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來啦
無錫正著手在錫澄交匯處「復原」千年前的城市內湖
擬取名為霞客湖
建成後一灣湖水連通無錫、江陰
打開城區東北向空間實現城區北聯東擴湖區將變身錫澄協同發展區「綠心」這座人工湖泊建成後將和太湖新城的蠡湖「南北呼應」
無錫將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城市內湖
城市內湖是現代發達城市的標配,而城市溼地又是城市的綠肺。無錫、江陰一直以來都缺少城市內湖,水利部門早在2014年就動了「念」。
近些年,江陰徐霞客鎮、錫山區錫北鎮和惠山區堰橋鎮等半高地一到下大雨就會受淹,而根據現有地形地貌分析研判,歷史上曾是湖泊,後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地表開發利用後硬質路面增加,導致一下雨就受淹。
專家評價分析認為,在地處江陰、錫山和惠山交匯處,即白屈港東側、錫北運河北側的多個湖蕩及周邊雜亂無章零散地塊和魚塘,通過土地整合「復原」成較大水面積的可調控人工湖泊溼地。
不僅能增加調蓄、提高防洪能力、消納調水引流的洪澇風險,還能淨化水質、改善城區及周邊河網水環境,並與現有生態環境互補,實現生態布局均衡飽滿。
在《無錫市城市防洪規劃(2013-2030)》等水利規劃中都能見到「霞客湖」的影子。
而在《無錫市錫澄協同發展區規劃》也明確:通過開挖擴大霞客湖、整理水系和增加林地、草地等水敏感空間,將生態綠心打造為具有較強雨洪調蓄能力的區域性海綿空間,可承接周邊圩區和城鎮區域洪澇排水,同時可淨化城鎮、農業面源汙染和汙水尾水。
霞客湖效果圖
霞客湖建成後,將成為無錫的新名片、新地標,可與金雞湖媲美。而該湖區也有望成為無錫城市空間發展未來的「寶藏地」、錫澄一體化的先導中心,乃至長三角一體化的強核。
延伸閱讀
恢復歷史水面重現江南水鄉
通過恢復歷史水面,可修復原有生態、重現江南水鄉。作為錫澄區域防洪排澇調蓄性湖庫,霞客湖可降低防洪水位、提高區域排澇標準。
今後可利用在建的調水引流工程向中心城區及周邊河網地區提供優質水資源,實現水環境質量的提升;通過江河湖連通,優化水資源配置,增加靈動性;與無錫現有生態環境互補,通過河湖溼地建設,提高生態系統的覆蓋度和廣度,實現無錫生態布局的均衡化和飽滿度。
無錫地區都是靠過境水取水,整個區域的水資源供應不足,還可作為錫澄地區一體化的備用水源地。
長江邊到無錫市中心約48公裡,長江水通過白屈港、錫澄運河以及京杭運河匯入「霞客湖」。
長江水雖然水質不錯,但視覺感官上較渾濁。若在中間建起一個湖泊,能起到調蓄和淨化水質的雙重作用。通過打造城市內湖,提升城市品質;挖掘水韻元素,豐富景觀,形成一體化文化帶。此外,還能依託徐霞客的旅遊文化共建,打造水自然景觀水文化基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儘管蠡湖已成為無錫的地標,但嚴格意義上來說,蠡湖是太湖伸入城市的一角,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內湖,待霞客湖建成後將成為無錫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內湖。
由於主城區受西南側山屏障、水屏障的制約,要向北聯東擴發展,而江陰城區受北側長江的制約,也只能向南聯接。而且周邊鐵路很方便,除了蘇南沿江高鐵外,還有南北走向的S1線(鹽泰錫常宜高鐵)也途經此處,湖區被徐霞客鎮、青陽鎮、祝塘鎮、月城鎮以及惠山區、錫山區等多個區域緊緊圍合。
此外,湖區周邊有橫山、吼山、鬥山等多座山,按照無錫打造「山水城市空間格局」的總體規劃思路,未來會構建「北濱長江、南抱太湖、河蕩縱橫、圩田環繞、城綠相融」的市域生態安全格局,這塊「山水寶地」無疑將是未來無錫城市發展中不可多得的一塊「保留地」。
而在無錫新一輪城市總規中,通過這一湖泊溼地的建設可溝通江陰市、錫山區、惠山區及現有主城區,打開城區東北向空間,實現城區北聯東擴、激活錫澄一體化,增強「錫」引力。
今年水利部門開展了霞客湖水環境治理項目規劃研究,請專業機構在防洪排澇和水環境、水生態方面進行定量和深化研究,
預計一個半月內霞客湖具體建設規劃可出成果。
至於湖區面積,目前仍在研討規劃中。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不出意外,
面積應該會比蠡湖大,
呈現效果有望媲美金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