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觀城,渠畔聽風。
在河南省林州市,寬闊敞亮的安林公路伴著30米寬的綠化帶,鬱鬱蔥蔥地伸向遠方;夜幕降臨,高聳的智能路燈和七彩LED燈帶把桃園大道點綴得絢麗奪目;蜿蜒曲折的渠畔路和紅旗渠乾渠盤繞在太行山的懷抱裡;黃華大道兩側的彩色瀝青慢行系統,成了當地居民拍照打卡的「網紅路」;紅旗渠高速收費站外,互通立交連接線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林州與外界互通的大門……
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絕壁穿石,開闢出1500公裡的「人工天河」。如今,來自中國能建的建設者歷時兩年,完成林州旅遊通道綜合改造項目提升一期八個子項,助力當地建設「世界人文山水城市」。
■協同經營,創新創效
進入21世紀,林州已從乾旱缺水的小縣城,蛻變成風光怡人的紅色旅遊城市。然而,路網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未能跟上發展的步伐,影響了旅遊體驗,制約著經濟發展。
2018年,中國能建開發了林州旅遊通道綜合改造提升PPP項目(以下簡稱「林州PPP項目」),由中能建(林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投資承建,華東建投建設管理,山西院牽頭,安徽電建一公司、葛洲壩路橋公司聯合總承包。建設期間,中國能建各參建單位深化協同經營,優勢互補,創新創效。
據山西院項目經理戴永明介紹,自總承包聯合體項目部成立以來,該公司聚焦設計統領,成立了設計管理部,暢通管理環節。「例如,在省道S227施工中,設計管理部與施工單位緊密結合,將作業方式調整為瀝青鋪築和水穩鋪築交叉、穿插壓茬推進,克服了汛期施工和夜間施工困難,大大加快了進度。」
晉家坡分離式立交橋上跨南林高速,為保證施工期間高速的正常運行,設計管理部經過精準分析,採用了「頂推」施工工藝。「跨高速路段鋼箱梁的支撐體系設計及節段安裝順序確定,是保證鋼箱梁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山西院項目副經理兼設計管理部經理張亮回憶說,「施工多為高空作業,結構跨度大且單鉤吊裝噸位大,設計管理部在與施工單位充分溝通後,制定了合理的方案,保證了施工安全有序。」
■挑戰「難、險、尖」
林州PPP項目的高標準建成,暢通了城市「動脈」,刷新了城市「顏值」,提升了城市「氣質」,林州市副市長康健曾稱讚該項目「進度快、標準高,展現了中國能建的不凡實力。」
「我們的建設內容有最難的林州大道、最險的安林公路、最具技術含量的林長高速紅旗渠互通立交連接線,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翻閱」建設日誌,安徽電建一公司項目總工趙忠義感慨地說。
林州大道地處鬧市,無法全封閉施工,還要在主路交口挖出人行過街地下通道,環保要求也很嚴格。項目部積極尋求當地政府配合,採取了設置導行提示、就近提前規劃繞行便道、路口逐次開挖等措施,編制了深基坑防護專項方案,以保證作業安全,降低施工影響。
安林公路新建橫水大橋和晉家坡分離式立交橋,最「險」作業就體現在兩座橋梁的貫通上——橫水大橋施工前要在雨季將跨越的部分洹河河道改流,晉家坡分離式立交橋橋臺更是與南林高速近乎直角交叉。項目部5次前往安陽和鄭州,組織晉家坡分離式立交保通方案的評審,最終採取了鋼箱梁步距式多點頂推工法,保證了公路的安全通行。
在林長高速紅旗渠互通立交連接線,項目部更是費盡心思:實施了跨G234國道、跨紅旗渠總乾渠的吊裝作業,堅硬巖石樁基水磨鑽鑽進、高支模梁板現澆,鋼箱梁高空拼裝焊接、高速連接線不間斷保通,立體複合生態防護技術更使75度以上坡面的裸露巖石披上了綠裝……
■開啟新生活
如今,林州大道明亮寬闊的人行地下通道成了市民們休閒的理想場地,大道連通的紅旗渠火炬廣場更是人聲鼎沸。
「門前人來人往,生意更好了。」林州大道沿街商戶慄麗說,街道修好後寬闊了很多,幾乎看不到堵車了。「以前醫院門口的長期積水是『老大難』,現在路修好了,排水快了,救援的生命通道也暢通了。」林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稱讚道。「以前這條路很窄,揚塵、噪音都很大,現在完全變了樣。」提起家門口煥然一新的道路,安林路附近的居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被稱為「林州最美互通立交橋」的紅旗渠互通立交連接線,則成了過往司機讚不絕口的晉、冀、豫「三省通衢」,對此,收費站交通疏導員小朱感觸頗深。「以前這裡一天三大堵,現在道路寬敞、分道明確,車流有序不交織,很少再聽到刺耳的鳴笛聲了。」前來紅旗渠風景區鍛鍊的市民王大爺也讚揚說,連接線配套的綠化做得好,景區停車場及眺望觀景臺更漂亮了。
行駛在黃華大道和渠畔路上,看著沿線高低錯落的綠色植被和遠處藍天白雲下偉岸的太行山,潺潺渠水相映成輝,猶如在畫中遨遊。參建單位負責人馬建倉說,能夠參與家鄉建設是他最高興的事。他發出誠摯的邀請——「林州越來越美了,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