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她不僅長得好看,更是在中國古建築勘查和保護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以至於《紐約時報》在2018年4月11日專門為她補充刊登過一份訃告,以表彰她和丈夫梁思成對中國古代建築做出的巨大貢獻。
梁思成在《圖像中國建築史》的前言裡坦言,「沒有妻子20多年來共同為建築事業不懈的努力,沒有她的合作與啟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對中國建築的任何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除了漂亮、對建築事業的貢獻,還擁有極好的口才,寫得一手好詩好文,《你是我的人間是四月天》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林徽因的這些才華,離不開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啟發和支持:父親林長民、初戀徐志摩和丈夫梁思成。
父親林長民,培養了她堅韌果敢的性格
父親林長民出生書香門第,思想開明,注重教育,他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長詩文工於書法,還在北洋政府擔任司法總長。林徽因性格中的堅韌、果敢、張揚,都是來自他的父親。
1920年,林長民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身份被政府派往歐洲訪問考察一年半,林長民決定攜女同行。
「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攬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在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繁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隨父親來到歐洲,按照出訪計劃,林長民帶著女兒遊歷了法國、義大利、德國、瑞士、比利時的一些城市。
一處處文化名勝,一個個博物館,還有工業革命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家家工廠、報館,林長民都帶著女兒一一走過。16歲的林徽因,原本對工廠報館這些地方沒有太大興趣,但林長民卻認為恰恰是這些地方體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可以給中國社會今後的改良做參考,故「不可不觀」。
這次歐洲遊歷還讓林徽因確立了終身奮鬥的事業——建築。因為父親公務繁忙,經常獨留林徽因在家,林徽因便經常跟著身為建築師的女房東一道出去寫生、作畫。
正是在與女房東的交談中,林徽因知道了建築師與蓋房子人的區別,懂得了建築與藝術密不可分,於是對建築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也因此讓林徽因萌生了當建築師的願望。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林長民對林徽因的愛凝聚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從而讓林徽因具有堅韌果敢的性格、活潑跳躍的思維,明確清醒的見識。
初戀徐志摩,引領她進入文學的殿堂
關於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戀情,更多地是帶著娛樂八卦的味道,其實除了讓林徽因品嘗了初戀的味道,更多的是把她引領進了文學和詩歌的殿堂,讓林徽因在寫枯燥乏味的建築論文時都帶著些許靈動的韻味。
1920年父親把林徽因帶到歐洲,父親公務繁忙,很多場合不適合帶著女兒一起去,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她就一個人依偎在壁爐旁,一本接一本的閱讀英文版的書刊。文學引領著她進入一個令她心醉神迷的神秘世界,喚醒了林徽因對生活的種種體驗,激起了她強烈的共鳴。
父親交友廣泛,其中徐志摩經常是林家的座上客,來得多了,和林徽因也就熟悉起來。徐志摩發現林徽因讀書很多,他們就經常一起談文學,談詩歌,談一些作家的作品。徐志摩說他最喜歡的詩人是拜仁、雪萊、華茲華斯和慈濟。
徐志摩為林徽因打開了心靈的空間和生活的空間,她的精神在這種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華,林徽因慢慢地開始喜歡和林志摩在一起,除了父親之外,他從來沒有和任何異性說過這麼多話。
儘管這段戀情未能修成正果,但是徐志摩對林徽因在詩作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她的詩極富藝術個性,詩句和結構玲瓏精緻、節奏輕快,一生追求對美的追求和讚頌。隨後他們始終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
林徽因和徐志摩就像天空中運行的兩顆行星,各自有各自的運行方向和軌跡,當他們在浩渺的星空中相遇時,深邃無垠的天際閃耀著美麗、璀璨的光亮。
丈夫梁思成,成就了她一生的建築偉業
林徽因和梁思成於1922年相識相愛,那時她18歲,他21歲,在最美的年齡遇見最好的他,是林徽因此生最幸福的事。梁思成不僅和她一起共同完成了建築夢想,更是給了她最穩固的情感生活。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前往美國留學。剛去美國一年,林徽因的父親便意外身亡,留下一大堆沒有掙錢能力女人和孩子。林徽因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擔憂之中,一方面難以接受父親英年早逝,另外也擔心自己的經濟問題。好在有梁思成的安撫與支持,讓林徽因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1928年,原本打算繼續去哈佛學習的他們,因為美國關於中國建築資料非常缺乏,決定回中國進行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兩年後交博士論文,於是兩人在闊別故鄉四年後回到中國。
為了掌握中國古建築的一手資料,梳理中國建築發展的脈絡,她和丈夫常年奔走在窮鄉僻壤,為每一次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發現了古建築遺存而如獲至寶、欣喜若狂。
她踩爛泥、坐驢車、住骯髒的小店,床鋪上爬滿了跳蚤,被咬的渾身是包,山野的風和無遮無攔的烈日使她的皮膚變得粗糙,粗劣的食物和艱辛的路程損害了她的健康,但她從未因此改變自己的選擇和作為。
他們在外面考察的時候各有分工,梁思成為洞窟和佛像拍照,林徽因記錄佛像和佛龕的雕飾。他們在看建築的時候,梁思成看待事物更多的是科學理性的探究和建築學家的眼光,而林徽因看事物更多的是審美感性的眼光。
張清平在《林徽因傳》裡說,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終身痴迷的中國古建築來比喻他們倆的組合,那麼梁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梁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簷、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厚重給人以負荷使命的承擔,輕盈則等人以飄逸變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蘊展示了深沉恢宏、高貴純真的境界,清明的律動表達了超脫束縛、飛身向上的願望。僅靠靈動不能承載永恆的價值,只有厚重同樣不能展示藝術的風姿。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
都說最好的婚姻就是讓彼此都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林徽因是幸運的,她遇見了真正的紳士梁思成,讓林徽因因自己生活中優秀的男人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裡有他看過的書,走過的路以及愛過的人,林徽因正是在父親、初戀和丈夫的引領下,成為民國四大美女中最有才情、為國家做出最大貢獻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