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2020-12-23 連鳳梅主任

今天給大家介紹分析一個肥胖型2型糖尿病案例,患者郭某,女性,44歲,身高164,體重80公斤,BMI29.7(大於28,達到肥胖標準),沒有用藥物幹預,通過日常生活方式管理,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9.4,餐後血糖10以上,糖化血紅蛋白7.3%,脂肪含量41.2%。從2020年12月17日開始腸道菌群重建,補充膳食纖維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減少炎症因子來改善血糖,目前僅僅一周時間,空腹血糖降低到6.3,餐後一般7.8以內達標,體重減少差不多2公斤,效果非常顯著。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一、病例分析

患者是一名44歲中年女性,體型肥胖,血糖控制不佳,主要原因不是胰島素不足,而是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而且,2型糖尿病與肥胖都有腸道菌群紊亂有關,因此,可以通過腸道菌群重建療法,改善腸道菌群,減少能量攝入,適當增加運動,來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

二、腸道菌群重建療法理論依據

1、根據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胡仁明教授的代謝性炎症症候群理論,2型糖尿病是一種炎症性疾病,與肥胖、動脈粥樣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同源性疾病,游離脂肪酸與內毒素是炎症因子主要來源,改善炎症因子,可以同時改善。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2、肥胖引起的內臟脂肪超標與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內毒素、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是2型糖尿病人炎症因子主要來源。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3、鹽酸小檗鹼(黃連素)可以抑制腸道有害菌,短期使用可以改善血糖。

4、補充足夠膳食纖維益生元可以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同時改善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

5、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內臟脂肪超標、胰島素抵抗,改善血糖。

三、腸道菌群重建主要內容

1、首先用植物水溶性膳食纖維導瀉一次,清除有害菌與腸道垃圾;

2、使用黃連素抑制有害菌生長;

3、長期補充專門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與不溶性膳食纖維均衡的植物性補充劑,調節腸道內環境,重建益生菌生長,佔主導地位;

4、素食為主,多吃蔬菜,攝入足夠短鏈脂肪酸;

5、科學運動,減少胰島素抵抗。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四、郭某的腸道菌群重建效果

僅僅才一周時間,重建就取得明顯的效果。

1、空腹血糖從重建前的9.4降低到6.3,餐後血糖達標,效果顯著。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早餐後2小時血糖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中午餐前血糖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中午餐後2小時血糖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晚上餐後2小時血糖

2、體重減少差不多2公斤,脂肪含量降低1%,非常不錯。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3、病人自信心增加,更好改善生活方式,對血糖改善有益。

2型糖尿病案例:腸道菌群重建一周,血糖從9到6,體重減少4斤

該糖友非常配合,把方案列印出來,好好研讀,對照來要求自己,對效果起到很好促進作用。對於肥胖型糖尿病人,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值得糖友們學習參考。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腎病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慢性炎症與內毒素是關鍵
    我們根據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胡仁明教授的代謝性炎症症候群理論,一直強調2型糖尿病與炎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改善腸道菌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減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糖尿病腎病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慢性炎症與內毒素是關鍵一、糖尿病腎病危害大糖尿病腎病是影響糖尿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大約30%-40%的糖尿病患者發展為糖尿病腎病,三分之一的患者進一步發展為腎衰竭,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危害糖尿病人的生命健康。
  • 美國研究:肥胖引起的2型糖尿病引起細胞衰老,做好6點來改善
    因此,治療也必須整體改善健康,而不是針對某個器官(比如胰腺)來調節,單純控制血糖沒有意義,如果整體健康改善了,血糖也就恢復正常調控,體重會恢復正常。現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休斯敦分校的合作研究小組也證實了這個問題,也就是肥胖引起的2型糖尿病動物的DNA端粒短,衰老細胞多,功能減退。做好6點,可以改善端粒問題,延緩衰老,促進血糖穩定,健康長壽。
  • 調節腸道菌群也能減肥?這是不是又一個智商稅
    而且,很多人只是暫時的體重減輕,比如節食減肥的人,最終恢復到正常飲食後,體重又會馬上反彈回來,甚至比以前更重。最近經常有文章說腸道菌群和肥胖有關係,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減肥流派:調節腸道菌群減肥。這個流派號稱不用節食、不用運動、只靠吃就能減肥!媽呀!這不是所有在為減肥努力的人民的終極夢想嗎?那這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掌握體重管理,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係
    一個正常成人腸道內細菌總重量達到1-1.5kg,包含1014個細菌,而成人 自身的細胞數量才1013個,腸道的細菌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從胖瘦雙胞胎中獲得的兩組腸道菌群,移植到小白鼠身上。 結果,餵食來自偏胖女生腸道菌群的小白鼠變胖了。而餵食來 自偏瘦女生的腸道菌群的小白鼠,變瘦了!
  • 美國等最新國際研究: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
    關於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是國際熱門的研究內容,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2型糖尿病、肥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部分免疫疾病、心理疾病等等密切相關,其實這樣與中醫的「脾是後天之本」非常符合的,說明消化系統不僅僅是消化食物這麼簡單,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高脂飲食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影響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負面情緒
    與所有人一樣,2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也會受到抑鬱和焦慮的困擾,而且他們的症狀會更加嚴重。美國波士頓加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這些負面情緒的潛在因素,那就是腸道菌群。該研究已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腸道菌群在宿主營養、作息甚至基因的限制下直接參與人體代謝,與人類共同進化[4],通過多種途徑同腸道黏膜相互作用,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參與膽汁酸膽鹼代謝,與肥胖、糖尿病、過敏等代謝類疾病密切相關[3],且具有免疫調節等功能[5]。目前可以在了解腸道菌群與微生物代謝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益生菌和益生元修飾腸道微生物群等方式保障人體健康[6]。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 2018; Gut Microbes一項後續研究中,另外兩個獨立的隊列中也觀察到了長壽人群中更大的腸道微生物組多樣性:一個來自中國江蘇省,另一個來自日本。以上這些研究都清楚地表明,健康長壽的人存在更多樣化且平衡的腸道菌群,而在患有不同合併症的老年人中觀察到腸道菌群紊亂。
  • 高血糖會導致腸漏和腸道菌群失調
    現在,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而死亡,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接近1.3億,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發病率為12.8%,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人們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血糖必須嚴格控制,機體才能維持生理穩態。長期的高血糖水平,可能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腎臟疾病、神經病變和心血管疾病等。
  • 腸道菌群:「你亂說!」
    、內分泌紊亂因子、慢性炎症和菌群組狀態在內的潛在環境暴露因子,能夠促進肥胖症的高風險[9],但近年來,腸道菌群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 正常體重人群(左)和肥胖人群(右)的腸道菌群組成差異 2、通過糞菌移植,肥胖個體腸道菌群多樣性增加
  • 控血糖,白麵包還是全谷麵包?測測腸道菌群就知道
    結果發現,不同人對不同麵包類型的血糖反應差異很大,基於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數據就能預測個體的血糖變化。通過分析腸道微生物組成,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所有受試者的腸道菌群在開始前,一周,20天,28天的組成在受試者之間顯示出很小的重疊,非幹預隊列(紅色)和幹預期間(藍色)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沒有顯著變化。結果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成保持著個體的特異性,並且在飲食幹預下表現出可恢復性。
  • 糖尿病早期的「5大症狀」,這「4個」方法可以有效預防血糖
    鎖定糖尿病高危人群,重點為其提供服務,必將大大降低糖尿病發病率,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降低昂貴的治療費支出。而且,針對高危人群進行指導教育,被指導者更容易接受,教育的效果更好。怎麼逆轉糖尿病?怎麼減少胰島素使用?怎麼減少用藥?怎麼減少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整體改善健康?臨床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重建方案平均降低血糖20%、糖化血紅蛋白10%、減胰島素90%、顯著減藥。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腸道菌群|維生素D|細胞|疾病|嬰兒|-健康界
    有研究顯示,嬰兒體重與維生素D 缺乏具有明顯關聯性。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 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定植能力和數量平衡,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失調造成吸收功能障礙。在最近對3-6 個月大的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臍帶血維生素D 水平與乳球菌減少有關。
  • 糖尿病吃二甲雙胍和伏格列波糖,體重降了10斤,需要減藥停藥嗎?
    網友留言諮詢這樣一個問題:我愛人自去年五月遵醫囑開始服用二甲雙胍普通片和伏格列波糖片,早起,睡前各一次,降糖效果很好,空腹血糖5左右,餐後血糖6左右,體重從51公斤降到46公斤。是否需要降低藥量或停藥?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關於糖尿病患者用藥的問題,確實是很有講究的事兒,今天就借這個問題,來為大家介紹下糖尿病治療用藥方案的調整。
  • Cell新研究發現:生酮飲食改變腸道菌群,減少腸道炎症細胞
    為了探究生酮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者在17位肥胖但非糖尿病患者中開展了交叉實驗。所有參與者先進行四周的基礎飲食,然後再切換成四周的生酮飲食。之後研究者在兩種不同飲食的最後一周採集受試者的糞便樣品,利用16S-seq分析腸道菌群的組成。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發生重大變化。總體細菌載量沒有差異,但特定物種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雙歧桿菌在生酮飲食條件下降最為明顯。
  • ...較高水平的水果攝入與較低的2型糖尿病風險相關,且由腸道菌群介...
    讀者朋友們都知道,奇點糕沒事就和大家叨叨,要健康飲食,多運動,能降低很多疾病的風險,今天要說的是2型糖尿病(T2D)。T2D的發病率正在迅速增加,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T2D患者數量將達到5.52億[1]。因此,預防是重中之重。
  • 糖尿病人怎麼改善腸道菌群?《自然》雜誌: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
    很多研究證明糖尿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症狀,腸道菌群種類少,有害菌偏多,益生菌不足。這樣的腸道菌群問題可能引起腸道黏膜受損,同時分泌內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人體慢性炎症,影響血糖健康。同時,最近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大量存在維生素D缺乏情況。
  • 糖尿病患者這樣安排飲食和運動,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能延緩糖尿病...
    喝口涼水就胖幾斤,不吃肉還能長膘,天天運動體重不減反增。減肥無論是在健康人群中,還是在糖尿病患者中,都是常聊常新的話題。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去正確減肥呢?我們如何把握運動的量?又如何規劃我們的減肥餐? 看完這篇文章,你都會知道!
  • 吃土豆一年,體重降了110斤,抗性澱粉究竟有什麼好處
    同時,他定期與醫生溝通,補充身體所必須的營養素,一年後,Taylor的多項健康指標都有改善,膽固醇、血壓、血糖都降到了正常水平!關鍵是他的體重竟然減輕了53kg。看到這樣的新聞,多少會被震驚到,但是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我認為他能這麼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只吃土豆,加以補充身體必須的其它營養。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該如何合理穩定血糖?
    什麼是2型糖尿病?顧名思義,2型糖尿病也屬於糖尿病的一種,同樣也是慢性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佔總體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較高,大約佔90%左右,目前對於糖尿病並沒有徹底治癒的方法。為了穩定病情,減少併發症出現,只能通過飲食、運動調整以及藥物治療來控制,延緩病情發展。早期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