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戰敗,蔣介石離開大陸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2020-12-21 騰訊網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記載著很多的王朝。存活久的便是興盛的王朝,但也有僅僅幾年的。但是在近代史裡,王朝統治被推翻後,剩下的就只有兩派相互爭鬥了。

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蔣介石撤回臺灣時,對於失敗的原因,全部歸咎在了自己的下屬身上,堅決認為當年自己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對的,於是對毛人鳳說道:國民黨戰敗,楊虎城要負全責。毛人鳳立馬心領神會。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在成都鳳凰山機場,乘坐中美號專機離開大陸,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衣復恩,蔣介石專機機長曾回憶說:蔣介石離開大陸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三年後,我會回來。」

但是誰曾想直到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介石就再也沒有再踏入祖國一步,一直在臺灣呆到老死,這句話後來還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笑話。

相關焦點

  • 逃離大陸前,蔣介石下的最後一道命令
    人們無法體會蔣介石當年敗走大陸時的心情,但從他離開大陸前下的最後一道命令看,蔣介石毫無疑問是懷著憤怒之情離開的。「炮轟劉文輝公館。」這是蔣介石乘飛機去臺灣前,在飛機上給西南行政長官胡宗南下的命令,也是他在大陸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
  • 1954年5月,蔣介石離開溫州南麂島再沒有回大陸
    蔣介石最後離開浙江的時間,過去有兩種說法,一是說: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後回到浙江奉化縣溪口老家,直至4月25日離開,在寧海海邊登上「太康」號兵艦,從此再沒有登臨浙江。二是說:1950年4月28日,蔣介石又一次踏上舟山的土地,這是他一年內(指1949年5月7日至1950年4月28日)第四次到舟山,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踏上浙江地域。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夠準確。根據史料記載,1949年10月30日磐安縣解放,從而宣告浙江大陸全部獲得解放。但此後,至1955年2月,浙江沿海仍有眾多島嶼被國民黨殘部佔據。
  • 蔣介石撤離大陸時說了一句話,李宗仁回憶錄中曾提及
    蔣介石大發雷霆,「我並不是要離開。我之願下野,不是因為解放軍,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系,我們是被內部某個派系搞垮的!」說完,他憤然離開。留下的李宗仁顯得非常尷尬,在座的都知道,老蔣說的是桂系。因為幾十年來,蔣桂之間一直衝突不斷。蔣介石的確不想離開,可形勢比人強,由不得他繼續身居高位。文告公開發布後,司徒雷登的顧問傅涇波打電話給李宗仁,請他用適當的形式及時「勸告」蔣介石。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到:「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竟如此重要?
    並且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和侵略者對抗,國家當中同樣有兩股勢力在產生著小摩擦,在抗戰終於取得勝利後,國共兩黨再次爆發的內戰,最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敗退臺灣。之後再未返回大陸,而蔣介石晚年的時候,曾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此人不死,大陸不丟」,這個人是誰呢?會如此重要?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這座神社被叫做中正神社,是日本戰敗後日本人為了感謝蔣介石政權「以德報怨」專門建立的,位於日本愛知縣幸田町。除了懸掛有「中正神社」幾個大字,把蔣介石當「神」一樣供起來之外,還有這樣的碑文內容: 本社是為了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建立的神社。
  • 蔣介石孫子臨死前回老家溪口探親,臨走前說的話讓人感慨
    隨著解放戰爭的持續進行,共產黨人不斷解放全國各地,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這是蔣介石在家鄉溪口最後一段時光,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他自己深知大陸待不下去了,在這段日子裡,慰問親人、祭拜祖先親人、飽覽祖國河山成為了他的日常活動。
  • 蔣介石孫子來大陸探親,在祖母墓前哭著說了五字,令人感慨
    就我們大家而言,年少時志趣相投,可到了年老時愈加覺得家鄉情意濃烈,說到底也只有家鄉才是最後的歸宿。回首中國歷史,有太多的人因戰爭等原因而流離失所,這也引發了太多的悲劇和遺憾。在距我們最近、規模最大的一次「離鄉運動」中,當屬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民政府在臺灣遷移運動中的失利。國民政府以輿論需要和政治需要為由,強迫並劫持了大量的官吏、人才、軍隊離開大陸。
  • 蔣介石後代為啥最牽掛大陸這所房子?晚年一句話道出心酸
    婚後1個月,他們的媒人馮介文從蘇州來上海看望蔣介石夫婦,帶來了一個6歲的男孩。「小男孩很可愛,臉瘦長,身材纖弱,有雙細黑的眼睛和漂亮的面孔。」陳潔如晚年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蔣介石抱起來他,讓他喊陳潔如媽:「這是你的新媽媽。」
  • 24年前,蔣介石的孫子回溪口祭祖,返程前說了一句話令人感慨不已
    先是安排湯恩伯把銀行的金條和銀元裝船運往臺灣,接著又著手布置長江防線,妄圖和我軍做最後一搏。 4月25日這天,老蔣無限眷戀地離開了溪口,撤往臺灣。臨行前,族人紛紛前來送行,有人問道:「總統,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呀?」蔣介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了三根手指,眾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蔣介石也沒有做解釋。
  • 1949年蔣介石在故鄉拜遍所有重要寺廟,打算戰敗即去五臺山修行
    1949年春節前夕,蔣介石再次回到故鄉。27年前的1922年,第一次被逼下野回到家鄉時,雪竇寺方丈朗清曾為蔣佔得卦文——「飛龍在淵,騰驤在望」。朗清告訴悶悶不樂的蔣介石,此卦大吉,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蔣介石曾經對孫子說:我們終究要回大陸去的。就算爺爺回不去,你也要回去的。 自從敗退臺灣以後,蔣介石就一直籌劃反攻大陸。該計劃從1961年到1972年積極籌劃,最後並沒有實行。 其實,稍微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反攻大陸會成功。 李彌曾經說過:依靠臺灣那麼點大的地方,想要反攻大陸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為什麼不贊成從金三角撤軍?就是因為臺灣太小。用1個省去對付大陸30多個省,想要打贏是無稽之談。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從成都遷往臺北。蔣介石曾經對孫子說:我們終究要回大陸去的。就算爺爺回不去,你也要回去的。
  • 武漢淪陷的最後時刻,蔣介石才離開,他在想什麼,遭遇了哪些危機
    上文我們說到,武漢大撤退的最後時間為:10月24日。這一天,日軍第六師團的前鋒已經迫近了武漢漢口地區。然而蔣介石沒走,宋慶齡也沒走。如此危機的時刻,他在想什麼呢?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要面子,別人不催他走,他就不走。
  •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次閱兵,一個徵兆預示國民黨氣數已盡
    蔣介石喜歡搞閱兵式,一則可以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二則可以凸顯領袖地位,有利於搞個人崇拜,所以,從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到病逝臺灣的漫長歲月裡,擔任閱兵式的大閱官一直是蔣介石生活的一部分
  • 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打開他的公文包,看了一眼後淚流滿面
    後來又爆發了抗日戰爭,慘遭日本的屠殺,雖然最後贏得了勝利,但是也損失了很多。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人被趕回老家,中國人歡呼喝彩,慶祝抗日勝利。 國民黨最終被打敗,蔣介石帶著他的部隊,退到了臺灣,還想要捲土重來,不過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蔣介石戰敗之後,就一直在臺灣,到死都沒有再回大陸。
  • 蔣介石在大陸掌權期間,國民政府出了多少位行政院長?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蔣介石從1928年掌權後,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國民政府首腦,那麼在大陸的這段時期國民政府出了多少位行政院長呢?這個職務類似總理一職,在國軍中地位不凡,那麼,從蔣介石真正掌權開始,到底什麼人擔任過這個職務?
  • 蔣介石的孫子回溪口,買票進入不搞特殊,臨走說的兩句話令人感慨
    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這是蔣介石在家鄉的最後一段時光。蔣介石已經有了預感,大陸是無法繼續待下去了,於是在家鄉的最後一段時間裡,慰問族人、祭拜祖先親人、飽覽家鄉風景等成為日常生活主要內容。4月25日,蔣介石離開了家鄉。
  • 蔣介石為何軟禁張學良54年?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原因!
    說到蔣介石最放心不下的人,可能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宋美齡。其實在蔣介石去世的遺囑裡,蔣介石並沒有提及到關於宋美齡任何的事情,所以這也是宋美齡的心被傷以後,真正去美國的原因。在蔣介石的遺囑裡,大部分都是提及國民黨內部的事宜,所以說蔣介石更關心的是他的事業。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曾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臺灣?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渡江戰役,突破長江防線,到了當年9月,解放軍已經解放了湖北、湖南等地。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退守,頂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島。 其實,蔣介石的確有三個備選地點,準備孤注一擲,頑強退守。
  • 蔣介石逃亡前伸出三根手指,代表的啥意思?多年後發現才看懂!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逃到臺灣。此前,他已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防衛總司令部總司令,並命他先到臺灣,負責地方防衛。但是蔣介石實際上對他並不放心。據稱,他抵達臺灣後,堅決不入港,而是讓蔣經國打電話給孫立人,得到孫立人的回音後,才放心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