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時,歐洲只有一票反對,這是哪個國家?

2020-12-23 聊文談史

眾所周知,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的第二大繳費國。同樣的,我國在聯合國內也享有極高的權力,就比如說一票否決權。這就說明,中國在任何一個國際事務的決策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過,雖然說我國現在在聯合國中用著很高的地位,但是我們當初重返聯合國的道路卻並不平坦,而是充滿了荊棘坎坷。

聯合國是在二戰之後成立的,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在於促進各個國家之間的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實現世界和平。

而最開始成立聯合國的那幾個主權國家也是因為在上個世紀,一戰還有二戰帶給世界人民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必須存在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幫助各國解決地區間的矛盾和衝突,盡最大化努力減少戰爭的發生。

其實在聯合國成立之前,蘇聯人是想讓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只有三席,而這三個國家就是蘇聯、美國還有英國。但是美國人並不認同蘇聯的看法,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培養出一個可以牽制蘇聯的國家。於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提議讓中國也進入常任理事國。然而羅斯福的提議卻遭到了史達林的反對,不過羅斯福繼續說道:「如果想要加強聯合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那麼發起成員國當中就必須有中國的位置,因為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

羅斯福此番說辭讓史達林無從反駁,於是也就同意了中國加入。不過當時中國的加入讓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了很強烈的危機感,他覺得英國本來國力就不如美蘇兩國了,現在又進來一個中國,那麼自己在聯合國的話語權肯定會越來越低。所以他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邱吉爾提議把法國也加入到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以此鞏固歐洲在聯合國的地位。

其實憑藉中國在抗日戰場上做出的卓越貢獻,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就該有中國一份。不過當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確實不如這幾個國家,所以自己說話也沒什麼分量。

聯合國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1945年,那個時候因為國民黨和美國人的關係較為密切,所以當時代表中國加入聯合國的是國民黨。

但是在1949年,深受人民愛戴的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國民黨退守臺灣。按理說此時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就是應該由共產黨擔任。但是因為在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和美國交惡,所以在國際上美國自然是處處針對新中國。

不過隨著新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再加上當時研發出了飛彈和原子彈,所以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在1971年,中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巨大優勢,成功恢復了自己在聯合國內的位置。

即使美國人千方百計地阻撓我們重返聯合國,但是在亞非拉國家的幫助下,中國還是恢復了自己的地位,就連之前和美國人是盟友關係的歐洲國家,絕大部分也是投了贊成票。整個歐洲範圍內,當時投中國反對票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馬爾他。

馬爾他這個國家一說名字可能沒多少人熟悉,因為這就是歐洲地中海區域的一個小國,並且因為國力孱弱歷史上遭受過許多國家的入侵。一直到了1965年,馬爾他才在美國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

所以馬爾他也就成為了美國人忠誠的小弟,自然是聽從美國的一切安排。

於是在1971年,馬爾他對於中國重返聯合國這件事投下了反對票,但是歐洲其他國家可不這麼想。因為當時中國國力日益強盛,這些國家不得不重新考慮和我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所以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對中國投下了贊成票。

相關焦點

  • 七十年代中國重返聯合國,歐洲唯一反對的國家,如今關係卻不錯
    中國在近代史上曾經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也付出了數千萬人的傷亡代價,即便是後來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不理解和敵視,西方對中國也實施了經濟封鎖,對此中國人卻從來沒有屈服,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打破了這個包圍圈。1972年也就是美國與中國建交以後,當時歐洲有一個小國家也緊隨其後和中國建交。
  •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歐洲僅有一張反對票,你知道是誰投的嗎?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一直在拼搏,在這條道路上,有過無數關鍵的轉折點。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在這個令全國人民都萬分欣喜的事件背後,也有著無數的曲折。在當時的投票決議中,最終結果是以壓倒性優勢的贊成票而通過,但是也有不少國家投出了反對票。
  •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歐洲27國只有一國投了反對票,知道是誰嗎
    1971年,中國拿回在聯合國屬於自己的一切合法權益,這一願望的實現並不容易,中國在爭取世界各國投票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在當時與美國關係尚未和解的背景之下。儘管當時中國以76票贊成的絕對性優勢重返聯合國,然而歐洲卻仍有一張反對票,知道是誰投的嗎?
  • 49年前,中國重返聯合國,歐洲只有一張反對票,你知道誰投的嗎?
    重返聯合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重返聯合國,就必須讓其他國家看到中國的實力,只有科技發達了才有機會返回聯合國。兩彈一星的研究成功,為我國在國際地位上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世界上其他的國家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潛力,中國不僅重新向世界展示了大國雄風,更是提高了國際地位,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不是「東亞懦夫「,而是一頭」雄獅「。
  • 中國重返聯合國,唯一投反對票的歐洲國家,國土雖小,卻高度發達
    公元1971年10月25日,中國成功重返聯合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席位,這是新中國建立後取得的重大勝利。事實上,當時整個歐洲包括尚未解體的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一共有28個國家。令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是,居然有21個歐洲國家給中國投了贊成票,除了西班牙、盧森堡、希臘3個國家棄權,東德、西德、瑞士3個國家沒有進入聯合國而沒有投票權,只有唯一一個歐洲國家投了反對票。唯一一個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問題投了反對票的歐洲國家,叫做「馬爾他」,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小的微型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很發達,今天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 為討好美國,一小國堅決反對中國重返聯合國,如今付出代價
    現在,中國已然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表決權對聯合國的一切決定都影響巨大。但中國當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極其受阻。很多國家為討好美國,甚至堅決反對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道路阻礙重重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否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展開表決。會上,23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此提出支持。
  • 1971年重返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長仰身大笑,美總統不得不致賀發言
    後來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黨取得領導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按道理來說本應該享有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由於各種利益糾紛,美國政府一再阻撓,在美國的支持下,一直逃到臺灣的集團非法佔據中國席位,這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而由此展開了與聯合國艱苦持久的斡旋。
  • 1972年,中國在聯合國首次一票否決!否決了什麼事?
    「一票否決權」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專屬權力,只要遭到「五常」中任何一個國家的反對,就不允許相關決議生效。中國大陸在1971年恢復合法席位之後,對於這樣的權力使用自然是十分謹慎負責,輕易不會投反對票。
  • 實錘了:中國重返聯合國,靠的是自己!
    最近,有個叫《外交風雲》的電視劇正在熱播,再次勾起了大家對中國外交的興趣。講到中國外交,網上爭議最大的地方,可能便是——中國重返聯合國時,誰起的作用最大了。1971年10月25日,有23個國家的代表提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投票的結果,最後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在參與投票的各國中,有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
  • 中國重返聯合國時這個大洲沒投一張贊成票 如今多個國家將被淹沒
    中國重返聯合國時這個大洲沒投一張贊成票 如今多個國家將被淹沒 聯合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一共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蘇聯跟中國,但是當時的中國是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加入的,直到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恢復合法席位。
  • 中國重返聯合國,35票反對票中的一個,是受我國多年幫助的
    (聯合國旗幟) 人們經常說,當年我國能重返聯合國,是被亞非拉的兄弟們抬進去的,確實是有了這些國家的支持,我們的票數才足夠重返聯合國。
  • 為什麼中蘇交惡時,蘇聯還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鬥爭之路是漫長的,前後長達22年之久。自1949年到1971年的22年裡,對於我國重返聯合國的要求,蘇聯基本持支持態度,但是由於受蘇聯領導人的變動以及中蘇關係變化的影響,實際上蘇聯在此問題上的態度也是產生過一些變化的,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史達林時期,蘇方對此積極支持。
  • 我國很少用一票否決權,但為了這個國家,中國連續16次一票否決
    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但是中國很少投反對票。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竟然連投了16張否決票,讓美國、蘇聯這些超級大國都目瞪口呆。 那是在1981年。當時,聯合國選舉聯合國秘書長。參加競選的有兩個人呼聲最高。
  • 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為何還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仍然投票贊成中國重返聯合國,這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早在1945年,中國已加入聯合國,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但當時代表中國的卻是中華民國。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對立,西方發達國家一直不承認中國的合法地位,這也給中國的某些經營活動帶來很壞的影響。
  • 為何中蘇交惡時,蘇聯還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背後源於一種共識
    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是在1971年10月25號,要知道尼克森訪問中國是在1971年7月15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國能夠在聯合國恢復一切合法權利,和中美關係正常化有著巨大的關係。
  • 「兩阿提案」與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49年10月1日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日子,然而,時隔22年零25天的1971年10月25日也是中國人民應該記住日子。因為這一天,聯合國通過了「兩阿提案」,中國重返聯合國。「兩阿提案」提交後,臺灣拼命反對,美國和日本則擂鼓助威。美國代表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備忘錄,正式要求聯大討論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為了拉贊成票,美日等國及臺灣代表四處遊說拉票,美國駐外使節也積極活動,尼克森還親自給許多國家的首腦寫信,國務卿等分別在聯合國內外與100多個國家的代表進行了二百多人次的談話,以提供或撤銷援助等利誘威脅。
  • 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的,到底是不是非洲兄弟?
    大意就是,「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這句老話是在胡扯八道,因為1971年恢復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提案投票的贊成票中,非洲國家雖然最多,但佔非洲國家總數的比例還沒有歐洲國家高。類似話題常炒常熱,這到底是一個振聾發聵的闢謠?還是一個闢謠式的造謠呢?
  • 中國在聯合國很少投反對票,但是有一年,為了這個人中國連投16次
    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著一票否決權。但是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對於這個否決票使用的次數並不多,大部分投票中國都是選擇棄權。唯獨有一次,中國為了這個人,在聯合國投票上面連投16輪反對票,以非常強硬的態度跟美國硬懟到底,讓其他國家看得目瞪口呆。
  • 印度等國要求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俄羅斯為何反對?
    這當中分為三類國家:第一類國家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尋求改革,要求增加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數量,主要是印度、日本、德國、巴西,這四個地區大國甚至抱團取暖,組成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小圈子,但一直未果。第二類國家是呼籲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都是沒有一票否決權的非常任理事國,這一派的代表是馬來西亞。
  • 中國「搗亂」太可愛:為了保護兄弟國家,連續16次使用一票否決權
    眾所周知,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思想根深蒂固,而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其他國家都想和中國建交,以此獲得中國的保護,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國家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因此,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與中國的關係很好。特別是許多亞非拉的貧窮國家,有了他們的幫助,中國才得以重返聯合國,而我們也真誠地幫助他們。中國曾為了一個國家,連續行使了16次一票否決權。它就是坦尚尼亞,非洲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曾幫他們修建鐵路,並且坦尚尼亞就是起點。作為東非洲大國,坦尚尼亞擁有近九十五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5千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