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道想吃什麼的時候,就吃咖喱吧。熱辣的香料味道配上滾燙的米飯,總能讓你不知不覺多吃一碗米飯,然後大呼一聲,好滿足!
常見的咖喱有印度咖喱、泰國咖喱和日式咖喱。
南寧曾經也開過不少印度餐廳(現在好像只剩一家了!),去嘗試過印度咖喱,口味偏重,鹹和辣很突出。說是印度人吃咖喱是因為天氣熱,肉類和蔬菜都容易變質變味,而濃烈的香料糊糊將肉和蔬菜的味道用力的蓋過,即使稍微變味了也吃不出來。
印度咖喱沒有專門固定的食譜,每家的廚房都有自己喜歡的獨特配比。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鬱。
泰國菜真是開遍了這個東協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啊,少不了的就是泰式咖喱。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個人最喜歡泰式咖喱,因為加入大量椰漿減辣增香,還有額外的香茅、魚露等等大寫著東南亞風情的香料,淋在米飯上,好吃到站起來跳泰國舞。
日式咖喱,應該就是超市賣得最多的咖喱塊了吧。雖然日本和印度同屬於亞洲,但是日本的咖喱卻是明治維新時期從歐洲傳入的。配合上日本人精緻的料理風格,日式的咖喱不辣,香料味較輕,甜味較重。
除了印度咖喱要自己買香料、磨成粉、玩配比,再熬成咖喱糊糊的複雜操作之外,泰式和日式的咖喱都可以買到調料包!完全不需要廚藝,稍微加熱,淋上米飯就可以「大滿足」了。
但是!如果你想做出更好吃的咖喱飯,還是需要一點兒小技巧的!今天分享泰式咖喱牛腩,做好後,我和老公瘋狂地幹掉了一鍋米飯,吃得熱汗淋漓,非常爽快。
泰式咖喱牛腩:
麗爾泰咖喱調料包 1包
椰漿 1盒
牛腩或牛肋條部位 500g
白洋蔥 半個
紅蘿蔔 1根
土豆 2個
你喜歡的配菜 適量
配菜的話可以自由發揮啦,土豆是經典的配菜之一、豆角、茄子、彩椒加進去很好吃!(竟然是地三鮮的配菜,驚了!)
1
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米飯,比平常多煮點兒,淋上熱辣的咖喱後,會不知不覺吃好多。
洋蔥切大塊,紅蘿蔔切滾刀塊,土豆切大丁。
燒一壺開水。
2
煎牛腩。
牛腩切大塊,用廚房紙吸乾表面的血水。
準備鐵鍋,倒兩瓷勺油加熱至冒煙,加入牛腩塊。
不著急翻動,煎1-2分鐘,煎出焦褐表面再翻面。這時候,牛肉的香氣已經飄滿了整個廚房,逼出的牛油在鐵鍋裡跳舞。煎到兩面焦黃盛出備用。先不用放任何調料哦!
3
剛煎完牛腩的鍋,不洗不關火,放入洋蔥和胡蘿蔔炒一炒,逼出這兩兄弟的香味,炒到洋蔥的邊緣有點半透明,將牛腩放回鍋裡,一起炒。炒2分鐘,鍋裡的各種食材都一樣熱的時候加入開水,大家一起來翻滾!然後撇去浮沫,蓋上蓋子,小火燉上1個小時!
對,什麼調味料都沒有放。如果提早加鹽燉牛肉,牛肉會提早出水,變得更柴了。但是這個牛坑腩非常優秀,外面包裹的筋Q彈,內裡脂肪分布均勻,並不會幹瘦。燉一個小時,正好是軟硬適中,如果你喜歡更軟就再加長燉煮的時間。
4
煎土豆。
土豆一定要將表皮煎一下,避免放進咖喱煮的時候會糊掉,影響口感。
你也可以炸啦,又快又好。我是不知道炸完土豆的油怎麼處理,只好將土豆的每個切面煎2分鐘。又黃又酥,煎好的小土豆撒上鹽和迷迭香就是個超級棒的小菜。煎土豆的油最好用鴨油!鴨油!鴨油!真的是非常香。
5
一個小時之後,試試牛腩軟硬,如果可以的話,調整一下鍋中剩餘的水量,就是你最後咖喱的量,放入煎土豆等配菜,擠入咖喱包,用勺子攪拌均勻,湯汁明顯變濃稠,咕嘟咕嘟。倒入椰漿,攪拌均勻,嘗嘗味道,調節一下鹹淡,再咕嘟咕嘟10分鐘就可以開吃了。
咖喱淋到白米飯上,再加上一片芝士就更銷魂了。
牛腩軟嫩多汁,外層是濃香咖喱味,內裡是飽滿的牛肉味。
洋蔥已經全部軟爛融入汁水裡了,但是它提供了香味和鮮甜味,如果你喜歡吃洋蔥,可以留三分之一在最後和土豆一起放入。
土豆沒有被煮化,是軟糯的口感。
這時候就可以大呼「太滿足了」!
Tips小分享:
1、牛肉的話用牛腩做咖喱是最好的了,因為有點肥肉,煎出來的味道非常的香,咖喱也中和了油膩。我用的是喃貓小賣部的愛爾蘭牛坑腩,肉味非常香,還有股奶香味。後來我還在她們家買了祁連有機牧場的羊肉,就放了5顆花椒兩片姜一根蘿蔔燉的羊肉好吃不羶,還有濃濃奶香味。所以說食材選得好,做菜就成功了一大半。
2、蔬菜切入口的大小就好,重點是土豆需要煎或者炸過,防止煮成糊糊。如果放茄子的話,也可以先油炸過,或者用不粘鍋炒半熟,蒸發掉一部分水分後再放進咖喱裡煮,會更入味。
3、如果你喜歡吃辣味,或者要求咖喱更香,你可以學習我的馬來西亞甜點老師的做法:在鍋裡放油,然後放入薑片和小米椒煸炒出香味,再擠入咖喱調味包,把咖喱炒一炒,可能咖喱會粘鍋,沒關係,炒好了加點水煮開就解救粘鍋了,最後加入牛肉鍋中,這樣咖喱會更辣更香一點。
哈哈重口味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能給大家做飯帶來一點靈感!
我的微博:姬哩菇嚕醬油雞
我的微信:yogiseduisant
我的公眾號:YOGI是姬哩菇嚕
關注我
吃泰式咖喱
看唐探劇版
感受泰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