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森森
編輯:努爾哈哈赤
一場疫情打亂了很多行業的發展節奏,根據此前的財報統計,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長期關注的影視(《26家影視公司Q3,18家虧損,最多虧了4.5億,8家盈利,最多賺了5.4億 | 雷報》)、文旅及零售業(《國內玩具公司Q3淨利潤均下滑50%以上,為什麼?| 雷報》)都是如此。小公司們幾度在「生死」的邊緣徘徊,大公司即便如文娛帝國迪士尼也不能倖免,根據其近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20財年迪士尼應佔淨虧損高達28.64億美元,是其40年來的首度虧損。
其中深受疫情衝擊的公園及體驗業務經營虧損國內國際合計高達16.96億美元,就在前兩天香港迪士尼樂園年內第三次關閉,10月末巴黎迪士尼樂園也再度關閉,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則自今年3月關閉後至今仍未開啟。受此影響,迪士尼計劃於明年3月底前在該業務部門裁員3.2萬人。
不過,如上圖所示,儘管迪士尼樂園及體驗業務虧損巨大,但同樣在該業務部門的消費品業務卻仍實現了高達16.15億美元的經營利潤。
據財報介紹,消費品業務包含兩方面收入:一是以米奇與米妮、冰雪奇緣、星球大戰、迪士尼公主、復仇者聯盟、蜘蛛俠、玩具總動員、小熊維尼、賽車總動員等為代表的IP授權收入;二是通過全球線下零售商店及電子商務銷售衍生品帶來的收入。
雖然該財年迪士尼在流媒體方面的表現最為亮眼,其中Disney+平臺僅上線一年便收穫了7370萬訂閱用戶,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此前也對此有所分析。不過長期來看,包括IP授權及衍生品零售的消費品業務才是迪士尼最為堅實穩定的重要利潤來源。
迪士尼有多少IP?——五大來源匯聚全球最頂級IP
在了解迪士尼的IP究竟有多賺錢之前,我們首先要釐清迪士尼有多少知名IP。迪士尼的IP主要來源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來源於迪士尼品牌本身,包括米老鼠和他的朋友們、小熊維尼、迪士尼公主、獅子王、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無敵破壞王、超能陸戰隊、小飛象、加勒比海盜等等。
第二部分來自2006年收購的皮克斯品牌,包括玩具總動員、賽車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
第三部分來自於2009年收購的漫威品牌,包括復仇者聯盟等超級英雄團體中的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等在內的眾多超級英雄。
第四部分來自於2012年收購的盧卡斯影業品牌,主要包括星球大戰等IP。
第五部分來自2018年收購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品牌,今年8月該品牌正式更名為「第二十電視」,旗下IP包括卡梅隆執導的鐵達尼號及阿凡達、購自漫威的X戰警和神奇四俠、經典動畫IP加菲貓、辛普森一家以及藍天工作室所擁有的冰川時代、裡約大冒險等。
迪士尼的IP有多賺錢? ——全球最賺錢IP前25佔8,累計經濟價值達3736億美元
通過幾次巨額收購,迪士尼在自身品牌之外擁有了更多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IP,不僅拓展了自身的IP種類,也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受眾群體,而這些IP有多賺錢呢?
根據TitleMax2019年基於維基百科的統計顯示,全球最賺錢的25大IP中共有8個IP來自迪士尼,分別是排在第3的小熊維尼、第4的米老鼠、第5的星球大戰、第7位的迪士尼公主、11位的漫威宇宙、12位的蜘蛛俠、18位的賽車總動員和19位的玩具總動員,累計經濟價值高達3551.82億美元。
根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這8大IP的累計經濟價值再增加約185億美元至3736億美元,且最新排名中前5佔3,前10佔5,前20佔據8個位次,足見迪士尼IP吸金能力之強。
迪士尼IP的收入主要來自哪?——授權商品貢獻最大,佔小熊維尼等老IP收入比重90%以上
從收入分布來看,除了漫威宇宙、星球大戰及蜘蛛俠的票房收入分別高達226億美元、103億美元及72億美元而佔有一定比重的份額外,其餘IP的經濟價值來源主要是授權商品,尤其是小熊維尼、米老鼠及迪士尼公主三大IP,授權商品所貢獻的經濟價值(上圖黃色部分)佔比均超過90%。
其中小熊維尼及米老鼠的最新授權商品零售額均超700億美元,這兩大IP分別誕生於1924年及1928年,跨越了長達90年的時間,儘管迪士尼已鮮少根據兩大IP推出全新的電影內容,但每年的授權及零售收益便已足夠可觀。
根據The Licensing Letter此前發布的報告,在2018年全球家庭娛樂角色授權商品零售額榜單中,米奇和米妮合計零售額高達32.65億美元排名第一,小熊維尼16.75億美元排名第七,甚至比近些年大火的小豬佩奇以及迪士尼新晉大熱IP冰雪奇緣的排名還要高,老IP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在國內,迪士尼IP的「統治力」同樣驚人,阿里魚IP研究中心昨日發布的《2020天貓「雙11」IP電商指數報告》顯示,根據2020年11月1日-11日的天貓行業數據,在IP電商銷售指數TOP20中迪士尼佔據了6個席位,分別是排名第1的米奇、第8的唐老鴨、第9的冰雪奇緣、第17的白雪公主、第18的蜘蛛俠和第19的小熊維尼。
除了冰雪奇緣外,其餘五大IP中年齡最小的蜘蛛俠都已有58歲,老IP在迪士尼的運營下依舊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海量且極具經濟價值的IP也使得迪士尼長期佔據全球品牌授權商的榜首,自 License Global 2008年開始統計全球品牌授權商年度TOP150,迪士尼已連續13年穩居榜首。
2020年TOP150榜單中,迪士尼再次以547億美元零售額的斷層優勢拿下第一,並高出第二名近300億美元,更遠高於同為好萊塢五大的華納(第四零售額110億美元)及環球(第六零售額71億美元)。
票房收入確實是迪士尼收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迪士尼出品的電影也常常獲得極高的票房收益,例如2019年全球電影票房TOP10中有7部來自迪士尼。但從上述數據及表格可以看出,在票房之外迪士尼還通過授權、衍生品及主題樂園獲取更多的利益,更多是多少呢?
以2019財年為例,迪士尼當年的全球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32億美元,甚至超過整個北美市場的票房數據,但這一年迪士尼娛樂工作室部門所產生的經營利潤為26.86億美元(該部門利潤來源包括電影發行、舞臺劇門票及音樂發行等),而公園、體驗及消費品業務的經營利潤則高達67.58億美元,是前者的2.5倍。
反觀國內,儘管不少企業認識到了IP衍生授權的重要性,例如擁有「熊出沒」的華強方特、擁有「喜羊羊」的奧飛娛樂及擁有「豬豬俠」的詠聲動漫等公司的授權衍生收入便佔據了營收的重要份額。
據財報顯示,奧飛娛樂2019年營收27.76億元,其中玩具銷售實現收入12.62億元,佔比最高,其次是嬰童用品銷售實現收入8.38億元,影視類的營收僅排在第三位為3.91億元;計劃在創業板上市的詠聲動漫其衍生業務則長期佔據營收的40%以上,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了影視業務,衍生業務的佔比進一步提升至72.85%。
此外,華強方特與奧飛娛樂還出現在了上述License Global 統計的2020年全球品牌授權商TOP150的榜單中,前者排在第75位零售額5億美元,後者排在第69位零售額4.35億美元。
不過仍有不少公司對這一領域的重視不足,以追光動畫的《白蛇:緣起》為例,2019年年初該片在口碑效應和粉絲自發宣傳之下收穫了4.5億的票房,但官方僅在上映一個月後才遲遲在其微博帳號與粉絲討論要進行哪些衍生品的製作,且這次討論後便無後續消息,直到今年9月才推出了兩款正版手機殼。
質量過硬的動畫內容或許確實能夠僅憑藉一次上映的票房收益大賺一筆,但長期來看加強授權及衍生的布局仍十分有必要。衍生授權不僅能進一步放大IP的價值,實際上還有助於提高IP的可見度、延續IP的生命力。
就像迪士尼的米老鼠與小熊維尼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再看了,但它們的各種衍生與聯名卻能夠長期暢銷。
除了文字報導之外,您還可以關注【雷報】在bilibili 上的視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