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28歲歸家,看到妻子容顏不再,寫下一詞,最後一句卻流傳至今

2020-12-21 羽昕天

詩歌是中國最早的文學體裁,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詩經》,之後詩歌更是不斷地發展,到唐代達到了巔峰。唐末詞的出現開始與詩歌平分秋色,詞的形式要比詩歌更加自由,詞也隨之在宋代熠熠生輝。

明清時期的詩詞雖然比不得前代,但是還是有很多著名的詩人、詞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學瑰寶。

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清末的著名學者,他在詞曲、哲學、文字學、美學、史學等很多方面都有頗深的造詣,尤其是他那一本《人間詞話》更是流傳很廣,他就是王國維。

清末才子王國維的求學、治學之路

王國維出生於光緒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的家鄉在浙江省杭州市海寧州,王國維家祖祖輩輩均是書香門第,家學非常的深厚,這也在從小影響著王國維。因為王家之前的祖輩是抗金名將,所以在當地這個家族也是備受敬仰。

王國維21歲之前都是在海寧州讀書成長的,王國維的父親就是博學多才,著有詩詞,主攻書畫,所以王國維從小耳濡目染自然是聰明勤奮,愛好學習。

更是在父親的幫助下讀了很多的書籍,懂得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還接觸到了近代先進的文化知識,可以說是讀萬卷書。

王國維在海寧州中了秀才之後,便到杭州參加州學,但是無奈一直沒有考中。於是王國維在1894年考入了崇文書院,在這裡王國維接觸到了考據、校勘之學,並且對此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時伴隨大量外國書籍和文化的進入,王國維學習接觸到了很多西方的思想,於是開始研讀很多的西方書籍。

王國維的父親看到了兒子對於西學的興趣,於是請人推薦王國維加入了留洋學堂。1898年王國維到上海求學,並且加入了羅振玉創辦的學社,在學社學習日文為出國做準備。

1900年,王國維在羅振玉的資助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前往日本留學。

僅隔了一年,王國維就啟程回國,發表了大量的譯作,並且在報刊擔任編輯。就這樣王國維翻譯了大量的西方著作,並且在這些著作中還加入了自己的觀點。

王國維在吸收西方觀點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增進自己的觀點。比如他將西方的哲學和中國的理學進行結合,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後來又對西方的文學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同時概括出了西方文學、美學的特徵,再對中的詩詞進行研究,最終寫出了《人間詞話》這本作品。

東渡日本繼續治學,成就遍及很多方面

1911年王國維跟著羅振玉再次來到了日本,在日本專心致志地做研究,並且其治學方向也隨著羅振玉轉向了經學、史學以及甲骨文字。

在日本他們遍訪藏書,和日本學者進行交流發現了很多國內沒有的新史料,尤其是在古文字、古器物方面,最終這方面的著述也是非常豐富。

當然這段時間,王國維也沒有中斷對詩詞和戲曲的研究創作,生活的安定和諧讓他的學問研究更進一步。1916年王國維辭別羅振玉,返回了中國,在中國開始了自己的講學生涯。

王國維在經學、校勘學方面的成就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和羅振玉對古文字和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說是為之後的古文字學研究開闢了道路,深得國內國外學者的推崇。

王國維1927年在頤和園的昆明湖自沉,人們在他的衣服中發現了遺書,但是遺書上並沒有說他自殺的原因,人們對於王國維自殺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推測,但是直到今天人們也無從得知。就這樣一位著名學者猝然長逝,讓人們措手不及。

王國維生於清末,在日本留學四年,既接受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做著考據學,又同時接受著西方文化。王國維作為前清遺老,他對清朝的感情還是很深厚,這也使得他一生都在專心於學術研究,從未踏入政治圈子一步。

王國維專心於學術研究,平時的生活更是簡單質樸,做學問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部分,這也使得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很大,同時在各個領域都有著獨特的地位。

王國維一直在將西方的學問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連接起來,因此人們在評價王國維時,認為他是中國文學和美學研究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

王國維留給我們的文化產物是受之不盡的,他也是中國近代學者中值得推崇的人物之一。

因妻子顏值下降,寫下一詞竟廣為流傳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他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這是一本文學批評著作,是王國維在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薰陶和感染之後,用一種不同的視角對中國的文學進行的評論。

《人間詞話》也成為了近代批判著作中很精確,備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更是奠定了王國維在文學和美學界的地位。

當然王國維自己也非常的愛好寫詞,他的詞有一篇是以自己的妻子為原型創作的。

王國維先後娶了兩位太太。1895年時他與莫氏成婚,但是在1908年王國維31歲時莫氏病故。就在同年,王國維又與第二任太太潘夫人成婚。

這首詞名叫《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是王國維在28歲時,因為長久離家,和妻子分開多時,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妻子莫氏已經年輕不再,日漸衰老。內心慚愧、悔恨、憐惜等等情緒交織在一起,用花來比喻自己的妻子,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的最後一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更是廣為流傳。

在人間最留不住的,是那鏡中不復返的容顏和樹上飄零落下的花瓣。與妻子結婚的十年之間,聚少離多,長期在外的王國維回家後才發現妻子容顏已老,莫氏操勞家事、體弱多病,果然沒有幾年就病逝了。

王國維詞中的最後一句將他內心的悽楚表現的淋漓盡致,兩個「辭」字更是含義豐富,感情真摯。這首詞當中的悲劇色彩非常的濃厚,離別本身就是一種悲劇,多次的離別就更加是悲上加悲。

相關焦點

  • 28歲王國維看到妻子顏值下降,寫下一詞,不料最後一句廣泛流傳
    這句話,出自晚清文學大師王國維的作品《蝶戀花》。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近現代:王國維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 王國維離鄉6年回到家,見妻子「人老珠黃」,寫一首詞,流傳至今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後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一生優秀作品無數。王國維離鄉6年回到家,見妻子「人老珠黃」,寫一首詞,流傳至今王國維22歲時,與妻子莫氏成婚。兩年後,他便告別了妻子,踏上在外奔波的旅途。
  • 6年後王國維回到家,妻子已人老珠黃,為其寫一首詞,卻流傳至今
    王國維6年後回到家,看到妻子人老珠黃,寫下一首詞,卻流傳至今許多人都說,兩宋之後,再無詞人。因為兩宋的詞人,無論是辛棄疾,蘇軾,還是李清照等人,所寫的詞在高度還有表現手法上,都是後人望塵莫及的。相信許多人認識王國維先生,是因為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下的人生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王國維發現妻子人老珠黃,寫下一首詞,末尾一聯成為網絡爆紅名句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一如往常地起早、盥洗、飲食,至書房小坐片刻,爾後前往清華大學辦公室為畢業生評定成績,又與同事攀談下學期招生事宜,最後他又向同事借了兩塊大洋,出門而去
  • 王國維歸家後,發現妻子變得人老珠黃,便寫下一首詞,堪稱絕唱
    詩詞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自唐宋以後,確實很難找出一位詞人能夠有唐宋時期詞人們的造詣。就這樣,詩詞的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直至清朝王國維的出現,他的詞被大家所熟知,廣為流傳。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 王國維發現妻子顏值下降,寫下首詞,竟誕生爆紅名句,你一定見過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一如往常地起早、盥洗、飲食,至書房小坐片刻,爾後前往清華大學辦公室為畢業生評定成績,又與同事攀談下學期招生事宜,最後他又向同事借了兩塊大洋,出門而去——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正常。
  • 發現妻子顏值下降,王國維寫下首詞,其中幾句爆紅,你一定見過
    一眨眼十年過去了,王國維發現妻子莫氏的容顏已經不再年輕,顏值也有些下降,已經不是記憶中那般年輕貌美。那一年王國維才28歲,莫氏的年紀與他相差不會很大,正值最好年華的妻子現在如此憔悴,令他感慨萬千。王國維一下便想到這十年來與妻子的相見的機會很少,自己一心在外求學,妻子獨自一人在家,心中便十分愧疚。
  • 王國維很著名的一首詞,對妻子既深愛又心疼,最後14字成情書典範
    王國維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學遺產。其著作《人間詞話》至今仍暢銷不衰,在他之後,想要註解宋詞,解讀宋詞的人,總以《人間詞話》作一個標杆,無論態度是瞻仰還是有不同意見。【臨其詩境】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詞,是王國維自己所作的一首抒懷詞。光緒三十一年,年已30多歲,在外奔波許久的王國維回到自己在海寧的家中,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結髮妻子莫氏。
  • 出門8年回家後,我寫了一首關於妻子晚年的詩,流傳至今
    說起這位詩人,相信很多人對他不會陌生,他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詞可以與宋詞媲美。去日本留學王國維小時候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在童年時期培養了王國維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在這方面,梁啓超計算王國維:「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30歲以後,王國維又回到文學界。在長期介紹託爾斯泰之後,他開始了解自己的人民。在此期間,美學術標準《人間詞話》誕生。
  • 王國維見妻子顏值下降,寫下首詞,其中有一爆紅名句,人人都會背
    說到王國維,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人間詞話》,如今這本書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著了,也被稱之為「晚清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王國維精彩評語讓讀者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宋詞。但很多人或許沒有注意到,其實王國維也是一個十分具有才華的詩人和詞人以及知識廣博的學者。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金代最著名的一首詞,堪比宋詞,第一句流傳至今成千古絕唱
    宋詞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句子有長有短,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著名的宋朝詞人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人,影響範圍非常廣,同時對遼金的文化影響頗深,其中金代最著名的一首詞,堪比宋詞,第一句流傳至今成千古絕唱。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詞背後的故事:蘇軾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當時因為寫了一首詩被捲入「烏臺詩案」,所以被貶到黃州。
  • 王國維的經典詞作,最後短短14個字,美得讓人心醉,你一定聽過
    是的,這樣一位國學大儒,有著如此深刻的感悟,至今我們都頂禮膜拜,對他的智慧之語也是記憶猶新。王國維不僅在文學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生活當中,他亦是一位痴情的男子。王國維與髮妻莫氏相識於光緒二十二年,但是,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並不長久。因為王國維對文學的追求,促使他前往西方國家學習。
  • 柳永與妻子兩地分居,半夜失眠寫下一首詞,最後10個字非常感人
    宋代著名詞人比比皆是,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李清照、秦觀,無一不是家喻戶曉的大咖,他們的作品經久不衰,至今讀起來依舊是那麼的經典。文人大多仕途坎坷,一生鬱郁不得志者不勝枚舉,比如同為婉約派的柳永。柳永原名柳三變,祖籍福建崇安,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當過多年縣令,家庭條件屬於中上等。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在他的詩文中,也甚少借酒澆愁的內容,他在飲酒賦詩時寫下的大多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但這次卻是例外。有一天,蘇軾找陳季常去喝酒遊春,但是卻遭到了陳季常妻子的懷疑,懷疑蘇軾領著自己的丈夫去風花雪月了,並且要求丈夫如果要出去的話就要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至今,看完讓人臉紅
    ,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不過蘇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至今,讀完讓人臉紅,不知道你聽過沒有?在歷史中蘇軾是一個全才的人,在文學方面造詣很高,不過哪怕名利雙收,當蘇軾對愛情也是充滿期待的。古代都是早婚早育,在蘇軾19的時候,就迎娶了年僅16歲北宋進士王方的女兒王佛, 自古文人都有寫詩的習慣,蘇軾也不例外,而大喜之日洞房後,蘇軾就寫了一首情詩,讀完讓人臉紅。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鄭板橋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
  • 蘇軾找友人喝酒被其妻趕出門,憤然寫下一詩,詩中一成語流傳至今
    在古代就是男尊女卑的社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飲酒作樂本來也無傷大雅,但是陳季常的妻子柳氏可不是「省油的燈」。陳季常的妻子不但沒有什麼文化,還十分蠻橫,她的思想跟古代傳統女人的思想大有不同,她不喜歡自己的丈夫出去喝酒。剛開始知道陳季常是跟大文豪蘇軾一起出去,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時間一長,柳氏就發覺出來異樣了。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詞,驚豔詞壇,流傳至今,還被改編成流行歌曲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文筆寫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李清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李清照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