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嘉誠說:「每一批富翁都是這樣造就的,當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麼的時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二、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生命的價值,不會因為我們身份的高低而改變,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自身。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三、打牌時,不論好壞,都要把我們手中握著的這副牌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在陰影裡。
四、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啊!
五、道路曲折坎坷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是否頑強,這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帆風順的人,往往經不起任何打擊。其實只要我們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希望的燈火,可以穿透任何黑暗。
六、這些木節,都曾是樹受過傷的部位,結疤之後,它們往往變得最硬。人也一樣,只有受過傷後,才會變得堅強起來。
七、柏拉圖也曾說:「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凡是「心想事成」的小孩,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成長,他要什麼就有什麼,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實,而當有一天,長輩的保護傘不再能夠「遮風避雨」,他們再也不能事事「心想事成」了。
八、生命,總是在挫折與磨難中成長。 思想,總是在彷徨與失意中成熟。意志,總是在殘酷與無情中堅強。
九、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其實我們為什麼會矛盾、糾結、痛苦、鬱悶呢?因為我們不能接受現在的自己,我們渴望成為另一個更有才能、地位、金錢、智慧……的「自己」。而這種渴望,正是源於潛意識深處的自卑。
十、美國農民詩人弗羅斯特在他的名詩《未選擇的路》中說得很清楚: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只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
十一、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十二、洪應明在《菜根譚·修身篇》裡說:「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十三、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十四、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事的錦囊。
十五、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是一種境界、一種品格、一種修養、一種謀略、一種智慧。低調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一種圓熟睿智的情懷,一種超然灑脫的人生態度。
十六、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十七、生活的空間,需要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領悟而拓展。
十八、沒有人會忽視我們的存在,如果你坦然於現在所處的地位,並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也沒有人會認為非我們莫屬,凡事都在人為。當你忠於自己的理想、愛好和自我的時候,你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讓你滿足,讓你快樂,讓你獲得足夠的幸福感。
十九、在現實生活中,讓我們深感不安的往往不是眼前的事,而是「明天」「後天」的事;而我們所擔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不會發生。如果我們根據概率法則考慮一下我們的憂慮是否值得,並真正做到長時間內不再憂慮,90%的憂慮就可能消除。因此有人說:如果你不給自己尋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
二十、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每個人都有選擇人生方向的機會,選擇的方向是否適合自己,關鍵是要看自己是否真正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