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縣:馬具專業合作社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2020-12-22 新華網新疆頻道

  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阿克塔斯村村民帕爾哈提·斯蘭木即使身患殘疾,但依然對生活懷著信心,早些年,帕爾哈提開起了一家製作馬具的手工小作坊。由於他製作的馬鞍、馬鐙、馬龍頭等馬具產品品質優良,樣式新穎別致,很受牧民歡迎,他的收入逐漸增加,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

  2017年,在尼勒克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駐胡吉爾臺鄉阿克塔斯村訪惠聚工作隊的幫助下,成立了帕爾哈提民族傳統手工馬具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後,帕爾哈提開始牽掛像他一樣困難家庭,合作社也吸引了不少困難群眾前來就業,讓更多的家庭能夠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阿克塔斯村村民阿吉·買買提依明不僅是殘疾還是低保戶,之前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生活一度十分拮据,在來到合作社務工後,開始跟著帕爾哈提學習馬具製作技術,增加家庭收入。

  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阿克塔斯村村民 阿吉·買買提依明說:「我和我的妻子都在這個合作社打工,一個月4000塊錢」

  現在胡吉爾臺鄉帕爾哈提民族傳統手工馬具專業合作社除了製作馬鞍外,還製作了與馬相關的旅遊配套產品,產品銷往本地和周邊縣市。合作社的成立不僅帶領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致富,還讓傳統民族手工藝得到傳承。

  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帕爾哈提民族傳統手工馬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帕爾哈提·斯蘭木說:「這次我們接了60馬鞍子的訂單,昨天已經給他們發了,後期,我要去內地進一些皮子,這一個冬天可以做500—600個馬鞍子。」

相關焦點

  • 新疆尼勒克縣:傳承傳統手工馬具製作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尼勒克縣不斷加強專業合作社政策引導和示範帶動,鼓勵和支持鄉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發揮專業合作社優勢,整合資源,形成規模,產生效益,促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察布查爾縣:紅花種植合作社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察布查爾縣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將紅花產業作為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實施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經濟增長、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通過產業良種全覆蓋、紅花冬播、錯時播種等紅花精耕細作技術推廣,大力開展紅花新品種繁育、引進和示範推廣,發展紅花訂單產業,整合統一察布查爾紅花品牌等措施,促進紅花產業發展。
  • 開州中和鎮成立專業合作社 帶動群眾抱團發展共致富
    村民變股東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發展綠色產業增收致富,石河社區兩委成立銀彬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專業合作社),在區農業農村委的項目資金支持下,共籌資520萬元,實施土地宜機化改造1600畝,購買優質無核沃柑樹苗7.2萬株。 「為自家栽果樹,還掙了一份工資,我們也當上股東了。」
  • 黃平草蘆坪村:增收「金鑰匙」開啟群眾致富門
    村民李紹菊心頭喜滋滋的,手中握有「金鑰匙」致富便有「敲門磚」,村集體經濟公司流轉土地100畝,從第一季種植的馬鈴薯再到第二季的辣椒苗,群眾務工開支6萬餘元、村集體增收8萬餘元,這條「雙方共贏」的致富路前景可觀、路愈平坦。  「我們村成功的秘訣在於強黨建,通過『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我們信心是堅定的道路是明確的!」
  • 安徽懷遠: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赤松茸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19年,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德龍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了陳集鄉梨元村100林地,種植了經濟作物赤松茸等高效農業,實現林下經濟,帶動更多的鄰裡鄉親一同增收致富。
  • 奎屯市開幹齊鄉梧桐樹村青年農牧民致富增收辦法多
    近年來,奎屯市開幹齊鄉積極引導農牧民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特色種植產業,通過「村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模式,拓寬致富思路,助力全鄉農牧民增收致富。  4月初,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80、90後待業年輕人成立了丹德特色種植合作社,承包殘疾人低保戶及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村民撂荒的庭院,種植特色農產品,每年為被承包家庭帶來近5000元收益。   開幹齊鄉梧桐樹村丹德特色種植合作社社員夏力哈爾·百山哈孜說:「自從加入了這個合作社後,我有了固定收入,而且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我會用我辛勤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生活。」
  • 掌握一技之長 拓寬就業增收路
    尼勒克縣以培訓促就業、培訓促創業、培訓促增收為出發點,利用冬季農閒時節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內容豐富的各類實用技能培訓受到了各族群眾的歡迎。  近日,尼勒克縣喀拉蘇鄉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免費舉辦的中式面點培訓班、電焊培訓班、美容美髮培訓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記者在培訓現場看到,專業教師正通過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所學技能進行詳細介紹,村民們在一起仔細聆聽講解,認真記錄技能要領,爭取利用冬閒時節多掌握一門實用技能,為今後增收致富的就業路打下良好基礎。
  • 走近墨脫:竹藤編織讓群眾「指尖」增收
    騎著摩託車,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德興鄉群眾高山將妻子江永紅放在了德興竹藤編加工專業合作社門口。江永紅手中提著的塑膠袋裡裝著高山抽空編織的竹編製品,她要將這些竹編製品放在合作社寄賣。在這裡銷售竹編製品以及香蕉等當地特色水果,是她家致富的門路之一。
  •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舟曲縣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花椒雖好,採摘卻扎手。為解決這個問題,舟曲縣八楞鄉花園溝村引進了一種無刺花椒,帶動該村貧困戶種植,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6月20日,走進花園溝村,連片的無刺花椒迎風吐綠,長勢喜人,處處生機盎然。在綠舟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小燕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片花椒地邊,遠遠就聞到一股花椒的香味。走近一看,這些花椒的果實紅中泛綠,比普通花椒大一些,獨特之處就是枝幹上沒有刺。
  • 阿旺綿羊產業: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記者 周婷婷 攝 繁衍千百年的阿旺綿羊,是貢覺縣的特色畜產品第一大品牌,不僅提升了縣的知名度,其衍生出的產業鏈更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貢覺縣阿旺綿羊產業負責人格桑次仁說:「為打造阿旺綿羊品牌,我們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逐步建成了科研、育種、擴繁、加工、物流、銷售一體的阿旺綿羊產業鏈。」
  • 新疆:沙漠蘆筍成民眾增收致富新途徑 鞏固脫貧成果
    買買提艾力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3日電 (李蓉 買買提艾力)當下正值新疆洛浦縣沙漠蘆筍上市時節,該縣大漠桃花源果蔬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種植基地的20餘個大棚生機盎然,工人們手持小刀熟練地收割著,然後分選、裁切、打包、裝箱,忙得不亦樂乎。合作社種植技術員趙鳳花為員工講解採割要求。
  • 秋來杏李滿枝頭——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種植...
    秋後的溫宿縣克孜勒鎮喀什克沙亞提村,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地處該村的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杏李掛滿枝頭,「鳳味皇后」「鳳味玫瑰」「恐龍蛋」「味帝」「味辛」「味厚」等杏李品種依次成熟,社員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
  • 稅惠助力「節節草」成為「致富草」
    走進位於國際慢城椏溪街道的高淳縣椏溪國華水草栽培專業合作社基地,一個個標準化的塘口映入眼前,忙碌的社員們正在打理塘口裡面的「致富草」。據了解,社員們口中說的「致富草」學名叫做「節節草」,廣泛應用於生態養殖大閘蟹和改善水質、水體造景等。
  • 金沙縣:菜籽油加工讓群眾致富路走的更穩
    陳雪 攝 金沙縣新化鄉天橋村大力發展菜籽油加工,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發展目標。 為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寬群眾增收路子,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天橋村村支兩委經過考察學習、聽取群眾意見後,決定發展菜籽油加工產業。
  • 珠峰綿羊專業養殖合作社:戶戶有收入 年年有分紅
    「十三五」期間,國家總投資1200萬元在古汝村成立亞東縣堆納鄉珠峰綿羊專業養殖合作社,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大力發展珠峰綿羊產業,確保戶戶有收入,年年有分紅。古汝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拉巴平措介紹,亞東縣堆納鄉珠峰綿羊專業養殖合作社總面積900平方米,2018年正式運營後,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2萬元,解決了10餘名當地群眾的就業崗位,帶動古汝村75戶群眾增收。
  • 雲南元陽:精耕「黑人參」 擴寬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雲南元陽縣小新街鄉結合當地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發展黑人參種植,助力脫貧攻堅,通過特色藥材產業振興鄉村經濟,讓許多貧困戶過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生活。小新街鄉黨委政府看到這一契機,在牢牢守住生態底線的同時,將黑人參產業作為小新街鄉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主導特色產業之一,讓黑人參成為了貧困戶「治窮根」的一副「良藥」。在小新街鄉山鼎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的野生黑人參基地裡,成片的黑人參長勢喜人,有的正值花期,有的已經掛果,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尼勒克縣樹上幹杏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果」
    8月3日,尼勒克縣科蒙鄉黨委書記鄭軍說。  海正軍就是杏產業的受益者,他曾是村裡2016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依託鄉裡的扶貧政策,在栽植的杏樹林下養起了雞,發展林下養殖。後來,前幾年種的杏也開始有了收益,成功脫貧。
  • 帶動千餘戶群眾致富
    2008年全王新從深圳回到家鄉廉江市良垌鎮,開墾荒地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先後創建良垌鎮興旺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良垌鎮祥瑞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廉江市興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三農綜合體」全產業鏈條,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經理人+產業鏈+網際網路」的方式,帶動1250多戶群眾及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4200元提高到1.8萬元。
  • 小康·莎車 | 孜熱甫夏提鄉喀勒提拉村增收致富有他們,穩了!
    駐村以來,新疆師範大學駐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喀勒提拉村工作隊攜手村「兩委」,立足村情實際,通過引導村民種植特色經濟作物、促進村民就業、幫扶村民創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特色種植增收益喀勒提拉村人均耕地4.6畝,土壤保水性差,村民依靠傳統種植,收入較低。
  •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走進西藏脫貧縣區聽聽縣(區)委書記的脫貧宣言一起曬成績聊舉措話成就西藏辣椒之鄉林芝市朗縣縣委政府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經濟建設「硬實力」立足朗縣辣椒品質純正辣味濃香的特點通過「黨組織+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