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晨陽坐在前臺,讀著一本最新版註冊會計師考試教材。他已經學完了四分之一,書頁上有他用記號筆畫出來的標記。
這是一家付費自習室,推開這扇門的人,有正在籌備考研的大學生,有試著更上一層樓的公務員,有瞄準各種職業資格證的白領,甚至還有想考好下一次期中考試的初中生。花費每小時幾元到幾十元,他們可以在大城市的寫字樓裡,租到一張學習桌。
定位北京,用地圖軟體搜索「付費自習室」,屏幕上會出現幾十個紅點。它們分布在城市各個方位,容納著各式各樣的「人生規劃」。
國內最早的付費自習室,2014年成立於廣州。2019年被媒體戲稱為「中國付費自習室元年」。根據艾媒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新增付費自習室近千家,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瀋陽、西安等城市。43.2%的消費者是為了「尋求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其次是日常學習、工作和籌備考試。
這些自習室的基礎設施很相似,通常是聯排書桌上豎著一道道高隔板。每個獨立的空間都不大,有插座和柜子。
書本翻頁聲、飲水機出水聲,是這些空間裡最「吵鬧」的聲響。
「家裡誘惑實在太多了」
鄧晨陽試過在家學習,但「家裡的誘惑實在太多了」。
鬆軟的床、舒適的沙發、電影、電視劇……好不容易,他把自己摁在書桌前,可又點開了電腦裡的射擊遊戲。緩過神兒來,幾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這個北京小夥今年26歲,去年,為了準備註冊會計師職業資格考試,他專門辭了職。
在家學不進去,他去過圖書館。離他家最近的是首都圖書館,鄧晨陽擠上公交車,晃晃悠悠了一路,等他走到首圖大門口,一看表,已經消磨了1個小時。
咖啡廳又太吵,他想,也許有地方可以專門讓人去學習。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鄧晨陽上網一搜,「還真有」。最近的一家,騎自行車只需要15分鐘。
鄧晨陽總算找到了一張合適的桌子。坐在那個小小的格子裡,雙臂往桌上一撐,手肘就能抵住擋板兩側。周圍都是埋頭看書的人,有陌生人進來,沒有任何人抬頭看一眼。整個環境迫使鄧晨陽沉下心來,他這才覺得,「找到了學習的感覺」。
石索(化名)也在找這樣一個學習的地方。他是一名城鄉規劃師,老家在湖北,通過公務員考試來到北京。他已通過北京的區、市兩級公務員考試,接下來他要參加「國考」。他倒是能沉下心在家看書,但父母時不時會推門進來。書翻兩頁,切好的水果送過來了,題做幾道,熱水端過來了。父母的殷切,讓他開不了口說「別打擾我」。
工作、考試、在大都市打拼,家人被他稱為「支持者」,可他最喜歡的解壓方式是「換個環境」,從家裡出來,他需要一個只需要學習的地方。
過去,他更習慣去住所附近的大學裡自習,後來疫情來了,學校的大門封閉了。咖啡廳、圖書館、書吧……他找了一圈,最後才把目光投向付費自習室。
「這種模式,符合現在都市年輕人的需要。因為現在,考試很重要啊……就得考!」考試是石索力所能及的事,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走到所能走到的「最遠的地方」。
據教育部數據,2020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是341萬人,比前一年增長51萬。2020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共涉及160.7萬餘名考生、448.8萬餘科次,司法考試的報名人數是69萬人。
許多人都在找一張學習的桌子,背著書包的初中生,學校裡沒有專門的自習室,家裡有爺爺奶奶,還有狗。忙於養家餬口的中年男人惦記著考證,書沒看幾頁,孩子就哇哇哭了。
有個自稱在職場混跡多年的「老油條」,坐在自習室的小格子裡,起初還有一點點「喘不過來氣」,不能叫外賣,也不能刷手機。但他開心地發現,不到4小時,自己在這個「小黑屋」讀完了「心心念念的兩本書」,還「認真做了筆記」。
「意猶未盡。」他感慨。
26歲,總不能還跟父母要錢
在自習室學了一年,鄧晨陽每天埋頭看4個小時書。這樣的日子持續到2020年9月,一個消息傳來,北京地區本該在10月中旬進行的「注會」考試,受疫情影響取消了。
鄧晨陽還好,但同一家自習室裡另一個備考女孩,一聽說這件事,在那張桌子前,當著滿屋子人,「哇」一聲就哭出來了。
「又多出來一年的複習時間」,鄧晨陽安慰自己,考試時間逼近的焦慮也有所緩解。但他迅速陷入新的困擾——生計。
為了備考,已經工作兩年的他辭職了,脫產學習太久,積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我都26歲了,總不能一直跟家裡要錢吧?」
他坐在前臺邊的椅子上,幾間閱讀室的門都關著,接待大廳足夠安靜。如今,他就是這家付費自習室的「前臺小哥」。
「我觀察挺久了。」鄧晨陽笑了起來,「在這兒打工,也不影響我學東西。」
這家自習室擁有預約系統,老顧客可以在手機上付費,選擇學習時間段。他們背著各自的學習材料,直奔最熟悉的桌子,到點離開,系統會自動扣費。
在這座寫字樓裡,這樣的付費自習室不止一家。鄧晨陽打工的這家佔了兩層空間,其中一層提供24小時服務。
「中關村那邊考研的學生比較多,這邊考證的白領更多。」鄧晨陽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
這些小小的自習室,擠在北京大望路一棟寫字樓裡。斜對面是年銷售額135億元人民幣、擁有超過900個知名品牌的商場。日均客流量122萬人次的一號線地鐵從地下穿行而過。開往燕郊的公交車從這座寫字樓的對面發車,日復一日將住在城郊、工作在CBD的白領搬來運去。
所有來自城市中心的喧囂和繁華,都被鋪著半釐米厚隔音材料的牆體擋在自習室外面。
從顧客變成工作人員,鄧晨陽要處理的事情,還包括調節自習者之間的矛盾,譬如「靜音區」來了敲鍵盤、點滑鼠的人。
「沒人吵架,最多跑來跟我說,能不能去跟那些影響別人的人提醒一聲。」鄧晨陽說。
這份工作收入不高,但輕鬆,對還在備考的他來說非常合適。
作為另一家付費自習室的老闆,陳樂人覺得,這種機構的出現源於韓劇《請回答1988》,後來就在中國火起來。這部劇大約從5年前開始熱播,劇中主人公家裡人多,學校也不提供上自習的地方,只能去付費自習室。
陳樂人在門口的公告板上貼了兩大頁近期考試清單,從10月到12月的90天裡,有54次項。
考試時間分流了上自習者。10月一過,考「教資」和「注會」的就消失了,12月一過,考研的也撤了。到了寒暑假,初高中的學生就出現得多起來。
清單旁邊貼著「獨享安靜」之類的便籤,還有一張去年年底貼上的喜訊:「前臺小哥哥收到飛行員錄取通知了!比心!」
喜訊裡的人是前任老闆的親戚,去年專門來北京參加考試,於是也來這裡,一邊當前臺,一邊突擊準備,直到夢想實現。
在石索看來,人生就是要考著考著往前走。
他算了算,自己30歲的人生,不是在考試,就是在籌備考試的路上——考高中,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公務員……考上人人羨慕的北京市公務員,考試之路也沒有停止。
今年春節,石索見了女友家人,商量婚事。他工作穩定,但「沒有房子,怎麼算是在北京立足」。
他的同學裡,也有幾個在北京工作了幾年,因為買不起房,陸續回了老家,石索看著他們漂來又漂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考試上。
「考進部委,有望解決住房。」
有白領一邊扒飯,一邊看書
石索選擇的是陳樂人的店。
在這之前,這間自習室屬於陳樂人的兩個朋友,他接手只有半年。很多人不清楚他在張羅什麼,陳樂人把店裡的照片貼在朋友圈裡展示:「一個讓人好好學習的地方!」
經營這家店佔據了他如今大部分時間,每天早上8點半開門之後,他在吧檯後面一坐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10點半最後一個客人離開,再進行清掃。
開業將近半年,店裡進行了一次系統更新,顧客可以用手機預約和付費,陳樂人把大部分工作交給電腦進行,不用被接待工作牢牢綁在凳子上。
10月底,陳樂人收到了一個差評,「地方太小了」「不通風」。收到這個評價的時候,他剛把休閒區放茶葉和小吃的簡陋四角桌,換成了原木色的餐邊櫃,店裡還添置了打字機和共享充電寶。
他挺過了疫情期間的停業階段,最近,自習室的經營狀況正在變好。許多學校延遲開學,走進自習室的學生不少。
周末,許多人一早就背著書或電腦來了,一坐一天,學到晚上才走。看書的、敲代碼的,分別屬於靜音區和鍵盤區。
平時的人少一些,有晚上才來的,還有白領趁著午休、拎著盒飯衝進來。一邊往嘴裡扒飯,一邊看書。
「平均下來,每天20多人。」陳樂人的妻子說。
還有家長周末把孩子送過來上自習,到點了再來接。13歲的女孩子正在上初中,跟店主夫妻打招呼,一聲「叔叔阿姨」,讓自詡還年輕的老闆娘哭笑不得。
她有一份策劃工作,只有周末才來幫丈夫看店。她給店裡挑選了純色的窗簾、方格的桌布。休閒區的桌上,辣條和蜂蜜梅餅免費供應。
飲水機上的紙杯也是她專門挑的,比普通的一次性紙杯更厚、更大,可以「少接幾次水」,能讓人踏實坐著,多學一會兒。
每個月,陳樂人要支付將近2萬元的房租和不少水電費。為了節省成本,他沒僱人。自習室提供的服務,每小時收費12元,辦理月卡會讓單價下降到9元左右。價目表上有月卡、季卡、年卡、次卡等,算下來,單價都不一樣。
但究竟哪一種卡最划算,老闆並沒能耐下性子來計算。曾經有一個考「注會」的人上自習,順手幫店主仔細算過。
「沒記住。」老闆娘眨眨眼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