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完整版解讀,讓大家看懂這部電影——燃燒

2020-12-06 媒得選

PS:說在前面,真相是不確定的。導演的手法就是不確定。

1.反社會人格

Ben約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反社會人格。

Ben說,自己從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流過眼淚。不知道自己心裡有沒有悲傷,因為沒有眼淚作為證據。

這是標準的反社會人格表現。

Ben還說,自己燒掉那些沒有用的大棚,是天性,是自然道德,自然法則。

這也是反社會人格,或者說是脫離了普通道德規範的表現。

有一點點類似於漢尼拔吃人。

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Ben的生活太優越了,太有錢了,太幸福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和目標,所以變態了。

這樣的富人變態殺人,也有很多。比如我前段時間給大家介紹的真實紀錄片《紐約災星》,比如《美國精神病人》等等。

2.牛

鍾秀家裡有一頭牛。

Ben家裡有一副人體畫。首先我第一眼看見這幅畫,腦子裡想的第一個詞就是反社會人格,

第二個詞就是牛排。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西餐廳經常有這種牛排圖,顏色搭配一樣的也有。我沒找到完全匹配的。

所以我一直腦補的是,Ben把海美吃掉了。

這不是我一廂情願的憑空猜測。

結合Ben之前關於做飯的言論隱喻。他說他喜歡做飯,喜歡把食物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好像祭祀給神一樣,然後再吃掉。自己吃掉自己的祭品。

而說完這段話,海美問他什麼叫隱喻,Ben說,你問鍾秀。鍾秀說,我要上廁所。

然後就在廁所那個走廊裡,這幅畫就出現了。

這就是隱喻。

最後鍾秀家那隻牛還叫了幾聲。也是隱喻。

吃,可以是虛,也可以是實。

3.夕陽下的消失

上一條說到,把食物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也是有對照的。

Ben不僅會打扮自己的獵物,而且還會灌輸思想。

證據就是,海美說了一段關於在夕陽下消失的臺詞。她說害怕死亡,害怕存在沒意義,就好像消失的夕陽和晚霞。

而這句話,Ben後來也說過,不僅說過,而且還是非常自然的說出來。

在我看來,Ben絕不是那種偷別人臺詞和思想的人,這段話很可能是Ben灌輸給海美的。

就在海美去非洲追尋人生意義的時候。

而海美後來也在夕陽晚霞下,完成了一段唯美的裸體舞蹈。

這夕陽晚霞下的裸體舞蹈,可能是今年最美的熒幕片段了。

4.三次舞蹈

海美曾對鍾秀說自己去非洲的原因:

海美在電影中一共跳了三次舞。

第一次是做模特工作。

第二次是在聚會上,跳了大飢餓和小飢餓的舞。

第三次是在夕陽下,跳了啞劇鳥兒飛翔尋找自由的舞。

這三次舞,就是這個角色的內核。

5.飢餓的舞蹈

小飢餓,就是食物的餓,象徵著人的基本需求。

大飢餓,就是尋找人生存在的意義。

人生想要像鳥兒一樣自由,像爵士樂一樣快樂,但最終求而不得。因為人最終會像夕陽一樣死去。

在存在主義和虛無主義之間,人們彷徨低惆。

海美在晚霞裡的裸舞,表面又美又自由,最終卻消失在黑暗裡。而海美最終也開始哭泣。

人活著,到底有沒有意義,我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這恆古的問題,無解。

6.燒棚子

對比起海美精神思想上的痛苦,Ben就顯得從容不迫。

不要太認真,他對鍾秀說。

在Ben的心裡,很簡單。就順應自然,燒燒棚子。

不必刻意去尋找意義,就玩玩樂樂就好。

Ben可能就是一個虛無主義者。所以才會給海美灌輸夕陽這個思想。

因為沒有意義,所以才要找到活著的感覺。

在原著小說中,Ben有這樣一句話:

你有你的倉房,我有我的倉房。世上大致所有地方我都去過了,經歷了所有的事。好幾次差點兒沒命。非我自吹自擂。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人生沒有意思。

一場空。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倉房,了度殘生。

不要太認真,不要想什麼意義,人只有在燒倉房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

才能聽見心裡的貝斯。

7.戰利品

Ben是一個變態殺手,這件事在我第一次看見鍾秀打開抽屜,那一抽屜的廉價首飾手環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那是滿滿一抽屜的戰利品

那就是Ben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8.腕錶

腕錶出現了3次。

第一次,算是海美和鍾秀的定情禮物。

第二次,是出現在海美的女老闆手上。

這代表這種表,就和海美這樣的人一樣,爛大街。

第三次,是出現在戰利品的抽屜裡。

為什麼單單要拿這個表作為戰利品呢?

大家可以注意到,海美其實也有其他的手環的,按照Ben收集戰利品的風格,可能更偏向於手環繩。

但是Ben說,很嫉妒鍾秀,因為鍾秀是海美唯一信任的人 。

Ben也許從來沒有被信任過,又也許覺得自己的獵物,獻祭品,並不完全屬於自己。

總之,奪走這個屬於他倆定情信物的手錶,最有成就感。

9.做飯

雖然電影沒有定論說,Ben一定是連環殺手。

但是我為什麼一定認為他是殺手呢?

前面解釋的這些反社會性格也好,哲學,性格也好,都給了我強烈的暗示。

我在看的時候,就模模糊糊的把握了這個角色的內在。

舉個例子,電影裡,鍾秀和Ben都有做過飯。

鍾秀做飯的時候,廚房亂糟糟的,電視裡在播著韓國青年事業的新聞。

鍾秀做飯,就是小飢餓,就是解決溫飽。

而Ben做飯,為的不是填飽肚子。而是維護自己活下去的精神需要。

祭祀。

除了這些比較玄乎的暗示,而事後的總總邏輯,

也都指向了這一結果。

比如旅行箱。

10.旅行箱

旅行箱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海美被殺掉的地方。

試想,海美要逃跑,旅遊,不可能不帶旅行箱。

如果是裸逃,東西都不要了,那麼家裡那麼多雜亂的東西,卻都消失了。

而且如果是債主上門收拾了這些東西,那麼沒道理換門的密碼。

甚至海美自己都沒道理會換密碼,逃跑而已,家裡東西已經沒了。

而Ben換了新女友。

當然,這也可以有別的解釋。這不算鐵證。

甚至我們可以 說,海美和Ben一起策劃了一場心理遊戲,來耍弄鍾秀,都可以。

腦洞可以隨便開。

但是僅僅以電影裡的信息來說,我還是比較傾向海美是被殺死了。

11.薛丁格的貓

除了旅行箱以外,最終讓鍾秀確定Ben殺人的,就是貓。

這貓當初鍾秀每天來餵的時候,一次面都沒見過。

偏偏最終出現在Ben的家裡,而且喊了名字,居然有了反映。

可是,這也不算鐵證。

12.刀

儘管沒有鐵證,鍾秀還是認定了Ben殺人。

最終不知道是幻想還是真實。鍾秀用刀殺死了Ben。

這刀,是鍾秀在一開場就看到過的。

懸疑電影裡有一個說法,如果電影開始有一個炸彈,那麼最終這個炸彈就會炸。

如果電影開始有一把刀,那麼最終主角就會用這刀殺人。

這就是懸疑電影的伏筆。

13.不存在的井

現在回頭再看看,鍾秀為什麼一定要殺死Ben?

故事中,海美說,自己年幼的時候掉入枯井,沒人來救自己。

只有鍾秀給了她希望,救了她。

可惜,沒有人記得這件事了。

後來鍾秀四處打聽,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口井。

基本每個人,包括海美的家人,都說沒有這回事。

只有鍾秀的媽媽,說確實有一口井。

這又到了主題,井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存在,那就印證海美的邊緣,沒人在乎。

掉進了井裡,幾個小時,家人都不來找。事後也不和家人提起。

海美就好像這口枯井一樣,沒有存在感,沒有一個人記得。

如果不存在,那麼這個井就是海美編出來的一個隱喻

隱喻自己就好比在一口井裡,四周黑漆漆的,

沒人在乎自己,自己也對死亡和存在害怕到了極點。

鍾秀的出現,給了自己一線希望。

所以無論存不存在,海美都把鍾秀當成了世上唯一在乎自己的人。

14.一縷陽光

其實鍾秀也是非常在乎海美的,愛情。

因為生活在底層,所以連陽光都是高塔反射來的。

他們在那蝸居裡做愛的時候,牆上那一縷陽光,

在鍾秀眼中,就是生命裡唯一的光芒。

正因為如此,不管那口井存不存在,

在鍾秀心中,海美都存在。

沒人在意曾經那口枯井,沒人在意她的存在,可他在意,因為他見到了難得一見的陽光。

15.自慰

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窺見,鍾秀為什麼自慰。

我個人認為,這個自慰,是鍾秀唯一存在的意義。

他的理想是當作家,可是他卻從來沒寫過什麼東西,世界對他來說就像一個迷。

他雖然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但其實他也迷茫。

為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迷茫。

在Ben的眼裡,他也是一個塑料大棚,沒有一點點意義。

可自從有了那一縷陽光,鍾秀也找到了自己的倉房。

可這倉房,卻被Ben輕而易舉的搶走,並且毀掉了。

16.失業

自慰除了上述解釋,還有一個解釋,是階級。

底層望著高塔自慰,象徵著韓國的高失業率,青年沒有希望。

上升的階級通道被封閉,階級固化。

電影裡多次提到失業。

新聞,快遞兼職,找工作時只因為家住的夠不夠近就被淘汰,甚至包括野模特女老闆的自白。

17.父親的自尊和憤怒

提到階級,我們又要提到父親這個角色。

角色原本很有天賦,而且頗有一番經歷。

但是卻因為自尊心太強,因為機會的錯失,導致了一事無成。

條件也再也不可能有翻轉。

這是一種好強,競爭,同時也是一種無奈的憤怒。

18.猥瑣

如何解讀憤怒?

從鍾秀的日常就可以看出端倪。

鍾秀的表演,始終帶著一絲猥瑣。

為什麼叫猥瑣,想要而不敢要,想說而不敢說,

求而不得,連抱怨都不敢。

只敢在心裡想,意淫。

和又白又體面又優雅的Ben完全不一樣

一個充滿自信大方,一個深深的自卑。

而自從Ben和鍾秀說了燒大棚的事以後,鍾秀心裡的火就開始燃燒了

憤怒,就開始顯現了。

他甚至自己嘗試著去燒大棚,來宣洩這種憤怒。

就好像他的父親有情緒控制障礙一樣。

一句話,接受不了失敗的現實。

19.跟蹤偷窺

這種階級屬性,在原作小說裡沒有怎麼提到。

但是在電影裡,處處都是暗示。

車,房子,餐廳,付帳買單,時時刻刻都在打電話,做義大利麵

廁所的潔具,整潔,和鍾秀那句我以前的租房馬桶就在洗手臺邊上,成對比。

和掙扎著生存的鐘秀不一樣,Ben來人間,就是玩一玩。

鍾秀從第一次試著探問Ben的工作開始,一直都在偷窺Ben的生活。

越是對比,差距越是大。

20.打哈欠

在兩次聚會上,Ben都有打哈欠。

一群富人,看著一個窮姑娘聊天,嘴角含笑。

原來你在乎的一切,生命裡唯一的光,或者說是一生的感悟體驗,

或者說想要用生命守護的,

在別人眼裡,就是一段無聊的消遣。

21.化妝盒

Ben要「吃掉」自己的獵物之前,都會把獵物調教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調教,塑造,化妝,最後一把火燒掉。

Ben早已看穿了,或是領悟到了生命的空洞。只有燃燒,才能讓他感到自己還活著,才能再次聽見心中的貝斯在骨骼裡作響。

虛無之中,渴望消失的衝動,啃食著無意義的生命。

22.死亡的擁抱

不知道為什麼,最後鍾秀殺死Ben的時候,我仿佛看見了Ben在笑。

他擁抱了鍾秀,並且滿意的笑了。是因為被人插到的時候,本能的抱住,

還是他早就想要這個結果了呢?

也許他終於解脫了,在這無意義的人生中,在這深深的,難以消解的空虛中,在這宛如枯井的世界上,他解脫了,滿足的微笑了。

23.燒衣

而鍾秀燒光了他的保時捷,和自己的衣服。

就好像童年時,在父親的命令下,燒光了自己母親的衣服。

他的母親在16年未見自己兒子的情況下,開口就是求幫忙還錢,以及無意義的刷著手機微信聊天。

一切都沒有意義。

就在這宛如地獄的虛空人間,好像不存在的枯井一樣的人生,鍾秀赤裸的身體,逃走了。

他將繼續燃燒。

繼續履行動物的本能,啃咬,飢餓,生活,尋找自己的倉房。

只有燃燒,只有啃咬掉天使的翅膀,才不會空虛。

24.橘子啞劇

回到開頭,女主表演了一段吃橘子的啞劇。

她說,啞劇關鍵不在於假裝手上有橘子,而是心理忘掉橘子的存在。

Ben也說了類似的話,我又存在非洲,我又在韓國,我同時存在。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電影中,大部分細節,都是虛虛實實的。

比如Ben究竟有沒有殺人,

雖然我個人傾向於有。

再比如鍾秀有沒有殺Ben,

我個人覺得沒有。

但是這不重要。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四種可能組合,都有可能。

導演自己都不知道,而且他讓演員憑自己感覺演。

再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可以有,可以沒有。不確定。不重要。

比如枯井到底存不存在,比如看不見的貓,比如那個看不見的橘子,這整個故事。

比如夕陽下的舞蹈,和轉瞬即逝的晚霞,比如我們的人生。

它們存在,它們又不存在。

它們在非洲堆滿遊客垃圾的停車場前的晚霞裡,

它們在韓國貧民出租屋牆上的二手摺射光斑裡,

它們在中國機場化妝品店的帶著自尊的小樣裡,

它們在朝鮮邊界夕陽下沒人在乎的女孩裸舞裡,

它們在看不見的橘子裡或在母牛悲哀的叫聲裡,

它們在變態殺手的化妝盒和一抽屜的戰利品裡,

它們無處不在,可它們又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在一個無名無姓的小說家,在小說中幻想殺死比自己優秀的、全方面碾壓自己的富二代的刀子裡。

是的,我個人傾向於最後一場戲是鍾秀的幻想,是小說情節。真實中他並沒有復仇。

因為他不僅被碾壓,玩弄,殺害。甚至連寫小說的題材,都是Ben故意給他的人血饅頭。

Ben多次問他小說寫的怎麼樣,大概就是這個用意。

而Ben即使殺了人,也不在乎被知道,因為沒有證據。

但是這只是我個人傾向,事實上,是幻想還是真實,都不重要。

也可以是真實。無所謂。

這就是電影的核心,【同時存在】

這部電影,就是造了一個夢,這場夢,連結了虛幻與現實,連結了存在與不存在。

試想一下,歷史上絕大部分人,數以百億記,他們存在過,但又沒人記得他們。

哪怕是被記住的,也存在大量的誤解和符號化。

所以到底怎樣才算存在?

這哲學問題,各有看法。

讀一遍哲學史,各代哲學家都可以自圓其說,但都不能確定無誤。

是的,真相就是不確定。

電影在把一個個意象疊加之後,虛實相輔相成,不明不白,

一直把這份神秘感,這個不明白的真相,保存到了故事結束。

可就是這樣的不確定,不明白,

卻讓我們看到了虛無主義中,人們對庸碌的生命的無力抵抗。

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有什麼意義。

也許我們從來不知道真相。

也許世界就好像那水庫一樣平靜的運轉著,假裝一切都正常。

可人們的空虛、饑渴,卻洶湧如烈焰般的,燃燒著。

黑格爾說的 只有無限的東西即理念,才是現實的.

所有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所有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爾認為的現

實,不是我們平常說的現實,而是事物的本質。而事物的本質一定要是複合事物內在

規律的,也就是理性。這個理性也不是我們平常說的主觀理性,而是合乎理性存在的

本質。所以只有合乎本質的才是黑格爾的現實,反過來所有現實的東西都是合理的。

即存在即合理.

黑格爾所說的現實和理念,是他加了濾鏡的。即日常生活裡,那些扭曲的,腐敗的,

幻想的,錯誤的,南轅北轍飲鴆止渴的,儘管確實發生了,儘管大眾稱之為現實。其

實都只是一個錯誤和偶然的存在根本不配享受現實的美名。因為偶然的存在,所以只

是一個在無限的時間裡沒有什麼價值,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有可無的東西。而

對這句話的誤解和誤讀,從很久以前就被那些又壞又愛狡辯的政權拿去維護他們的合

理性了。現在主要是被網上的盲流子拿去抬槓用的。

這個哲學思想被大量不懂其內涵的文盲泛化濫用,脫離扭曲本意。理解成了只要發生

的就是現實就是合理的,然後以此來為自己做過的傻事說過的傻X話來辯護,其實

不過就是文盲隨便找一句話來維護自己而已。從這個角度來說,倒是挺符合他們氣質

的。但是要回歸本意,在黑格爾眼裡,這些都不過曇花一現,可有可無,沒有意義。

正如那些忙碌又強詞奪理的人的一生。正如燃燒裡Ben所說,存在?不存在?同時存在

。沒有意義的,就不是現實的。這也是電影裡反覆探討大飢餓小飢餓人生意義和啞劇時

,所討論的哲學。

那些曲解歪理濫用,不過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小飢餓以及逃避痛苦所以給自己找來的

說辭,來證明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感存在感。而其本質就是無意義,在無限的時間內不

能稱之為「現實」的存在而已。

補充:今天恰巧,補充一段關於虛無。 《燃燒》把村上的原著擴展成了階級和生命兩個部分。

也就是說,在ben眼裡女主這樣的女孩沒有存在的意義,一方面是因為階級的困境使其看不見更大的世界。包括男主也是一樣。為了凸顯階級和命運,導演還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

很有趣,但其實我並不喜歡這一層表達。

那麼階級代表什麼呢? 錢,地位,權力,出生。這些東西也許確實給了人更廣一點的自由,但這並不能解釋生命。ben的生命,難道就比女主更有意義嗎?原著裡,ben也是因為沒意義才會做這樣的事,消磨時光,找到骨骼裡的旋律。

人生的無意義,是全面覆蓋所有階層的。ben只不過是靠著我比你有意義的優越感而存在的。但他並沒有好到哪去。他四處旅遊,見多識廣,好幾次差點丟了命,可還是覺得沒意義。

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是塑料大棚。而不止女主是。男主也是,ben也是,你也是,我也是。這才是村上想表達的東西。

人生虛無,可以說是哲學上比較統一的一個認識基礎了。而在此虛無上的選擇,才是哲學裡細分的討論方向。可終其所有,我們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所以這虛無還會陪伴人類,最少一千年吧。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解讀。只看了一遍,而且沒有打草稿,一些原本想談的細節,也許會忘記寫。

如有疏漏,我會在豆瓣和知乎答案填補。

這部電影,是否也沒有意義,我不知道。

我看完,打了四星。我覺得尚有不足之處。

所以對於看不懂,或者不喜歡看的人,甚至出於哲學觀點不同,或是覺得這部電影太類型化,泛泛而談的觀眾,

我完全理解。

如果你不喜歡,沒有錯。這電影確實有的地方太直白,深度不夠,有的地方,又略故弄玄虛。

換一個角度,優點也可以變作缺點。

從類型電影的敘事上,以及社會、階級等問題的表達上,

都可以找到一些不足和缺乏創新。我就不展開講了。

但是,我相信我的解讀,應該比較全面的闡述了這部電影的元素和主題。

希望可以對大家,看懂這部電影,有幫助。

而且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

因為我覺得那段夕陽下的,自由的像鳥兒一樣,卻在哭泣中結束的裸體舞蹈,

真的很美。

哪怕不久之後,它便消失在了黑暗裡。

好像水消失在水中,

好像雪球消失在雪地裡,

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如果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維根斯坦一樣說道:

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

也不能像司湯達一樣說:

活過,愛過,寫過。

我很怕落到什麼都說不出的結果,所以正在努力的工作。

——王小波

找到你的倉房,燃燒吧。

相關焦點

  • 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小丑》
    關注電影的同學可能都知道,《小丑》(Joker)這部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電影在近來異常火爆,不僅打破了全球多項觀影記錄,還榮獲了金獅獎最佳影片;在國內也是受到了不少關注,從評分人數便可見一斑。相應的,網上也應運而生了大量優質影評,一些從影片的政治隱喻出發,還有一些著重欣賞它的藝術風格,而下文我們將另闢蹊徑,基於精神病學家Arash Javanbakht的一篇評論,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人物肖像:一個迷失在混亂中的男人故事的主人公亞瑟·弗萊克(Arthur Fleck)感到十分悲傷和困惑。
  • 《兩小無猜》:心理角度解讀這部愛情電影
    這是品味問題,就像中國菜,有人愛也有人嫌,但身為中國人,別無選擇。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浪漫又帶有奇幻色彩的法國電影,電影的拍攝手法很前衛,運用絢麗多彩的多層次多空間畫面風格,像是男女主手裡拿的那個五彩斑斕的盒子,也像是包裝精美的彩色糖果,整個故事就那麼圍繞著一個遊戲徐徐展開,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 這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前傳電影,你看懂了嗎?
    這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前傳電影,你看懂了嗎?看到這麼多演員,就知道這電影出問題了。角色混亂,故事不清。這部電影如果要分析角色與劇情有點困難,全片充滿魔術與奇幻的動畫,但是在人物的出現上不清不楚,有非常多的角色突然冒出,他們都是憑空出現而沒有詳細的說明,角色眾多與突兀是這部電影的致命傷,雖然,電影主線是在談一個魔術師想要和人類對抗的企圖
  • 18年後,才真正看懂這部8.1分的經典燒腦電影!
    有時候,其實並不好分辨,正如一部經典電影《睜開你的雙眼》,到底哪些是夢?哪些是現實?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有著不一樣的答案。早在18年前就看過《睜開你的雙眼》,直接看懵了,夢境和現實讓人難以分辨。湯姆·克魯斯的《香草的天空》就根據《睜開你的雙眼》改編,但要論精彩程度,還是原作更為出色,也更具深度。
  • 圖解《魔獸》人物關係|非遊戲迷們該如何看懂這部電影?
    圖解《魔獸》人物關係|非遊戲迷們該如何看懂這部電影?史詩般宏大的故事,其實也是不斷躺槍的故事想要看懂《魔獸》電影,需要先了解一下很久很久以前的恩怨情仇。這基本上是一個A(燃燒軍團)和B(「紫色星人」殘黨)打架波及到C(部落獸人),而後B(「紫色星人」殘黨)和C(部落獸人)打架,又波及到了D(聯盟人類)的故事。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這部7.7電影有很多懸念。90%的人沒有看懂
    大家好,我是貪心貓。「我沒什麼能耐,不能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擋在你們前邊。」據估計,在下面的場景中,90%的人沒有看懂。肖央的長女平,絕對不是Shahai的Xiong手。雖然這部電影的片名叫《誤殺》,但實際上這部電影的SI是陰差陽錯情節sha,這可以由幾個細節決定。
  • 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但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的是,《星際穿越》中,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地球與外星球的對抗,有的只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本質聯繫。這也導致《星際穿越》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作為一部科幻片,卻沒有給到傳統科幻片的爽感。同時,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本質,讓電影主題變得有些虛而不實。
  • 這部動畫片的深意,很多大人也沒看懂
    比如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裡面也隱藏著許多的深意,連很多成年人都沒看懂。小時候我們看這部動畫電影裡的人物形象,還看不到其中的內涵,但是長大之後,經歷了社會的磨練與打滾之後,腦海中才恍然大悟。今天大魚吉他就帶大家解讀《千與千尋》那些非主角的角色人物吧。
  • 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誤殺結局是什麼意思及含意解讀
    《誤殺》這部電影今年12月13日在中國上映。據悉,這部電影是被翻拍的,《誤殺》其實是一部印度的片子,這部電影一直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下面關於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誤殺的結局是什麼意思你看懂了嗎?來看一看。
  • 遠被高估的《寄生蟲》,吹得再厲害也比不過韓國電影《燃燒》
    2020年,奉俊昊憑藉《寄生蟲》席捲全球,相繼拿下坎城金棕櫚和金球獎最佳影片,並破天荒的打破紀錄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外語片。但不得不說,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這部《寄生蟲》都被高估。藝術性而言,《寄生蟲》這部電影甚至比不過17年前奉俊昊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殺人回憶》,相比於《殺人回憶》帶給人的震撼,這部《寄生蟲》只能說中規中矩,電影節奏比較工整罷了,2019年的坎城影展儘管《寄生蟲》取得了場刊最高分,但那年的大熱門依舊是《痛苦的榮譽》。
  • 以《貧民窯的百萬富翁》為例,如何多角度看懂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
    導演用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精湛的表現手法,將關於情感和信念的主題表達的淋漓盡致,無疑是一部電影佳作。單純的從內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橫掃奧斯卡八項大獎影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會從影片獨特的敘事結構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和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的主題呈現手法。
  • 千萬不要太過認真解讀這部電影《超體》
    《超體》裡一直提到人腦只用了百分之十,這類老生常談的迷思簡直就要讓科學家抓狂。不過也許盧貝松有什麼秘密信息要傳達吧,譬如懇求觀眾千萬、千萬不要太過認真解讀這部電影,只要享受史嘉蕾喬韓森穿白T恤跟黑胸罩,用滑稽的表情跟心靈超能力把壞人打趴,以及不時用她招牌的慵懶嗓音說幾句髒話就好。
  • 這些燒腦的循環類電影大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脆弱的小心臟已經經受不住那種太過強烈的刺激了,反而對懸疑片和燒腦電影更感興趣,也經常潛伏在豆瓣,搜尋一些高分的或者比較出眾的佳作。接下來的三篇文章,將分別盤點不同類型的燒腦電影:循環類、反轉類、和人格分裂類。
  • 南方車站的聚會:胡歌桂綸鎂本色出演小人物,這部電影值得解讀
    所以有時候正好相反,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南站的聚會》很真實。這部電影反映了現實生活。它實際上是真實生活的反映。這不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它沒有把真實的東西放進畫面。它的出發點是反映現實,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土壤裡,每天,社會上都有各種各樣的怪事。原因是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社會矛盾造成的。
  • 電影《邪不壓正》為何評分持續走低?
    7月13日上映的《邪不壓正》大家都看了嘛?看懂了嘛?《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姜文、彭于晏、廖凡、周韻、許晴、澤田謙也、安地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該片是姜文第六部導演作品,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
  • 解讀《誤殺》裡邊一些伏筆暗線,為什麼我說這部電影值得看第二遍
    年底蹦出來的黑馬《誤殺》已經上映兩天了,豆瓣評分7.6,兩日票房1.38億,作為一部犯罪懸疑電影,這個成績值得表揚。說來慚愧,第一遍我走神了,硬生生沒看懂,第二天翻閱了大量知名影評人的見解又看了一次才明白個大概。所以,在不劇透的前提下,簡單分享一下有意思的彩蛋暗線,給沒看過,或者看過沒看懂的小朋友一個新的思路。
  • 國際影展獲獎,爛番茄口碑兩極,看懂這部小資文藝電影需3個條件
    喬安娜來自中產家庭,這部電影自然是中產二代的愛情故事。而小資電影的評論區,通常都有「無病呻吟」的字樣。但也不排除,有人為了跨越這個門檻,看不懂也特意給高分的現象。《紀念品》的表達方式細碎,有時甚至被認為是雜亂且毫無意義的。
  • 福音電影|2018年不能錯過的震撼大片!附完整版電影!
    《使徒保羅》電影中文預告片當看完了上面這段視頻,我們被這部信仰大片震撼了,我們被這位真正上帝折服了,我們為這部電影感恩,我們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團隊感恩,我們為這部電影的觀眾感恩!懇求主大大使用這部電影,改變更多人的生命,給更多人帶去好消息!保羅,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