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人印象」李文全——紅旗渠上的剃頭匠

2020-12-21 永明影像

1960年2月11日,浩浩蕩蕩的紅旗渠(引漳入林工程)動工了,數萬人趕著去修渠,奮戰在渠線上。在任村盧家拐村,紅旗渠施工總指揮部工地上有一個特殊的民工,他不僅要修渠,而且還要給而是給修渠人理髮,這個人就是今年82歲高齡的修渠人——李文全。

李文全,大號世民,1939年農曆10月生於林州市河順傎東裡村,二組村民。1960年在任村盧家拐村,紅旗渠施工總指揮部(馬有金任總指揮長)擔任理髮工作(屬商業部管理,當時主管人為劉經理)。

1962年,在任村楊耳莊,紅旗渠施工河順營業部理髮。焦保序、郭正彪為營業部負責人,李新喜為事務長。在楊耳莊申倚德家駐紮。

「說好聽點是理髮的,實際上就是個剃頭匠。」精神矍鑠的李文全老人說話中氣十足,兩道又黑又長的壽眉給人印象深刻。

夏日的一天上午,我在一個農家小院裡採訪了李文全老人。

第一次上修渠工地

1961年7月的一天,李文全在縣勞動服務公司第一理髮店上班,突然接到領導通知,要他到紅旗渠工地上服務。他二話沒有說,打點好行李就步行往渠上走,那一天下著小雨,李文全帶著自己的理髮工具,背著鋪蓋捲兒,步行往紅旗渠總指揮部所在地任村公社的盧家拐村走。

據李文全介紹,他的工作就是為總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和駐地周圍的民工服務。理髮之餘,李文全還到夥房幫忙切菜、挑水。

「當時剪一個頭兩毛五,剃光頭兩毛,理一個小孩頭一毛五。」李文全記得清清楚楚。他的工作地點就在駐地的窯洞門口,下雨天移到屋裡面。

過了不久,駐地周圍的人都知道指揮部來了個好理髮的。盧家拐對面的河北省涉縣張家頭村供銷社的一個主任,專門過河來找李文全理髮。

「我給紅旗渠指揮長馬有金理過發,一次兩毛五,人家主動給。在縣城理髮店裡,我也給楊貴、李貴等領導理過發,那時候幹部群眾一個樣,該給錢給錢,沒人搞特殊。」李文全說。

李文全記得,他最多一天給20多人理過發。他把每天的流水帳一筆一筆記好,每個月給單位送回去,最多一個月營業額是40多元。

當時,東裡村在河口村施工。有一天,李文全專門到河口,給本村的李米貴、馬北方等四五個人理了理髮。

總指揮部的通訊員李青山後來和李文全混熟了,開玩笑說:「一開始你到工地,領導讓我給你找地方抻鋪蓋。我以為是個大幹部呢,原來你是個剃頭的。」

李文全回答:「你可別小看剃頭的,雖然官職不大,卻是卡著頭皮說話的,叫你做啥你就得做啥。」

三個月後,李文全被其他人替換回到了縣城理髮店。

第二次上修渠工地

1962年秋末的一天,23歲的李文全第二次來到了修渠工地。不過,這次他的身份變了,是以河順公社民工的身份來修渠的。

這一次,李文全住在河順分指揮部所在地——任村公社陽耳莊村。他記得,當時河順分指揮部的負責人是劉銀良和焦保序。

這次,他服務的對象也變成了修渠的民工。

「我當時住在申宜德家裡,工作地點就是住宿的地方。不管理多少個頭、掙多少錢都交給了營部,我一天就掙一個工分。民工一般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夜晚理髮,晌午可以理五六個頭,夜裡忙到12點,能給十一二人理髮。」李文全介紹。

頭一個月,民工理髮還得掏錢,後來,民工理髮就全部免費了。這樣,李文全的工作量就加大了。

理髮工具是李文全自己準備的,肥皂、鹼面由分指揮部負責購買。

「那時候不像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洗髮用品。只有肥皂,肥皂太膩,還得用鹼面,才能洗乾淨。」李文全感慨地說。

當年臘月十幾,李文全回家參加徵兵體檢。因為各項體檢都合格,第二年正月,李文全參軍入伍。

「我當兵5年,在東北黑龍江當鐵道兵。因為會理髮,在部隊上還是幹老本行。」李文全說。

退伍回家後,李文全繼續在老家當農民,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攝影:郭永明 文:陳廣紅)

相關焦點

  • 攝影師|魏德忠:影像見證紅旗渠的誕生
    特別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他堅持十載為「人工天河」寫真作傳,用數以萬計的瞬間,真切生動地再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晚年時光,他致力於「紅旗渠」精神的發揚光大,多次在國內外展示這些充滿激情與力量的作品,其中的《鐵姑娘》,至今都被譽為「最美奮鬥者」。
  • 河南省林州市吸引人才推動鄉村振興 紅旗渠畔聚賢才
    「人工天河」紅旗渠,穿山越嶺,潤澤一方。  新時代鄉村振興路上,紅旗渠精神賡續傳承。河南省林州市多措並舉,吸引能人回鄉,搭建幹事平臺,做好政策保障,鍛造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時代「修渠人」。
  • 鄉村剃頭匠
    鄉村剃頭匠一般沒有固定的場所,有時在村口的古樹下,有時在朝陽背風的牆角處,只要有人應答,他們還可以直接放下挑子,張羅營生。那時,剃頭不像現在這麼講究,鄉下人多喜歡簡單利索,要麼剃光頭,要麼理平頭。剃頭匠簡單詢問,就分別依照客人需要,不同的頭型準備不同的工具,剃光頭的,就用剃刀刮;理平頭的,就用推子推。剃頭的多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或孩童,當然有時也會有個別年輕的莊稼漢子忙裡插空,順便請他們剃的。
  • 時光|劉強:鄉村剃頭匠
    一眨眼工夫,剃頭匠身邊就圍了一圈人。剃頭匠摸摸這個小孩的頭,扯扯那個小孩的耳朵,打趣逗樂子。然後,拿出小木箱裡的刀剪,拴好遮檔碎發的圍帕,開始剪起頭髮來。這是我小時候親歷過的情景。川東北一帶把理髮師叫做剃頭匠,剃頭匠這個職業,算不得高尚,也不算低賤。反正有藝在身,天晴下雨不得出工幹農活,走到哪吃到哪,不愁餓肚子,很是讓人羨慕。
  • 讓紅旗渠精神更加閃光丨記者探班《紅旗渠》電視劇拍攝現場
    「俺家三代都修過渠,只要是和宣傳紅旗渠有關的事兒,俺都願意參加。」石美林激動地說,「別說光走走路了,現在就是讓俺推車也沒有問題。」其他群眾演員也紛紛附和。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參與過修建紅旗渠。尤其是在農村,大家對於紅旗渠更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紅旗渠被廣大群眾視為生命渠、幸福渠。在拍攝現場,記者注意到一對爺孫格外親密。
  • 印象筆記正式推出獨立「印象團隊」App 專注服務企業團隊高效辦公
    【TechWeb】8月3日,印象筆記正式宣布上線獨立的「印象團隊」App,專注於服務企業和團隊,全面助力企業辦公和團隊協作效率的提升。「印象團隊」的推出,是印象筆記向著成為個⼈和團隊「第⼆⼤腦」的使命邁出堅實的又⼀步,印象筆記也將持續打磨,旨在將「印象團隊」打造成為「企業辦公的核心工具、團隊協作的首選應用」。
  • 2020紅旗渠香菸:最新價格一覽表
    下面將對紅旗渠香菸價格表和圖片排行榜進行介紹。紅旗渠香菸價格表和圖片排行榜1、紅旗渠(長河之韻)參考價:3元/包這款紅旗渠香菸過濾嘴用了血紅色,香菸的味道不是特別出彩,有點辣口,口中的回味有點雜,有些許的苦感,紅旗渠香菸多少錢 一包,它在市場上的市價十分的惠民,定位低端,市場售價為3元/包。這煙老輩煙者可能會喜歡,個人對它評價一般,不推薦。
  • 剃頭匠 —— 記憶中褪色的老行當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各式的美髮店,年輕人再不願像他們父輩那樣在集市、街頭隨便剃個頭,昔日那些剃頭匠和他們的剃頭挑子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剃頭匠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一個時代,更是一代人的記憶符號。
  • 【方志四川•散文】劉強 ‖ 鄉村剃頭匠
    川東北一帶把理髮師叫著剃頭匠,剃頭匠這個職業,算不得高尚,也不算低賤。反正有藝在身,天晴下雨不得出工幹農活,走到哪吃到哪,不愁餓肚子,很是讓人羨慕。大集體生產那些年,手藝人外出掙錢得給隊上交工分錢,又稱之為口糧錢,年終將錢折算成工分,才能分到糧食。那時的勞動價值低,一個勞動工日只有幾角錢,一個人一年的剃頭錢八角左右。
  • 沭陽89歲剃頭匠:一輩子從沒放下,才是一種不平凡!
    以前理頭髮的人不叫理髮師叫剃頭匠理髮也不用去理髮店一根扁擔就可以完事兒雖然如今美髮店遍地開花目不暇接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剃頭匠的精湛手藝讓他們記憶猶新是他們兒時的記憶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沭陽隴集89歲剃頭匠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補碗匠、剃頭匠
    這些人都是走街串巷,挑子上有風箱和小爐子、板凳、錘子、鑽子之類。擔子一頭掛著小銅鑼和鉛(鐵)「疙瘩錘」,走起路來一晃就叮噹作響,省的總吆喝。他們的手藝主要是修初陶瓷罐、陶盆、缸之類,陳設的撣瓶、帽筒等也可以修補。補碗匠最初主要是為成都皇城、少城裡的達官貴人服務的。
  • 2020最新紅旗渠香菸雪茄價格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紅旗渠香菸雪茄型是在市面上特別受歡迎的一款香菸,該產品糅合了烤菸清甜香的特點,口感醇和帶甜感,吸味純淨,口齒留香
  • 故事:剃頭匠娶美嬌妻
    一天,阿德正在街上給人剃頭,發現很多人都往郊外跑去,阿德聽見有人邊跑邊喊,王家府上的大姑娘王雨婷要招親啦,阿德心裡一震,王府上的大姑娘王雨婷那可是出了名的大美女,沒想到這要招親!阿德趕忙忙完手裡的活,攤都沒收,便跟隨大家跑了過去!
  • 靚顏觀光路 通達紅旗渠
    在河南省林州市,寬闊敞亮的安林公路伴著30米寬的綠化帶,鬱鬱蔥蔥地伸向遠方;夜幕降臨,高聳的智能路燈和七彩LED燈帶把桃園大道點綴得絢麗奪目;蜿蜒曲折的渠畔路和紅旗渠乾渠盤繞在太行山的懷抱裡;黃華大道兩側的彩色瀝青慢行系統,成了當地居民拍照打卡的「網紅路」;紅旗渠高速收費站外,互通立交連接線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林州與外界互通的大門……  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絕壁穿石
  • 民間故事:剃頭匠
    獵人們這時突然想起了他們村子裡流傳著的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傳聞他們這附近的群山之中住著一尊從很久很久以前就來到這裡的神靈,這尊神靈的頭上被他的死對頭下了詛咒,頭髮變成了不滅的黑色蛆蟲啃咬他的頭皮,只有讓人間的剃頭匠用特殊的刀具才能割斷這些蟲子的身體,這便是剃頭匠的由來。
  • 復古「圓形眼鏡」當道?戴上透明、黑色、琥珀眼鏡增添「輕復古」印象
    復古風一直以來都是時尚圈經典不敗的風格之一,尤其在今年更成為熱門的造型關鍵字,不論是復古服飾或者復古球鞋,都能為衣著快速製造理想氣息,但除了從服飾著手之外,還可以透過「圓形眼鏡
  • 「黑塔利亞 World★Stars」即將推出角色印象披肩
    「黑塔利亞 World★Stars」即將推出角色印象披肩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歲月深處的剃頭匠(原創首發)
    那是一個特製的圓桶,上擱銅臉盆,臉盆下則為火爐,火爐子旁放著木頭、柴草、火鉗、扇子。小娃兒將內盛推子、剪子、刀子、肥皂等剃頭用具的木箱子打開,一件件擺放在用起來順手的箱子蓋上;將一條高凳子放好,將一面鏡子、幾條黑白不分的條狀蕩刀布掛起來。不大一會兒,毛遂轉夠了圈兒,剃頭人也陸續到了大槐樹下,三人就開工了。毛遂、小娃兒、王強三人組團給人剃頭。
  • 小說推送|剃頭匠(一)
    鎖匠,木匠,剃頭匠便是常客。而多少年來剃頭匠卻也只有鄰村北溪的一位常來,剃頭匠姓李,年紀也已經六十,但是手藝卻是一絕。王有財初次見到這位剃頭匠時,見他只一把掉了漆的剃刀在手,用木梳比著,手起手落,不出十分鐘一個漂亮的寸頭就被打磨出來,而這卻也是開胃菜,真正的絕活在於他技藝精湛的刮面。溫水打沫,塗在臉上,再用一塊溼毛巾鋪好。
  • 電視劇《紅旗渠》劇照來了,安悅溪演繹河南小妞
    紅旗渠中間那位就是安悅溪,左下角的是演員李勤勤,自從上次看了《旋風少女》覺得戚百草挺適合安悅溪的,演技吊打胡冰卿。期待這部年代大劇《紅旗渠》傳承紅旗渠工程師精神。電視劇紅旗渠一眨眼,從9.19開機到現在已經快過去3個月了,安悅溪和于震應該是師徒兩吧,我不清楚這兩位的關係,貌似于震和曾黎在劇中飾演夫妻,安悅溪應該是搭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