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寫作文始終是個技術活,畢竟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字數要求,文思泉湧的可能不小心寫多了,試卷沒有多餘的位置寫字,作文就不完整會被扣分,文筆不好的學生,不知道從何下筆,不知道該寫什麼,靠著人名、專業名詞、名人名言來湊字數,也不一定湊夠,字數不夠還是會被扣分。
最近網上一篇名為《我好無聊》的零分作文火了,上面字裡行間透露著小學生寫下這篇作文時為了湊字有多努力「一袋恰恰香瓜子,我磕完了,一共1857顆,26顆是空的,混進來9顆帶蟲,六顆沒炒開……剛剛這段話一共67個字,12個標點符號……」
電視劇《無敵三腳貓》中,也有關於作文湊字的劇情,主人公寫暑假作業,為了湊字,直接在作文紙上寫「還有xx字了,太開心了,哇,還有xx字了」「還差最後一個字了,我寫完了」。
怎樣培養孩子寫好作文?
一、多鼓勵,少批評
孩子剛開始寫作文,難免會有一些錯誤,比如跑題、錯字、病句等等問題。但是要記住,作文是練出來的,不是重寫出來的。不要在發現孩子的作文寫的有問題的時候,發揮自己身為家長的「指導精神」,仿佛炫耀自己上過學一樣,邊說問題邊發脾氣,最後乾脆也懶得糾正,直接大筆一揮讓孩子自己重寫。
寫作技巧是需要耐心慢慢磨礪的,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家長接觸過十幾年教育,確實語言表達能力好,但這不是貶損孩子的理由。孩子剛剛接觸,有不適應就慢慢練。同一個題目,思路已經建立好了,再重寫也很難打破原來的思維,只可能會出現一篇雷同但是錯誤相對少一些的作文,但是這並沒有怎麼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
二、多帶孩子出門
作文的主旨是什麼?「以我手寫我心」。很多作文中的描寫、語言的組織、氣氛烘託、細節形容,都來源於對所寫事物、事件的分析觀察。
多帶孩子出門看看,多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這樣一來孩子的描寫語言就會更生動傳神。畢竟相比於沒見過的事物,當然是常見的,仔細觀察過的東西,用語言形容出來會更貼切,更有畫面感。
三、多積累
平時的閱讀一定是必要的,沒必要非得看正兒八經的教育書籍、課本、理論知識,看什麼都好,只要是他感興趣的部分,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閱讀的作用並不是拿去和其他家長炫耀自己孩子平時都讀什麼,什麼也不是,標榜自己的孩子愛學習。
閱讀是為了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名人名言、新聞實例這種東西可以很好幫助孩子開拓視野,但是漫畫書、小說也一樣可以教會孩子如何帶有邏輯的描寫,如何形容,如何烘託氛圍。
當孩子的閱讀積累達到一定量,寫作的時候就不會被沒有事例、沒有思路等問題束縛手腳了。
寫作文控制字數真的很難,如果孩子出現了寫出《我很無聊》類似這種流水帳的文章,也儘量理解一下孩子吧。沒有寫作思路的時候,每多寫一個字,都是對自己大腦無比殘忍的「壓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