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林光華老師做客幽蘭,深度開講愛情智慧課:
從哲學的精妙智慧,到經典文學名著中的愛之解讀,再到現代女性的愛情心理解剖。
10堂課指點愛情迷津,讓你破繭重生,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今天愛的痛苦或不能愛的原因恰在於:愛充滿計算,而成為商品。愛承載不了依賴、比較、嫉妒、佔有、索求、自私……,甚至猶豫、試探、猜測、權衡、心計、攻略。愛從道淪為技,變成狩獵、交易或撩的技巧。那樣,你獲得的只是獵物,不是愛人。你體驗的只是輸贏,不是愛情。
沒有愛欲的愛情是沒有精神,只有感官的。
必須做一個好朋友、好情人,才能有思考的能力。
只有愛情帶來的幸福感,能讓人感到永恆。
功利的心理模式中,是很難獲得幸福的:
用依附來獲取安全;用顏值來獲取財富;
用付出來獲取回報,用忍耐來獲取善待……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很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時候的你更美。與你那時的容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杜拉斯(1914—1996),《情人》幾乎是自傳,寫她15歲在法屬殖民地越南的湄公河上與一位華僑富商子弟的相戀,最後男方迫於傳統家庭的壓力,被迫分開的愛情故事。
杜拉斯是畸形原生家庭中頑固地活下來的女人,她說自己若不是作家,就會是妓女。
父親早逝,母親蹂躪,大哥暴力,小哥軟弱,兄妹亂倫,孩子夭折,這就是杜拉斯非常態的經歷。她如此孤獨與委屈,無力改變命運,所以她的情慾才如此野蠻,她的叛逆是對原生家庭的報復。
母親對她的敲打、侮辱、遷怒、報怨,相愛相殺,讓她極其叛逆並渴望投入男人的身體。與母親關係不好的女人往往是叛逆的,以此來報復母親並彌補愛的缺失,所以那個中國情人才對她這麼重要。
她6歲第一次被男性接觸,8歲與小哥哥產生情慾,15歲在湄公河遇到中國情人,結婚後與丈夫、丈夫的朋友三角戀並最終分手,66歲時與27歲的安德烈亞戀愛。她是被性啟蒙過的法國女人,是深深同情與批判中國的小腳的自由開明女性和人道主義者,她的情慾與病態家庭有關,超越社會倫理與道德,最大限度地彰顯了女性的獨特的一面,展現了人性的秘密。
1.壓抑
孩子內心不知道反抗,不知道正面表達情緒。在婚姻中容易是被動的一方。
2.暴力
父母之間暴力或對孩子暴力,孩子會形成內心的恐懼與敏感,神經質。在婚姻中會忍氣吞聲。
3.缺愛
孩子沒有安全感。追求愛情與婚姻是在追求安全感,而安全感不能依賴別人獲得,只能從自己身上獲得。
4.溺愛
又叫「愛暴力」,孩子會形成依賴性、自私心理,太過自我。在婚姻中容易缺乏同理心,公主病、媽寶男。
5.戀父戀母情結
孩子心理上追求完美,會以父母為完美原型去尋找伴侶。
愛情中的叛逆是對本我的回歸。尤其在極度壓抑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人。他們的愛與婚姻,也摻雜了對原生家庭錯誤的反抗和超乎尋常的依賴關係。
本我:無意識與本能的領域,最古老、最根本、最廣泛的層次。不受任何構成有意識的社會個體的形式和原則的束縛。
自我:本我與外部世界的中間人,負責協調、改變、組織和控制本我的本能衝動,壓抑那些與現實衝突的衝動,並通過改變其目標、延緩和轉移其滿足、改變其滿足方式、促使其與其他衝動相結合等方式,來使別的衝動與現實相「一致」。
超我:產生於嬰兒對父母的長期依賴,接著由其他社會機構強加於個體的「外在約束」被心力內投於自我,從而變成了它的「良心」。違背這些約束就產生負罪感,最後麻木。
陰陽和合與自然之道:道家哲學的啟示
陰陽之道:兩性的吸引與結合符合自然之道
道法自然:自生自化沒有壓抑的生長
反者道動:叛逆是「真我」與「俗我」的對抗
開放性討論:
愛情對於人的意義?
純粹的愛如何可能?
叛逆與妥協的代價?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
如何適當釋放情慾?
如何將愛帶進婚姻?
如何在婚姻中有愛?
如何做本我的自己?
如何克服超我的累?
先培養完整的人格,才有健康的愛,美好的愛。
巨嬰人格是無法去愛的。「你不愛我,我就死給你看」,是依附性的巨嬰人格,是情感勒索與情感綁架,不是愛。真愛是不會導致自虐與自殺的。
武志紅《巨嬰國》認為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是『新娘』,新的娘。女人同樣也是如此,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讓中國女人最放心的憨厚老實可靠男人,都是『媽媽』,都是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因為在嬰兒期,我們得到的母愛質量普遍不怎麼樣,這導致我們內心裡都有一個匱乏的嬰兒,而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
沒有獨立人格的愛,最不穩定——有多依賴,就有多背叛
「他們(媽寶男)和媽媽多親近,就有多強的動力,渴望背叛媽媽。所以,他們對背叛妻子有時會有莫名的強烈衝動。背叛並非僅僅是為了背叛,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感覺——我可以離開媽媽,我渴望那種自由。」
兩個人格獨立的人,才能相愛——《致橡樹》現代愛情宣言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缺乏父愛與母愛的張愛玲23歲認識大14歲的胡蘭成。寫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約。「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胡蘭成是真懂張愛玲的人,也是真傷害她的人。
張愛玲把自己始終放在了被選擇的位置。52歲時移居洛杉磯,像幽靈一樣獨自離群索居,穿用紙做的衣服,經常閉門謝客,生活極其簡單,一個燒餅可以吃上兩天。在這樣孤僻的狀態下,張愛玲度過長達23年的幽居生活。
不以好惡內傷其身:道家哲學的啟示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學會相忘江湖,愛情充滿無常
如何對待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做好父母?
「有毒的家庭系統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
明智成熟的父母應該明白:
1. 孩子的叛逆心很正常。
2. 故意傷害孩子是不對的。
3. 應該多鼓勵孩子犯錯誤。
(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開放性討論:
為什麼出現愛情中的「犯賤」現象?
如何不失自我地愛?
愛,是否可以沒有痛?
如何在痛產生後療傷?
尊嚴與愛人,哪個更重要?
如何克服原生家庭中愛的缺失?
如何參透愛情的命運性與無常性?
12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林光華老師做客幽蘭,深度開講愛情智慧課:
從哲學的精妙智慧,到經典文學名著中的愛之解讀,再到現代女性的愛情心理解剖。
10堂課指點愛情迷津,讓你破繭重生,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400-086-9022
18911946649 幽蘭學員服務中心
愛與情不同,情是喜歡,是懵懵懂懂的開始,愛是由喜歡帶來的牽掛、關心、理解、包容、分享、分擔,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是不由自主的責任。情是緣起,愛是升華。情中伴隨著欲,相互吸引,很多人一生都有情或情慾,卻沒有愛情。
愛情在別處,別處是適當的距離,是懸擱眼前的熟悉,進入陌生與不確定性,是時間的考驗,空間的留白,思念的沉澱,意蘊的迴蕩。
愛是在乎,是關心,是盡心,是心疼,是放不下,是無所不說,是理解,是同情,是包容,是平等,是全拋一片心,是不由自主地負責,是順從內心的決定,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是善因結的善果。
真愛,就不會有傷害,不會有懷疑,不存在佔有,不可能嫉妒,不需要等待。
愛是幸運,是恩賜,是平靜,是無求,是你擁有了才能心安的幸福感 。
愛需要勇氣,需要擔當,需要單純,需要真誠,需要珍惜,需要善良。愛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愛是不容分說,是正道,是自然,是勢不可擋,是心緒不寧的定海神針,是危急時的起死回生。
愛情是上蒼憐憫,是前世緣分,是命運所賜,是不可抵擋,是不用勉強。
當愛塵埃落定,萬般不可思議。
每一次愛情都是一次重生的機會。
祝你在塵世獲得愛情。
2019. 10. 10
林光華:我在港中文讀博時,一直擔任陶國璋老師《愛情哲學》課的助教,他是牟宗三先生的弟子,重性情,不學究,選他課的學生多得都坐到了階梯上,那時我就發願要把這門課開到內地來,在幽蘭國際女子學院先開,純屬機緣。從柏拉圖的《會飲篇》到梅洛•龐蒂的情感現象學,西方哲學有一個探討愛情現象的哲學脈絡,但中國沒有。我想先從哲學入手,輔之以從《詩經》到《紅樓夢》的文學傳統,結合西方現代的愛情經典著作,來講授這門課,讓古老話題與現代接軌,觸摸兩性最困頓也最真實的問題。今天最流行的德國哲學家韓炳哲說愛欲死了,賈樟柯說情感是今天的科技唯一無法破解的秘密。無論如何,愛情是一種深刻的人類現象與社會鏡像。我願與大家一起面對它、享受它與探索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江蘇師範大學古典文學碩士、漢語言文學學士。2005年赴臺灣學習,2009年赴德國學習。2019年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已出版專著《老子之道及其當代詮釋》、《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研究》、《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50講》,教材《老子解讀》、《莊子解讀》,文集《假如人生沒有回憶》。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長期擔任《愛情哲學》課助教。2018年《莊子》50講視頻課在優酷、愛奇藝、喜馬拉雅上線,全網1000萬次播放;2019年《道解紅樓夢》視頻課在優酷、愛奇藝、喜馬拉雅上線,《愛情十本名著導讀》在喜馬拉雅上線。1. 還沒有遇到愛情的人
2. 初戀中惶惶不安的人
3. 近乎絕望地等待的人
4. 不知道該選擇誰的人
5. 在愛情中被背叛的人
6. 在愛情中被辜負的人
7. 在愛情中被欺騙的人
8. 在愛上渴望忠誠的人
9. 在性上渴望多元的人
10. 在婚姻中不安分的人
愛情哲學助你站高一線,破解困局,找尋解脫之道!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讓你悟透人生困局,把困惑一層層拆解,把枷鎖一件件去掉,看到真實的內心,找到真正的心靈自由;
跟自己相處時,欣賞到女性的自然之美,順勢利導自己的情緒;
跟愛人相處時,知道「推拉由心」的戀愛之道、同時也學點深刻的性哲學;
家庭生活中,明白婚姻家庭幸福的無為之道;
跟身邊人,掌握親密關係下的邊界感;
打開思考之門,思索人生意義。
共計五天課程,均安排周六上課。
課時上課時間9:30-17:00
幽蘭國際女子學院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石門村路5號院 竹語間
(北京朝陽區百子灣橋向東500米,石門村路右轉直行,東朝時代院內,見一片竹林圍繞的白色建築即是。)
諮詢電話:400 086 9022
幽蘭學員服務中心:189 1194 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