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中國全民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女性在各個行業中都發揮著尤為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高強度及緊張的工作氛圍中,往往很多女性忽視了子宮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引發了各種婦科疾病。當今社會對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保健越來越重視,有許多危險因素導致婦科疾病,甚至最終致癌,而且不乏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在子宮相關性疾病中,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常見疾病。
01子宮內膜息肉是否真正了解?從認識疾病開始,關愛身邊女性的健康
1、子宮內膜息肉的概述
子宮內膜息肉為婦科常見宮內疾病,主要症狀為經量多、經期延長、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子宮內膜息肉根據息肉個數可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臨床上多發性息肉常見,多伴異常子宮出血,且術後易復發。子宮內膜息肉經陰道超聲可見子宮內膜厚或宮腔內異常回聲,形狀以近圓形多見。
宮腔鏡檢查可見突出內膜表面的增生結節,結節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可伴有增生的細小血管,結節一般同內膜顏色,外觀呈舌狀或指狀。該病可在各年齡段女性中發病,尤其是30-50歲育齡期或圍絕經期女性,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炎症因素、內分泌紊亂、細胞因子、細胞增殖凋亡失衡等相關。
2、子宮內膜息肉的病因
環氧化酶複合物-2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是最常見的細胞因子,來源於子宮內膜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調控了整個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血管的生成,並且發現其與血管生成過度為特徵的病理發展過程有密切關係,是最為靈敏的促血管生長因子。
可引發子宮內膜細胞的增殖及遷移,並可激發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環氧化酶複合物-2可以促進細胞的增殖及抑制細胞凋亡,同時可促進腫瘤組織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環氧化酶複合物-2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均加快了子宮內膜腺上皮細胞的快速增殖,抑制細胞凋亡,促進新生血管的不斷新生,最終可能導致了子宮內膜息肉的生成。
3、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症狀
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症狀主要有白帶異常、輕微腹痛、異常陰道流血(如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經間期出血、絕經後異常出血等)、不孕等。部分患者可無臨床症狀,偶有患者在行婦科超聲時發現或行婦科手術時發現。
以高血壓、子宮腺肌症、慢性子宮內膜炎、宮頸息肉為子宮內膜息肉發病主要影響因素,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絕經後子宮內膜異常出血,故臨床工作中對有高危因素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有異常陰道出血的需重視篩查,如病理結果提示惡變可儘早手術,術後生活質量及生存率更高。
02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方法有哪些?以下4點可以借鑑,早發現早治療
1、超聲檢查
陰道超聲由於高頻探頭可放置於陰道穹隆處,可以更清晰顯示出宮腔內及盆腔情況,而且經陰道超聲不需充盈膀胱,對子宮內膜息肉具有更好的診斷效果。陰道B超作為一種無創簡單方便經濟的檢查方法,已經成為宮腔佔位性疾病的常用篩查方法,但陰道超聲的準確度及特異性受宮腔密閉狀態、子宮異常出血情況、檢查時機、息肉大小、合併其他宮腔病變等因素的影響。
2、宮腔聲學造影
宮腔聲學造影是通過向宮腔內注入生理鹽水等液性物作為造影劑,利用宮腔液體無回聲區與宮壁息肉組織顯影差異,來顯示突向宮腔內病變。現在臨床上有二維生理鹽水輸注超聲宮腔造影和三維生理鹽水輸注超聲宮腔造影技術。三維生理鹽水輸注超聲宮腔造影技術比前者二維生理鹽水輸注超聲宮腔造影相比,能提供病灶立體顯影,從而更全面地觀察和輔助診斷宮腔佔位性病變。
3、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
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能通過造影劑直觀顯示宮腔病灶部位、形態、數目、大小,但檢查前需禁止性生活、保證白帶及宮頸分泌物無異常,另外造影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宮腔感染,存在對造影劑過敏的情況,在臨床中常用於對不孕的孕齡期婦女輸卵管及宮腔的檢查。
4、宮腔鏡
宮腔鏡檢查可以實現檢查與治療的同步,醫生可以直觀清晰地看到宮腔內環境,對於子宮內膜息肉的部位、大小、數量、表面情況作出全面評估,同時可以對可疑病灶活體進行取樣、切除,術後行相關的病理檢查。
但宮腔鏡術前需完善術前檢查,保證白帶、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心電圖等檢查正常,費用較其他檢查方法高,對操作者要求高,操作設備要求高。且宮腔鏡檢查存在大出血、子宮穿孔、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症候群、空氣栓塞、感染及宮腔粘連等併發症發生的可能。
03子宮內膜息肉應該如何治療?從手術到預後,需要重視全過程的治療
1、全子宮切除術
全子宮切除術是一種根治性手術方式,能切除所有息肉、肌瘤類型,術後無子宮內膜息肉復發問題,但是術後喪失生育功能,手術難度相對於其他幾種術式大,對於醫護人員要求更高,手術時間長,手術創傷大,手術費用高。
對於無生育要求的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婦女,在子宮內膜息肉治療後多次復發或伴有高危因素,持續異常子宮出血症狀無改善,或者是子宮內膜息肉同時合併有其他疾病,如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經病理檢查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的患者,充分溝通後可考慮行全子宮切除術。
2、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
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有多種手術方式,臨床常用的有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息肉旁淺層內膜切除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子宮內膜電凝術剝除子宮內膜等。常規宮腔鏡外徑直徑約9-10mm,需要對宮頸進行預處理,術中需要由小號到大號擴宮棒逐漸擴張宮頸至10號擴宮棒。需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自身要求、病情程度、醫院條件、操作者的水平等情況制定個體化宮腔鏡下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方案。
3、預防復發
子宮內膜息肉術後存在一個高復發率,如何更好地減少息肉的復發率仍是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難點之一。通過術後補充孕激素或者避孕藥,來促使子宮內膜萎縮或者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化為分泌期,降低術後的復發率,可有效預防術後復發,可明顯改善患者月經量。
減少子宮內膜面積減少甚至達到閉經的效果,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對於有他莫息芬藥物服用史,絕經後或無生育要求,曾有息肉復發的絕經前婦女,在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同時可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可有效減少復發,改善預後。
結語:總而言之,宮腔鏡技術在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和治療上具有重要地位,治療方式應結合患者綜合性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術後聯合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術後子宮內膜息肉的復發率。臨床醫生應結合患者的症狀、高危因素、經濟條件、生育需求及惡變風險等,選擇合理、個體化及最佳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