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剿匪的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戰鬥開始之前,我們已經贏了

2020-12-26 解強說歷史

王陽明為了消滅橫水、桶岡賊匪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因為他已經充分考慮了這次戰役的困難,具體講了以下三點:

1.土匪混雜,難以理解。他們由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四省及其鄰近省份組成。

2.匪徒巢穴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每一條交通動脈都被匪徒控制,匪徒憑藉天然的危險與官兵作戰;

3. 那是雨季,天氣多變,陡峭的地形使得雨季襲擊不可避免,給官兵帶來了更多的傷亡。

各個擊破的戰術

戰鬥開始後,王陽明命令官兵從江西向湖廣進軍。所以進攻衡水、左西的主力自然是江西各州縣的軍隊。

王陽明根據敵人的情況,將軍隊分為十個部分,並規定每個部分都要在不同的地區進攻敵人,以分散敵人的力量,堅決防止他們聚集在一起。

這樣,土匪就處於分散作戰難以相互支援的狀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官兵要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他們。

王陽明:剿匪的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在戰鬥開始之前,我們已經贏了

王陽明作為武將的天才再次得到了印證。他之前的戰局分析機會在實際戰爭中得到了驗證。

聚集在衡水的左西山賊們無法回應,在他們回應的那一刻,王陽明指揮的官兵們紛紛脫下軍裝。

但是,正如王陽明所料,官兵們戰鬥非常艱苦,傷亡慘重,因為當地布滿了懸崖峭壁。不熟悉地形的官兵,不注意就掉進了深淵,結果很多人傷亡。

智取桶岡獲全勝

拿下了橫水和左溪後,王陽明下令一鼓作氣挺進桶岡。

由於事先的意見都認為是先打木桶,所以當地的混混們緊張起來,忙著部署,但發現士兵們並沒有來,而是先輕舉妄動,橫衝直撞,離開了溪水,這讓他們精神上有些鬆懈,自然也放鬆了對戰備的警惕,這對官兵的進攻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正如王陽明之前調查的情況一樣,鬥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險峻,通往匪窩的道路只有五條小路,而山賊們早已部署完畢,到處都是陷阱。

強大的攻擊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傷亡,使其難以取勝。對方在容易防守的困難地形,你必須找到新的方法。

王陽明:剿匪的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在戰鬥開始之前,我們已經贏了

這時,王陽明心中生了一個計劃,準備說服心理崩潰的土匪。因為他們雖然準備好了,但人數不多,信心也不夠,派一個能和黑幫頭頭說話的人去說服他是很有效的。

於是王陽明派了一個曾經接觸過賊頭子的前犯人。對方見有人勸說投降,頓時也軍心大亂,爭執不下,自然也沒有調遣警衛的意思。

王陽明趁機命令官兵進攻,終於官兵們一步一步進了匪窩。小偷首先死於戰爭的混亂中,這場異常艱難的戰爭宣告了一場徹底的勝利。

被百姓奉若神明

王陽明對這場戰鬥相當滿意。他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給朝廷寫了一封信,要求表揚所有參加戰鬥的官兵。

王陽明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清剿了盤踞江西多年的土匪。朝廷對王陽明的戰鬥非常滿意,非常高興地批准了他的請求。

在當地人眼裡,王陽明幾乎就是個神。當他帶領軍隊經過任何地方時,都會受到當地人的崇拜,甚至還會設立神社供奉他。

作家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的思想大多集中在「修心」上,即「心即理」也,同時也強調「知行合一」。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而言是很有意義的。

這本王陽明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這本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傳習錄》,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另外,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王陽明的生平思想,那麼這本《知行合一:王陽明傳》也有必要一讀。這不僅僅是王陽明的個人傳記,也是我們了解王陽明思想的重要途徑。

想要購買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相關焦點

  • 漳南山賊,朝廷 剿了10多年沒效果,王陽明憑啥3個月搞定?
    01 朝廷剿匪不力,王陽明要一試身手 當王陽明還是懵懂少年的時候,就有滿腔抱負要為朝廷平息暴亂貢獻力量,為此還曾經幼稚地上書朝廷。 02 剿匪絕非易事,王陽明要先摸敵情 前車之鑑,讓王陽明對此次平定南贛的動亂格外小心。這些地方的匪患已經存在有10多年了,百姓遭受迫害、困苦不堪,朝廷也多次出兵,均以失敗告終,深陷剿匪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 王陽明不僅剿匪技能滿點,在南贛還做了這些事,令人敬佩!
    1剿匪安民建奇勳明代中葉,明王朝社會矛盾突出,各地動亂嚴重。特別是南贛汀漳地區盜賊滋多,幾任巡撫都毫無作為,百姓深受其害。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在兵部尚書王瓊的推薦下,王陽明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
  • 王陽明:想要成事兒,光有能力是不夠的
    王陽明在贛南剿匪時,首先向朝廷申請軍權,然後再整肅軍隊,從而確保了工作的順利完成。其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首先學會爭取到必要的權力。01 發現軍隊中存在問題王陽明剿滅了象湖山的賊匪,首次打了勝仗,這使得屢戰屢敗的官兵精神大為振奮,他們已經意識到,眼前的王陽明和之前那些碌碌無為的將領截然不同,剿滅匪患指日可待。王陽明在將士們心中的威望自然也樹立起來了,這讓王陽明頗感欣慰。
  • 王羲之竹扇題字,王陽明以筆制敵:這二人都把字寫出了高級境界
    始終有一種溫暖,照耀在我們前行的路上,那就是智慧的光芒。@情感大劈叉 王陽明的風骨和遠祖王羲之很像,尤其是兩個人都擅長"寫"。不過是王羲之最牛的是書法,草書和隸書冠絕古今;而王陽明最厲害的是寫信,教化弟子和講學時寫信,剿匪和平定寧王叛亂也用寫信,當然教育晚輩家書也寫得令人叫絕。可以說這二人都把"寫"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都有一字千金的本領。
  • 王陽明:想要成事兒,光有能力不夠,還要有必要的權力
    王陽明在贛南剿匪時,首先向朝廷申請軍權,然後再整肅軍隊,從而確保了工作的順利完成。其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首先學會爭取到必要的權力。 01 發現軍隊中存在問題 王陽明剿滅了象湖山的賊匪,首次打了勝仗,這使得屢戰屢敗的官兵精神大為振奮,他們已經意識到,眼前的王陽明和之前那些碌碌無為的將領截然不同,剿滅匪患指日可待。 王陽明在將士們心中的威望自然也樹立起來了,這讓王陽明頗感欣慰。
  • 王陽明:人世間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要想內心強大,記住這些要點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王陽明曾說,世界上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一個人要想強大,不是外表強大,而是內心強大。所以讓我們生氣的往往是我們內在的感受所決定的,如果你覺得對方可以傷害你,往往是因為我們在乎對方。如果我們不在乎對方,對方其實根本就不能傷害到你。這就是內心強大的要訣。學會如如不動,往往對方就不能傷害到我們。你的如如不動,也會更容易看到對方的底牌是什麼。
  • 王陽明:層次高的人,從不追求忙碌,而是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但大家也都了解,王陽明的人生並沒有順順利利,甚至於經歷一段低谷期,但人生比的實際上不是武力,也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自身。王陽明:層次高的人,從不追求忙碌,而是學會掌控自身的內心修身之前先養心處於這樣一個現實社會裡,我們一直在嚮往物質的享受及其社會地位,常常忽視了自身的內心,弄的自身心力憔悴,精疲力竭,恰好是由於我們沒弄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實際上,修心不是很大的難題,只需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刻自省,不斷地淨化內心的汙垢,就能解決俗事的困擾。
  • 知行合一王陽明12:心學,強大內心的終極武器
    每個人都會有欲望,我們不是要遏制欲望,而是要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就比如表現欲,一個人之所以喜歡和人爭辯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如果辯論贏了,他就自以為是君子,而對方是小人。還比如傲慢,你覺得你比其他人都厲害,你就不會吸取任何有用的意見。
  •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將開拍 講述王陽明心學實踐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為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40集大型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將於2021年6月開拍。據介紹,《天地人心·王陽明》通過戲劇化、藝術化,深入淺出地闡述心學哲理,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王陽明對心學的實踐與傳授。該劇講述了明朝一代傑出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奮鬥的一生。
  • 王陽明夢中得寶劍,說20字預言,2年後寶劍到手,20年後預言應驗
    由於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在那時擔任皇帝的日講官,不僅博得皇帝的寵愛,而且對朝政大小之情都很了解,所以王陽明自小就對朝政耳濡目染,很是熟悉。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邊關韃靼肆意入侵,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王陽明自小有成聖之志,當他目睹了百姓的困苦,朝廷的軟弱,他立志自強,從自己做起。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悟道處公元1508年春的一個夜晚,在貴州的龍場(今貴州修文縣)的一個山洞中,被貶到此處擔任驛丞的王陽明突然從夢中驚醒,像著了魔一樣喊叫起來。簡單說就是所謂的「道」與生俱來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能分清善惡的「良知」,「良知」與生俱來,「良知」無所不能,有了他人們可以解決任何事情,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幫助。王陽明龍場悟到的總結來說就三個字「心即理」。這個「理」就是儒家所謂的天理,王陽明稱之為「良知」,道家稱之為「道」,佛家稱之為「性」,所謂「見性成佛」。
  • 讀書:稻盛和夫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上班路上聽樊登讀書,《王陽明大傳》,講述了王陽明一生的幾個故事。之前看過王陽明傳,看書了解到的遠比聽到的精彩。最近看了稻盛和夫的《心》、《活法》、《幹法》,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很相近,於是重溫王陽明的哲學。
  • 王陽明:沒錯,打不贏三大戰役,人生一敗塗地
    只有當它深深紮根於思考之中,才能與你的神經相連,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讓你的生活變得簡單而精彩。王陽明是一個知道找自身原因的人。王陽明年輕的時候,曾到居庸關「見世面」。回國後,他表達了他的「宏偉」野心,要帶領成千上萬的人向韃靼人討伐。那時,他的父親批評他太傲慢。後來,經過反思和反省,王陽明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 概述王陽明的主要中心思想
    2、心即理王陽明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即是理。3、致良知《大學》說格物致知,王陽明認為物即心,格心就是格物,致知就是要致良知。《中庸》講未發之中,就是良知,也就是心之本體,甚至不必從喜怒哀樂之未發中尋求。
  • 王陽明這樣的地方官,實在是當地百姓的幸運
    01 剿匪有功,得到封賞 南贛,這個在當時令很多官員望而生畏的地方,王陽明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率兵剿滅了這裡的匪患,可謂勞苦功高。 就在朝中很多人都為王陽明的晉升而感慨的時候,王陽明並沒有沉浸於自己昔日的功績中,而是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治理,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知行合一」你真的明白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雖然陽明先生已經不再人世,但是江湖上至今還流傳著他的傳說。「聖」通常被用來形容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領域做到極致的人。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稱得上聖人這個稱號的,只有兩個半。其一就是儒家學派的孔子,其二就是王陽明,再加半個曾國藩。
  • 人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卻生而自由
    武老師看吳伯凡老師在他的《吳伯凡 認知方法論》中講王陽明,說他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稱。在武老師看來,王陽明是非經典的中國聖人。因為經典的中國聖人,很容易看上去像是只有善行,至少常常被我們刻畫成這個樣子。
  • 王陽明:一個人在倒黴之前,有3大徵兆!當心福氣慢慢消耗
    人的一生總是會充滿變數,就像是王陽明,他的一生最是坎坷,經歷各種被陷害,被貶黜,但是最後仍然能成為中國的聖人!影響了中國和世界很多國家。甚至很多人都說王陽明是一個倒黴蛋,一生總是被陷害,但他最終還是挺了過來!
  • 王陽明生平簡介,可分為五個階段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不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還是軍事家;精通儒、釋、道三教。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其學說世稱「陽明心學」。十二歲在京師念書時,王陽明問熟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他卻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事實上,他從年少時代就從不循規蹈矩,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
  • 王陽明:一個拯救了大明江山,並改變了儒家思想傳承的牛人
    王陽明17歲時結婚,因為身體虛弱,所以去聽道士講養生。第二年,受到儒學家婁諒教導:「聖人必可學而至」,從此他有開始學習儒學,致力於科舉考試的學問。22歲和25歲兩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失敗了,於是王陽明再次專心辭章之學,同時又迷上了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