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的作用:巧看16世紀,英國女王如何憑藉海盜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2020-12-12 三叔歷史觀

提到「匪」,我們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是那些佔山為王,打家劫舍的兇惡之徒,他們對路過的商旅、遊人予取予奪,給當地的百姓造成了極大傷害。

陸地上的匪我們叫做「土匪」,而海上的匪我們則稱呼為「海盜」,兩者雖然叫法不一樣,但從事「業務」基本一致,前者打劫陸上過路商客,後者掠奪海上商船,都是兇名在外,但與土匪不同的是,海盜曾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

他們曾挑起了一個國家的大梁。在英國的歷史上,海盜為其國家爭奪海權作出過巨大貢獻。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最傳奇的一位女王,她終身未嫁,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在她的治理下,英國迎來了「黃金時代」。在她繼位時,舉國歡呼,無數人參觀她的加冕禮,

「全國甚至每個異教徒和每個叛徒都好像從墳墓裡跳出來,帶著歡欣鼓舞的心情找到她。——《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傳》」

伊莉莎白之所以受到如此愛戴,是因為人們將她當作了「救世主」,她即位時,英國正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國家環境,內外交困,民不聊生。

「女王經濟拮据,王國耗盡財源,貴族貧窮沒落,軍隊缺少優秀官兵;民眾混亂,法紀廢弛,物價昂貴,酒肉和衣服滯銷;我們內部互相傾軋,對外國法國和蘇格蘭同時作戰,法國國王一隻腳站在加萊,另一隻腳站在蘇格蘭,橫跨我們王國之上;我們在國外只有不共戴天的敵人,沒有堅強忠實的盟友。」——《英國國家史略》

伊莉莎白上位後,憑藉其超強政治手腕,在歐洲各國縱橫捭闔,交好西班牙,穩住法國以騰出時間治理國內,由於上一任女王也就是伊莉莎白的姐姐——瑪麗·都鐸獨裁般的統治,使整個英國社會都處於一種極度恐慌狀態之中,因為瑪麗女王手段太過殘忍,於是有了個「血腥瑪麗」的稱號。

伊莉莎白即位後,首要任務就是安撫民眾,由於瑪麗女王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她改立天主教為國教,並大肆打壓國內新教,極力迫害新教教徒,使當時英國民眾深陷水火之中。

伊莉莎白首先將新教重新確立為國教,讓民眾有了新的信仰,也讓英國有了新的希望,將國教確立好後,國內秩序很快恢復到正常水平,政治法度得以順利運行,但此時的英國面臨著一個嚴峻問題——窮。

「16、17世紀是歐洲歷史上貧困問題最為嚴重的時期。」對英國來說更甚,伊莉莎白一世登基之初,英國存在著國庫空虛、貨幣貶值、工商業發展困難等一系列的經濟和對外貿易問題。

國家財政困難問題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亨利八世統治時期,為了應付曠日持久的對外戰爭,耗費了巨大的國家財力,將其父亨利七世所留下來的結餘全部用光,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他還不斷發行劣幣,以增加收入,但依然無法解決國內高昂的赤字危機。

而且,連年戰爭使得英國欠下了巨額外債:

「1555年,英國所欠的外債共計 148,526鎊5先令8便士。而這些外債需要支付14%的年息,……特別是這些外債的期限都很短,……瑪麗都鐸統治的最後幾年對英國來說是飢餓和瘟疫的年代,國庫空虛,軍需耗盡」。——《十六世紀英國簡史》

伊莉莎白女王的收入是十分有限的(20萬-30萬磅),而她必須的支出卻很多。

戰爭是當時英國朝廷一項耗資頗巨的事務,僅1559-1560年支持蘇格蘭反對法國,以及1562年對法國的遠徵,這兩次戰爭的耗費加上債務一共大約為65萬鎊。

此後,鎮壓北方叛亂,支持1573年和1579年兩次愛爾蘭叛亂,支持尼德蘭的反抗鬥爭,與西班牙戰爭等等,這些都成為英國的重要開支。

在國內,英國還存在一個顯赫的「乞食團」,即宮廷和貴族需伊莉莎白女王對付,這些人通常揮霍無度,這位女王必須用送禮和貸款的方式接濟許多貴族,因為她不能讓貴族破產。

另外,在英國內部流民問題,以及饑荒問題也始終是困擾國家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一切皆使本已困窘不堪的伊莉莎白朝廷處於雪上加霜的艱難境地。

為了國內發展,伊莉莎白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將英國的加萊「賣」給法國,以此換得英法停戰,並將所得款項用於國內發展,儘管此舉會讓法國如虎添翼,但事急從權,伊莉莎白也沒有別的辦法。

以空間換時間,解決了法國的威脅,英國終於獲得了一段穩定的發展期,但此時,英國面前又有一個新的阻礙——西班牙。

此時的英國,最需要的就是建立與海外的貿易,由此來激發國內市場的活力,但是西班牙卻憑藉其強大的海軍,封鎖了歐洲各國與新世界的貿易,以此來確保自己的「霸主」地位。

伊莉莎白女王的寵臣沃爾特羅利曾指出: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貿易,誰控制了世界的最大財富,最終控制了整個世界」。

西班牙控制了海洋,這嚴重影響了各國的貿易發展,尤其是對英國影響最大,英國是一個島國,資源不足,海外貿易佔國家收入的主要部分,當此路受阻,迫不得已之下,英國必然會選擇特殊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貿易不能以和平、合法的方式經營,就必然會用其他手段進行。獲利的機會對英國人和其他北方人來說太大了,使他們控制不住自己,也無法忘卻。——《全球通史》」

這個特殊手段就是海盜。古代海盜行為通常與當時的戰爭、殖民、掠奪貿易混合在一起,很難分清楚。海盜掠奪並不被認為是可恥的,相反,被認為是一種為了能夠戰勝敵人而使用手段,是一件光榮的事。

但到了公元前5世紀後,海盜掠奪也逐漸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獲得財富的不法手段,成為世人唾罵的對象。

「海盜越來越多的作為邪惡和應受懲罰的對象出現在古典文獻的記載當中。」——《簡評希臘羅馬世界的海盜行為》

自古代始,海盜活動就從未停息過。到了十六世紀,歐洲海盜活動異常活躍,法國海盜、英國海盜、尼德蘭海盜肆意搶劫他人的財富。

「英國海盜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空前發展起來」,在瑪麗·都鐸統治時期,英國社會一片混亂,貧困、飢餓、恐慌時刻伴隨人們左右,這使一大批人走上了海盜掠奪之路。

這一時期的海盜活動主要集中於英吉利海峽,穿行於英吉利海峽的各國船隻都成為當時英國海盜掠奪的對象。在這些被襲擊國家中,以西班牙尤甚,英國對西班牙的掠奪夾雜著潛在的愛國主義情感。

根據英國大使託馬斯·查洛納估計:

「到 1563年末期之前,在英吉利海峽和西方的入口處,大約有 400艘英格蘭海盜船和25000 名水手,尋找他們新的敵人船隻」。

在伊莉莎白統治初期,她對英國海盜持猶豫的態度。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為了緩解國內外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發展困難,追求財富,伊莉莎白女王對日益頻繁的海盜活動逐漸採取利用、支持的政策。

不僅如此,她還逐漸加入到了海盜掠奪的隊伍中,轉變為海盜活動的支持者、參加者和組織者,最為典型的是伊莉莎白女王參與了約翰·霍金斯(海盜巨梟)的奴隸貿易和海盜搶劫並行的活動。

1562年10 月,霍金斯進行了他的第一次奴隸貿易,他首先來到葡萄牙非洲殖民地,在那裡獲得了大批奴隸,這些奴隸有一部分是從葡萄牙人那裡搶得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強行搶劫當地人得到的。

由於所捕獲的奴隸很多,他自己的船不夠用,所以搶了停靠在岸邊的葡萄牙船來裝剩餘的奴隸,然後開往美洲去出售他的「貨物」,返航時帶回了那裡的糖、金、銀等許多貴重物品,從這次航行中,霍金斯獲得了很大一筆利潤,令英國人極為震驚。

但他的這次進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禁地的遠航,遭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強烈不滿,他們向英國抗議這種搶劫行為。伊莉莎白女王擔心這會影響英國與兩國的關係,於是懲罰了霍金斯,罰了霍金斯 500 磅,並讓他許諾不再出航去西印度,或出航他的任何船隻。

但是,過了不久,霍金斯又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遠航。在第三次遠航中,伊莉莎白女王投資了兩艘船。當英國女王插手海盜掠奪時,就意味打通貿易的時代結束了,英國進入了海盜掠奪的時代。

60年代末以後,伊莉莎白一世及其英國上層統治者開始逐漸扶持、甚至參與到海盜掠奪活動之中。英國的海盜掠奪活動也逐漸走出英吉利海峽,走向大西洋和美洲。

海盜成為英國國家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英國從此展開了大規模的對外掠奪活動。它的統治者曾宣稱:

「海洋是開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一個民族可以排斥別國在海洋上的任何可延伸區域的拓展。」

不僅默默支持海盜掠奪,伊莉莎白女王還專門發放「私掠許可證」用來鼓勵英國海盜們進行海外掠奪。這樣,在伊莉莎白女王的保護下,英國海盜掠奪活動得到了迅速發展。

這一時期的英國海盜可以通過申請、或是購買得到許可證。然後,通過手中所持有的許可證來進行「合法」的海盜掠奪活動,這也是國家斂財的一種方式。還有許多人並無許可證,只是靠得到上層統治階級許可也可以進行掠奪活動。

這一時期英國發放了很多許可證,僅1585年6月到 1586年3月,英國統治階級就發放給了88艘船許可證,毫無疑問,真正得到許可證的人比這要多,有些人還可以直接從女王和海軍大臣那裡得到許可進行掠奪活動。

英國統治階級不僅給海盜掠奪活動以經濟上的支持,而且還直接參與這些海盜活動的策劃,給予其政治支持。

當時英國的海盜掠奪活動一般以股份公司的形式進行,股份公司的股東通常是英國上層統治階級、大商人、銀行家等人。伊莉莎白女王是海盜股份公司的重要一員,參與股份公司的投資與分紅。

著名的德雷克(海盜巨梟)環球航行,便是在伊莉莎白女王以及其他英國統治階級共同討論、謀劃下進行的,經過三年環球航行後,德雷克回到英國,帶回了巨額財富。女王親自封他為騎士。據說,在這次掠奪中,伊莉莎白女王獲得了 16.3萬英鎊的紅利。

此後,在伊莉莎白女王投資和參與策劃下,德雷克又進行了多次遠航。1585年,德雷克對西印度群島的遠航,女王投資入股2萬英鎊,這次航行全部資本是6萬英,女王的股金是全部資本的1/3。

1587年,為了打擊西班牙,阻止西班牙進攻,在伊莉莎白女王等人的謀劃下,國家投入4艘遠航船,德雷克襲擊並搶劫了加的斯港,沉重打擊了西班牙,被稱為燒掉了西班牙國王的鬍鬚的戰鬥。

1589年,在德雷克與伊莉莎白女王的共同計劃下,他又進行了襲擊西班牙的遠航。這一次,女王投資了6艘自己的船和2萬英鎊,提供了6000或8000名士兵,外加各種各樣的武器,她還鼓勵倫敦商人和其他人投資了20艘船。

當然,伊莉莎白女王並不只是投資於海盜德雷克的海外冒險事業。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她還或以投資資金,或以投資船隻和士兵的方式,積極參與任何她認為可以獲得利潤的海盜的掠奪活動,並從中獲得分紅。

總之,16世紀後半期,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最大的海盜,她不僅採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鼓勵英國人參與到這種掠奪活動之中,而且自己也積極加入到其中,被稱為「海盜女王」。

通過這種海盜掠奪活動,伊莉莎白一世不僅得到了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為自己政策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條件,在國際政治中,海盜掠奪活動也成為當時伊莉莎白維護英國統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的依賴力量。

相關焦點

  • 伊莉莎白一世如何利用英國海盜爭奪海上霸權
    二、女王對海盜恩威並施的態度伊莉莎白女王統治前期,對海盜持有恩威並施、若即若離的態度:一方面鎮壓海盜,一方面採取利用縱容、暗中支持的方式,兩種政策的實行與英國同西班牙、法國等國的關係密切相關,在後期與西班牙海上爭霸的過程中,女王利用海盜一方面為了攫取財富
  • 伊莉莎白一世,童貞女王還是海盜女王?
    為此,在她即位之後,出於對英國帝位的擔心,議會多次懇求女王擇婿,但伊莉莎白把帝國的利益看得運比自己婚姻更重要,以理智的態度作出了終身不嫁的決定。當議會再次懇求女王時,她毅然戴上了一枚結婚戒指,並說「我已經獻身於一個丈夫,這就是英國。」儘管如此,對女王持有非議態度的人,始終認為她究竟是個婦人,在對待某些事務上顯得優柔寡斷。
  • 海盜是惡魔?大航海時代:是自由勇士,看英國「皇家海盜」就懂了
    普通維京海盜:一把手斧加短劍足夠》兩篇文章,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結論:在絕大多數時期的海盜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海上惡魔。那麼,海盜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冒險者和自由戰士的象徵和代名詞的呢?通過查閱資料,海盜第一次被以一種非樣板惡人的方式描寫,應該是16世紀中葉,也就是文藝復興時代後期,地理大發現時代中期。本文就要說一下他們的故事。
  • 【海盜來了】卡牌故事介紹速查表(三)
    事實上,橫行於地中海和北非的阿拉伯海盜不僅厲害,而且由於其存在,整個世界文明史都發生了重大改寫。「亂世英雄起四方」,一個大名鼎鼎的海盜便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中海登場了,他就是「巴巴羅薩」海雷丁。他們家族本來並非阿拉伯人,但皈依了伊斯蘭教。「巴巴羅薩」自幼就參與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縱容的,針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海盜活動。
  • 鄭一嫂▏中國式「加勒比海盜」女王
    香姑並沒有因自己的身份看低自己,她有條件地答應下這門親事:娶親可以,但要共同統治紅旗幫,哪怕是日後搶來的戰利品也要平分。鄭一胸懷大志,一直奔波操勞於把珠江口各股海盜勢力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出人意料的是,鄭一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香姑的條件。
  • 性別不是「一統天下」的阻礙:女海盜傳奇(2)——歐洲的那些「海上女王」們
    茫茫大海在某種意義上消解了卡特琳娜的喪兄之痛,也可能是因為海洋的包容與卡塔琳娜骨子裡的豪爽相得益彰,她很快憑藉高超嫻熟的航海技術和融入了海盜團體,並贏得了海盜們的友誼與敬佩。前任船長因海戰去世後,卡塔琳娜接管了他的船隻與手下,並開始了自己的海上徵途。她率領十餘艘樓船與幾千名手下打遍了南大西洋搶劫了大批的船隊,許多英國海盜見了她只能落荒而逃。
  • 英國發展海軍的經濟之謎,依靠饑荒獲利,充滿「海盜思維」
    英國既沒有很好的商業基礎,也沒有早期進行大航海探索,那麼它發展海軍的錢從哪裡來?過去一些學者曾經提出糧食貿易說和海盜說,其實這兩種因素都存在,也是藉助糧食貿易和海盜思維兩種方法的配合下,英國擁有了大量財富,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海軍建設一天高過一天。
  • 史上最著名的六大海盜!羅原型竟是最兇殘海盜,最後兩人都是現實版...
    愛德華·羅是18世紀,在加勒比海出沒的海盜。 巴沙洛繆·羅伯茨亦是18世紀海盜黃金時期最成功的海盜之一。 海盜至高榮譽獲得者 弗朗西斯·德雷克是英國著名的私掠船船長和航海家,他不僅獲得女王伊莉莎白親自授予的爵士頭銜,甚至從一介海盜成為海軍中將坐鎮指揮,擊退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堪稱現實世界七武海。
  • 海盜黃金時代的骷髏旗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海盜旗幟最可怕?
    黑鬍子 這位老兄的成名戰就是駕駛旗艦安妮女王復仇號,掛滿風帆,扯著海盜旗明晃晃地衝向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讓代表國家尊嚴和武力的軍艦在大洋上也無法保證自身安全!
  • 《加勒比海盜》英國女演員,海盜公主——凱拉·奈特莉(上)
    導語:2003年,迪士尼出品的魔幻冒險動作片《加勒比海盜》上映,掀起了全球海盜熱。在接下來的14年裡,這個系列又拍了4部電影,講述了不同的特技。當人們為約翰尼·德普飾演的傑克·斯派洛船長的精彩表演鼓掌時,他們也被海盜公主伊莉莎白的野性和不羈的性格所打動。
  • 航海是了解世界的望遠鏡系列之加勒比海上的海盜王國
    哥倫布作為維京海盜的學徒,只能算是重返新大陸,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哥倫布讓新大陸成為舉世矚目的地理大發現。也正是這個地理大發現之後的兩個世紀,加勒比變成了海盜的天堂,戰艦穿行,槍炮轟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 瑪格特羅比正爭取《加勒比海盜》扮演LGBT女海盜!
    好萊塢巨星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自從2003年開始領銜主演的招牌系列電影《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在2017年推出《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面臨票房口碑皆每下愈況的情況下,迪士尼在去年正式官方宣布將拍攝《加勒比海盜》重啟版,
  • 《加勒比海盜》英國女演員,海盜公主——凱拉·奈特莉(下)
    導語:2003年,迪士尼出品的魔幻冒險動作片《加勒比海盜》上映,掀起了全球海盜熱。在接下來的14年裡,這個系列又拍了4部電影,講述了不同的特技。當人們為約翰尼·德普飾演的傑克·斯派洛船長的精彩表演鼓掌時,他們也被海盜公主伊莉莎白的野性和不羈的性格所打動。
  • 從17的世紀大同盟戰爭看海盜威廉·基德之死
    1701年5月23日,大名鼎鼎的海盜威廉·基德被推上絞刑架執行死刑。死後屍體還被塗上柏油,綁上鐵鏈,裝在一隻籠子裡,懸掛於泰晤士河河畔進行示眾,時間長達兩年之久。不過有件事情很值得玩味,就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威廉·基德依然否認自己是一名海盜。
  • 這個曾吊打全球百年的海盜王國,是如何被掰彎的?
    當155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傳入日本的時候,雖然唐朝已經滅亡七八百年了,但閉塞的日本人仍舊給這個從中國來的新鮮玩意兒起了個「錯誤」的名字「唐辛子」。雖然中國人很喜歡辣椒,但這玩意兒確實是明朝才進來的!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什麼葡萄牙,南美洲,難理解得很,反正都是從中國來的,就叫「唐XX」好了。
  • 世界各國海盜技能大比拼!加勒比海盜竟只排第二?
    鄙視鏈這玩意在有階級差別那天起就誕生了,鄙視自己的同行也是很多人獲得心裡滿足感的「正能量活動」,如果古往今來的海盜們也能互相比較,
  • 【投資】著名愛爾蘭景區,傳奇人物海盜女王生前所住城堡以1000萬歐出售
    Westport House建於18世紀,曾經是赫赫有名的海盜女王Grace O』Malley的家。
  • 最強女海盜鄭一嫂
    今天小編給大家解說一位英氣逼人的女海盜,曾令運輸鴉片的外國輪船及清朝海軍聞風喪膽。——這位女海盜名叫鄭一嫂。鄭一嫂,清朝女海盜,漁家女出身,當過妓女。被逼無奈成為海盜後勢力迅速擴大,廣東福建沿海都在她的掌控下,世界範圍內的海盜都對她十分忌憚。額,海盜頭子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好嗎~她曾擊敗大清朝廷正規水軍、英國艦隊、葡萄牙艦隊、包圍澳門使當地斷糧,後來又擊敗清英葡聯軍,在世界範圍內名聲赫赫。
  • 凱拉·奈特莉:《加勒比海盜》的海盜公主,年少成名的英國女演員
    導語:2003年,一部由迪士尼出品的魔幻冒險動作電影《加勒比海盜》上映,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海盜熱潮。在隨後的14年裡,該系列電影又拍攝了4部,為我們描繪了不一樣的特技奇觀。人們在為約翰尼·德普飾演的瘋癲帶有些許痞氣的傑克船長所表現出來的出神入化的演技拍手稱好時,也被片中海盜公主伊莉莎白的野性和不羈所折服。
  • 海盜之酒:朗姆酒有著比海盜還醜惡的歷史
    提到朗姆酒大家一定會想到海盜,但提起朗姆酒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歐洲殖民者興起的這場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三角貿易最主要的商品之一是蔗糖。但蔗糖的副產品生產的朗姆酒則支撐起了整個三角貿易。16世紀開始,這些群島也就成為了西班牙、英國、法國和荷蘭等殖民列強反覆爭奪的目標。在大西洋上的三角形形狀的環流影響下,正好形成一個從歐洲出發到非洲和美洲的航線,恰好構成的三角形循環貿易。4加侖朗姆酒加一塊棉布就能買到一名未成年男性黑奴,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小商品,在非洲換成奴隸,運到美洲換成蔗糖、菸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