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對一些常用藥物的使用可以說「輕車熟路」,但您知道嗎?不是吃完藥片就萬事大吉,對身體指標的定期檢查必不可少。
下面健識君通過對常用檢驗指標的分析了解一下藥物可能會對身體產生的其他作用。
01
血常規
藥物對血常規檢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可使白細胞計數降低、紅細胞計數降低以及血小板計數降低。那麼這些血細胞數量的減少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圖/ 視覺中國
白細胞主要參與機體的防禦功能,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線。當白細胞降低時,機體的抵抗力明顯降低,較易發生感染。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紅細胞減少可引起貧血,常表現為疲乏睏倦和活動耐力減退。
血小板主要參與凝血與生理性止血,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當血小板降低時,出血風險會大大增加。比如可能會出現皮下瘀點、瘀斑、牙齦出血、黑便等症狀。
02
肝功能
肝臟是藥物在人體代謝的主要場所,絕大多數藥物需在此經歷一系列的代謝過程才能發揮效應,因而容易遭受藥物的影響導致肝細胞受損,即藥源性肝損害(DILI)。
因此,為了了解藥物對肝臟的影響,應定期對肝功能指標進行監測。那麼,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常用的肝臟生化指標呢?
(1)反映肝細胞損傷指標: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升高 ;
(2)提示膽汁淤積指標:鹼性磷酸酶(ALP)升高;
(3)監測肝臟轉運有機陰離子和清除循環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的能力的指標:如總膽紅素(TBil);
(4)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如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
03
腎功能
腎臟血流豐富,是大多數藥物及其代謝物的排洩器官。由於解剖和生理上的特點,腎臟特別容易受到藥物毒性作用的損害。當腎功能出現異常時,藥物的清除受到阻礙,可導致藥物在體內的蓄積,甚至中毒。
圖/ 視覺中國
據統計,20%的成人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因此,常規的腎功能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1)腎小球功能:如內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腎小球濾過率(GFR),血清胱抑素C,這些指標異常預示著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出現了問題;
(2)腎小管功能:如尿比重,尿pH,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這些指標出現異常提示腎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障礙。
04
血糖和血脂
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引起血糖和血脂代謝方面的問題,而血糖和血脂異常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定期對血糖和血脂進行檢查可及早發現問題,避免進一步惡化。
(1)血糖:糖是機體中重要的能量來源,常用的檢查指標是空腹血糖(FPG)。高血糖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低血糖主要表現為心跳加速、多汗、噁心、頭昏、飢餓等症狀,嚴重的可出現視力模糊、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2)血脂: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險因素,一般不易發現,常需要藉助檢查進行監測,常用的檢查指標為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
除了藥物,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血脂,如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戒菸、限酒等。
05
心肌酶譜
心臟是一個由心肌構成的中空圓錐形器官,富含蛋白以及與能量代謝有關的酶,如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當心肌損傷時,這些指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定期檢測心肌酶水平可了解藥物對心臟的影響。
06
電解質
體液中電解質具有維持體液滲透壓、保持體內液體正常分布的作用,如鈉、鉀、鈣、氯、磷等。當電解質平衡被打破時,機體會對這種紊亂產生一系列反應。
圖/ 視覺中國
(1)鈉平衡紊亂:尿崩症、糖尿病等由於水排出過多而無相應的鈉丟失導致的高鈉血症;腹瀉、嘔吐、燒傷等由於體液大量丟失而僅僅補充了水分導致的低鈉血症。
(2)鉀平衡紊亂:高鉀血症時,臨床上出現一系列神經肌肉症狀,如震顫、肌肉酸痛、感覺異常、軟弱、蒼白和肢體溼冷等一系列類似缺血的現象。低鉀血症時,可出現精神異常、昏迷、心率增快、心力衰竭、噁心、嘔吐等症狀,肌無力為突出表現,嚴重者呼吸肌麻痺。
(3)鈣平衡紊亂:攝入過量維生素A或D、應用噻嗪類利尿劑等可導致血鈣增高,鈣吸收不良、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可導致血鈣降低。
(4)氯平衡紊亂:血清氯增高常見於高鈉血症、過量注射生理鹽水等,而血清氯減低常見於氯化鈉攝入不足或丟失增加。
(5)磷平衡紊亂:攝入過多維生素D、腎衰竭等可導致血磷增高,飢餓、吸收不良、大量嘔吐、腹瀉等可導致血磷降低。
健識小貼士
///
NOCITCE
以上這些是常用的檢驗指標,針對具體情況還會做其他針對性的檢查。通過對這些常用指標的簡單介紹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理解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以期在藥物發揮最大療效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
北京安定醫院
鮑爽 主管藥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藥師,執業藥師。
科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藥學部
專長:精神疾病患者的藥物治療管理及治療藥物監測。
參考文獻:
汪莉.我院精神病患者應用抗精神病藥類基本藥物致白細胞減少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30):4205-4207.
張洪燕,張向榮,陸蓉,等.抗抑鬱劑與抑鬱症患者白細胞減少相關性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2015,28(03):234-236.
石炳蘭,陳世金,徐兆偉.藥物性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症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0):218-219.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關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嚴重不良反應[J].中國藥物警戒,2016,13(04):253-254.
王小雙,黃豔芳,羅潔麗.丙戊酸鈉致血常規三系降低1例[J].醫藥導報,2019,38(02):268-269.
譚喜瑩,徐善,姚毅,等.抗菌藥物引發出血相關不良反應的文獻分析[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9,27(05):382-385.
武東,汪曉娟,汪小五,等.104例住院患者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9,39(17):1766-1771.
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肝臟炎症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 肝臟炎症及其防治專家共識[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14,34(2):152-162.
鄧博,丁峰.藥物性腎損害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藥,2013,34(01):10-14.
府偉靈,徐克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楊旭寧,呂曉靜,李曉紅.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2018,21(09):997-999.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雜誌,2016,32(10):937-953.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編:逗號
END
推薦閱讀
健識藥師談|「菊花」殘,滿地傷!關於「痔瘡」那些事兒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