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小米正走上增長的快車道。
5月26日,小米集團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收入達到769億元,同比增長54.7%,為上市以來歷史新高。更突破市場想像的是,小米經調整淨利潤高達61億元,同比增長163.8%,也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小米集團業績創出新高。
同日上午,小米集團宣布了另一個好消息——歷時四個月,小米勝訴美國政府。美國法院解除對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正式撤銷了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小米證券的全部限制。
受到雙重利好的影響,5月27日,港股小米集團高開4%,報收29.1港元每股,市值為7335.01億港元。
小米業績爆發的背後,是其堅持以技術立業,願意慢下來穩步布局「手機X AIoT」戰略帶來的增長效應。
從2018年起,小米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 AIoT(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概念,2020年8月16日,又將小米下個十年的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X AIoT」(可以理解為由AI技術加持的智能設備),並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決心要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進階。
事實證明,小米的這個戰略選擇是對的。在核心技術的創新驅動下,小米手機份額強勁增長,在高端手機市場持續突破,AIoT也成為國內領軍角色,各項業務加速協同增長
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小米開始進入增長快車道,迎來發展新階段。
營收加速背後的三大引擎
Q1財報的發布,小米再一次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業績增長能力。根據財報數據,手機業務、IoT業務與網際網路業務三大支柱全面飆升,託起了小米亮眼的財報。
如今,在美國打壓之下,部分手機廠商受挫,行業格局迎來調整期和紅利期,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更加激烈,小米抓住機遇越戰越勇。據Canalys統計,2021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7成,穩坐全球第三這把交椅。在營收方面,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以515億元收入成為主力,同比了增長69.8%。
▲2021年Q1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來自Canalys。
曾有人對推出Redmi獨立的「雙品牌策略」提出過質疑,但在上季度,小米品牌的高端手機大突破,推出了小米11 Pro、11 Ultra、摺疊屏MIX新品手機,在高端手機市場站穩腳跟,份額大大提升。而Redmi品牌則專注性價比,為用戶提供了多樣選擇。
市場用銷量認可了小米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小米11系列在上市4個多月時間裡,出貨量已突破300萬,而Redmi K40系列在短短23天時間內便賣出100萬臺,高端產品與極致性價兩邊開花。無疑,「雙品牌策略」是一步好棋。
除手機外,小米生態鏈的表現也十分出色。當下的行業競爭與過去的「一招鮮,吃遍天」不同,不能僅靠手機產品來佔領市場,更要靠一個智能互聯互通的生態來競爭。
早在2013年,小米便開始朝智能硬體與物聯網方向布局,開啟了小米生態鏈計劃。經過8年的打磨,小米IoT平臺產品矩陣已全方位涵蓋起居住行智能生活。
如今,IoT業務已成為小米業績的第二增長極,一季度的收入為182億元。其中,小米的智能電視在國內出貨量連續九個季度第一。在其他智能產品上,小米的表現同樣不俗。根據IDC報告,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空氣淨化器、智能門鎖產品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在出貨量的強勁帶動下,小米MIUI月活用戶數持續增長至4.25億。坐擁4億流量,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吸金效應顯著增強,更是小米三大支柱業務中的「利潤牛」。
數據顯示,一季度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貢獻了66億元營收,毛利率為72.4%,產生的毛利為47.78億元,約佔一季度總毛利的34%。也就是說,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以不到一成的營收,貢獻了超過三成的利潤。可想而知,小米的商業化變現能力同樣不可小覷。
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主要廣告業務為主,在服務好小米用戶的同時,藉助生態與流量優勢,打通價值變現之路。一季度,廣告業務憑藉以39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6.3%,創造單季度歷史新高。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早兩年間,有些人不解小米為何在產品更新上似乎總比別人「慢一拍」,有網友回答,「因為小米追求的是穩紮穩打的發展」。
這的確是小米一直以來的風格,從不盲目追求快。在小米堅持的「三大鐵律」中,「技術為本為本」是排在首位的,小米願意沉下心來做技術和創新。經年累月的研發實力逐步釋放,令小米迎來質的飛躍,使之成為支持小米業績爆發的內核。
小米的AIoT如今已是國內領先地位,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為先鋒的背後是小米自2014年起對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投入與布局。
▲小米集團今年一季度AIoT業務發展情況。
雷軍曾回憶:「那個時候只是看到趨勢,而IoT成為真正的現實至少還需要5年或是8年,我們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複製100個小小米,提前布局IoT。」
小米開發了UWB等技術,並建成全球最大消費級IoT物聯網平臺。自2019年開始,小米逐步加碼對「手機XAIoT」戰略布局,並表示花5年時間投入500億,從IoT向到AIoT進階。而在組織架構上,為了讓手機和AIoT業務更好的融合,還專門成立新的戰略部門。
歷經7年對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小米的先發優勢盡顯。如今,小米「手機X AIoT」戰略效應持續擴大,在小米生態內,AIoT互聯互通重點品類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用戶體驗到小米萬物互聯。目前,小米AIoT平臺連接IoT設備數達到3.51億。在萬物智聯這個未來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發展趨勢中,小米已經打好了根基。
小米一步一個腳印發展,也能在Q1財報中海外市場的爆發中體現出來。
數據顯示,小米是歐洲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市佔率為22.7%,出貨量同比增長85.1%,首次超過蘋果,排名第二。其中,在東歐連續兩個季度排名第一。放眼全球,一季度小米在62個國家和地區市佔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
早在2014年,小米便已開始布局海外業務。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中,小米一邊專注性價比,一邊發力線下,逐漸在海外打出一片江山。在俄羅斯、西班牙等地已經拿下頭把交椅。
在境外業務廣度拓展的同時,小米也持續優化境外市場渠道建設。如今小米已與全球超過150個運營商渠道(包括運營商子網)建立合作。
小米堅持優化渠道建設,終突破歐洲的運營商渠道,成為了小米這一次打破歐洲市場格局,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國內,小米的線下零售業務也曾受到過阻礙。此前,小米零售店從2016年51家發展至2019年的630家,用了整整3年時間。儘管發展速度較慢,但小米沒有放棄。事情在2020年出現了轉機,在小米提出要加速下沉市場布局,經過半年時間,小米之家數量已達到5000家,覆蓋60%的縣級市場。
近日,小米宣布要在鄉鎮市場開10000家小米之家,線上線下信息透明,讓鄉鎮用戶能夠像線上用戶一樣,享受到電商市場同價格、同品質、同體驗的好產品。這是小米線下零售渠道探索的一個新階段,也符合小米的長期發展利益。
但有一件事,小米從來都不慢,那就是在研發的投入上。根據Q1數據,小米的研發投入達人民幣30億元,同比增長61.0%。因為技術是驅動各業務高速增長的核心,投入必須要跟上。
從前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走的每一步抱著敬畏之心,並不急於求成。也正是這十年磨一劍的耐心與毅力,才成就了小米在新十年起點上業績加速增長。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首發,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商務、內容合作,請聯繫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
▶無冕財經現已覆蓋今日頭條、搜狐財經、網易財經、鳳凰新聞、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號、新浪微博、UC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雪球號、螞蟻財富號等平臺。
都到這裡啦,麻煩點個「在看」再走,這樣才不會漏掉無冕財經更多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