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和小龍蝦可謂是宵夜裡的扛把子,不相上下。
小龍蝦除了味道好吃,還有一個能讓他火起來的原因是——吃小龍蝦的時候必須要兩隻手來剝,大家沒多餘的手玩手機了,於是整個氛圍就有說有笑的,有利於社交。
所以,大家吃宵夜都會選擇吃小龍蝦。
那生蠔憑什麼可以和小龍蝦分庭抗禮呢?
首先在營養方面,生蠔被稱為「海裡的牛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還有人體所需的鋅,其次在味道,生蠔是咋做都好吃,生的、熟的、煮的、烤的,都是好吃的一批。
生蠔們的一生
生蠔們大概在水溫稍稍高一點點的五月份開始準備傳宗接代,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知識點——生蠔們平時是雌雄異體的,性別可以隨時切換,年級越大的生蠔越傾向於將自己變成雌性。
生蠔們的性別除了靠他們自己的心情隨意變化以外,還跟水溫有關。
似乎雌性生蠔比較怕冷呢,所以在水溫比較低的時候雄性生蠔會比較多。
只有在水溫在20度到30度之間的時候,雌雄比較比較接近,適合繁殖。
繁殖期的雌性生蠔會生產出一堆卵子,將蠔肉的頂部形成一個白色的包包,裡面有超過100萬個卵子。
生蠔是體外受精的,大概過程就是:雌性生蠔釋放卵子,然後附近的雄性也會釋放出精子,然後他們在水裡相遇,然後變成受精卵。
這個受精卵一邊猥瑣發育一邊在水裡遊蕩,準備找一個合適的岸邊,然後扒在上面就不走了。
蠔農們會將岸邊的小蠔們用小袋子和金屬架將它們固定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避免他們被其他生物給吃掉,期間還要不間斷的在水裡翻動,破壞他們的嫩殼,促進他們換殼,這樣的生蠔又大又肥美。
但是你要讓人家這麼高強度的換殼,那營養肯定是要跟上的。
據我一個經常吃生蠔的朋友說,有些蠔廠的生蠔可不是這麼做的,他們會回收市場上的生蠔殼,然後拋水裡,然後讓小蠔們附著在上面,這樣子小蠔有殼了,就不用自己那麼辛苦的換殼不用餵很多飼料了,節約成本。
但是出來的生蠔是那種一看殼很大,但是肉很小的生蠔,肉肉沒那麼好吃。
一般來說生活在水質好的生蠔生吃比較鮮美,生蠔又稱之謂牡蠣,就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叔叔開來給別人生吃的牡蠣。
要是接受不了生吃的,可以燒烤,煲湯,做雞煲。
生蠔有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的稱號,也不知道這玩意是怎麼做到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作用的,但是有研究表明,春季的生蠔確實是有兩種酸可以促進荷爾蒙分泌。但是不可以多吃喲,在中醫上來講——食物是有自己的個性的,而生蠔是寒性的,吃多了會引起腸胃不適,生吃的生蠔會比較明顯,配著姜蒜辣椒燒烤的會好一些。
平時肥美的生蠔確實好吃,但是繁殖期的生蠔就沒那麼好吃了,畢竟人家也要為了自己的後代而盡心盡力,體力消耗有點大,有點虛弱也是正常的,所以一般5至10月的是個生蠔的市場空白期。
但是,作為一個吃貨大國,怎麼能就這樣放棄生蠔呢?
為了彌補這一空缺,科研人員研究出了一種由二倍體生蠔和四倍體生蠔雜交培育出來的三倍體不孕不育的生蠔。
不為了傳宗接代而憂愁的小生蠔,無憂無慮的生長的,越長越大,越長越肥美。
一心只想著吃吃吃,長長長的生蠔,一年四季都好吃。
生蠔不僅可以生吃和燒烤,還可以做蠔油。
蠔油的出現其實是個意外,在八幾年的時候,廣東省的一個小夥子靠賣水煮蠔為生,有一天他忘記關火,生蠔被一直煮一直煮,等他想起來的時候,一揭蓋看到了一鍋濃稠的湯汁,味道還挺香的。
於是蠔油就這麼出現了,你們知道這個小夥子是誰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