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
相傳孔子準備把女人嫁給曾經坐過牢的弟子公冶長,與孔夫人商量。孔夫人反問道:你門下四科有十位品學兼優的弟子,哪個做咱家女婿不好,非得找個現在還關在牢裡的公冶長?
孔子說:你這婦道人家,哪裡懂得識人待物這些事,我門下雖有10個得意門生,卻沒有一個人配做我的女婿。
顏淵為人才學最好,可惜身體不好,早早便白了頭髮,搞不好哪天就一命嗚呼了,如果把女兒嫁給他,必然早早就要守寡。
閔子騫,家有後母,大冬天都穿著蘆草編織的衣服,看著都又冷又凍,如果把女兒嫁給他,豈不被活活凍死。
冉伯牛,經常接觸患有麻風病的人,時間久了難免他自己也會被傳染,如果把女兒嫁給他,能不被傳染嗎?
仲弓,農民的兒子,出身低微,而且他爹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這樣的家庭環境,至於談婚論嫁這些事,就不必說了。冉有,只對軍政知識感興趣,不注重道德修養,為了討好主上,不惜聚斂民財;子路,性情豪爽,有勇有謀,好戰,說不準哪天就戰死沙場了,這兩個人能嫁嗎?堅決不能!子我,白天睡大覺,"朽木不可雕也";
子貢,就不用我說了,不願做官,只顧忙著倒騰貨物,就是個商人,與我詩禮之家,門不當戶不對。
子遊,本來是最佳人選,可惜他是南方人,往來多有不便。
子夏,因喪子而哭之失明,晚年生活一日不如一日。所以我也願意將女兒嫁給他。
然而公冶長,雖然在牢中,但他坐牢卻不是因為自己犯了事(據傳公冶長能聽懂鳥語,因此獲罪),對於女兒的終身大事,沒有一點妨礙,日後必有一番作為。孔夫人認為孔子說的在理,於是就將女兒嫁給了公冶長。
聖人孔子,作為一個父親為女兒擇婿時,依然不能擺脫金錢、地位、職業等世俗觀念,其實可嘆可喜,嘆聖人面對現實其實也是個俗人,喜父愛之偉大。
孔門十哲: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子我、子貢;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學:子遊、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