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佔據絕對優勢,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支持,因此老蔣信心滿滿,豪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解放戰爭的第一年,國軍的確在戰場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從第二年後就開始走下坡路,第三年更是兵敗如山倒。淮海戰役慘敗之後,老蔣的嫡系精銳幾乎損失殆盡,他也徹底失去了繼續和我軍爭鬥的資本。
軍事上的失利就已經足夠令老蔣扎心了,但桂系又在此時在他背後捅了一刀,白崇禧聯合李品仙等人聯名通電,逼迫老蔣下野。一時間,牆倒眾人推,老蔣無奈之下,只得由前臺退到了幕後。他在老家溪口安裝了大功率電臺,對手下親信將領進行遙控指揮。先是安排湯恩伯把銀行的金條和銀元裝船運往臺灣,接著又著手布置長江防線,妄圖和我軍做最後一搏。
從1949年1月21日到4月25日,老蔣在溪口老家呆了三個月零四天。這期間,他除了安排撤退事宜外,還舉行了祭祖和掃墓等活動。4月25日這天,老蔣無限眷戀地離開了溪口,撤往臺灣。臨行前,族人紛紛前來送行,有人問道:「總統,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呀?」蔣介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了三根手指,眾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蔣介石也沒有做解釋。
蔣介石這次離開老家後,再也沒能回來過,1975年4月,他在臺灣病逝。臨終前留下遺願,將來回葬大陸老家,時至今日,他的棺槨仍在臺灣慈湖蔣家寢陵安放,沒有入土。退往臺灣後,蔣介石和蔣經國再也沒能回到故鄉探望,多年之後,他們的這個願望被蔣介石最疼愛的孫子蔣孝勇給實現了。蔣孝勇是蔣經國的第五子,出生於上海,當時國軍已經走下坡路了,不到兩歲他就被父親帶到了臺灣生活。
蔣介石和宋美齡對蔣孝勇十分疼愛,讀完小學和初中後,蔣介石親自安排他進入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受訓,為他將來掌軍做準備。蔣孝勇在軍校的表現十分出色,許多科目的成績都名列前茅。但可惜的是他在一次野外拉練中腳部受了重傷,無奈只能退學。後來,在蔣介石的安排下,蔣孝勇進入臺灣大學政治系學習。但不知什麼原因,蔣經國掌權後沒讓蔣孝勇從政,而是安排他進入了商業領域。
蔣經國去世後,蔣家人失去了依靠,蔣孝勇也受到了排擠,在臺灣無法立足,被迫帶著妻兒遠赴加拿大生活。1996年48歲的蔣孝勇被查出食道癌晚期,自知時日不多的他決心回溪口祭祖、掃墓。這年夏天,蔣孝勇在妻兒的陪伴下經香港回到了大陸。8月2日,蔣孝勇一家五口人來到了溪口鎮,他們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而是像普通的遊客一樣每人花了30元買了門票,然後進入溪口蔣氏故居豐鎬房裡開始「參觀」。
「溪口豐鎬房燈火闌珊,念親恩,思故鄉……」「在彌留之際,他留下遺願,想要歸葬大陸,葬在母親身旁」,聽導遊向遊客介紹蔣介石、蔣經國及其家人的種種典故時,蔣孝勇熱淚盈眶,感觸頗深。休息之後,他又帶著妻兒去祭拜了曾祖母王採玉。「參觀」結束後,蔣孝勇對大陸方面的陪同人員表達了真切的謝意,並說道:「蔣家人永遠是中國人,永遠是炎黃子孫的後代!」這句話令在場的人感慨不已。4個月後,蔣孝勇因病在臺灣去世,享年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