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她在不同領域的才華,或許是得益於這三個男人

2020-12-26 夏花書影

林徽因,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她不僅長得好看,更是在中國古建築勘查和保護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以至於《紐約時報》在2018年4月11日專門為她補充刊登過一份訃告,以表彰她和丈夫梁思成對中國古代建築做出的巨大貢獻。

梁思成在《圖像中國建築史》的前言裡坦言,「沒有妻子20多年來共同為建築事業不懈的努力,沒有她的合作與啟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對中國建築的任何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除了漂亮、對建築事業的貢獻,還擁有極好的口才,寫得一手好詩好文,《你是我的人間是四月天》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林徽因的這些才華,離不開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啟發和支持:父親林長民、初戀徐志摩和丈夫梁思成。

父親林長民,培養了她堅韌果敢的性格

父親林長民出生書香門第,思想開明,注重教育,他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長詩文工於書法,還在北洋政府擔任司法總長。林徽因性格中的堅韌、果敢、張揚,都是來自他的父親。

1920年,林長民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身份被政府派往歐洲訪問考察一年半,林長民決定攜女同行。

「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攬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在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繁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隨父親來到歐洲,按照出訪計劃,林長民帶著女兒遊歷了法國、義大利、德國、瑞士、比利時的一些城市。

一處處文化名勝,一個個博物館,還有工業革命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家家工廠、報館,林長民都帶著女兒一一走過。16歲的林徽因,原本對工廠報館這些地方沒有太大興趣,但林長民卻認為恰恰是這些地方體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可以給中國社會今後的改良做參考,故「不可不觀」。

這次歐洲遊歷還讓林徽因確立了終身奮鬥的事業——建築。因為父親公務繁忙,經常獨留林徽因在家,林徽因便經常跟著身為建築師的女房東一道出去寫生、作畫。

正是在與女房東的交談中,林徽因知道了建築師與蓋房子人的區別,懂得了建築與藝術密不可分,於是對建築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也因此讓林徽因萌生了當建築師的願望。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林長民對林徽因的愛凝聚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從而讓林徽因具有堅韌果敢的性格、活潑跳躍的思維,明確清醒的見識。

初戀徐志摩,引領她進入文學的殿堂

關於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戀情,更多地是帶著娛樂八卦的味道,其實除了讓林徽因品嘗了初戀的味道,更多的是把她引領進了文學和詩歌的殿堂,讓林徽因在寫枯燥乏味的建築論文時都帶著些許靈動的韻味。

1920年父親把林徽因帶到歐洲,父親公務繁忙,很多場合不適合帶著女兒一起去,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她就一個人依偎在壁爐旁,一本接一本的閱讀英文版的書刊。文學引領著她進入一個令她心醉神迷的神秘世界,喚醒了林徽因對生活的種種體驗,激起了她強烈的共鳴。

父親交友廣泛,其中徐志摩經常是林家的座上客,來得多了,和林徽因也就熟悉起來。徐志摩發現林徽因讀書很多,他們就經常一起談文學,談詩歌,談一些作家的作品。徐志摩說他最喜歡的詩人是拜仁、雪萊、華茲華斯和慈濟。

徐志摩為林徽因打開了心靈的空間和生活的空間,她的精神在這種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華,林徽因慢慢地開始喜歡和林志摩在一起,除了父親之外,他從來沒有和任何異性說過這麼多話。

儘管這段戀情未能修成正果,但是徐志摩對林徽因在詩作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她的詩極富藝術個性,詩句和結構玲瓏精緻、節奏輕快,一生追求對美的追求和讚頌。隨後他們始終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

林徽因和徐志摩就像天空中運行的兩顆行星,各自有各自的運行方向和軌跡,當他們在浩渺的星空中相遇時,深邃無垠的天際閃耀著美麗、璀璨的光亮。

丈夫梁思成,成就了她一生的建築偉業

林徽因和梁思成於1922年相識相愛,那時她18歲,他21歲,在最美的年齡遇見最好的他,是林徽因此生最幸福的事。梁思成不僅和她一起共同完成了建築夢想,更是給了她最穩固的情感生活。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前往美國留學。剛去美國一年,林徽因的父親便意外身亡,留下一大堆沒有掙錢能力女人和孩子。林徽因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擔憂之中,一方面難以接受父親英年早逝,另外也擔心自己的經濟問題。好在有梁思成的安撫與支持,讓林徽因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1928年,原本打算繼續去哈佛學習的他們,因為美國關於中國建築資料非常缺乏,決定回中國進行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兩年後交博士論文,於是兩人在闊別故鄉四年後回到中國。

為了掌握中國古建築的一手資料,梳理中國建築發展的脈絡,她和丈夫常年奔走在窮鄉僻壤,為每一次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發現了古建築遺存而如獲至寶、欣喜若狂。

她踩爛泥、坐驢車、住骯髒的小店,床鋪上爬滿了跳蚤,被咬的渾身是包,山野的風和無遮無攔的烈日使她的皮膚變得粗糙,粗劣的食物和艱辛的路程損害了她的健康,但她從未因此改變自己的選擇和作為。

他們在外面考察的時候各有分工,梁思成為洞窟和佛像拍照,林徽因記錄佛像和佛龕的雕飾。他們在看建築的時候,梁思成看待事物更多的是科學理性的探究和建築學家的眼光,而林徽因看事物更多的是審美感性的眼光。

張清平在《林徽因傳》裡說,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終身痴迷的中國古建築來比喻他們倆的組合,那麼梁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梁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簷、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厚重給人以負荷使命的承擔,輕盈則等人以飄逸變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蘊展示了深沉恢宏、高貴純真的境界,清明的律動表達了超脫束縛、飛身向上的願望。僅靠靈動不能承載永恆的價值,只有厚重同樣不能展示藝術的風姿。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

都說最好的婚姻就是讓彼此都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林徽因是幸運的,她遇見了真正的紳士梁思成,讓林徽因因自己生活中優秀的男人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裡有他看過的書,走過的路以及愛過的人,林徽因正是在父親、初戀和丈夫的引領下,成為民國四大美女中最有才情、為國家做出最大貢獻的那一個。

相關焦點

  • 林徽因「玩轉」三個男人,哲學家為她終身不娶,徐志摩為她遭空難
    林徽因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出身名門,天生麗質,且才華橫溢。她被稱為被尊稱為先生,更是無數男人心中的女神,無數男神眼中的夢中情人,但她就算享受著眾星捧月的追捧,依然像一位遺世獨立的行者,遊走於古建築和詩詞之間。 而林徽因更是用一生回答了愛情兩個字,她傳奇的人生和三個男人分割不開。
  • 民國女神林徽因:讓男人愛到骨子裡的女人,身上都有這3個特點
    100多年前的民國大地上,有一個女人,美貌與才華並重,成為了民國的傳奇。她16歲留學英國,學習建築知識,曾經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然而,比起她的成就,她的情史更為人們關注。她曾讓三個著名的男人,為她一生留戀。
  • 胡適評價林徽因一代才女亦是一道亮麗風景:人不同眼裡風景也不同
    這幾天的春意暖暖的,忽然令人想起現在已經是人間四月天,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一位才貌雙全的一代才女,她就是《你是人間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林徽因可以說是民國的一位佳人,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不過人不同,看的風景也不同而已。估計有一千人就有一千人的林徽因。說到林徽因,我們必須先說的就是,她是我國古建築與現代風格結合的首位開創者之一。
  • 民國才女林徽因,一生的愛情故事,她一生三個重要的男人
    這篇文章要講的,就是林徽因的感情故事。首先就是文學界的徐志摩。講到這兩個人,也是和林徽因的父親脫不開關系所獲得的緣分,1920年,林徽因跟著父親在歐洲經過倫敦時,因為父親的關係,就和學生徐志摩認得了。所以就這樣順著認得了徐,也正是她的第一位男人----徐志摩。
  • 人生贏家林徽因: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人,女人心中最妒忌的女人
    林徽因與父親男人眼中的林徽因我們這裡講一講,跟林徽因關係最密切的三個男人眼中的林徽因。為什麼要在這三個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女人呢?首先,他們是屬於不同的領域中的男人,同時也是林徽因生命的不同時期遇到的男人。這樣來講,我覺得是較為客觀的。1、徐志摩
  • 林徽因:女人比男人「混得好」,與長相、身材無關,而是這3件事
    但她過得幸福嗎?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和前夫賈乃亮離婚,三口之家散夥,能看出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婚姻家庭算不上美滿。作為受人追捧的民國才女之一林徽因,時常被人拿來談論相貌,林徽因卻說:真討厭,什麼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沒有什麼事可做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
  • 林徽因:魯迅罵她虛偽,錢鍾書冰心寫文諷刺,她是怎麼回應的?
    然而,相比於她的文學天賦,人們似乎對她的感情經歷更感興趣。因為她一生的情愛紛爭都與這三個男人分不開——金嶽霖、徐志摩和梁思成。在現代來看,或許一生交過三個男朋友不算什麼大問題,可在當時的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林徽因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
  • 徐志摩與三個女人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情愛糾葛,遺憾又幸福的人生
    而徐志摩生命的戛然而止,更是給他生命中的三個重要女人,留下永遠無法治癒的深深疤痕和無盡遺憾,他們都因徐志摩點燃起熊熊的愛情之火,那燃燒的愛曾是她們生命存在的全部意義。而突如其來的噩耗,一場驚天動地的電閃雷鳴伴隨著永無休止的磅礴大雨,一度讓這三個女人悲痛欲絕幾近到生無可戀。
  • 比起林徽因的美貌與才華,我更喜歡張幼儀對生活的灑脫!
    每次提起徐志摩就不得不說起他的感情,張幼儀作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而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所愛卻求而不得的女人。林徽因是個可人兒,她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一個大才女。但相比於林徽因的聰慧美麗,我更喜歡張幼儀對生活灑脫的態度,林徽因這樣聰慧美麗又有才華的女子,給人一種遠她確實很美很有才華的感覺。
  • 林徽因第一女建築師,參與國徽的設計,她的一生充滿傳奇
    林徽因第一女建築師,參與國徽的設計,她一生充滿傳奇。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只知道她有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感動了無數少男少女。卻不知她是中國第一女建築師,曾帶病參與國徽的設計。她不但在設計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也因為有三個愛她的男人而精彩。
  • 錢鍾書用一段話把林徽因的「不乾淨」寫到極致,她是女神or綠茶?
    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對於女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舊時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因為觀念的改變,女子有了才華便是一大特點,除此之外才貌雙全的女子的感情經歷也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評價一位女子也就有了"女神"or"綠茶"的差別。才貌雙全奇女子林徽因正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就是她所寫的,她本就相貌美麗,又才華出眾,這樣的女子真是讓人為之嘆服。
  • 錢鍾書用一段話,把林徽因的「不檢點」描述到極致
    由於她的學習經歷,她的思想也受到了中西結合的影響。中西文化的結合造就了不一樣的林徽因這樣一個傑出的女人自然是男人的畢生追求,她的才華使許多男人黯然失色。民國時期,林徽因就是這些的才女中的一個。她被視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她的才華和她的驚世容顏,這一切都使大家林徽因的感情得到更多的關注。
  • 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她這一點,被張愛玲道出
    有些男人雖然不敢明著問,但也總是想試著去了解女人的曾經。這也是令女人很反感,如果女人知道男人在自己閨蜜那裡,或是朋友那裡問自己曾經是不是處,就會個男人吵架,甚至有可能就會分了。換而言之,如果女人這麼去問男人,或是在男人玩的好兄弟面前為男人曾經交往了多少個女人,和多少個女人同居了,是不是處,相信很多男人也會受不了,也會反感。這叫什麼事兒?
  • 一代才女林徽因最美十首詩,智慧與才華並存,她是最美人間四月天
    提起林徽因,很多對她不夠了解的人,可能更關注的是她的感情生活,但實際上,這是她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古以來,人們對小道消息和八卦故事津津樂道,很多事情在添油加醋和杜撰之後,已經面目全非,傳來傳去卻成了事實。
  • 自古紅顏多是非:錢鍾書用一段話把林徽因的「不乾淨」描寫到極致
    這是林徽因所說的一句話。從中可以看到,話語裡既決絕,又情絲不斷。自古紅顏多是非,在林徽因的一生中,一共有兩個男人與他糾纏不清,第1個是近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第2個是著名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金嶽霖。但林徽因兩者都不選擇,最後嫁給了與之很匹配的梁啓超之子梁思成。不過有人說,他們除了家庭背景和相貌之外,在志趣上真的很難找到相似之處。
  • 民國女神林徽因一生中,對她影響最深,最重要的3個男人
    關於林徽因的話題,「向北」是十分感興趣的,近來也在做關於她的視頻與圖文,今天說說她一生中,對她影響最深,最重要的三個男人。1916年,由於林長民在北洋政府任職,所以舉家遷往北京,林徽因便就讀於英國教會辦的北京培華女中。特別是四年後,1920年的4月,林徽因隨父遊歷歐洲。在歐洲的一看裡,她的眼界得到了擴展,眼光看到了這個西方的文明先進的東西。父親林長民對她的教育,是新式的教育,求學的中學就是全英教學,這對林徽因的認識和融入西方文化帶來了很大便利。
  • 林徽因被魯迅、冰心等人痛罵,為何不見她還過嘴?真相是階層不同
    不過林徽因卻並未將這篇文章放在心上,甚至直接無視。1925年,錢鍾書又寫下短文《貓》,幾乎是不留情面地對林徽因進行嘲諷了。表面看似是因兩家的貓而產生了嫌隙,實際他將林徽因不顧人妻身份,當著丈夫的面與無數男人談笑風生的情景描寫極得其生動。
  • 林徽因:你會嫁給什麼樣的男人,其實,早已命中注定
    其實,如果不是林徽因,徐志摩也難以和張幼儀過一輩子,林徽因只是加速了這個進度罷了。 徐志摩即使拋妻棄子,此生只為她一個人,她也不會嫁給他。 因為,女人會嫁給什麼樣的男人,其實早已命中注定。
  • 林徽因,女人一生浪漫又何妨
    不讀林徽因,你不知道女人還可以活得那麼美,那麼浪漫。林徽因有三段刻骨情史,然而,每一段都讓人豔羨不已。林徽因的初戀是徐志摩。都說初戀是紮根最深的,林徽因對他的牽掛直到他意外地離開。梁思成對她的愛,是理解和包容的。在林徽因和他說她愛上了金嶽霖的時候,梁思成對她都是理解和支持的,他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和你喜歡的人過日子,而他和金嶽霖也從未發生正面衝突。這要怎樣的愛,才能承受妻子心中同時愛著她人。林徽因的柏拉圖式的感情是金嶽霖。如果你不懂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你來看看林徽因和金嶽霖的愛情吧。
  • 林徽因是綠茶還是女神?錢鍾書用一段話把她的「不乾淨」寫到極致
    可是有些人卻貶低林徽因說她建築靠的是丈夫梁思成,文學靠的是徐志摩,這種講法無非就是「父權至上」的思想在作祟,若是林徽因自己的才華不夠驚人,怎麼可能讓那些公認的有才華的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 這是這樣的一個傑出的女性,在文化激烈碰撞的情況下,她所遭受的非議頗多,民國時期有許多文豪都曾發文嘲諷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