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輝專欄】魂歸何處 夢裡春江

2021-02-25 語文溼地

請點擊上方的藍色連結,關注「語文溼地」!


春江夢:知識分子精神的家園

——《烏篷搖夢到春江》文本細讀

文/章正輝

曲折多姿的富春江,掩映在老樹青藤的農居屋舍中,只給玲瓏樸素的農舍留下尖尖一角,讓富春江化作一層神秘的綠玉製作的紗巾。江邊綠樹環繞,樹影嫋娜,綠的樹影與綠的江水重疊,引得水愈發綠了。

靜靜的江面上,悠悠蕩過一隻小小的烏篷船,滿滿地載著葉文玲的夢。

她有一個夢,思鄉的夢。鬱達夫「屋住蘭江夢亦香」的詩文和葉淺予墨韻淋漓的畫卷是她夢的背景,久居在外,被輝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作者,夢中到處是在外遊子對家鄉的切切思念,千般萬般的牽掛卻無處寄託,只能藏入心裡,放進夢裡,順著夢中總是悠蕩著綿綿鄉思的烏篷船,飄搖到富春江的一汪碧潭。

她有一個夢,恬淡的夢。煩躁了城市的囂音與忙碌的生活,多麼想停下手中的一切,忘卻千種愁思萬般憂,去接受自然地洗禮。把自己那煩亂的心寄託於烏篷船,回歸大自然的懷抱,讓綠的不帶任何雜質的江水和無與倫比的靜的江水把心靈的塵埃洗去,返璞歸真,只留下最原始的純淨,那千種愁思萬般憂,也全部消融在這一江碧玉中。作者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讓自己的心靈在富春江裡安家,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純粹和淡泊。

她有一個夢,傲世的夢。崇敬嚴子陵「不慕富貴不媚皇親的傲世風骨」,鄙夷「阿諛奉承趨炎附勢開後門發橫財之類的歪風邪道」。陶潛有一個「隱世夢」,尋找他心中的世外桃源,而葉文玲的傲世夢,是人人都無懼無畏,看破金錢與名利,活的自由自在,瀟灑自如,那份神魂,永遠成為作者心頭的夢。

她的心靈家園,是所有像富春江一樣那麼自然、淳樸的土地,讓她能乘著一隻小小的烏篷船,悠悠蕩蕩繞過所有的曲折,得到心靈的寧靜,在浪斂波平的江面上淡看山光水影,閒聽水澗鳥鳴,悠賞雲捲雲舒,靜靜的,直到在那樣綠的山水畫中失去這隻小小烏篷船的身影。

豐哉,富春江,烏篷搖夢夢越酣,惟願年年得相覓。

作者簡介:

章正輝,新千年陽光首照地的語文溼地棲居者,二十多年行走在語文課堂,在課堂中收穫欣喜,收穫感動,收穫幸福。

附:《烏篷搖夢到春江》原文:

烏篷搖夢到春江

文/葉文玲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灘竟日奔波時,被輝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經大發奇想:假如讓富春江瀉到這兒來,那該多好!

那時,我並沒見過富春江,卻千百次做過有關她的夢,鬱達夫「屋住蘭江夢亦香」的詩文和葉淺予墨韻淋漓的畫卷,早把我對富春江的夢幻濡染得又濃又甜,那綠沉沉的甜夢中,總是悠蕩著鄉思綿綿的烏篷船。

我終於圓了夢。回歸浙江僅兩年,我已兩次遂了與她相親的心願。

一是去歲金秋,一在今年暮春,兩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藝友遨遊;一棹輕波碧水路,興致格外高昂,只覺得不枉我作懸腸念的富春江,比夢中更俏更嬌美。

兩次遨遊,都是旱路走,水路歸。這行程頗使人得其佳妙:因為,當你迂迴山間行行復行行不勝引頸張耳之苦時,突然,一條銀練素帶在前方閃閃爍爍起來,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覺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鮮活可愛;待盼到歸程蕩舟起槳開始真正的春江遊時,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飛揚,彼時,你縱有千種愁思萬般憂,也將全部消溶在這一江碧玉裡。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於江流的曲折多姿,從她與新安江、蘭江的匯合處下行,越見委婉嫋娜;行過淹沒在水中的烏石灘,行至流急渦回的七裡瀧,富春江裙裾一閃,又閃出個江中之江葫蘆灣。葫蘆灣委實別致有趣,灣形畢肖一隻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蘆,壁立灣畔的奇巖崛石,似乎觸手可及,掩映在老樹青藤中的村居農舍,更添無限野趣。小船悄悄兒蕩進灣來,船上人無不驚殊,若再到那流瀉百尺飛珠迸玉的葫蘆瀑下濺一濺,定會濺得你滿身愜意。

我還想,富春江的嬌,也在於她的色澤,無怪她有「第二灕江」之稱。那江水,真是澄於湖海碧於天,活脫脫是天神地母揀盡翡翠綠玉鋪就的。行在江上望兩岸,只見千嶂染翠,峰峰嶺嶺盡都濃濃淡淡的綠進去;立在船頭看江心,只覺水底天上的雲絮,一朵朵一團團,俱是深深淺淺的綠出來,真難說是山染綠了江,還是江浸綠了山,無怪朋友們相視嘆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綠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於她無與倫比的靜。由於電站的建成,益發使江水浪斂波平,所以,她雖還是千重澗水匯清流,但那匯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處悄悄兒進行的,幾十裡水面竟沒弄出丁點兒驚濤駭浪,「臨流鼓棹,帆飛若馳」的光景已不復見,那或順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動畫一般悠悠來去,舒泰、自在極了。「鷗鳥亦知人意靜,故來相近不相親」。在轟轟鬧鬧的現代生活中,煩躁了城市的囂音後,人們自然格外鍾愛富春江這千金難買的幽靜。

奇山異水的富春江,鍾靈毓秀,風物獨絕,而七裡瀧碑文薈萃的嚴子陵釣魚臺,尤能展現她揚古啟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來的人對嚴子陵如此仰慕,大概並不在乎已成百丈懸崖的釣臺當年是否真能垂釣,而是敬崇這位先賢不慕富貴不媚皇親的傲世風骨。試想,幾請不出山,寧作垂釣翁的歸隱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與阿諛奉承趨炎附勢開後門發橫財之類歪風邪道絕緣;而這位敢把腳擱在劉秀肚子上午睡的嚴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見了皇帝不磕頭」的山東好漢們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釣臺不僅是一處風景點,更是歷史老人垂落在江邊的一隻巨手,千年百載,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撥著人們心頭的重重波瀾


豐哉,富春江,烏篷搖夢夢越酣,惟願年年得相覓。

作者簡介:

葉文玲, 1942年出生。浙江玉環人。著有短篇小說集《心香》,散文集《夢裡尋你千百度》等。

鄭重聲明:

本期內容為「語文溼地」(微信公眾號:yuwenshidi。以下簡稱「溼地」)原創首發內容,任何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轉載、複製、摘編前,必須得到「溼地」及原創作者的共同授權許可;未經「溼地」和原創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權許可,禁止以任何名義進行轉載、複製、摘編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經發現,我們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規的相關規定,追究其侵權行為。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正輝專欄》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譯文 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痴心。如今她已離我遠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
  • 全套《春江花月夜》,美到心窩,聽到心醉!
    來源:古典書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古早口味穿越小說推薦:《夢裡雲歸何處尋》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本非常古早的言情穿越小說(……)大概古早到什麼程度呢,小編號稱十年書齡,那麼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這十年裡的第一年。今天推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結局的一首詞真的很美。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夢裡雲歸何處尋》,作者是晉江文學城的白菜。文案:莫名其妙來到紛亂的三國,莫名其妙地捲入一段段感情的糾葛,該愛誰,該恨誰,該選擇誰?愛怎麼斷,才能瀟灑來去不留一絲遺憾?烽火硝煙下,兒女情長是否註定被湮沒?
  •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朗誦:張嘉譯、耿樂、於明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如奇蹟般地出現於大唐詩壇,詩的面貌從此頓然改觀,一座抒情詩的豐碑,巍然矗立於初盛唐之際的時空裡。詩中極為巧妙地運用想像的筆法,細緻入微地描寫了遊子恩婦的月下相思、夢裡相思、夢繞魂牽、淋漓盡致。於此,自然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激起千千萬萬讀者心弦的共鳴。張若虛的這首詩,寫得如此高遠深沉,哲理意味如此濃烈,以至我們上可追溯到它的源頭——屈原的《天問》,下可探看到他的洪流——李白的《把酒問月》,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等。這些大家,可說是氣有靈犀一點通。
  • 18句情感語句,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的負擔變的越來越重,周圍的朋友也變的越來越少,童年那些美好的日子也只能留在回憶裡,只能說時光一去不復返,無可奈何。3.「我能再抱你一下麼,最後一次,算是這三年時光的慰藉吧」她看著我,默默的點了點頭。那一刻,她的眼裡只有可憐。我像一個孩子一樣緊緊抱著她,不願放手。我深知,放開她,她就再也不是我的了。只可惜,幾秒鐘的溫熱被瞬間掙脫。
  • 貂蟬芳魂歸何處?元雜劇裡為何會有「關公斬貂蟬」這齣戲?
    由於《三國演義》在成書後的廣泛流傳,貂蟬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是,對於貂蟬的最終結局,在《三國演義》裡卻沒有明確交代。 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白門樓呂布殞命》一章中,有貂蟬最後的現身,小說寫呂布被曹操大軍圍困,在是戰是守這個問題上他猶豫不決,因此入內室與貂蟬商議,貂蟬說: "將軍與妾作主,勿輕騎自出。」
  • 魂歸何處,於無聲處憶華枝
    魂歸何處?於勁的態度是虔誠而淡然的。夜已深,天更冷,萬籟俱寂。此時此刻,腦際裡突然跳出了悼念於勁的輓聯:於無聲處憶華枝勁節之上見天心我似乎看到於勁在天堂向著我們微笑!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後才備受關注的,唐代的諸多詩詞選本裡,都不見蹤影。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
  • 《春江花月夜》,蔣勳解讀「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巔峰聯袂演繹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水波一直在發亮,千裡萬裡都有月光照亮的水波,在這個地球上,哪一條河不是在春天被月光照亮?何處相思明月樓?漁港裡有一個划船的人,這個人不曉得是誰的丈夫,這個划船人的女人在哪個月亮滿照的樓上,懷念著她的丈夫呢?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 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5月中旬,痴心不改,魂牽夢尋,翹首盼歸,再度墜入愛河的3星座
    本期星座主題:5月中旬,痴心不改,魂牽夢尋
  • 紅樓夢:林黛玉擬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格,詠《秋窗風雨夕》
    對於詩詞歌賦獨具才華的林黛玉,對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許是早已爛熟於心的。那樣一個春夜,作者仰望江上明月,發出的醉人眼眸、震撼心靈、攝人心魄的抒情和探尋。《春江花月夜》其詩韻意境的跳躍和豐富多彩,其哲理幽思,其畫面質感,神話般美妙的境界,都從「春江花月夜」五個字生發開去,其幽美恬靜,引人入勝,又令人深思的時序、季候、光影等等相結合的一幅圖畫。
  • 夢裡尋他千百度,不知伊人居何處?
    夢裡尋他千百度,不知伊人居何處?」
  • 孫運才詩選:閒窗影裡惜春暉。穿林燕子知情義,依舊年年帶雨歸
    詩詞界最異類的存在,時時刻刻在生死的邊緣徘徊,疼痛的煎熬裡用詩詞麻痺自己,忘記疼痛。在詩詞裡獲取一份力量,面對一切變故,淡化傷悲,慰籍著內心淡淡的哀愁。周年寄涼山一東窗落月影離離,枕畔輕呼酣睡兒。涼山夢裡無多路,夜夜空窗聞杜啼。三濃煙深處忘回身,嶺上花開豔絕塵。四顧春燃多熾烈,此生幸做護林人。四逝水飛英兩不眠,恢恢天色憶經年。
  • 神奇寶貝:正輝燈塔的巨大快龍來自哪裡?巨大胡地給出答案
    那隻巨大快龍出現在正輝的燈塔,據研究家正輝描述,這隻巨大快龍很早之前就出現在這片海域,而正輝博士靠著模仿它的聲音吸引了這隻神秘的神奇寶貝來到了燈塔,那天夜晚,小智三人也剛好出現。燈塔的光照耀出那隻巨大的神奇寶貝的身影,可是光線也無法完全刺破黑暗,小智他們只看到了他的巨大輪廓,而火箭隊不懷好意的攻擊驚擾了他,在打飛火箭隊後,那個孤獨的身影也轉身離去。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但是張若虛,還有晏殊、蘇軾他們,在詩化世界外,在現實世界中,又如何能夠掙脫有限,尋得並歸向他們的心靈故鄉呢?那故鄉是他們夢見的暖春桃源、玉宇瓊樓?還是他們嚮往的宇宙秩序、永恆法則?或許,他們已然意識到,不如歸去卻又無法歸去,因為張若虛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寫得分明,「不知乘月幾人歸」,在他唯有的另一首詩《代答閨夢還》中,也寫得曉暢,「風花瞑不歸」。
  • 當下城市轉型,未來城歸何處?
    這種寫作風格也體現在了這本書的副標題上《城歸何處——一名城市規劃師的筆記》。1、用規劃師的視角重新發現城市很多人身處城市之中,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哪個城市最好?」這本書的作者李昊則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比如讓我記憶深刻的「魔幻飯館」章節,作者在北京二環內飯館聽到的胡同裡大媽和大爺的魔幻聊天(短短幾句話囊括了房價、首都、移民、生育等關鍵詞),確實很讓人感慨;作者又將老家奶奶可能對這家飯館菜價的認知加入到這個章節。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表達,如此的「非虛構寫作」可以說已經震撼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