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穆作《孔子年表》,感悟聖人的一生

2021-02-13 文化傳統

對如何學經典,最近有一些思考,第一次公開和大家分享,歡迎指正:學經典要儘可能從經典文本還原到作者之精神,並了悟和提升自我。我們要:思考是文字背後的意象是什麼?進而再思考形成這些意象是基於什麼樣的身心基礎?接著再了解這樣的身心基礎是經過了什麼樣的人生積澱和生命修煉?最終追本溯源,想想作者這一生是由什麼樣的性命本源,人生使命,以及主觀能動性來綜合演繹的?這樣,借鑑他人,反觀自身,明確學習和修行的大方向,不斷升華性命,兌現使命,做一個有益天地的良好存在。

本文為錢穆《論語新解》之附錄,簡述了孔子一生的重要事件,在學習《論語》之前,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這些史實,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讀錢穆《孔子傳》,以及《聖跡圖》,了解故事詳情。

——文傳君

錢穆《論語新解》之附錄——孔子年表

《孔子聖跡圖》-尼山致禱

魯襄公二十二年(公曆紀元前五五一年)孔子生。

 

魯襄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歲。父叔梁紇卒。

 

魯昭公七年孔子年十七歲。母顏徵在卒在前。

 

魯昭公九年孔子年十九歲。娶宋幵官氏。

 

魯昭公十年孔子年二十歲。生子鯉,字伯魚。

 

魯昭公十七年孔子年二十七歲。郯子來朝,孔子見之,學古官名。其為魯之委吏乘田當在前。

《孔子聖跡圖》-太廟問禮

魯昭公二十年孔子年三十歲。孔子初入魯太廟當在前。琴張從遊,當在此時,或稍前。孔子至是始授徒設教。顏無繇、仲由、曾點、冉伯牛、閔損、冉求、仲弓、顏回、高柴、公西赤諸人先後從學。

 

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歲。魯孟釐子卒(按:「孟釐子」或是「孟僖子」之誤),遺命其二子孟懿子及南宮敬叔師事孔子學禮。時二子年十三,其正式從學當在後。

《孔子聖跡圖》-景公尊譲

魯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年三十五歲。魯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於齊,孔子亦以是年適齊,在齊聞《韶》樂。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魯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年三十六歲。當以是年反魯。

 

魯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年三十七歲。吳季札適齊反,其長子卒,葬嬴、博間,孔子自魯往觀其葬禮。

《孔子聖跡圖》-拜胙遇塗

魯定公五年孔子年四十七歲。魯陽貨執季桓子。陽貨欲見孔子,當在此後。

 

魯定公八年孔子年五十歲。魯三家攻陽貨,陽貨奔陽關。是年,公山弗擾召孔子。

 

魯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一歲。魯陽貨奔齊。孔子始出仕,為魯中都宰。

《孔子聖跡圖》-赦父子訟

魯定公十年孔子年五十二歲。由中都宰為司空,又為大司寇。相定公與齊會夾谷。

 

魯定公十二年孔子年五十四歲。魯聽孔子主張墮三都。墮郈,墮費,又墮成,弗克。孔子墮三都之主張遂陷停頓。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年五十五歲。去魯適衛。衛人端木賜從遊。

《孔子聖跡圖》-匡人解困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歲。去衛過匡。晉佛肸來召,孔子欲往,不果,重反衛。

 

魯定公十五年孔子年五十七歲。始見衛靈公,出仕衛,見衛靈公夫人南子。

 

魯哀公元年孔子年五十八歲。衛靈公問陳,當在今年或明年,孔子遂辭衛仕。其去衛,當在明年。

 

魯哀公二年孔子年五十九歲。衛靈公卒,孔子當在其卒之前或後去衛。

 

魯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歲。孔子由衛適曹又適宋,宋司馬桓魋欲殺之,孔子微服去,適陳。遂仕於陳。

 

魯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三歲。吳伐陳,孔子去陳。絕糧於陳、蔡之間,遂適蔡,見楚葉公。又自葉反陳,自陳反衛。

 

魯哀公七年孔子年六十四歲。再仕於衛,時為衛出公之四年。

《孔子聖跡圖》-聖門四科

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年六十八歲。魯季康子召孔子,孔子反魯。自其去魯適衛,先後凡十四年而重反魯。此下乃開始其晚年期的教育生活,有若、曾參、言偃、卜商、顓孫師諸人皆先後從學。

 

魯哀公十二年孔子年六十九歲。子孔鯉卒。

 

魯哀公十四年孔子年七十一歲。顏回卒。齊陳恆弒其君,孔子請討之,魯君臣不從。是年,魯西狩獲麟,孔子《春秋》絕筆。《春秋》始筆在何年,則不可考。

 

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年七十二歲。仲由死於衛。

《孔子聖跡圖》-哀公立廟

魯哀公十六年(西曆紀元前四七九年)孔子年七十三歲,卒。

文化傳統是傳統文化背後一以貫之的精神鏈條,即道統

解悟經典,修身治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相關焦點

  • 年度大戲,大型民族舞劇《孔子》再現聖人的一生……
    聽說來看舞劇《孔子》的觀眾,顏值都超高噠~~這不,發現兩位小仙女~~ 舞劇《孔子》想展現的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聖人,我不會去呈現一個全面的孔子,也不會去迎合一部分人對孔子的既定認知,而是要把壓在孔子身上的重負卸下來,為觀眾呈現一個鮮活的孔子。」對她來說,孔子既是眾人眼中的聖人,也是一個平易近人的長輩,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她希望將自己對先人的理解,以舞蹈的形式傳遞給大眾。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論語丨君子、仁者、聖人,孔子人格修煉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區別?
    提及聖人,中國人第一反應大概就是孔子了;泱泱中華數千年文明史,造就了至聖孔子、亞聖孟子等璀璨明珠。而提及仁者和君子,歷史上的人物就更多了,乃至於咱們每個人身邊都有存在。那麼,《論語》中聖人、仁者、君子三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 你知道孔子的兒子嗎?他是聖人孔子唯一的兒子,卻不出名
    你知道孔子的兒子是誰嗎?如果知道,你了解多少他呢?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孔子有著無人可以與之比肩的地位。他輝煌的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人成大賢。然而,聖人唯一的兒子,在史書裡只有寥寥數語,默默無聞。他的名氣,似乎連孔子最普通的學生都不如。撥開重重迷霧,那麼孔子的獨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 舞劇《孔子》深圳站,儒學創始人一生的精彩為你展現!
    大河票務推薦劇目: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核心是儒家思想,這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衍生自聖人孔子,2020舞劇《孔子》深圳站用古典舞的形式介紹孔子的一生歷程,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經典之作!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 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 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為什麼「當代無聖人」?
    經常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古代會有出現像孔子、老子這樣的聖人,而當代卻找不到一個聖人?難道人類科學在不斷發展,而思想卻始終沒有進步嗎?再或者有人問,以前會有很多大師出現,而現在卻沒有呢?總之就是「當代無聖人」。
  • 孔子的「仁」
    (《孟子•離婁》、《告子》)孔子所常講的「仁」,並沒有什麼深微奧妙處,只在有一顆愛人之心便是仁。而這顆愛人之心,卻是人心所固有,所同有。換言之,這是人心之本質。若某一人的心裡,從不覺得有希微對人之愛,那這一人的心,只可說是獸心,非人心。其實禽獸也還有愛同類之心呀!父母愛其子女,子女愛其父母,便是人人有此一顆愛他心之明證。把這愛他心推擴,即是孔子之所謂「仁」。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蘇格拉底,柏拉圖奠定了西方研究人與物(科學)關係的傳統,釋迦牟尼系統地發揚了人與神(宗教)關係的傳統,而東方的孔子老子則系統地開創了研究人與人(道德)關係的傳統。思想與文明,和氣候、經濟、自然、環境一樣,有周期性。道教為什麼說老子化胡,就是因為佛教與老子的道德經同出一轍,有太多相似的道理。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孔子是公認的聖人,為什麼叫他「孔老二」?老大是誰呢?
    ——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571,閱讀約2分鐘孔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堪稱中國最有學問的人。他的思想即使在當今時代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孔子雖然是公認的聖人,但也被稱為「孔老二」。為什麼?「孔老二」是什麼意思?
  •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在古往今來的文人學者中,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段話,理解為宇宙生成論的不乏其人,其中還有不少名人各家,這些文人學者還把這段話,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聯繫起來,這樣就始終給這段話打上宇宙生成論的烙印了。也許,這也是後人把伏羲神化的原因之一吧!
  • 的孔子之嘆
    據《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這段對話應該是在魯哀公十四年。那時候魯哀公去狩獵,獲得一個麒麟,孔子看到麒麟死了,所以就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是孔子到人生最後的階段了。孔子感嘆一生都沒有遇到真正的知己,但孔子內心裡沒有任何的怨惱,他一生都在行道,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障礙。他最希望的是有一個諸侯國能夠用他,讓他施展抱負,幫助這個國家安定繁榮。
  • 淺談「三十而立」: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
    隨著孔子的時代遠去,「三十而立」逐漸成了習語,指三十歲的人應該在某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相應的,四十歲的人就要有「不惑」的堅定,五十歲的人就應該獲得了「知天命」的「超能力」,六十歲的人就必須聽什麼都「耳順」,七十歲的人則想幹什麼都「不逾矩」。作者:袁新雨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嗎?或者說,怎樣算「立」?「立」又必須在三十歲嗎?
  • 孔子誕生之地,親子研學好去處,巨大銅像莊嚴肅穆
    尼山聖境圍繞神聖的尼山而建,尼山是孔聖人出生地,孔子是人們心目當中的一個聖賢、先賢、聖人,所以人們也把尼山稱為叫聖地。入尼山勝境,學習禮樂文化,丟掉生活的聒噪,輕漫步,品靜謐,念寧靜。遊尼山大學堂,感悟大學之道,尊 崇禮 敬先師,學習明禮的生活方式。
  • 聖人孔子嫁女,十個得意門生都沒相中,偏偏選了他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孔子準備把女人嫁給曾經坐過牢的弟子公冶長,與孔夫人商量。孔夫人反問道:你門下四科有十位品學兼優的弟子,哪個做咱家女婿不好,非得找個現在還關在牢裡的公冶長?孔子說:你這婦道人家,哪裡懂得識人待物這些事,我門下雖有10個得意門生,卻沒有一個人配做我的女婿。
  • 高人身患殘疾,艱難見孔子;由於聖人失禮,一場神秘對話無疾而終
    叔山無趾來見孔子,很辛苦,因為他沒有腿,是用膝蓋跪著走路的。孔子見了很不忍,嘆息道:唉,因為您不謹慎,觸犯了禍患,變成這個樣子。如今雖然迷途知返、來見我,還是太遲了啊。聖人孔老夫子叔山無趾點點頭: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唉,是啊!
  • 學佛就要拋開心中狹隘的思想,隨喜所有聖人的誕辰日
    聖人孔子三、中國聖人誕辰日:很多人提出我們應該過中國傳統的節日,說法沒有錯,但是認真地想想,對於中國的聖人孔子,是我們自己民族傳統的文化。孔子是仁義的,他對人民的教化,自然使他成為聖人。他的教化使人們能夠以此忠孝禮儀,獲得從心所欲的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