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開始了一場調侃「凡爾賽文學」的現象,凡爾賽文學就是委婉曲折地炫耀的意思。比如在朋友圈裡說:很奇怪為什麼很多人想買車,現在打車多方便啊,想去哪裡專車就帶你去哪裡,我真想不通老公給我買輛法拉利的意義在哪裡,但是朋友們都說我豪奢,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了。
凡爾賽文學的格式就是:先抑後揚一定要感嘆自己也是個普通人,然後升華到明貶實誇的落腳點上,其中要用到自問自答和第三人稱視角。這樣在炫耀的時候,不會讓別人上來就反感,以前那種上來就赤裸裸炫耀的方式看起來已經過時了。
不過我想想從另一個角度說說炫耀這件事,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或有意或無意地在炫耀,我們可以稱之為對自己的現實生活加濾鏡。在我看來如果這種炫耀並沒有欺騙別人,也沒有通過這種方式來牟利,倒是無傷大雅的,不必對別人的生活那麼的苛刻。
我對炫耀的理解是,通過對實際生活的修飾,引發他人的羨慕,進而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和快樂。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所有的炫耀,其實都是為了自己更好地實現交配的目的,雖然這個目的現在被掩蓋了很多別的表現,但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因為炫耀代表了自己的某種生存能力和吸引力。
如果你什麼都不想炫耀,那你的生活該多麼無聊呢?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過的生活不值得一過。現在我們可以說:不能讓你產生炫耀想法的生活不值得一過。比如你去了一個心儀很久的旅遊景點,你難道不會想炫耀自己身在此地嗎?如果你去買了一隻種草很久的包,難道你不想讓大家看見嗎?就算我買了一輛車,我開車上路的時間明顯都增加了。有朋友讓我貼膜,我斷然拒絕了,因為如果我貼了膜,別人怎麼看清是——我——買了一輛新車呢?我都恨不得打開窗子告訴他們:你們看見了嗎,是我哦。
還願意炫耀的人,對生活至少還是有要求的,因為超出現實炫耀出來的那部分,就是自己欲望所想到達之處。比如發張自己的照片在朋友圈,雖然知道幾乎所有人都認識自己,但很多人還是喜歡美圖一番,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而且為了維持自己修圖後的形象,平日裡生活打扮,也必然會精緻一些。
所以我在朋友圈看到別人炫耀的內容,我都會深情地點個讚,意思是:請繼續保持,不要向現實生活低頭哦。我不想看到別人被現實生活打敗,變得苛責,變得整天自怨自艾,蓬頭垢面,誰都有真實的那一面,留在家裡的鏡子面前嚇自己就好。
當然炫耀是有度的,在現實的基礎上去修飾,我覺得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炫耀是顯擺子虛烏有的東西,那就不是炫耀了,那屬於妄想症了。比如我每天說自己抱著林志玲睡覺,這肯定是心理有疾病了,因為我老婆像湯唯。
但是我說自己跟林志玲見了一面,她說:天呢,有這麼帥的作家嗎?如果早些看到你,我就不會結婚了。這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天呢,有這麼帥的作家),進行了修飾(林志玲要嫁給我)。這就屬於炫耀的範疇了,這沒什麼嘛,因為這讓我活的更帶勁了啊。
所以我鼓勵大家好好炫耀,你有一所好房子,你有一個好愛人,你買到了一個包,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做的一手好菜,職場得到了賞識......所有的這一切,儘管或許沒那麼美好,但是在你炫耀的過程中,你升華了這些人、事、物,讓自己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而我們這些看客們呢,應該為別人的炫耀點讚,雖然你不想點讚,但是當你點了以後,你就炫耀了自己的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