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滔滔」成人如何避免情緒失控,瞬間變成巨嬰?

2020-12-22 天眼新聞

新聞常曝出一些「巨嬰型人格」的成人,所做所為猶如心智不全的孩子。

八達嶺野生虎園裡,一女子和丈夫吵架,賭氣下車「餵虎」。  合肥女子攔住高鐵,要全車乘客一起陪著她 「等老公 」。  博士孫某高鐵上「霸座」,還不知恥在鏡頭面前「露臉」。  重慶萬州中年婦女錯過站,扯司機方向盤,導致公交車墜江。  所謂巨嬰型人格, 就是成人一直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不能接受與自己預期不符的事物。  每個成人都可能瞬間變成哭鬧的巨嬰  對生活中頻繁出現的巨嬰,自媒體常將其標籤化,或者冠以「中國式巨嬰」,或稱其為「溺愛式巨嬰」。將其行為歸咎為,孩童時代受到父母過分溺愛。  分析新聞,研究歷史就可知,成人以自我需求出發,情緒失控,釀成大禍,亙古常有,各地常現,沒有地域和時代限制。  也就是說,甭管中國外國,古代當代,出身於獨子家庭還是多子家庭,每個成人心理都潛伏了巨嬰思維,即使是一個平時比較理智的成人,都可能因事件環境刺激,情緒失控,瞬間變成一個巨嬰,造成巨大禍患。  自我意識過強是形成巨嬰人格的罪魁禍首。  成人什麼時候容易變成巨嬰?  成人在依仗點權勢時,發了點小財時,出了點小名時,事不遂願後時,或者失意不得志時,都會因某種外界刺激而情緒失控,任性過頭,或潑或罵,或打或鬧。  鬧事的巨嬰,不分學歷、身份、年齡。如果在家裡撒潑打罵,只是家庭暴力。倘若是在公共場所發作情緒,造成特大事故,就成為新聞裡的巨嬰事件。  古人認為巨嬰一直隱藏在每個成人心中  中國文化早在幾千年前,已經發現了「自我意識過強」是人類心理通病。  佛家把巨嬰型人格稱為「我執」,把巨嬰稱為「凡夫」。  道家把巨嬰稱為「愚人」。  儒家把巨嬰稱為「小人」。  儒釋道都認為,人生一切煩惱和禍患由「 自我中心化 」而生。  儒釋道修行的根本既是去「 自我中心化 」。遇事多躬身自問,去掉不顧社會環境,不顧他人利益的行為和念頭。  古人如何制伏心中的巨嬰?  造成巨嬰情緒根本原因,是事物與自己預期的結果發生了變化。  一個人認為自己在職場上應該得到升職加薪,而事與願違,事情變化了,情緒就開始發作。  有些人則在受到道德和法律約束時,個人利益和設想的結果不符時,頃刻變成巨嬰。  《易經》談到,天地世間萬象時時變化,世事,人事,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儒家稱其為「交臂非故」。  既然變化無常是自然規律,無論怎樣哭鬧,煩惱、憤怒,也毫無意義。個人唯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知曉變化,適應變化,適應環境。這樣,就能制伏心中的巨嬰情緒。   文/漫畫 周滔

編輯 李劼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1「巨嬰」一直在往外冒,以至於這個詞一直很火。之前最火的一位巨嬰是誰?我以為這位高鐵男已經是巨嬰國的極品了,今天又出來一個,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巨嬰更比巨嬰強。這位佔了別人的座,不但完全沒有不好意思,還直接說:你去死吧!
  • 從「欲望奴隸」變成「自律奴隸」,如何避免間接性墮落?
    不知道你是不是會經常這樣:想變成一個自律的人,但每次都三分鐘熱度,目標沒一個完成。最後都在混吃等死,我是不是廢人啊……其實,99%的人都有這困擾,這種狀態太正常了。這絕不是你自控力不行,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解決最讓你頭痛的問題:如何避免間接性墮落?
  • 如何避免情緒失控?
    孩子不聽話、挑食、愛玩手機、不寫作業等等,這些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會成為壓垮家長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事後,大多數家長卻又後悔當時自己的舉動,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但下次往往又是這種情況的重演。情緒有時會利用我們,會反過來控制我們。
  •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看不慣別人,掏空的是自己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事情「看不慣」,但如果你有很多事情都一直看不慣,到後來會演變成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你會變成對自己的人生「看不慣」。一件不是發生在你身上,其實跟你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因為你的觀念、以及你把自己投射了進去,因此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看不慣」。然而在這個有情緒的當下,你不妨留意觀察:它其實是一種「你正在自我打架」的現場。因為你會想去幹預,可是又只能夠默不吭聲,所以你產生了兩股對撞的能量,也就變成所謂的「生悶氣」。
  • 鄭爽直播時情緒崩潰:時不時就情緒失控的人,該如何自救?
    據媒體爆料,鄭爽這次直播是提前幾天預熱的商業直播,都是有和商家合作的,但是卻在工作中因為個人情緒鬧脾氣,甚至說出直播業績和我無關這種毫不負責的話。這次風波之後,網友分成了兩派。一部分人覺得鄭爽真性情,另一部分認為在事先約定好的商業合作活動中「情緒失控」,是毫無契約精神的表現。
  • 宋智孝又被催婚:「如果無法好好平衡自己的情緒,如何談戀愛?」
    她說,自己大多數都把時間花在「享受獨處」,只要不工作幾乎都待在家裡,「保養、洗衣服、散步、幫寵物洗澡,做很多事情,就能過完一整天,演員很容易將自己困在情緒裡,獨處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平靜。」「自從我開始努力工作後,我發現『保持情緒的穩定』,這件事情遠比其他都重要。」宋智孝對於感情的理解是,如若自己都無法在生活中控制情緒,何必去刻意談戀愛、給自己找麻煩呢?
  • 工作壓力大、情緒易焦慮?如何排解職場「小情緒」?
    長期如此,容易讓我們產生焦慮、易怒、抑鬱、失望等負面情緒,身體上也會出現頭疼、頭暈、失眠、疲勞、炎症等等情況。該怎麼排解這些壓力呢? 調整對工作的期待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調整好對工作的期待和要求,避免有太多「不恰當的期望」以及「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
  • 情緒失控也是一種病​
    到最後,變成了只要一想到老闆就害怕,渾身不舒服。至此,恐懼演變成了恐懼症。 老闆的幾句批評,竟然導致一個人出現了嚴重的心理疾病,這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 顯然,患有「情緒病」的人,就像是擁有著一顆玻璃心,輕輕一碰就會碎。
  • 是什麼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失控?
    可是,就在孩子們情緒失控的那一瞬間,無可挽回的大錯已經鑄成。就在上個月,湖南某中學一名高三班主任,剛剛被自己向來看重的「尖子生」,用彈簧刀足足刺了26刀。而這個孩子殘忍弒師的原因,竟然是他拒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被老師訓斥了一句「不想寫就轉班」。失控的情緒,真的是魔鬼。這些讓人痛心的事件,讓很多人開始反思。
  • 女子全裸大鬧健身房,為什麼總有人會情緒失控?
    現在,有太多成年巨嬰,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過分放縱自己的情緒,卻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殊不知,控制不住情緒,最終買單的是你自己。02我們身邊,因為情緒失控而發生的悲劇,太多太多了。
  • 寶媽遲到2分鐘大鬧機場,巨嬰行為引爭議
    這樣的做法,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透露出一絲巨嬰思想。我們不是小孩子,不能像孩子那樣,被拒絕就撒潑打滾、大哭大鬧。退一步說,儘管是孩子無理取鬧,也會有人無法接受。成年和生兒育女,並不代表一個人真的長大了,只有擁有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我們才是一個成熟的人。
  • 夏天消暑貪涼,小心「陰暑證」,如何正確給身體、情緒、皮膚消暑
    本 期 導 讀 小滿之後暑氣見漲,如何給身體、情緒、皮膚消暑?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已到來。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也是炎熱夏季的開始,氣候表現為雨水逐漸增多,陽光逐漸增強,溫度逐漸升高。溫度加溼度,如同火上蒸鍋,漸漸有了暑天悶熱之感。
  • 情緒失控下的崩潰:為報復男友移情別戀,女友街頭裸奔自拍
    該女子因為男友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情緒瞬間失控,進而崩潰到街頭裸奔,這其實是我們「情緒應激」的反應,說白了,就是我們個體針對正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進行的一種情緒化表達,只是該女子的這種情緒化表達是通過「裸奔」來實現的。
  • 情緒「失控」到「自由」,小朋友的情緒修煉手冊
    首先要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穩定,只有你控制住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正確的溝通方式,在成人和孩子之間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一要有原則,不能孩子一哭就滿足其任何要求;其二要學會引導孩子合理的表達,讓他們知道哭並不能解決問題。
  • 歐陽娜娜情緒失控爆哭委屈喊:每天難受的睡不著覺
    不過,近幾日在綜藝節目中,一向以活潑開朗示人的她,竟突然失控痛哭,更是吐露心聲表示「每天都不開心」,一起參與節目的嘉賓也趕忙給予安慰,讓人看了非常心疼。歐陽娜娜在《嚮往的生活》節目中,遇到了自己的好姐妹張子楓,閨蜜相見,那自然是無話不說,娜娜吐露心聲,表示自己希望可以在節目中多留一天,「本來很不開心,每天都睡不著」,不過好在還見到了閨密,不開心的心情總算有所好轉。
  • 那些成人世界的「潛規則」,等你來打破
    這些所有矛盾的綜合體組成了年輕人們「成熟不就範」的人生態度,也使他們在穿搭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果你正為輕熟時期怎麼穿而苦思不已的話,不妨一起pick下面幾種風格吧!  說起成人的穿著,西裝可謂是首當其衝。
  • 情緒來了容易失控?三招教你把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情商高的人對情緒極具把控能力,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讓人如沐春風,在人際關係和事業上都能遊刃有餘,而這都源於他們超強的情緒管理能力。路怒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單純是因為素質低或者沒教養嗎?統計顯示,路怒症的司機,技術嫻熟,開車發怒的時候與平時判若兩人,情緒極易失控。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 1、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 孩子對情緒的認識和表達還處在一個比較懵懂的狀態,孩子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像是看上了某個玩具家長沒給買;因為被其他小朋友搶了東西就發脾氣甚至打人,他們都是在用最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易哭易失控?當孩子遭遇「情緒車禍」,用「交通燈法」幫孩子疏解
    孩子不願聽取家長的意見,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和思考,故很容易遭遇"情緒車禍",一哭便無法自拔。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斥責孩子,結果孩子要麼就是被迫停止哭泣乖乖聽話,要麼就是情緒越發失控甚至崩潰,而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情緒失控時也很容易觸發到家長的情緒,若家長的情緒也處於高峰,那就很難理智地教育孩子。
  • 讀懂「杏仁核」,走出「情緒失控」的漩渦.
    上次更新的文章「情緒管理的四大技巧「中,我們介紹了大腦結構,杏仁核,很多親表示還不是特別理解,今天就專門用一篇文章來再幫助大家梳理,認識人類大腦中掌管情緒的開關,了解如何讓自己成為「佛系」寶寶,並能夠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及時剎車,走出失控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