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年著《漢字對稱藝典》,專家:不僅是一部學術專著!

2020-12-17 破曉生活

《漢字對稱藝典》 是中國首部演繹漢字結構藝術的學術專著。是李京先生歷時二十餘年,在精研甲骨文、金文、篆書等字體對稱規律基礎上,遵循形式美法則和構字規律編著而成的集文獻性、工具性、資料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學術性於一的體綜合性典籍。是中國漢字近代史上常用漢字數量較多、對稱漢字及圖案量較大、全程書法創作、編纂而成的一部傑作。2019年10月份,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發行。

所謂對稱體結構漢字,是指字形按形式美法則結構起來的,具有軸對稱意義的漢字。其特徵是以中心或中線為軸,兩側鏡像反轉180度,左右完全重合,兩側陰陽平衡、對稱、相互映照、包容。字體外形重心垂直、居中,穩健、典雅,圖案奇絕俊美。是集形式美與人文美於一體的三維立體文字。

對稱體漢字是在甲骨文象形性、對稱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李京先生在深入研究、發掘甲骨文、金文、篆書等古漢字對稱規律之美的同時,發現古人發明漢字是以宇宙觀和方法論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上,他本著「演繹有依據,實踐有案例,源頭有出處」的基本方針,豐富、發展並創建了中國對稱漢字體系,將甲骨文對稱基因貫穿、融入每個漢字,總結出符合形式美要求及漢字構字科學的理論體系規範和適用於所有漢字的對稱規律、法則、操作方法,填補了中國對稱體文字的空白,與現有漢字一併成為相互映照,不可分割漢字的漢字集群。

《漢字對稱藝典》收集了甲骨文、金文、漢簡、漢印、石鼓文、三體石經、說文解字等文獻資料中的相關漢字和李陽冰、趙孟、鄧石如、楊沂孫、吳大澄、吳昌碩、王禔、林散之、齊白石等百餘位古今書法大家的漢字作品作為例字,比照對稱漢字,全程演繹漢字構件搭建演變過程,展示邏輯聯繫,縱橫關係。字字有出處,筆筆有交待,變化有依據,使人一目了然。

李京先生

李京先生認為,漢字的結構就相當於一個人的骨架,一幢建築的四梁八柱,漢字的外形美基於漢字的結構美。漢字對稱也是結構的對稱,對稱性是客觀世界、自然現象的主觀反映,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是漢字特徵的主旋律,是順應了天人合一的基本規律和美的法則,其中的天,就是空間,漢字對稱美也是空間美。

對稱體漢字的動態構建,動態欣賞,正是基於古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六書」造字法傳承建立起來的。它是多維立體的文字(時空文字),是從正面可以推測或看到反面的文字(反之亦然),是左右可以互推、互觀的文字,是有厚度、高度的文字。對稱體漢字結構與「五行」、「九宮格」的動態關係為:一個字的偏旁或部首, 可以調整安排至漢字的東、南、西、北、中五個空間,剛好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相對應。如「金西、木東」相對、「火南、水北,」相對,「土與中」相對;而「五行」也與漢字「九宮格」位置相吻合。即「火、水」對「上三宮、下三宮」,「金、木」對「右宮、左宮」,「土」對「中宮」。

鑑於這種動態性,他在漢字「六書」造字法和「間架結構」構字法中的「天覆、地載、中變化」的基礎上,研究出:「動態五行結構法」又根據漢字的複雜多變結構總結出:1.同元素結構複製法;2.增加結構法;3.減少結構法;4.中庸結構法;5.借代結構法;6.變換方向法。以此對應漢字的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圍、半包圍結構和獨體字七種結構方式。

漢字在這個空間中,其構件不僅有長度、寬度,而且有高度。漢字的部件乃至由它組成的複合漢字,猶如被置放於玻璃立方體裡中,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觀看、調整它的部件,理順它的邏輯關係,使之形成對稱平衡模式,反正都一樣的文字形態。對稱體漢字即使結構外形發生變化,仍不影響它表音,表義。這些規律也同樣適用於所有漢字。

漢字對稱藝典

對稱體漢字是中國漢字的再藝術化和升級版,是漢字從原始的模樣脫穎而出的更為雋美的文字。它融匯、傳承了甲骨文的圖畫美、對稱美,金文的嚴謹端正美,秦篆的純淨簡約美,漢簡的質樸自由美,隸書的抽象頓挫美,漢印的勻稱裝飾美,行書的收放張弛美,是集眾美於一身的對稱漢字,它凸顯了漢字辨識性、觀賞性和時代感。

對稱結構形成了眾多神奇、對稱的漢字圖案, 幾乎每個字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其中有很大的聯想和創作空間。如《象》、《法》、《藝》、《虎》、《壽》、《雅》等,與本字的概念形象十分接近,令人驚嘆。我們仿佛看到憨態可掬的大象向我們走來,代表正義化身的獨角獸那威嚴的眼神。對稱漢字營造了一個的漢字藝術「魔方世界」。大容量的對稱漢字圖案使人們仿佛進入了漢字藝術的「萬花筒」和「百花園」!對稱賦予她們更多的內含和靈性,古漢字「活」起來、動起來,「美」起來了,她們邁出了時代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著名書畫藝術家,百歲老人孫菊生在評價對稱漢字藝術時曾經說過,它是抽象藝術中的形象藝術,形象藝術中的抽象藝術。

據不完全統計,甲骨文對稱漢字約佔41%。後來由於漢字數量增加,使對稱漢字相對減少。據漢代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記載,共收錄漢字為9353個。不對稱漢字(複合文字等),約佔漢80%左右,多為形聲、形意字。其中,對稱漢字比例約佔%12。漢字對稱的焦點、難點就集中在這部分尚未能對稱的漢字上!發現、發掘古漢字的對稱規律,探幽其間內在邏輯關係,並與不對稱漢字關聯起來融為一體,使這種對稱基因傳承下去或自然回歸成為對稱漢字,是一個千古學術難題!李京先生在幾十年漢字研究和書法實踐中,結合參考大量的資料文獻,發現諸多古人尋求漢字儘可能對稱的漢字案例和訴求,看到很清晰,有時卻斷斷續續的翰墨滄桑古道以及他們為之而上下求索的身影,足跡。而今《漢字對稱藝典》出版了,圓了古人的千年之夢!

陳懋治作品(中 臨摹)

回首2018年6月,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信息中,人們發現了民國時期的近代教育家、書法家陳懋志一副對稱書法楹聯,而這副九字聯又是陳懋治應邀,摹寫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馬幼漁先生的楹聯。題識為,幼漁先生自撰正反相同篆文,上聯,論古於伯皇中央而上:下聯,郷思在天童育王之西。屬為之,工拙固不計也,癸未春日,中平弟陳懋治並識,潼字衍。聯中十八個字有七個不對稱漢字,都創作成為對稱漢字,十分雋美,莊重,和諧,引人注目。這副珍貴的楹聯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為近代的與對稱文字有關的漢字書法作品,反映古今以來人們追求漢字和諧之美,追求漢字結構能夠對稱的美好願望。

和諧對稱是漢民族文化的重要風格特徵,這從漢字的形體結構,漢字在詞句中的應用等方面可以得到很好地體現。文字和文化具有自相似性,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傳播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工具和載體,通過文字可以很好地了解文化。了解漢字中體現的和諧對稱思想,可以深層次地解讀漢民族的和諧對稱文化和整體思維方式。因此,《漢字對稱藝典》通過漢字結構的時空變化,精緻地表現漢字外在美和深層次民族文化內涵,非其莫屬。從這一點上看,藝典不僅僅是一部具有學術意義的經典之作。

漢字對稱藝典

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88歲的李範文教授在《漢字對稱藝典》的序言中寫到:「藝典」對於了解中國藝術文字的起源、演變、生成,認識乃至普及,產業開發,傳播,了解藝術文字發展史和人文思想內涵,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對於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傳承民族優秀文脈基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國學的博大精深,具有積極意義。這是一部有學術研究價值又有普及意義的好書。

對稱體漢字在中國文字史上,是唯一以演繹塑造漢字結構系統再現文字平衡之美、哲理之美的漢字。由不對稱漢字到對稱漢字,到對稱體漢字是中國漢字史上程碑式的飛躍和變革。是漢字美學意義上形式美、數字美、幾何美、秩序美與辯證美、哲學美、人文美的完美結合。漢字對稱體系的形成,對於漢字對稱理論更系統、更深層次的學術研究,對於深刻認識古漢字的宇宙和觀方法論,對於拓展古漢字的實用空間以及在傳承中發展,在運用中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社會價值和學術意義。

中國書法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丁嘉耕認為: 對稱體漢字是對中國對稱漢字的一個總結,彌補了中國文字學、對稱學的一個空白,《漢字對稱藝典》是一部文字學法典,它將載入歷史、出版史、書法史、中國文化史、文字學史。

對稱體漢字是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拓展與延伸,是提純了原有古漢字的對稱基因和規律,融入其他漢字,激活、同化了原有漢字的對稱元素和細胞,形成了古新自然融匯的演變模式。她以嚴謹、穩重、清雅、奇美的書法風格和嶄新的陣容、身姿,為中國書壇的百花園再添春色。

書法作品

對稱體漢字數以萬計的漢字圖案,可能是當今最大的文圖資料庫。必將成為書畫藝術的再創作,少兒智慧啟蒙教育,動漫創作領域,智慧休閒、行業的形象設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各類藝術品的開發、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特色文化旅遊文化小鎮建設等領域最為豐富的藝術創作資源和珍貴素材。

《對稱漢字藝典》分為:出版說明、序言、編委人員名單、部首索引、藝典正文、拼音查字表六個章節。載入6133個常用對稱漢字,繁簡兩體。拼音直接導入頁內漢字下方,部首索引、拼音查字、邊框注字速檢,查閱快捷。全典為983頁,豎版精裝,787*1092 1/16開本,重量約2公斤。採用布面漢字壓凹燙銀一次成型工藝,輕型護眼道林紙4色印刷,視覺柔和雅致。是一部外觀精緻古樸,內容實用,具有美學價值的典藏。(編輯 石嶙)

相關焦點

  • 魯迅唯一一部長篇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的傳世價值
    在我的記憶當中,魯迅先生是20世紀新文學的領軍人物。《中國小說史略》是他唯一一部長篇學術專著,代表了他的最高學術成就。《中國小說史略》是第一本系統介紹中國古代小說史的書。魯迅歷時十餘年完成的《中國小說史略》(以下簡稱《史略》),是中國學術史上較早的古代小說專門史之一。它所形成的文學史理念,對於中國文學史學科的建立,甚至現代學術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史略》為魯迅在北京大學國文系講授「中國小說史」課程講稿的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1923年由新潮出版社出版,1925由北新書局再版。
  • 官宣:第四季學術專著免費出版活動延長聲明,還剩最後10天!
    流光易逝轉眼間年底已悄悄來臨第四季學術專著免費出版活動已進入尾聲為了使更多作者朋友抓住最後的機會我們決定2018年11月30活動延長10天本著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的出版理念,人文在線聯合學術中國於2015年開始斥資舉辦學術專著免費出版活動,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
  • 刑法學術史|我對陳興良教授的序跋的喜愛並不亞於他的正式著作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他因不滿於我國刑法學研究對於理論品味的缺乏,而大力提倡刑法哲學研究,並以《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三部曲奠定了學術地位,同時在青年學人中颳起了一陣研習刑法哲學的旋風。
  • 出版學術專著封面該怎麼設計,不是金錢問題,而是編輯的工作
    隨著現在出版學術專著的越來越多,那麼就會有很多作者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封面該如何設計,因為出版學術專著的作者普遍對封面設計是沒有一個概念的。但是要給大家說一點,出版學術專著的作者普遍是用於評職稱的,所以針對這一類的書籍一般是不需要特別來設計的,不像市場上的書,比如要上架發行到新華書店書架上面的同質化書籍又特別多,所以需要專門設計方面,連顏色都要提前設定好,怎麼樣在眾多書當中脫穎而出顯得尤為重要。
  • 《中國愛滋病流行與防治》英文專著在線出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晨赫)近日,《中國愛滋病流行病學與防治》(HIV/AIDS in China-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學術英文專著由全球第一大科技圖書出版公司施普林格(Springer)在新加坡在線出版。
  • 碧蘿芷科學專著
    +簡單注釋(見畫冊7本)青春長駐——《碧蘿芷,讓青春長駐》美國營養研究中心副主席理察·帕斯瓦特博士(Richard A.Passwater,PhD)著變得更年輕——《變得更年輕》美國醫學博士 史蒂芬·萊姆(Steven Lamm)著教科書——碧蘿芷被中國教育部收入2003年生化/醫學專業研究生教科書。中國自由基生物醫學會主席、中科院趙保路研究員著處方百科——全美暢銷200萬冊的「家庭醫護寶典」,書中幾十處強烈推薦碧蘿芷作為抗衰老和營養治療處方。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漢字,作為一種符號與象徵,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國上千年文化的積澱。殷商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其次便是金文,再為大篆,而後小篆,秦末隸書出現,西漢草書現世,楷書與行書成為東漢的代表。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漢字作為世界上最難的一種文字,它讓許多人都抓耳撓腮,這其中有著慕名而來的外國人,也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21世紀,幾乎沒有人不識漢字,就算再貧窮,父母都還是會讓自己的子女讀上書,為的就是識得漢字,不被人嘲笑。
  • 囊括梁啓超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的著作,《飲冰室合集》
    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被編輯成一套大部頭的著作叫《飲冰室合集》。這部合集包含兩大部分,分別是《飲冰室文集》和《飲冰室專集》,其中包含文章詩詞上千,學術專著上百。梁啓超是廣東新會人,他的書齋叫飲冰室,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飲冰室主人」。他生於1873年,病逝於1929年。
  • 帝都最酷「藝典·范兒—潮流藝術展 」來了
    2020年8月29日-2020年9月2日,一場探索多元化無界藝術的博覽會今日開啟藝典·范兒—2020潮流藝術展 強勢登陸帝都!、草間彌生、KAWS、Daniel、Banksy、CAC……風靡全球的潮流藝術這回看個痛快還有各式限量聯名款的Be@RBRICK在等你,同時動畫城的賽璐璐、death也是一道亮麗風景線~難買的潮玩,稀有的藝術品在「藝典·范兒—潮流藝術展」可以一網打盡!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而眼看著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一些專家學者便認為只有廢除漢字,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通過字母組合來表示含義,才能夠挽救落後的中國。
  • 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文/淺弋道歷史漢字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它們對中華民族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技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漢字是各朝各代歷史的載體,它們用一個個符號記錄著奇人異事,在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中,漢字不僅是全世界唯一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 蘭茂雲南中醫藥的鼻祖所著滇南本草早李時珍《本草綱目》140多年
    明代雲南嵩明人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中國現存古代地方性本草書籍中較為完整的作品,這本有著中醫藥精華彙編性質的醫學,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40多年。滇南名士蘭茂,字廷秀,號止庵。生於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於成化十二年(公元1470年),雲南省嵩明縣楊林鎮人,原籍河南洛陽。主要醫學著作有《滇南本草》三卷,附《醫門擥要》
  • 唯有書籍是不死的精靈——專訪中國戲曲史和俗文學研究專家黃仕忠
    這位從紹興走出去的著名學者,想與家鄉人分享一下他的新作品。幾天後,記者收到了黃仕忠教授專門從廣州寄來的新書,與他過去的各類學術專著不同,這更像是一部個人的「讀書史」,一部學人學術的歷程史。這是黃仕忠的學術文風特點,回顧他的學術經歷及一系列著作,碩果纍纍。著名學者胡文輝在《書的誘惑》序中,稱其為「中國戲曲史研究界的樸實楷模」。可以說,黃仕忠的學術之路就是中國戲曲的研究之路,《〈琵琶記〉研究》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就是因為他在全面梳理《琵琶記》版本的基礎上,為這部古典戲劇找到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點,為重新理解與認識、評價古典作品走出了一條新路。
  • 華廈眼科醫院:共襄學術盛會,共話行業未來
    共襄學術盛會,共享科研成果華廈眼科不僅派出專家團與眼科同行論道,還參與並推出PPT學術回顧區、手術直播、專家新書發布會……亮點紛呈,現場吸睛無數。「源於廈門、服務中華、走向世界」,對於在廈門舉行的這場學術盛會,不少眼科同道也想藉機到廈門眼科中心五緣院區參觀,一睹他的風採。在年會現場開通的幾趟參觀接送專車,也吸引了不少眼科同行。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替代,他寫兩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傳承了幾千年,文明和歷史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促使中華文明流傳下來的載體就是文字。從最初的的甲骨文、象形文字、篆書到近現代的繁體字、簡化字,無一不體現著華夏文明的智慧。但是在近代,卻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替代,幾千年的文化,自然會有人反對,有個人寫了兩篇神奇的文章來反駁專家,全文都是一個讀音。民國時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湧入國內,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中西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也讓社會各界的人士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 釀酒工匠張金修專著《酒體設計實戰技術精華》出版
    《酒體設計實戰技術精華》是白酒泰鬥、國際釀酒大師、國家級釀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賴高淮先生的關門弟子一一著名釀酒專家、高級工程師張金修先生的個人專著,由新中國出版界歷史較為悠久的中央級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2020-12-19 02:20:06 來源: 小荷的生活 舉報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草鷺有讀 | 沈昌文先生翻譯、策劃、著·編及相關作品回顧
    我們按沈公的翻譯作品、策劃作品、著·編作品、相關作品分類,依照時間線,擷取沈公的代表作,回顧他豐富、精彩的出版人生。季米特洛夫 著種衝 校譯生活 · 讀書 · 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 1958 年 12 月版季米特洛夫是保加利亞著名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20 世紀 30 年代初期,國際階級鬥爭十分激烈。
  • 社會認知與行為科學系列沙龍(41)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發表SCI論文35篇(其中一作或通訊作者文章20篇)。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慢性病防控重點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文理交叉等課題。2、楊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