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一人留在大陸,七人去了臺灣,最後他們怎樣了

2020-12-14 大大大紅袍子

儘管說「八大金剛」是老蔣在大陸時最信任的八個人,可首當其衝的何應欽,卻把與老蔣的關係運用到了「相互利用」上,何應欽對老蔣有過異心,但老蔣並沒有因為拿到了國民黨很大一部分實力而剷除異己。

利用利益,縱使這個人和自己發生過大的矛盾,最後也能把自己恢復過來。一九三三年四月,日軍攻佔華北,國民黨對日軍卻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何應欽奉命與岡村寧次籤訂了《塘沽協定》,何應欽也因此背上了罵名,但何應欽仍然大權在握,此後並未被日本人牽著鼻子走。

一九四五年九月八日,當時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和東南亞戰區盟軍接受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投降。

#另外,在國民黨高層圈子裡,何應欽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好丈夫,1917年,他與新派軍閥王文華的妹妹王文湘結婚,很多人都說這是政治聯姻,但何應欽一生只有王文湘一個夫人。

縱然後來風光無限,王文湘不能生育,何應欽也沒有另娶妻,更沒有花邊新聞。

另外,無論多忙,何應欽一定會抽空陪他妻子,1952年王文湘被診斷為乳腺癌晚期,此時何應欽已不聞政事,便親自操持家務,照顧生病的王文湘。

二人雖無親生子女,但何應欽兄弟何輯五的女兒何麗珠過繼給何應欽,何應欽待何麗珠視若己出。而且何應欽對政權拿得起放得下,深知養生之道,也是活到九十七歲。

其次,陳誠,他可以一躍成為橫跨軍政的國民黨的強大勢力,與老蔣想牽制何應欽有一定的關係,在八大金剛中,陳誠的忠心讓老蔣非常動容,後來去了臺灣省,老蔣也是派他來主持臺灣的政務,另外,陳誠和老蔣還有乾親家關係。

與宋美齡、老蔣相依為命的陳誠的第二任妻子譚祥,育有四子二女,大兒子陳履安16歲就留學麻省理工學院,與連戰、錢復、沈君山並稱國民黨「四大公子」,其餘三個兒子都曾留學美國,同為博士,因此陳誠家被國民黨公認為「大家族中最有勢力的家庭」。

到臺北後,陳誠仍然活躍於政界,直到1963年12月,他因生病辭掉所有職務,第二年再次當選為「副總統」,1965年,他在臺北因肝癌去世。

西昌解放後,顧祝同返臺,擔任「國防部」代部長,仍然活躍於政界,深受老蔣的寵愛;同時,他還有「軍中聖賢」之稱,處事謹慎,很少露面,也有兩個妻子,共生十個孩子,1985年8月,顧祝同因病不能起居,到1987年1月,才去世,享年94歲。

#第四位是劉峙,是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中的長腿將軍,內戰中的「蠢豬將軍」,解放後劉峙在印度尼西亞呆了三年,當過小學教師,1954年定居臺中市,過著平淡而平靜的生活,每天都是讀書寫字,遙想往事,整理出一本《我的回憶》,1971年,劉峙去世,終年79歲。

#第5個人張治中,是唯一沒有同我們黨打過仗的人,為了逃避內戰,懷著一顆愛國之心,也是唯一留在大陸的人,另外,張治中也是對愛情的忠誠,1909年,根據當地洪張兩姓聯姻的習俗,與洪希厚結婚,之後兩人同甘共苦,共度餘生。

張治中建國後,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並於一九六九年四月在北京逝世,

六、錢大鈞,和劉峙一樣愛財,但結果比劉峙好,1950年到臺灣省後歷任各職,曾任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1982年錢大鈞因肝癌在臺北去世。

七、蔣鼎文,軍閥混戰時以「飛將軍」而聲名遠揚,不僅是老蔣的「五虎將軍」之一,還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但這人濫賭,1947年旅居美國,後遊歷歐洲十個國家,福州解放後,蔣鼎文前往臺北,再以陸軍二級上將的身份退役,設立基金,對同胞有一定貢獻。

八世陳繼承,是八大金剛中最普通的一位,到臺後,1952年退伍,後任招商局顧問等職務,1971年病逝臺北,其墓碑是老蔣親筆題寫的。

相關焦點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八大金剛第一個是何應欽,是貴州小軍閥出身,祖上曾經商,同盟會員,看準時機,擔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擔任蔣軍二把手,活躍在國軍高層。他曾奉蔣之命籤訂《塘沽協定》,背負歷史的罵名,但何應欽確實親日卻不倒向日本,這是最後的底線。至於我們黨,何應欽一生反對共產主義,一直到死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他對我們黨是極其仇視的。
  • 老蔣的「八大金剛」結局怎麼樣?其中1人留在大陸,7人去了臺灣
    蔣介石身邊曾有8個心腹手下,他們曾被人稱為「八大金剛」。國民政府掌權時,他們位高權重,為蔣介石做了不少工作。解放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帶人逃離大陸,他身邊的八大金剛,有7個人去了臺灣,還有1個人留在了大陸,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不過1921年,何應欽卻在貴州的內鬥中失敗,險些被人暗殺,在家賦閒半年後才重新出山。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的命令成立黃埔軍校。
  • 軍統「四大金剛」: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
    軍統是國民黨的情報組織,提到軍統,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戴笠,戴笠也是軍統最神秘的特工頭子。抗戰時期,有一部分中國人選擇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戴笠對這部分人深惡痛絕,時不時會設計除掉他們。戴笠身邊就有四位深得戴笠信任的殺手,他們被稱為軍統「四大金剛」,這四人分別是陳恭澍、趙理君、沈醉與王天木。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曾經的軍統也灰飛煙滅,軍統的「四大金剛」也有不同的結局:一個被槍決,兩個跑到臺灣,還有一個留在大陸。
  • 蔣介石敗退後,手下八大金剛過得怎麼樣,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結局?
    說到民國時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蔣介石了。他逆歷史長河,想要重新登上帝位,卻沒過幾個月就被趕下臺來,他妻妾成群,兒女無數,最後卻大多流落他鄉。而他手下有一群人,他們由蔣介石一手提拔而上,最後都成為了軍統之中大有名氣的存在。
  • 蔣介石的五虎將和八金剛
    國軍一級上將,他一直是蔣介石的親信心腹。保定軍校畢業,炮兵出身,從北伐開始就一直跟隨蔣介石,並且在戰爭中不斷立功,職務也越來越大,抗日戰爭開始時就已經是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最終官至臺灣政府主席,國民黨副總裁,一直有小委員長之稱。忠將顧祝同!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中國人讀史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情懷,喜歡用數字串聯歷史事件和人物,諸如春秋五霸、曹操五子良將、劉備五虎將等等,雖然這些說法更多的存在於民間讀史之中,仍然可以看出中國人讀史喜歡用數字串聯的情懷,即便歷史事件之間並不會有太大的聯繫或客觀存在,人們仍然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總結歸納
  • 蔣介石的侍從室有三個處與侍衛長室、參事室,他們的首任長官是誰
    錢大鈞侍一處主任錢大鈞,江蘇吳縣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同時也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早年參加反清倒袁,早年參加反清倒袁,後在軍閥混戰中為蔣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曾經擔任過曾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中央評議委員、「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戰略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臺北市私立戲劇學校董事長等職。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曾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臺灣?
    西康被劃掉後,蔣介石只能在海南和臺灣兩省做二選一。這兩個省份都有海峽相隔,可以選擇作為死守地,可佔地利的優勢。那為什麼蔣介石最後選擇了臺灣呢? 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臺灣海峽遠遠寬於瓊州海峽,而且孤懸海外,有天險可守。當時解放軍軍事能力比較單一,陸軍雖然強大,但卻沒有強大的海空軍。這樣,臺灣海峽無疑給解放臺灣增加了難度,而海南離大陸則太近。 同時,臺灣北有日本,東有關島,南有菲律賓,都有美國勢力,利於美、臺協防。而海南周邊的國家多為英法屬地,協防難度很大。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 戴笠的八大金剛都是誰?誰的結局最好?
    由於這個小組最初只有十個人,所以被稱為「十人團」。 不過,這十人團裡的成員有的來了,有的去了,來來去去之間,人員組成並不固定,止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數都保持十個人不變。 這些人中,比較突出的是鄭錫麟、、王天木、唐縱、張炎元、黃雍、周偉龍、馬策、梁乾喬、徐亮、胡天秋等。
  • 軍統四大金剛都有誰?他們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上期我們說完了軍統的建立和衰敗不少人留言讓小諜去介紹軍統的八大金剛而且呼聲很高那這期我們去找八大金剛玩一玩!而且軍統內部從來沒有八大金剛一說真·八大金剛還得去問問座山雕和楊子榮那是威虎山的事情那這個軍統八大金剛的「謠言」是從哪傳出來的呢?
  • 49年戰敗,蔣介石離開大陸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蔣介石撤回臺灣時,對於失敗的原因,全部歸咎在了自己的下屬身上,堅決認為當年自己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對的,於是對毛人鳳說道:國民黨戰敗,楊虎城要負全責。毛人鳳立馬心領神會。
  • 蔣介石逃到臺灣就萬事大吉了嗎實際上臺灣不保他還有一條退路
    然而,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就算逃到了臺灣,也未必安全,因此,蔣介石還留了一條退路。 蔣介石偷運大批金銀、外匯和文物到臺灣的消息已被外界獲知。人們判斷蔣介石率領殘部要逃往臺灣。3月15日,新華社播發《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時評,義正辭嚴地指出:」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美帝國主義對臺灣或任何中國領土的非法侵犯,同樣亦絕對不能容忍國民黨反動派把臺灣作為最後掙扎的根據地。」
  • 假若臺灣守不住,蔣介石將會流亡到哪裡,答案讓人出乎意料
    解放軍如此迅速擊潰長江防線,這讓蔣介石大吃一驚。雖然此後蔣介石多次企圖挽救頹勢,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1949年12月9日,蔣介石從四川鳳凰山機場逃離了大陸。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這個張其昀不是一般人,他是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親自舉薦的人才,同時又是蔣介石的寧波同鄉,又是專家學者,人稱其「陳布雷第二」,蔣介石對其非常信任。,島上的物產資源豐富,糧食儲備能夠滿足200萬撤退官兵及家屬的需求;2、臺灣島與大陸之間有一條100多公裡的「天塹」——臺灣海峽,因為當時我軍尚沒有空軍和海軍,所以張其昀表示,臺灣島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臺灣島自從1895年被日本人侵佔了之後,島內經濟基本與大陸隔離,自成一體,交通相對便利,工業上有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基礎
  • 逃離大陸前,蔣介石下的最後一道命令
    人們無法體會蔣介石當年敗走大陸時的心情,但從他離開大陸前下的最後一道命令看,蔣介石毫無疑問是懷著憤怒之情離開的。「炮轟劉文輝公館。」這是蔣介石乘飛機去臺灣前,在飛機上給西南行政長官胡宗南下的命令,也是他在大陸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
  • 蔣介石的五虎將,四個逃到臺灣,一個留在大陸,他們的結局如何?
    其實這些人各有各的本領。有的打仗厲害,有的管理軍隊厲害,也有的因為老蔣太信任所以受到了老蔣的重用。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老將的五虎上將都有誰。 第一位「幹將」陳誠。老蔣的心腹愛將。他追隨老蔣的時間比較早,早在黃埔時期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因為得到了老將的信任被重用。後來國軍敗退到臺灣以後,陳誠還受到了重用。1965年在臺灣去世。
  • 34年前,他突然駕駛戰機從臺灣飛向大陸,最後結局如何
    在抗戰之後,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帶著自己的手下,逃到了臺灣,至此大部分人都留在了臺灣,但那些從大陸去臺灣的人卻非常思念自己的故土。34年前,曾經有一位男子,突然駕駛飛機從臺灣飛往大陸,只為回到故土看一眼,那麼,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了呢?王錫爵出生於四川,他從小在國民黨軍校接受訓練,成為了一位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