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現代文明人格 讓尊法守法成為自覺行動

2020-12-17 新華社客戶端

河北省阜城縣檢察院組建的「向陽花」青少年法律志願服務隊,在該縣第四中學為學生講解法律知識。 (資料圖片)

法治是現代文明人格的精神養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內容涉及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人格尊嚴、財產交易、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守法,整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和諧穩定。在自覺守法的同時還要積極用法,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認識尊法守法的重要性

「尊法」與「遵法」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內涵卻大不相同。尊法是人們內心對法律的尊崇和信仰,體現了主動性和自願性,不僅有遵守法律、恪守法律底線的意蘊,也包含「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尚境界。

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鄭國國相子產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局面,深感單純依靠人治不足以挽救時弊,於是將鄭國法律作為常法鑄在鼎上公布於眾。子產鑄刑鼎可以說是中國法治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千百年來,嚴明立法以為國家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成為中國執政者的共識。當代中國立足國情,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法治各環節奠定堅實基礎。

《管子·法法》有言:「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故雖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廢規矩而正方圓也。」正如再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能廢棄規矩來矯正方圓,執政者即便再賢能也不能輕視法律而使國家治理有序。法律的生命力就體現在對法律的普遍尊重,尊法的行動導向就體現在有法必行。思想對人的行為有能動的指導作用,尊法之「尊」是人在主觀思想上對法律的尊崇、信賴和敬畏。法律不僅是強制人被動遵守的規則,更是人在形成法治思維基礎上的主動追求和自覺行動。

作為執法環節的主要承擔者,領導幹部尊法守法、公正執法更是重中之重。「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名言。法律不能順暢施行,常在於領導幹部法治觀念淡薄,危害法治。戰國時商鞅為助秦國奉法自強而推行變法,此時恰逢太子駟觸犯新法,商鞅依法處罰,使法律的權威性、公正性得以彰顯,自此秦國上下自覺遵守新法,秦國逐步富強。中國文化歷來看重領導幹部在法治過程中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因為老百姓不看重領導幹部怎麼說,而看重領導幹部怎麼做。因此《管子·法法》有言:「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領導幹部是尊法守法的第一順位者,領導幹部自覺守法是法律公正權威性的最有力證明。

中國的法律是負責任的法律,在古人看來,假如百姓不知道法律的具體內容,進而無從避免違法行為,等同於陷民以罪。因此中國人自古以來即對普法工作格外重視。早在西周時期,政府就以「懸法象魏」的方式向百姓普法,即在每年正月初一這一天,將法典懸掛在宮門兩側公示萬民。同時設立「布憲」一職負責巡視四方,督查各地普法成效;至漢唐時期,政府將法律知識作為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大大提高了民間學法用法的熱情;明清時中國古代普法活動達到最高峰,官方不僅編纂了如《律令直解》《大誥》等通俗性普法書籍,並設立「申明亭」以公告當地違法行為及判處結果,達到警示和宣傳的效果。

全民尊法守法 推進依法治國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人民的長遠利益為旨歸。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曾指出:「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在領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時,毛澤東堅持貫徹民主立法原則,為3億無地或少地農民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在制度基礎上保護了人民權益。

幾十年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社會大眾信法、愛法,法治觀念深植人心。法律不再是老百姓被動接受的條文準則,相反,每一個公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捍衛者。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新時代公民的新風尚。為適應部分偏遠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許多基層法官走出法院,背上國徽,卷上法袍,將司法服務帶進村村戶戶。無論是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的戈壁荒原,還是重慶奉節的峻岭高山都有他們的身影。「流動法庭」是人民法庭開創性的工作轉型和制度創新,讓基層群眾在法治領域獲得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生產關係、社會關係日益複雜,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法治現代化轉型面臨巨大挑戰。新經濟形勢下,各級政府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當中,法治建設存在一定滯後性,法治失位導致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相伴而生。應當指出,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不僅僅是法治領域的問題,也是道德領域的問題。具體問題之中包含多重因素,很難將其一概歸納為法律對象或者道德對象,正確的眼光應是將二者結合起來看待。德法兼治是推進全國依法治國的重要原則。

提高法治素養 捍衛公平正義

在法治社會,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法律規範,都需要樹立法治觀念。法律為每個人的現代生活提供了同等的保障,也為每個人的言行界定了同等的範疇。

「木受繩則直,人守法則正。」公正是人類追求的永恆目標。「公」與「私」是相對的概念,中國人歷來崇尚「天下為公」,所謂「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如果說湛湛天地間有某種公道的啟示,那麼法律就是達於人間公道的通途。「正」與「邪」是相對的概念,古人觀察雷電現象公正分明,使萬物不得懷邪,於是悟得刑罰之理。以法治之正義,去人心之邪氣,存留人間之正氣凜然。

時代挑戰不是針對個別執政者的軍令狀,在法治航行的時代巨輪上,每一個公民都不是旁觀者。法治清平、社會公正的美好願景不是天降地生的,它要求每一個公民從自身做起,自覺尊法、自覺守法,以法律規範言行,以道德滋潤心靈。

1986年,黨中央宣布全國普法開始,每五年為一個制定周期,至今已有數以億計的人民群眾接受了法律知識教育,形成人人參與,多層滲透的大普法格局。「CCTV年度法治人物」評選至今已歷時十餘年,推出了百餘位尊法、護法的當代法治人物。他們有自學法律和手語,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服務的唐帥;有帶領108位志願者調解鄰裡糾紛的退休幹警楊光照;有紮根法治一線,12年來管教524名患愛滋病在押人員的毛卓雲。他們都是每個人身邊的普通人,他們將法律規定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情感認同,將對法治公正的期許外化在自身的行動當中。

2019年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隨著新時代網絡空間日益自由化、普遍化,網絡發酵讓任何與法治有關的小事都可能演變成影響社會群體的大事。時代發展的客觀事實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以法治標準要求自己,積極融入到依法治國的隊伍當中,嚴守私德,謹小行,慎小私,明大德,努力提高法律意識,以法律規範依法處理人際關係,以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法律是社會平齊劃一的公正尺度,讓社會擺脫無政府狀態,步入健康的法治軌道。當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在這一歷史時期,每個人都應以法律為準繩,在法治的尺度下愛群、樂群、善群、利群,自覺提高法治素養,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黃少雄)

相關焦點

  • 旌德縣人民法院誠信守法倡議書
    誠信守法倡議書廣大市民朋友們:小康路上,文明同行。今年是我縣「文明創建提升年」,為提升市民素質,創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創建成果,在此,向全縣人民發出倡議:文明養成,從我做起。
  • 時評:要讓文明成為一種高度自覺行為
    今年是海東市向全國文明城市挺進的第三個年頭。三年來,在各族群眾齊心協力下,海東城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和環境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文明程度也得以大幅提升。然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倍加珍惜當前創建成果的同時,還需要每一位市民從自身做起,讓文明成為一種高度的自覺行動。「紅燈停、綠燈行」這句早已列入幼兒園「教程」的順口溜,規範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文明出行行為,同時還有相關交通法規的強制規定,似乎可以讓每個人都在「紅燈停、綠燈行」的約束下過馬路。
  • 爭當懂法守法小公民!莒縣第三實驗小學開展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楊世清 日照報導  為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和公民意識,營造學法用法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胡克廷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用詼諧幽默的小案例宣講法律責任年齡內容,通過形象的語言,多樣的互動,聲情並茂地給同學們作了法律常識普及,讓學生明確每個年齡段承擔的法律責任,並告誡同學們要增強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學法、知法、守法」的小學生。
  • 頭條| 文明之光耀法徽——平潭法院推進創建省級文明單位
    「一年打基礎、兩年抓提升、三年拼達標」成為法院幹警志在必得的「路線圖」「時間表」。三年來,平潭法院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唱響司法好聲音、培樹司法好品牌、集聚司法正能量,創新推進法院精神文明建設,為「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和良好的文化條件,榮獲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
  • 淇濱區法院:送音響促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淇濱區法院:送音響促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2020-01-02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邵陽開展消防車通道整治 讓「不佔道」成為文明自覺
    紅網時刻9月10日訊(通訊員 唐海明 林小豪)為確保生命救援通道暢通,紮實推進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堅行動,連日來,邵陽市縣兩級黨政領導紛紛帶隊督導檢查消防車通道治理工作,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及城管等多個部門參與檢查,對消防車道標誌標線施劃工作推進緩慢的場所或單位進行提醒、督辦甚至通報。
  • 樂山實小守法用法踐於行
    杜平老師在心得中談到:學法,讓我成為一個更懂法的公民。通過學習提高了思想認識,爭做學法、守法、用法的引領者,在實際工作中規範言行,並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與神聖不可侵犯,勇於同社會上的不良行為作鬥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需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的法律意識,以法律意識正確的理論為指導,更要勇於實踐,在具體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培養、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在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法律修養。宋吉紅老師則表示:通過學習,提高了思想認識,增強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 蘭州市確保公筷公勺分餐夾全覆蓋 推動文明餐桌暨健康分餐行動
    摘要:日前,甘肅省蘭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推動文明餐桌暨公筷公勺分餐夾健康分餐行動的通告》,張貼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宣傳畫、杜絕鋪張浪費、推進「光碟行動」、「文明餐桌」的落實,讓健康分餐行動 深入人心。
  • 蘭州市文明餐桌行動再加碼 餐飲全行業推廣公筷公勺分餐夾
    我市文明餐桌行動再加碼餐飲全行業推廣公筷公勺分餐夾每日甘肅網6月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6月3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該局發布《推動文明餐桌暨公筷公勺分餐夾健康分餐行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在全市範圍內各類餐廳、賓館、飯店、食堂等餐飲行業內推動文明餐桌行動,大力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夾,加強餐飲業衛生管理。
  • 「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
    如果我們的領導幹部不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不要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要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連我們黨的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都可能受到嚴重衝擊和損害。還是鄧小平同志說的那句話,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所有領導幹部都要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堅決糾正和解決法治不彰問題。
  • 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應對危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14億中國人民團結奮戰,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再次化為實際行動,在共克時艱中勇毅前行,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仁愛仁化: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
    隨後,我們來到仁化縣田家炳小學,與四位老師和同學進行了交流,了解到一系列關於該校師生在參與本次活動中的相關行動。採訪視頻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問:仁化正在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也在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試點縣,作為未成年人教育宣講志願服務隊,開展了哪些特色活動?
  • 小行動大文明,這所學校這樣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垃圾分類行動實施以來,班上同學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參賽選手烹調1934班班長郭顯會說。該校湘菜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鄭和斌在總結這次比賽時說:「垃圾分類看似事小,實則是關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我們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從垃圾分類開始。」 據悉,自今年9月以來,該校以創建「長沙市教育系統垃圾分類示範學校」為契機,以創建湖南文明標兵校園為抓手,以打造樂教樂學的幸福校園為著力點,突出人才培養質量,將課堂主陣地與志願服務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培養師生態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
  • 以憲為綱,知法守法丨新街街道奏響憲法宣傳「最強音」
    為弘揚憲法精神,傳播憲法知識,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社會氛圍,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新街街道開展了「憲法宣傳周暨2020年『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啟動儀式。街道機關幹部、各村社代表、區級派駐單位代表、規上企業代表、律師代表等共13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
  • 踐行《江蘇生態文明20條》,南京舉行減塑行動主題宣傳活動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莎 記者 徐紅豔)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監督者、見證者,更需要參與者、踐行者。12月12日上午,由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南京市低碳城市建設管理中心、建鄴生態環境局及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江蘇生態文明20條》暨減塑行動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 「崇德尚禮 文明過年」倡議書
    為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文明有禮平安祥和的節日氛圍,我們向全市人民發出文明過年的倡議如下:文明有禮 團團圓圓。闔家團圓共度春節,請您不忘孝敬長輩關愛晚輩,親友多聚聚,鄰居常串門。品味傳統習俗,傳承優良家風,春節才更有年味人情味,咱們共同過一個文明團圓年。文明出行 平平安安。
  • 深圳傾力打造現代文明之城
    文明深圳激發市民自豪感「不管你來自哪裡,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座城有愛、有溫暖,就有文明。」「文明是這裡的馬路上自覺耐心等待行人通過的公交司機、的士司機們;文明是這裡的地鐵站、醫院裡日復一日堅守崗位的志願者們;文明更是鄰裡間,甚至陌生人之間一句簡單的問候:『你需要我幫忙嗎』。文明使深圳內外兼修,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