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公社微信號:chuangkegongshe
又一家昔日「網紅」餐廳悄然倒閉。
12月16日,一茶一坐官微發布了「關於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預付卡退卡公告」。
公告表示,由於一茶一坐出現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問題,為維護消費權益,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在虹口區商務委員會監督下,委託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展開一茶一坐預付卡退卡工作。
一茶一坐來自中國臺灣,是一家連鎖品牌餐飲。2002年,其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中國大陸第一家店,此後一度在中國大陸的23個城市地標商圈開設近百家門店。
4月中旬,據新京報報導,彼時一茶一坐上海門店已關閉近50%,僅剩七寶萬科店、仲盛世界商城店等8家門店正常營業。12月19日,記者搜索美團APP發現,美團共收錄上海17家一茶一坐餐廳,均顯示歇業關閉,包含上述8家餐廳。
對於上海門店接連出現的倒閉潮,七寶萬科店店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家店平時生意也一般,疫情期間店裡生意不好,拖欠物業多項錢款不得不閉店。」
此外,今年上半年,一茶一坐運營方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高層也接連離職,據天眼查顯示,3月30日,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林盛智退出,變更為沈芳羽;同日,董事吳嘉林、馬曉星以及監事曹斌退出。
目前,預付卡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但品牌方面至今未公開其大規模閉店背後的原因。
全國大面積關店,
蘇州、無錫僅剩部分加盟店
根據網絡上的加盟招商信息,一茶一坐在全國共有門店超過200家。
據央視財經報導,一茶一坐的直營店目前基本均已關門。而蘇州、無錫的幾家門店為加盟店,目前還在正常營業,但門店已經不再接受使用會員卡餘額進行消費。此外,一茶一坐總部普遍存在拖欠加盟商款項的問題。
江蘇蘇州某一茶一坐門店負責人透露:「據說有很多的債務問題好像應該還沒有了清,所以現在資金他們跟我說一直被銀行凍結著,所以我也跟他結不到錢。我4月份到11月,包括到今天,之前的會員卡的錢一分都沒結到。 」
圖自大眾點評
記者根據退款公告的步驟,填寫相關信息後,即可提交退款申請。然而,退卡工作委託方的相關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雖然能提交申請,但企業很難全額退還儲值。
上海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工作人員表示:「一茶一坐公司預付款餘額還有一千多萬,但企業沒有那麼多錢,現在也只有幾十萬退給消費者,到底最後退多少是要看多少人申請總金額,按比例退給大家。 」
曾為初代網紅餐飲品牌
一茶一坐誕生於中國臺灣,主打臺式菜系,2002年,首家一茶一坐開在上海新天地。資料顯示,當時,一茶一坐創始人陳定宗與中國臺灣旺旺集團各持50%股份,各投入105萬美元。
一位餐飲業從業者告訴記者,一茶一坐剛起步時,可以說是領風氣之先。當時,它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餐飲」與「小餐飲」之間,開闢了正餐、下午茶,中國茶、西式甜品兼有的中西合璧休閒餐飲模式,打破了不同餐飲業態之間的邊界,受到都市白領、學生族的青睞。
一茶一坐曾是年輕人喜愛的聚會場所,現年35歲的程先生回憶起學生時代在一茶一坐用餐時的場景:「紅豆雪花冰、牛奶冰沙堆得像小山一樣,那時候街上沒有那麼多咖啡館,夏天想吃冷飲了,來到一茶一坐,大家能坐下一起聊天。」
市場的積極反饋讓一茶一坐開始了擴張之旅。
天眼查信息顯示,從2005到至2015年,一茶一坐共進行了4輪融資,分別在2005年、2006年、2008年、2015年融資1400萬美元、1068萬美元、2300萬美元、1400萬美元,共計6168萬美元,領投機構有IDG資本、GGV紀源資本、SMI等。
以「多數直營、少數加盟」的經營模式,一茶一坐在資本的助力下進駐北京、杭州、武漢等23個城市,高光期間曾開出上百家門店。
2011年,時任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的林盛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預計,公司三年內會實現上市。
然而,近年來一茶一坐的輿論不斷。據此前媒體報導,一茶一坐進入大陸市場後,持續虧損至2009年,且多次爆發加盟風波。
其中2008年、2009年多個加盟商對一茶一坐提起訴訟,稱加盟時遭欺詐,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而在2016年,一茶一坐武漢加盟商發放儲值卡後「跑路」,當時公司總部回應稱是「加盟商私發未經總部同意的儲值卡。」另據2017年的報導,一茶一坐CEO林盛智承認,由於定位不清,沒有切中消費者需求,決策失誤影響盈利,因此不得不關閉逾五成的門店。
老牌餐飲品牌沒落背後
記者注意到,一茶一坐運營方為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自身風險達276條,周邊風險達144條,預警提醒達33條。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沈芳羽的限制消費令已達38條。
「一茶一坐最初出來時品牌是很時尚的,代表著臺式的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它在早年能夠迅速打開市場、布局全國的原因。」北京財貿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告訴記者,餐飲行業更新和發展速度非常快,新式餐飲品牌不斷湧現,這種停留在十年前的審美和消費,勢必導致品牌影響力弱化。「如今的一線商場早已看不見一茶一坐餐廳,與其說是疫情導致,不如說這個品牌早已沒落。」
過去一段時間,受疫情影響,海內外餐飲企業均遭受重創。此前,日本連鎖餐廳吉野家的母公司吉野家控股即宣布,將在2021年2月前關閉全球150家門店,其中100家為日本本土門店,50家為海外門店。據稱,此次關店首要考慮的,是由於疫情現狀而不得不暫停營業或產生虧損的店鋪,這部分門店的數量已佔到所有門店的5%之多。
此外,一些餐飲企業也開始向資本借力。曾對外界宣稱「永不上市」的西貝就在本月初表示其確實正在籌備上市,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尚未敲定。
賴陽分析認為,「一些沒落的餐廳品牌,在疫情下,現金流斷裂又無融資能力,就會直接加速這些餐飲的倒閉,疫情成為壓倒這些品牌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一些強勢餐飲品牌,不僅有較強的資金流或融資能力能夠度過疫情危機,疫情緩和之後變得更加強大,也會吞噬和佔領這些倒閉品牌讓出的市場份額。
隨著今年大規模的閉店和退卡,一茶一坐倒閉似乎已成定局。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將使得餐飲業出現新一輪洗牌,目前,洗牌的現象似乎已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