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為何強識?聰明人都應該清楚的記憶真相

2020-12-17 十五來讀書

我們常常要求自己或者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意思是說要多讀書、多經歷,長了見識以後,才能有所作為。

但並不是所有讀了書、走了路的人,都能夠有所成績的。其實這就是沒有弄清楚,如何才能將這些知識和經歷進行內化,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其實我們所學習、體驗到的一切,都會在大腦裡形成獨特的知識架構,

想要不斷完善這種知識結構,記憶力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能力。記憶力不僅能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三觀與性格,也一直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風格。

今天我將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新奇的概念和有效的記憶方式,並且簡單講述一下,記憶到底是怎麼樣在我們腦中形成、儲存並且產生影響的……

廢話不多說,我們將從「多種記憶的類型」、「產生記憶的過程」、「存儲記憶的方法」三塊內容入手,共同揭開超強記憶力養成的神秘面紗。

01、多種記憶的類型:為什麼你記得住自己的銀行卡號和QQ號,卻總是忘記爸爸的生日日期?

銀行卡號一共有15位數字,後期註冊的QQ號一共有10位甚至11位,這些毫無規律的數字你是怎麼牢記於心的?爸爸媽媽的生日是不是總是忘記?可是他們只是一個短短的日期而已啊。

其實,我們的大腦對於不同的內容,是會採取不同的記憶模式的。而當下所處的不同場景,包括環境、心態、情緒等等,都會影響到我們對於所接收信息的記憶程度。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是一個超級自動衣櫥,那麼這些記憶,就是被分門別類地放進不同隔間裡的衣服。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個碩大的衣櫥裡,分別有哪些不同的隔間和不同的衣服類型呢?

①語意記憶

首先,是語意記憶。啊,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那部分記憶啦,比如九九乘法表、各種物品的名稱、你名字的含義、你家的快遞地址,等等。

我們可以對語意記憶進行準確的描述,它們一般為客觀事實、原則或自己的想法等等。

我們在將語意記憶這件衣服放進衣櫥的時候,沒有花費太多意識上的努力,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動腦筋」,就已經輕易將它記住。一般這類信息比較淺顯易懂,也可能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

②情節記憶

情節記憶大多來自於我們的親身經歷。比如,當別人提到「狗」這個詞的時候,你可以快速反應出一大堆相關的事物,但我們每個人腦海中所出現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比如養過狗的人會想起狗糧和狗鏈,擁有動物玩偶的人會想起史努比,而被惡犬追過的人可能會想起可怕的狗叫。

情節記憶也可能來源自虛構的或者別人的故事,但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共情,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從而清晰地將故事記住。故事會帶給人反轉和變化,所以「出乎意料」的情節往往也能讓我們記住。

③條件記憶

條件記憶俗稱「條件反射」。這是馴獸師常見的技法:將狗狗的食物和即將訓練的動作串聯在一起,使得它每次一看到某種食物,就會自動開始做某種動作。

④程序記憶

程序記憶一般是指引導我們去做某件事的習慣。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經驗:你知道某條路怎麼走,但是當路人詢問你的時候,你卻不知道該怎麼給他指路?或者老師需要你拼寫一個單詞,你卻需要拿出筆一筆一划地寫下來,才能想起這個單詞的拼寫順序?

程序記憶,其實就是俗稱的「肌肉記憶」。

⑤閃光燈記憶

閃光燈記憶,其實就是我們對於某些重大事件的強烈記憶。比如想起911事件,我們就會聯想起飛機撞斷大樓的可怕畫面;又比如很多年以後,即使再沒有人提及,我們也仍然不會忘記,2020年這場全球性的「冠狀病毒」生化危機。

通常,信息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重複才能長期停留在我們的大腦中的。但是在強烈的情緒衝擊下,記憶的閘門會打開,在時間範圍內與該事件相關的信息就如同洩洪一般,頃刻間全都倒進了我們的腦子裡。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偶像劇裡失意的女主在和男主重逢後,會在某些場景下恢復相關的記憶!為什麼這些信息可以長期留存在她的大腦裡呢?那是因為女主在產生這些記憶時,受到了強烈的情緒衝擊,因此能夠迅速記住當下的很多信息。

我在記憶銀行卡號的時候,腦海中總是會浮現那張卡的正面圖像,上面突出的燙金數字,和取款機前輸入密碼的場景。但是對於爸爸媽媽的生日日期,我卻沒有相應的畫面或聯想(我說的是高中以前的我啦~現在早就已經爛熟於心)。自從要求自己每年都要給爸爸媽媽發生日快樂的紅包以後,每次想起他們的生日,腦海中就會聯想起微信界面祝福的畫面,日期數字瞬間就蹦出來啦!

在我的經歷中,銀行卡號可能就屬於一種條件記憶,而爸爸媽媽的生日則是從簡單的語意記憶變成了情節記憶,記憶類型的轉變,源自於記憶產生過程的轉變。那麼記憶又是怎麼樣在大腦中產生的呢?

02、產生記憶的過程: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動態的、多面性的、並且不斷變化的物體

雖然記憶的類型多樣,但是它們產生的過程卻也是相似的。運用初中的生物學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大腦裡是存在大量神經元的。神經元就類似於電路板上的電路元件,不同的神經元具有不同的功能,而電線負責將它們連接起來。不同的連接方式,可以實現電路板的不同功能和強度。

當我們在進行學習或經歷某種體驗時,這些信息都會改變大腦內部的生理結構,創建新的神經連接,或加強(弱化)現在已有的某些連接。就好像我們在一個完整的電路迴路中,加入一個新的元件,必然需要斷開原有的連接,並重組新的連接。

但是我們的大腦,每天接觸到的數據和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簡直就像原子彈爆炸一般,不停轟炸著我們的大腦,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關注所有的信息。這時候,過濾、觸發和保留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①感官記憶:一個人的閱歷藏在他所呈現的氣質中

感官記憶,是我們所有感覺和認識的第一種過濾器。任何我們能夠感覺和認知到的信息,都會短暫地保留在感官記憶中。

我們對於感官記憶,一般不會給予特別的關注,甚至我們都察覺不到自己有過相關的體驗。比如一般情況下,我們是關注不到房間裡空調或冰箱的噪音的。但如果我們停下手裡的活,專心關注這個聲音,還是能夠聽得見製冷系統發出的嗞嗞的聲響。

感官記憶往往不需要我們進行學習或給予刻意關注,除非有人提醒我們去注意這些事務,否則我們是不會注意到它們的。

說白了,感官記憶的內容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關注過哪些內容,感官記憶就會留存哪些內容。

為什麼說,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會藏在你的氣質裡呢?那是因為,一個人如果選擇多讀書、多經歷、多學習,那麼他面對這些領域的感官記憶大門將會大大敞開;而那些選擇玩遊戲、發呆、看電視的人,由於分散了精力,面對知識技能領域的感官大門就會關閉很多。很多機會,在這第一道門面前,就已經悄然溜走了。

②短期記憶:吸引我的信息才能留存下來

這部分的記憶,使得我們將臨時的創意和想法保留一段時間。短期記憶裡的大部分內容如果沒有被進一步轉化為長期記憶,就會被丟棄。因此,在生物學上,短期記憶指的是神經元的暫時性連接或強化。

如果我們選擇關注某些事物,或者有一些事物使我們產生情緒的波動,那麼這些東西就會流進我們的短期記憶當中。

短期記憶又叫工作記憶,它其實是一個容量有限的系統,只是給我們暫時用來保存信息的地方,就像一款會自動清理文件的硬碟一樣。工作記憶中的很多信息,都會在某項任務完成以後被無情地丟棄。你肯定已經不記得高考那年你所掌握的數理化政史地的知識,但在當時,你卻可以把它們全部吸收、理解,還能參加考試,真是不可思議!但事實上他們只是你的短期記憶而已,並不代表你如今的知識儲備量。

只有當我們重複某些信息的時間足夠長,它們才有可能進入我們的長期記憶中,這就是「重複」的方法。但別著急,這並不是最有效的辦法,我們會在第三部分繼續聊這個話題。

③長期記憶:搭建一個完美的衣櫥

長期記憶其實才是前面提到的「衣櫥」,信息在這裡被分類、整理,並形成一個系統,神經元也會產生相對穩固的聯繫。

長期記憶要求我們對信息的處理是呈系統化的,而不是孤立的;是有關聯性的,而不是只有一個觸發點的。這就在重複短期記憶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條規則,那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

這就如同圖書館的資料庫一樣,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藏書,如果只是毫無章法得堆疊在書架上,那麼就算你知道這本書它存在,也無法將它找出來,對不對?但是,如果你將這些書按照類別、出版日期、作者等等進行編碼、排序,這個時候,即使你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也可以分分鐘將這本書從大海裡撈出來。

如果我們把流入「衣櫥」裡的所有信息,都編制入我們本身的神經系統和知識架構之中,讓它們「紮根」,便可以形成難以忘懷的長期記憶。

03、存儲記憶的方法:創造相似的場景和情緒環境,沉浸式記憶法遠離死記硬背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信息從「感官過濾」到「神經元紮根」的整個記憶過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樣通過一些有趣的方法,真正把我們想要記住的東西通通轉化為長期記憶。

①關聯式記憶法:把一個物品同時放在很多個架子上

要構建一個整潔、清晰的衣櫥,需要在裡面搭建一個好的結構,也就是我們用來放置各種信息的「架子」。放置某個信息的架子越多、質量越好,我們就越能夠找到這個信息。一般來說,好的架子,需要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1、多重性:如果一個新知識,與我們已有的知識關聯性越多,我們就越容易記住它。

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背英語單詞。為什麼很多同學對於背英語單詞很頭痛呢?因為他只是在單純地記憶,每一個字母對他而言,都是孤立的單詞,這樣記憶的過程當然又累心又沒有效果。

我最喜歡的一種方法,就是詞根詞綴法,這也是相對而言最科學的方法。比如,pre-表示「時間上在...之前」,那麼面對帶該詞綴的詞彙,我們就可以通過詞綴和已掌握單詞之間的關聯性,進行「解謎」。preschool——學校之前的,那就是「學前班」咯,prehistoric——歷史以前的,那就是「史前」咯,prewar——戰爭之前的,就是「戰前」。這就是我放單詞的第一個架子:詞根。

除了利用詞根進行關聯,我們還可以通過發音進行關聯。在學會音標之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單詞的發音來判斷出它的寫法,這就是調動聽覺、視覺等五感進行記憶。我常常會一邊念這個單詞,一邊抄寫,再在旁邊把所有相關詞綴的單詞都寫下來,進行批量記憶。這就是我放單詞的第二個架子:五感。

當然,在上下語境中學習單詞也是另一種關聯方法。特定的語境會讓人更容易遷移到生活中來,從而更容易理解單詞的含義和用法。這就是我放單詞的第三個架子:語境。

相比於單純記憶字母,我的大腦與單詞產生的關聯度更高,「架子」更多,這樣我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更高效地提取信息,記憶也就更加的牢固。

2、高質量:為什麼說學英語最好的環境,是在美國本土呢?

那是因為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我們可以經歷更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真實情景。你會和真實的美國佬交朋友,你會去商店和營業員砍價,你會去超市看到真實的食品包裝,你會看到沒有字幕的美國電影......當你經歷過這些,再去學習課本上的一些內容時,你的大腦就會與它產生更深刻的共鳴,而不僅僅是虛空的幻想。

所以說,經歷越多、知識儲備越豐富的人,他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就會越強。那是因為他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腦袋裡能夠進行關聯的內容更紮實、更深刻,他所搭建的「架子」質量更好。

②創造相仿的練習環境:在模擬中鞏固記憶

我學工科,但是我們畢業以後在工作崗位上要做的事,跟在學校裡學習的知識幾乎扯不上關係,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連基礎知識都很難快速回憶起來。因此到了單位,我們還需要重新學習,之前的知識都仿佛一縷清屁揮發在了畢業典禮上。

我覺得這和學校的課程安排有一定的關係。大二大三,我們學習了大量的專業課,但是所有的專業課,都是在拉了窗簾的教室裡盯著PPT和題本學完的。所有的實踐實習和實地參觀,都不和專業課配套,往往剛學完A又學B,學完C再開始A的實踐......混亂的學習系統,讓我們的大腦無法產生正確的聯想,自然也就不會對那些知識有多麼深刻的印象了。

這說的,其實就是創造與實操環境相仿的學習環境。舉個例子,高考前是不是每個學校都會搞至少三次的模擬考試?考試的答題紙、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拜訪,是不是都和高考環境高度相似?甚至有時候連教室裡的噪音都要模仿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這樣的模擬環境中對信息進行編碼,就可以在遇到相同的情況時更快速地作出反應,並回憶起這些知識。教室被設置在距離真實環境很遠的空蕩教室裡,這其實是對學習者的一種損害。

所以說,創造和實操環境相仿的環境,對於學習和記憶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如果你需要背誦演講稿,就要多在家人面前拿著話筒大聲練習,而不是以為自己碎碎念地背完了全文,就可以直接上臺去了。

③創造相似的情緒環境:在壓力之中快速成長

情緒環境,其實也是在模擬真實狀況中的你的處境。如果說創造物理環境比較容易的話,創造情緒環境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了。

即便你在家人面前能夠順下稿子,但那不代表你不會在臺上慌亂。就像我們在模擬考的時候,總會覺得還有機會還有機會,但是到了真正高考的那一刻,你只會緊張地想到,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考砸了,那就......

沒錯,過激反應會使我們無法正確地處理信息,所有學過的記憶過的內容都可能會飛出我們的大腦。

那麼,如何才能創造有效的情緒環境呢?嘗試一下下面幾種建議吧!

1、角色扮演:這在準備面試或者辯論賽的時候很常見。

比如我現在要準備明天的辯論賽,小組內的人可以分別站在對方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種刁鑽的問題,練習我在臨場時遭到突襲時快速反應並迅速回歸論點的能力。

即使我們創造的模擬環境和實際環境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我們儘可能的說出需要說的話,把這一切當成是真實狀況來對待,就能夠使這些內容在真實環境中更容易被回憶起來。

2、創造壓力:讓自己在練習中就感受到類似的壓力元素。

比如課堂小測,老師往往會給出一定的時間壓力,而不是隨意地讓我們完成上交。這是在平時就有意地訓練我們的答題和檢索知識的速度。經常做這樣的練習,就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真實考試環境時,相對自然地進行應對。

但是壓力需要適當,因為壓力過大可能會造成學習知識的障礙。也就是把學習和記憶的重點轉移到了對壓力的焦慮上,這就本末倒置了。

3、利用故事:創造、體驗、觀看優秀的故事,被情緒所感染。

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在提出新概念和關鍵內容前後,播放一些視頻、動畫或音頻,這就是利用了影片強烈的情緒感染力來使我們主動地接受其中所要傳達的信息。

這其實就是利用前面所提到的「情節記憶」類型來幫助記憶的方法。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往往對那些有趣的、具有故事性的知識點更感興趣,也更能夠牢記並理解。

為什麼故事能夠黏住我們的記憶呢?

首先,我們對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框架:時間、地點、人物、發展、轉折等等,所有的故事都是這些元素堆疊成的,但他們的結局卻千變萬化,我們喜歡這種既能掌握又不可知的刺激感;

其次,故事是連續的,它具有邏輯連貫性,我們可以通過常識或其他的想像來將所有部分輕鬆地串聯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形成記憶;

最後,故事都具有特徵,而生活經歷,使得我們有足夠多的架子放置這些特徵。例如你可能會覺得男主人公好像你的前男友,女主的家好像你閨蜜的房子,男二的哪一件衣服特別戳中你的審美等等......這一切與大腦產生的關聯,都會使它變得難忘。

④重複記憶是所有記憶法的基礎,死記硬背是割裂知識的愚蠢行為

1、關於重複記憶:除了搭建一些外在和內在的相似環境來幫助記憶以外,學習當然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重複。這種重複旨在不斷地強化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形成。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斷重複,不斷強化,也就是不斷地給自己的大腦以相同的刺激,讓它感受到我對這方面內容的強烈需求和熱情。

科學證明,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可以通過不斷的鞏固而變得強壯和持久。神經元變強壯,意味著變粗、變牢固,就好像經過拓寬和翻修的高速公路一樣,能夠承載更多的車輛經過,車輛的流通速度也同時加快。但是如果公路長久失修,無人管理,那麼就很有可能發生坍塌事故。

因此,重複和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也不是說重複的越多就越好了,正所謂「物極必反」啊。當我們總是進行單調的重複時,大腦就會對此養成習慣,反而開始忽略相關的信息。現在請你馬上回憶一下,自己每天早上刷牙的的牙刷是什麼顏色、刷毛的形狀大概是什麼樣子、牙膏是什麼牌子、牙杯又是什麼形狀?是不是很難回憶起所有的信息呢?因為我們對於刷牙這個行為,早就已經形成過度的條件反射,到了根本無需思考的地步,就像呼吸和咀嚼一樣,仿若天性。

習慣告訴我們,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慣性地忽略信息本身,因此重複不可過度。

2、關於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是一種最愚蠢的記憶方式,因為它不考慮信息之間的關聯性,將孤立、混亂的信息流全部都堆放在一個架子上,強行讓它們進入我們的大腦。

這樣做確實會起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這當中,我們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資源,得不償失。

因此,重複記憶是必要的學習方式,它強調方法性,也就是注重信息之間的關聯度,所有的記憶方法都是在重複練習的基礎上發揮作用的;而死記硬背只是一種笨拙而又短暫的記憶方式,它是一種強行灌輸,只能在非常短的時效內起作用。

總結:

一、記憶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比如語意記憶、情節記憶、條件記憶、程序記憶和閃光燈記憶,它們是衣櫥裡不同的隔間,擁有著不同的產生方式和功能;

、信息從外界進入我們的大腦,要分別經過感官的過濾、短期記憶的儲藏和長期記憶的整理,記憶的產生都要經過這三個步驟,它是態度、時間和方法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三、有效的記憶方式包括:關聯式記憶法、情景式記憶法、創造情緒記憶法,而所有的方法都需要進行重複練習,才能達到鞏固記憶的效果。

後記:

我們的知識結構就好像一棟房子,從外到內分為四層:位置、結構、空間規劃和家具。位置指的是我們的個性、文化、價值觀,結構指的是我們現有的技能和人生態度,空間規劃指的是我們已經掌握的工具、概念、原則等,而家具指的是一些正在學習和鞏固的知識、習慣等。從內到外,改變的難度逐漸加強。

記憶力只是幫助學習的一種技能,是房子裡的一個家具,一個衣櫥。當我們把自己的記憶收拾好,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態度,懂得嘗試有效的方法,並且持續不斷地進行練習,每個人都可以開發出自己的最強大腦。因為人的大腦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而你遠遠不清楚它可以為你帶來怎樣精彩的人生。

文章來自@十五來讀書 的原創,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其實並非如此,只有老闆清楚,你是聰明人
    如果說沒有猜測錯誤的話,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對於牛排有一種蜜汁喜愛。但是喜歡牛排跟會不會吃牛排又是兩回事情。畢竟牛排不是我們中國的主食,所以在吃的時候肯定還是會有些問題出現的。比如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吃牛排究竟應該吃幾分熟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其實是沒有吃過牛排的,僅僅只是在電視裡面見過,聽過。
  • 《天道》真正聰明人會隱,自作聰明的人自古有之,不足為奇
    我見過很多聰明人,可是所謂的聰明人,也不過是利己的,更精緻的利己主義。從事相本來,從因果的角度看,所謂的聰明都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哪有什麼聰明人,聰明人會幹這種事兒嗎?所謂的聰明,皆不過是自作聰明罷了。
  • 誰是聰明人, 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聰明等於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無知是智慧的黑夜,沒有月亮、沒有星星的黑夜。
  • 解析鬼滅之刃,為何鬼有的有記憶,有的沒有?答案應該都在這裡!
    同時,在和鬼殺隊的戰鬥中,我們發現有的鬼還保存著為人時候的記憶,還有些卻完全忘記了一切!而他們死後的「走馬燈」也是整個作品中最大的亮點!那麼為何有的鬼還有自己的記憶,有的鬼卻忘記了一切呢?哪些鬼有記憶,哪些鬼沒有記憶?認真是我唯一的優點了,而且我記性很好,人類時的事都記得一清二楚!
  • 聰明人不說數字,3步回答拿滿意薪水
    聰明人不說數字,3步回答拿滿意薪水當我們走進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肯定會詢問你關於薪資待遇的問題,但是你不要直接將自己的期望薪酬給說了出來,聰明人一般不會輕易將數字給說出來,而是用簡單的話語躍過這一關,並且還能輕鬆地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下面有3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幫助你走進心儀的公司。
  • 面試官:為何突然想換工作?傻瓜才說「工資低」,聰明人這樣回答
    面試官:為何突然想換工作?傻瓜才說「工資低」,聰明人這樣回答當我們進入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一般會詢問你為何要離開上一家公司,或者你為何要經常跳槽,短短一年之間去了這麼多家公司工作。聰明人一般會用以下3種方式回答,大家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借鑑一下。1.跳出舒適圈如果面試官對你跳槽的事情持有一種比較疑惑的態度,那麼你可以說明自己想要跳出舒適圈,上一家公司所給到你的知識以及技能,你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然後你希望走向更遠的地方,希望有著更好的發展。
  •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有3歲之前的記憶?
    一般都是3歲以後了。所以,這句話其實包含了一個真相:人在3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表示不同意了「3歲之前我怎麼就沒記憶了?我明明記得兩歲時被人叫狗蛋來著……」如果真是這樣,那這段記憶很有可能是虛擬的!有專家指出,人類之所以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有記憶,是因為你有一種「虛擬記憶」。
  • 飯局敬酒說:「我幹了您隨意」,得罪人還不知道,聰明人這樣說
    飯局敬酒說:「我幹了您隨意」,得罪人還不知道,聰明人這樣說飯局是一個對於成年人來說比較重要的場合,如果你說話不注意分寸,做事沒有什麼條理,那麼很容易導致整個飯局的氛圍都變得很尷尬,以及讓自己顏面盡失。在敬酒的時候,一定不要隨意的說「我幹了,您隨意」這句話,你需要從這句話的背後看透本質,然後說出正確的話語,否則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罪了人,自己都不怎麼清楚。一般聰明人會考慮三方面的問題再做具體回答,大家可以從下文的內容去思考一番。
  •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隱藏」
    人生,似百舸爭流,能爭得頭籌的往往都是在過程中蓄銳,最後衝刺的爆發,取得一鳴驚人結果。其實,不是沒有實力,而是懂得「隱藏」,不能讓別人打亂了自己該有的節奏,否則成功也只能屬於別人。其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真正聰明的人,都深諳隱藏的魅力,知道「槍打出頭鳥」也很現實。一個聰明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在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前,都非常地低調謙虛,不動聲色地為人處世,悄悄地做著該做的一切。比如很會隱藏自己的成績,他們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取得一點成績而到處張揚。
  • 麥肯錫、埃森哲、康奈爾都在用的《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你用了嗎
    他回答說:因為發現公司大眾體系的人都習慣用方格筆記本,自己用起來也覺得不錯。昨天去圖書館,我意外地看到了日本高橋政史的《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這本書,於是我開始仔細研究起這本書來。為何聰明人要用方格筆記本呢?接下來的內容,也許會使你跟我一樣得到不錯的啟發哦!
  • 周潤發為何終身拒絕與成龍合作?劉德華當年一語道破真相!
    提到香港電影,其中就一定有周潤發的大名,因為發哥在影壇中的位置是最非常高的;和他相似的是另一位功夫巨星成龍,兩人都在影視圈中是票房擔當,曾和周星馳被並稱為「二周一成」,創造的神話難以突破。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他們卻一直沒有搭檔,難道兩人之間不和?
  • 別再盲目跟風了,做個聰明人吧!
    有人說,成績好就是聰明;有人說,情商高就是聰明;有人說能說會道就是聰明;有人說,知道的多就是聰明……這些答案對也不對,這些雖然都是聰明人的表現和能力之一,但不能作為評判是否是聰明人的標準。比如知道的多,聰明人往往涉獵廣泛,知識面豐富,但在網絡時代,信息唾手可得,領域變得越來越細分,流量分割嚴重,每個人了解信息和領域千差萬別,因此不具備可比性。那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聰明人有標準嗎?有,在小助手看來,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有這樣幾個標準。
  • 揭開小學生記憶的6個真相,找到6個提升記憶力的技巧,不妨一試
    而小學階段恰恰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重要階段,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孩子的記憶力應該很理想。事實果真是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嗎?環顧我們四周,我們會發現,有不少孩子的記憶力之差實在是讓人不忍直視,有時就連一首簡單的古詩詞,都幾乎成為孩子一道難以逾越的記憶障礙。記憶力不好,自然就影響到了學習效果。
  • 肖戰經紀人連發兩條博文,從粉絲到經紀人,娛樂圈套路知多少
    楔子 近日,關於肖戰經紀人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少議論,而為了以正視聽,我們也看到了肖戰經紀人連發兩條博文。且讓我們將時間線拉長,便會發現,這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事情,令人在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時,也已然看破了真相。起先是肖戰,之後是粉絲,現在則是經紀人,娛樂圈的套路,蔚為壯觀。但是,不得不說,肖戰經紀人在處理這件事的冷靜與角度,堪稱保護合法權益的典範。從粉絲到經紀人,而以此,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娛樂圈套路知多少」這一話題,以期能夠更準確地看待這件事。
  • 為啥聰明人都不喜歡用「手機殼」?原因太真實,後悔沒能早知道
    為啥聰明人都不喜歡用「手機殼」?原因太真實,後悔沒能早知道眾所周知,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必備用品,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我們實在商場中還是在地鐵上,都能看到有不少人都在玩手機,畢竟沒有了手機,人們的生活似乎會變得非常無聊。
  • 酒桌上,領導:「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好」,聰明人這樣答
    酒桌上,領導:「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好「,聰明人這樣答對於職場來說,喝酒應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特別是與領導一起參加酒局的時候,當領導問你:「你的酒量好不好」,傻瓜才直接回」好「,聰明人會這樣答。為何說傻瓜才直接回「好"?其實很好理解,要知道領導在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心中肯定還有著其它的打算,大概率是想讓你陪他繼續喝酒,要麼就是想讓你幫他擋酒。
  • 情緒真相|身體藏著很多的記憶
    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通過身體的「體驗」來成長和轉化的。而我們的體驗,也就是心理狀態。每種心理狀態,都伴隨一種情緒。有些事情,即使已經遠去,但當時產生的情緒,可能到現在一直留存在我們體內,成為身體記憶的一部分。
  • 聰明人買車時都堅持這個原則,最後說一遍
    和以前相比,人們收入提升很高,生活品質更好了,不少人開始學習駕照買車子了,曾經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夢想,開車去遠方,如今可以實現了,而且這個夢想隨時都能兌現。聰明人買車時都堅持這個原則,最後說一遍。如果你是新手或者不太懂車的人,購買的時候最好去正規4S店買新車,也算圖個喜慶,屆時可以找一個熟悉的人跟著,幫自己挑選車子,很多人買車都糾結於汽車的顏色,現在白色的車子已經爛大街了,買了之後泯然眾人,很多人自然不願意,所以想要一些黑色或者紅色。
  • 聰明人眼中的「聰明人」
    相由心生,越走越真,心計再深再會偽裝,失去善良正氣的人皮囊都包裹不住,醜態顯露,自以為是的聰明。同事總中總有些「聰明人」,他們備受領導喜歡,工作偷奸耍滑。與他們共事,同組的人就必定會工作任務加重。其實,領導也不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時日成熟時,有更好的人加入的時候,就是替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