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墨脫:竹藤編織讓群眾「指尖」增收

2020-12-10 騰訊網

騎著摩託車,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德興鄉群眾高山將妻子江永紅放在了德興竹藤編加工專業合作社門口。江永紅手中提著的塑膠袋裡裝著高山抽空編織的竹編製品,她要將這些竹編製品放在合作社寄賣。在這裡銷售竹編製品以及香蕉等當地特色水果,是她家致富的門路之一。

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的墨脫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的墨脫,溼潤多雨、氣候宜人。

居住在此的門巴、珞巴族居民擅長編織竹器、藤器,他們編織生產「邦穹」(扁圓形竹器)「休差」(圓柱型竹器)「休斯貢」(方形竹器)等製品,成為墨脫縣靚麗的民族文化名片,深受人們喜愛。

為保護和傳承好竹藤編織傳統技藝,同時為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開闢門路,當地通過培訓編織能手、引進企業、建設加工廠房等方式,讓農牧民群眾實現「指尖」增收。

圖為墨脫縣群眾正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習藤編技藝(資料圖)

圖為墨脫縣群眾正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習藤編技藝(資料圖)

2013年,林芝市投資370萬元,在德興鄉德興村建起了520平方米的竹編、藤編加工廠。2014年,加工廠正式申報了墨脫德興竹藤編加工專業合作社。

墨脫德興竹藤編加工專業合作社既是農牧民竹編、藤編的培訓基地,又是群眾竹編、藤編產品的銷售基地。

2014年7月,德興竹藤編加工專業合作社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新型竹編、藤編工藝和原竹加工機具,開工建設竹藤編加工廠擴建項目,構建起「公司+農戶」的竹編、藤編產業發展新模式。

走近合作社,竹編「邦穹」「休差」「休斯貢」,藤編斜跨小包、置物盤、藤椅等整齊陳列。過往的遊人不時拿起一件竹藤編製品仔細端詳、詢問價格。合作社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忙碌地編織、加工這些竹藤製品。目前,這家合作社每年生產銷售竹藤編織品上百萬元。

除了德興鄉,在達木鄉當地有關部門還通過對村民開展竹藤編織技能培訓,讓他們了解竹藤原材料如何開採、如何處理、如何編織。通過近兩個月的培訓,他們學會了藤椅等多種竹藤編製品。參與其中的農牧民人均創收1400多元。

無論是傳統的「邦穹」「休差」「休斯貢」等竹編製品,還是現代的藤編斜跨包、擺件等竹藤編織品,當地群眾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的稟賦和一雙巧手與奔小康的信心,為自家創收致富。

(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王媛媛 圖片由墨脫縣委統戰部提供)

相關焦點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 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巧手編織犛牛絨 織出牧民增收夢
    在晾乾中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暴曬會讓纖維質量受損;隨後就是放氈、搓絨、吊線、編織等工序。以前的碗袋以犛牛絨編制為主,顏色主要是黑白色,再編織上特定的花紋。現在牧民們會使用五顏六色的毛線進行編制,這樣不僅顏色多變,碗袋的花紋樣式也豐富起來。紅原縣安曲鎮下哈拉瑪村是第一個將這一非遺項目活態傳承,並探索產業化轉化的地方。
  • 聊城東昌府區:手工編織「編」出幸福新生活
    教場李村村民王一芹對學習編織技藝特別感興趣。近日,為引導帶動教場李村及周邊村莊的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發展「指尖經濟」,實現靈活就業、居家掙錢,市派東昌府區堂邑鎮教場李村第一書記王洪禮、五裡墩村第一書記李光,聯合市派駐東昌府區堂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多方協調溝通,特邀請濟寧市鄉村振興合伙人、柳編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劉玉榮老師來到教場李村,開展了為期12天的以「巧手薈萃、編制幸福生活」為主題的免費技能培訓,30餘名婦女參加了本次培訓。
  • 東鄉:馬鈴薯成為群眾增收的「金蛋蛋」
    據了解,今年,東鄉縣農業農村部門在鳳山鄉建設馬鈴薯高質高效千畝示範點,涉及農戶338戶,其中,池灘村示範推廣1350畝、上溝村推廣750畝,重點種植以隴薯10號、隴薯7號等為主的馬鈴薯良種,配套推廣機械化黑膜覆土栽培技術,通過全面推行節肥節藥節水節膜技術,示範帶動全縣馬鈴薯產業優質、高效發展,使種植群眾從現代農業中嘗到了甜頭。
  • 瓜州:紫花苜蓿成群眾增收「黃金草」
    瓜州:紫花苜蓿成群眾增收「黃金草」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卜德忠近日,走進瓜州縣雙塔鎮金河村千畝苜蓿種植基地,大型收割機械來回穿梭在草地間,一派繁忙豐收的大好景象。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創建「合作社+基地+農戶」飼草種植生產模式,鼓勵群眾發展飼草種植,持續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收入,使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至目前,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3.45萬畝,苜蓿種植面積4000多畝,連片種植千畝以上優質飼草生產基地1處,在實現生態產業化「錢途」的道路上穩步前進。紫花苜蓿走俏,正是瓜州發展綠色產業的縮影。
  • 琿春富新村:芍藥花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陽光產業」
    近日,記者來到琿春市英安鎮富新村,只見一望無際的芍藥花競相綻放,一朵朵嬌豔的芍藥花隨風蕩漾、層層疊疊,走近其中一朵,或寓意著思念,或蘊藏著嬌羞。遠遠望去,粉紅色的花海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把大地裝點得五彩斑斕。如今,這美麗的芍藥花早已成為富新村農民心中的「致富花」。
  • 陝西宜君:變廢為寶 用玉米皮編織群眾的致富夢想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宜君縣當地群眾利用玉米皮變廢為寶,經過群眾巧手變平凡的玉米皮成為樣式精美、造型獨特的手工藝品。 手工藝玉米皮編制,使用的是韌性好的植物纖維用手工編製成工藝品。被剝下的玉米皮,在陰涼處風乾,經過染色加工處理後編製成各式各樣的草帽,草鞋,裝飾,花瓶。
  • 墨脫探秘│墨脫,奇樹奇特奇異景色
    墨脫奇樹楊輝麟 人們大概都有這樣一種習慣,初到一個地方,總要到外邊走走看看,以獲得一個初步印象。我們便是這樣。在背崩安頓下來以後,雖然已近傍晚,我們卻急不可待地去領略墨脫的奇異景色。    油茶屬木本油料。碩果纍纍,枝葉翠麗,同時還盛開著紅、白豔麗的花朵,逗人喜愛。像這種果未落而又開花,一反「春花秋實」的常規,人們稱為「抱子懷胎」。
  • 福泉道坪鎮:黨支部帶民增收 群眾喜開顏
    福泉道坪鎮:黨支部帶民增收 群眾喜開顏 發布時間:2018-11-21 12:01:48      來源:黔南日報 福泉市道坪鎮氣坪村作為省級一類貧困村,全村總人口9054人,村級尚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 臺灣企業甘肅授草帽編織技藝 貧困婦女可居家增收
    徐雪 攝21日,46歲的馬玉芳帶著新學到的編織技藝,坐上了返回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大莊村的車,她作為當地的婦女致富帶頭人,盤算著儘快讓30多名貧困姐妹掌握新技藝,在照顧家裡老小的前提下,能多賺點錢添補些家用。4月14日至21日,甘肅省「拉菲草帽經紀人培訓班」在蘭州舉行,來自全省各個市州的隴原巧手代表免費參加技能培訓。
  • 竹藤沙發怎麼樣 如何選購藤竹沙發
    竹藤沙發無化學物質汙染,是純環保家具,因此非常受環保人士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選材的品質、看結構牢固性、看手工編制技藝、看表面光潔度、看周圍環境來選擇竹藤沙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舟曲縣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八楞鄉:發展無刺花椒 助力群眾增收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花椒雖好,採摘卻扎手。為解決這個問題,舟曲縣八楞鄉花園溝村引進了一種無刺花椒,帶動該村貧困戶種植,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6月20日,走進花園溝村,連片的無刺花椒迎風吐綠,長勢喜人,處處生機盎然。在綠舟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小燕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片花椒地邊,遠遠就聞到一股花椒的香味。走近一看,這些花椒的果實紅中泛綠,比普通花椒大一些,獨特之處就是枝幹上沒有刺。
  • 65畝李樹成群眾增收「搖錢樹」
    該果園佔地65畝,共投資31.3萬元,村集體和群眾、帶頭人結合實際,按保底和股金兩種方式每年分紅。「通過技術指導、管理支持等方式,果園的管理趨於成熟,果樹長勢良好,能按預期掛果。」區工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村10餘名四類人員已經實現增收,人月均收入1500元左右,有效激發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建立健全了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 黃平草蘆坪村:增收「金鑰匙」開啟群眾致富門
    村民李紹菊心頭喜滋滋的,手中握有「金鑰匙」致富便有「敲門磚」,村集體經濟公司流轉土地100畝,從第一季種植的馬鈴薯再到第二季的辣椒苗,群眾務工開支6萬餘元、村集體增收8萬餘元,這條「雙方共贏」的致富路前景可觀、路愈平坦。  「我們村成功的秘訣在於強黨建,通過『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我們信心是堅定的道路是明確的!」
  • 「指尖風採」梓桐展,來料加工巧助推
    「指尖風採」梓桐展,來料加工巧助推 2020-09-25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多元材料拼貼趣味的小眾竹藤包,有著濃墨和風的Marni夏季摺扇
    Marni創作了多款日式風格印花摺扇Marni對於手工工藝作品的喜好早已通過在多地舉辦的「Marni Market「快閃活動中展現出來,如今佔領街拍的「菜籃編織包「和」吊床編織包「便是最好的見證者。巴西小眾品牌WAIWAI Rio的夏日竹籃包每年夏季都是編織包袋流行的時候,痴迷於此的時尚品牌似乎恨不得將所有的創意都用到其上。但做為一種流行的配飾,各種編織包袋也是套路滿滿,想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並不容易。而WAIWAI Rio便是人們期待已久的空氣淨化器。
  • 是日美好事物|用多元材料拼貼趣味的小眾竹藤包,有著濃墨和風的...
    Marni創作了多款日式風格印花摺扇Marni對於手工工藝作品的喜好早已通過在多地舉辦的「Marni Market「快閃活動中展現出來,如今佔領街拍的「菜籃編織包「和」吊床編織包「便是最好的見證者。不過在包袋之外,Marni在其他領域嘗試的手工藝作品也非常有趣,即將在日本發售的「FOLDING FAN COLLECTION「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 有人說去了墨脫就等於去了全世界
    墨脫對於愛旅遊、愛攝影、愛自駕、愛徒步、愛探險、軍事迷,以及動植物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著名作家安妮寶貝以墨脫為背景創作長篇小說《蓮花》,稱之為「蓮花秘境」。《藏地密碼》作者何馬也提到過神秘的墨脫。《舌尖上的中國》,也報導了墨脫的石鍋。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非遺工坊以培訓幫扶的方式從源頭上幫助困難群眾解決職業技能和勞動就業問題,「造血」與「輸血」並舉,既讓困難群眾掌握了職業技能,又幫助他們順利實現了就業增收,有效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前,清鎮市已掛牌非遺工坊共有5家。
  • 德化鎮:象腿芭蕉拓寬群眾增收
    象腿芭蕉種植是德化鎮積極探索發展多樣化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針對轄區產業發展滯後、產業模式單一的實際,德化鎮堅持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方向,牢牢抓住脫貧攻堅產業政策機遇,結合產業基礎和群眾意願等實際情況,加快各項產業落地生根見效。解決產業結構單一和小、散、弱問題,為一村一品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