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區:培育新型業態 推進鄉村振興

2020-12-13 廈門網

  過坂社區,小橋流水美如畫。

  海滄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弘揚文明鄉風。

  海滄街道青礁村,美麗鄉村生機勃勃。(本報資料圖)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林藝萍 圖/海滄區提供(除署名外))陽春三月,不負春光不誤農時。海滄的田間地頭,辛勤的人們開啟了新一年的忙碌勞作。與此同時,在昨日上午舉行的全市現代農業招商網絡籤約活動上,新項目籤約海滄,為海滄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海滄是閩南文化祖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對臺交流前沿陣地,農村農業林業土地佔全區土地面積的六成,農村人口佔全區戶籍人口總量的近六成。在海滄區看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具有現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目光要放在全局上。」據介紹,海滄區將從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治理、鄉風文明等角度著手,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自古以來形成的與鄉村生活相匹配的鄉村文化體系,生長出新的價值,成為與城市共生共贏的一面,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項目帶動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昨日的籤約活動,只是海滄區持續加大現代農業招商力度的一個縮影。去年10月,淘寶中國福建綠植花卉產業帶直播項目落地東孚街道,成為全國第二個以花木為特色的淘寶官方授權基地。

  「在街道過坂社區周邊,聚集了花卉企業33家,花卉產業品種全、產量大,已成為廈門最大、最主要的花卉生產基地。」東孚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整合轄區花卉產業優勢和周邊特色農莊資源,統籌推進休閒農業發展。此外,還將在過坂社區打造21個「美麗庭院+庭院經濟」產業項目,引導村民以自己的住宅及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發展以農家樂、城市菜地、民宿、中草藥種植等為主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滄,區屬國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服務農業發展。由海滄城建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運營的海滄現代設施農業綜合示範園蔬菜瓜果遍地,欣欣向榮。園區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有11棟溫室,採用無土栽培模式,種植小番茄、草莓、辣椒、彩椒、生菜等品種,深受市民遊客歡迎。除了生產經營,園區還充分發揮了種植示範、技術推廣、科普教育等多種功能。

  持續鞏固招商資源,認真梳理土地資源。當前,通過項目帶動,海滄現代農業建設持續提檔加速,鄉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下一步,海滄將因地制宜,著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創造新供給、培育新業態,從而實現基於農業多功能性的價值增值目標。

  富民強村

  讓農民成為有獲得感的群體

  生活富裕,是農民獲得感的直觀體現。近年來,海滄區不斷探索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實實在在地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數據顯示,海滄區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6元,比增10.1%,總量實現全省「十四連冠」。

  今年1月,家住海滄街道溫厝社區的村民劉女士接過一份社區發放的2000餘元集體經濟分紅,喜笑顏開。「2004年,我們買下一棟8600平方米的通用廠房,邁出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第一步,讓土地補償款發揮『造血』功能,也讓被徵地農民得到固定收入。」海滄街道溫厝社區黨委書記程水平介紹,目前社區集體固定資產達7億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567萬元。

  不難發現,開發建設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生活具有積極意義。如今,海滄首個由國企主導與村居合作開發的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蓮花湯岸公寓正在加速建設。

  「這個項目位於孚蓮路湯岸立交橋左側,日月谷酒店南側,擬建設一棟集長租公寓、商業配套等功能於一體的6層綜合體,預計今年底竣工。」海滄城建農發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建成投用後將為蓮花社區約2800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提供可持續性收益。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滄區還策劃了過坂、溫厝等一批集體經濟項目,涉及村(居)和面積均有突破。

  其實,為了讓農民的致富路走得更加順暢,海滄區以「引導就業、加強培訓、鼓勵創業」為原則,推進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和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做好村民,尤其是被徵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素質提升與轉產就業工作。在海滄街道青礁村蘆塘社,通過引進國家一級美術師康明義公益教村民書畫藝術,提升村民文化素養,目前已招收學員100人。

  生態宜居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今年初,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到海滄青礁村蘆塘社,眼前傳統的農村田園風光和一幢幢保留較為完整的明清閩南特色老宅古厝,令他驚嘆不已。單霽翔說,海滄的村莊不僅保留了古建築,還通過創新讓古建築煥發新的生機,從而融入村民的生活中,這樣的做法值得推廣。

  作為海滄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也是福建省人居環境試點示範村和廈門市級鄉村振興重點試點示範村,蘆塘社發動全員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日新月異。在蘆塘舊豬棚節點改造中,村民柯經發讓出豬圈雜地,雖然沒了豬,但圈還在,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鄉愁」風景點。

  如今,蘆塘社通信管線改造工程、蘆塘社人居環境一期提升工程、蘆塘研學、臺灣麵包觀光工廠、善野園藝公司多肉觀賞花卉生產銷售多個項目齊頭並進,從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等多方面推動鄉村振興。

  「生態是鄉村較之於城市更加突出的優勢和價值所在。蘆塘社的蛻變只是海滄農村宜居指數不斷提升的縮影。我們按照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要求,根據發展現狀和需要分類統籌做好各村莊規劃。」據介紹,接下來,海滄將重點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公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短板,使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強化公共服務水平,持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

  與此同時,海滄還將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繼續開展「我們的節日」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我要上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大力涵養文明鄉風。同時,推動各社區組織開展「四上牆」活動,深入挖掘各類人文歷史資源,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打造「家風廊」「鄉愁廊」等,引導村民記住鄉愁,傳承家風家訓。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遼寧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我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增強、農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我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基礎和支撐。
  • 北京農學院:全力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創新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育破解鄉村振興難題的科研應用人才。近年來,學校以解決鄉村振興難題為切入點,著力培育破解鄉村振興難題的科研應用人才。一是以解決鄉村振興實際難題為目的確定研究生科研選題,著力培養研究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要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分類調整優化,留足政策過渡期。如何推動減貧戰略轉型?怎樣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由「集中作戰」變為常態化推進記者:為何要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怎樣推動減貧戰略轉型?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地評線」中安時評:推進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畫龍點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城鄉融合發展要在融合下功夫,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綜合考慮當地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探索推廣「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科技+信息+文化+休閒」的新型業態模式,將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視角從「賣農產品」,推向「賣風景」「賣農耕文化」「賣風土人情」的廣角,賦予土地更多持續增收的創造力。打造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的全鏈式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解決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兩張皮」的現象。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胡學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改革賦能鄉村振興需要科學把握五個關鍵詞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都是國家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是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並列的7大戰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 內蒙古興安盟:「美綠活」為鄉村振興增彩添色
    、富裕農民,一場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正在興安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聚焦農村更「美」建設美麗鄉村  以美為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興安盟按照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與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
  • 大竹縣:注重產業人才培育 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大竹縣完善組織機制,優化扶持獎勵政策,突出示範引領,搭建發展平臺,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根據農民想什麼,急什麼,缺什麼,大竹縣組織種養殖專家深入各鄉鎮送教下鄉,通過進村入戶教學、農民田間學校授課、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流動課堂移動教學等培訓方式,因需施教,手把手地傳授先進的種養殖業技術。大竹縣朝陽鄉木魚村村民金秀英雖然有著多年的養殖經驗,但是在山羊養殖過程中,不時會遇到令她頭疼的問題。
  • 同安五顯鎮三秀山村精細化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文明"鄉學園"
    三秀山村是鄉村振興市級重點示範村。五顯鎮黨委書記王旭輝說,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該鎮持續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推進、以點帶面,錨定「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方向,尤其以業態導入、環境提升、品牌提煉、基礎夯實、農業創新為抓手,精細化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點、線、面」多維度發展,構築「秀美五顯」。近年來,五顯鎮總投入4198.67萬元,完成28個振興項目。
  • 心得體會範文:推進鄉村振興感悟5篇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中,人才振興是基礎。人才是經濟建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在踐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激發農民主體意識,培育實用人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加上農村人才環境欠佳,缺少鄉村人才培養、管理、使用等相關的政策、機制,從而導致鄉村各方面發展滯後。所以加快農村的建設步伐,關鍵在於人才,應該像錦繡千村一樣,重視發揮農村有技能、才幹人才的作用,注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優秀人才的帶領來推動鄉村建設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是根本。
  • 鄉村振興的七大核心點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我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旅遊能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商貿業等相關聯產業的發展,使鄉村由單一農業經濟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多元化經濟,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美麗繁榮、農民增收致富,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020-12-2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文)
    第三章 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有序實現鄉村振興。   第四節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特色小鎮,以完善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推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
  • 鄉村文化振興如何做?重在知行合一
    文化振興與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乃至與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不應該也不能夠分割開來,文化振興如果只是單兵作戰,那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有大作為的。其次就是要認識到文化振興應該在突出本土性的同時兼具融合性。鄉村文化振興,振興的是當地鄉村的文化,而不是其他鄉村的文化。
  • 福建省漳平市: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先行(茶葉篇)
    「產業興旺」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與關鍵依託,是實現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基礎,在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產業發展,不同於以往農村產業的構建,它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構建新機制,搭建新平臺,培育新業態,形成新動能。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浦城實際,突出重點任務,全面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發展。
  • 2020,濰坊濰城請您閱卷(鄉村振興篇)
    今天讓我們一起關注鄉村振興的濰城答卷。  濰坊市濰城區聚焦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以打造「產業強、生活好、生態美」的齊魯樣板區為目標,深入挖掘自身資源稟賦,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融合發展,同步推進農村建設行動,補齊軟硬體短板,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