥店向兒童出售;
匈牙利則對提神飲料徵收公共健康稅,藉以促使生產商銷售商提高其售價來限制人們消費;
另一些歐盟國家,不約而同地制定了提神飲料的咖啡因含量上限並規範包裝標示,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禁用,同時也有針對某些疾病病人以及藥物濫用史的患者普及宣傳提神飲料過量飲用的危害以及與酒類同飲的危險。
儘管我國現有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了相比其他同齡人,經常攝入提神飲料的青少年更容易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更容易做出尋求刺激的危險行為。
但截止目前,我們中國並沒有象上述國家那樣對提神飲料的生產經營設立規範、進行限制,來實現將其可能帶來的風險最小化。
▼
我們只能通過在學習了解了過量飲用提神飲料的不安全性後,提高警惕,時刻提醒自己與家人切勿經常飲用、過量飲用,以避免對健康造成損害。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