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業績爆發,小米的「快慢之道」蛻變 || 深度

2022-01-10 無冕財經

十年磨一劍,小米正走上增長的快車道。

5月26日,小米集團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收入達到769億元,同比增長54.7%,為上市以來歷史新高。更突破市場想像的是,小米經調整淨利潤高達61億元,同比增長163.8%,也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小米集團業績創出新高。

同日上午,小米集團宣布了另一個好消息——歷時四個月,小米勝訴美國政府。美國法院解除對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正式撤銷了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小米證券的全部限制。

受到雙重利好的影響,5月27日,港股小米集團高開4%,報收29.1港元每股,市值為7335.01億港元。

小米業績爆發的背後,是其堅持以技術立業,願意慢下來穩步布局「手機X AIoT」戰略帶來的增長效應

從2018年起,小米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 AIoT(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概念,2020年8月16日,又將小米下個十年的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X AIoT」(可以理解為由AI技術加持的智能設備),並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決心要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進階。

事實證明,小米的這個戰略選擇是對的。在核心技術的創新驅動下,小米手機份額強勁增長,在高端手機市場持續突破,AIoT也成為國內領軍角色,各項業務加速協同增長

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小米開始進入增長快車道,迎來發展新階段。

 營收加速背後的三大引擎

Q1財報的發布,小米再一次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業績增長能力。根據財報數據,手機業務、IoT業務與網際網路業務三大支柱全面飆升,託起了小米亮眼的財報。

如今,在美國打壓之下,部分手機廠商受挫,行業格局迎來調整期和紅利期,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更加激烈,小米抓住機遇越戰越勇。據Canalys統計,2021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7成,穩坐全球第三這把交椅。在營收方面,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以515億元收入成為主力,同比了增長69.8%

▲2021年Q1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來自Canalys。

曾有人對推出Redmi獨立的「雙品牌策略」提出過質疑,但在上季度,小米品牌的高端手機大突破,推出了小米11 Pro、11 Ultra、摺疊屏MIX新品手機,在高端手機市場站穩腳跟,份額大大提升。而Redmi品牌則專注性價比,為用戶提供了多樣選擇。

市場用銷量認可了小米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小米11系列在上市4個多月時間裡,出貨量已突破300萬,而Redmi K40系列在短短23天時間內便賣出100萬臺,高端產品與極致性價兩邊開花。無疑,「雙品牌策略」是一步好棋。

除手機外,小米生態鏈的表現也十分出色。當下的行業競爭與過去的「一招鮮,吃遍天」不同,不能僅靠手機產品來佔領市場,更要靠一個智能互聯互通的生態來競爭。

早在2013年,小米便開始朝智能硬體與物聯網方向布局,開啟了小米生態鏈計劃。經過8年的打磨,小米IoT平臺產品矩陣已全方位涵蓋起居住行智能生活。

如今,IoT業務已成為小米業績的第二增長極,一季度的收入為182億元。其中,小米的智能電視在國內出貨量連續九個季度第一。在其他智能產品上,小米的表現同樣不俗。根據IDC報告,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空氣淨化器、智能門鎖產品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在出貨量的強勁帶動下,小米MIUI月活用戶數持續增長至4.25億。坐擁4億流量,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吸金效應顯著增強,更是小米三大支柱業務中的「利潤牛」。

數據顯示,一季度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貢獻了66億元營收,毛利率為72.4%,產生的毛利為47.78億元,約佔一季度總毛利的34%。也就是說,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以不到一成的營收,貢獻了超過三成的利潤。可想而知,小米的商業化變現能力同樣不可小覷。

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主要廣告業務為主,在服務好小米用戶的同時,藉助生態與流量優勢,打通價值變現之路。一季度,廣告業務憑藉以39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6.3%,創造單季度歷史新高。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早兩年間,有些人不解小米為何在產品更新上似乎總比別人「慢一拍」,有網友回答,「因為小米追求的是穩紮穩打的發展」。

這的確是小米一直以來的風格,從不盲目追求快。在小米堅持的「三大鐵律」中,「技術為本為本」是排在首位的,小米願意沉下心來做技術和創新。經年累月的研發實力逐步釋放,令小米迎來質的飛躍,使之成為支持小米業績爆發的內核。

小米的AIoT如今已是國內領先地位,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為先鋒的背後是小米自2014年起對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投入與布局。

▲小米集團今年一季度AIoT業務發展情況。

雷軍曾回憶:「那個時候只是看到趨勢,而IoT成為真正的現實至少還需要5年或是8年,我們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複製100個小小米,提前布局IoT。」

小米開發了UWB等技術,並建成全球最大消費級IoT物聯網平臺。自2019年開始,小米逐步加碼對「手機XAIoT」戰略布局,並表示花5年時間投入500億,從IoT向到AIoT進階。而在組織架構上,為了讓手機和AIoT業務更好的融合,還專門成立新的戰略部門。

歷經7年對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小米的先發優勢盡顯。如今,小米「手機X AIoT」戰略效應持續擴大,在小米生態內,AIoT互聯互通重點品類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用戶體驗到小米萬物互聯。目前,小米AIoT平臺連接IoT設備數達到3.51億。在萬物智聯這個未來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發展趨勢中,小米已經打好了根基。

小米一步一個腳印發展,也能在Q1財報中海外市場的爆發中體現出來。

數據顯示,小米是歐洲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市佔率為22.7%,出貨量同比增長85.1%,首次超過蘋果,排名第二。其中,在東歐連續兩個季度排名第一。放眼全球,一季度小米在62個國家和地區市佔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

早在2014年,小米便已開始布局海外業務。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中,小米一邊專注性價比,一邊發力線下,逐漸在海外打出一片江山。在俄羅斯、西班牙等地已經拿下頭把交椅。

在境外業務廣度拓展的同時,小米也持續優化境外市場渠道建設。如今小米已與全球超過150個運營商渠道(包括運營商子網)建立合作。

小米堅持優化渠道建設,終突破歐洲的運營商渠道,成為了小米這一次打破歐洲市場格局,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國內,小米的線下零售業務也曾受到過阻礙。此前,小米零售店從2016年51家發展至2019年的630家,用了整整3年時間。儘管發展速度較慢,但小米沒有放棄。事情在2020年出現了轉機,在小米提出要加速下沉市場布局,經過半年時間,小米之家數量已達到5000家,覆蓋60%的縣級市場。

近日,小米宣布要在鄉鎮市場開10000家小米之家,線上線下信息透明,讓鄉鎮用戶能夠像線上用戶一樣,享受到電商市場同價格、同品質、同體驗的好產品。這是小米線下零售渠道探索的一個新階段,也符合小米的長期發展利益。

但有一件事,小米從來都不慢,那就是在研發的投入上。根據Q1數據,小米的研發投入達人民幣30億元,同比增長61.0%。因為技術是驅動各業務高速增長的核心,投入必須要跟上。

從前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走的每一步抱著敬畏之心,並不急於求成。也正是這十年磨一劍的耐心與毅力,才成就了小米在新十年起點上業績加速增長。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首發,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商務、內容合作,請聯繫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

▶無冕財經現已覆蓋今日頭條、搜狐財經、網易財經、鳳凰新聞、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號、新浪微博、UC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雪球號、螞蟻財富號等平臺。

都到這裡啦,麻煩點個「在看」再走,這樣才不會漏掉無冕財經更多新文章!

相關焦點

  • 小米2021Q3業績,低於市場預期?
    2、拆解下營收構成:智慧型手機478,同比幾乎沒有增長,環比減少了將近二成;佔收比約61.2%,較二季度降低。小米把手機份額下降歸咎於核心零部件全球供應短缺,這可能就有點找藉口的感覺了。銷量的影響可以理解為晶片緊張,但是份額的影響則是個此消彼長的事情。關鍵是對手漲了。從我看到的數據,份額是被榮耀搶了。榮耀復活兇猛,後勁如何,還有待觀察。5、線下渠道布局:
  • 百鍊成金,小米二次騰飛——小米20年Q1業績點評及業績會紀要
    ,用戶、品牌、口碑提升後,變現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手機毛利率為8.1%,相較於2019Q1的3.28%,提升近5PCT,環比提升0.33PCT,手機ASP為1038元,同比提升7.2%,其中中國大陸市場手機平均售價同比上升18.7%,境外市場同比上升13.7%,產品盈利能力大幅增強,手機業務走出低谷,一季度小米發布小米10系列,第一次挑戰5000元以上市場,高端策略得到市場認可
  • 智飛生物(300122)業績點評——疫苗之王,業績爆發超預期
    聯繫人:杜舟/暴曉麗公司年報業績略超預期,一季報預告業績亮眼。
  • 業績增長100%+,小米為何仍在跌?
    與以往不同,小米的業績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營收增速超過50%、歸母淨利潤增速超過80%,增長驚人。中報發布的第二天,小米的股價在港股市場的表現卻是高開低走,資本市場並不認可小米,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妙投會員專享《妙解公司》專欄對此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與呈現,文章詳情請見《業績增長100%+,小米為何仍在跌?》,下載妙投app,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 小米奇蹟的背後——小米集團招股說明書解讀
    小米的銷售收入在2017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達到1146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68%,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長86%。小米的主營業務主要有三塊:手機、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品的、網際網路服務。 圖1:小米2015-2018Q1營業收入(億元)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與傲人銷售業績相反的是,小米財報卻顯示,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分別虧損439億和70億,令人大跌眼鏡。事實上,虧損的主要來源在於一個科目: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這是什麼意思呢?
  • 小米:估值方法(附深度)
    基於2019年數據進行合理測算(硬體綜合淨利率小於1%),保守假設手機利潤=2億,IoT利潤=13億,網際網路利潤=85億,對應PE=2%*10+13%*30+85%*36=34.7基於小米硬體超低的毛利率以及小米硬體綜合淨利率永遠不超過5%的業績承諾,我們合理推測未來數年,網際網路服務貢獻淨利潤仍維持在80%的高位波動。
  • 財報季觀察:為什麼小米業績增長了,股價反而下跌?
    圖片來自網絡文丨陳選濱來源丨智能相對論北京時間8月20日,小米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公告。此後,在21日小米股價出現跌幅,與財報中增長的業績數據形成鮮明的對比,上下之間的背道而馳,不禁讓人對小米當前的市場處境陷入思考。財報顯示,在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的總營收達到519.51億元,同比增長14.
  • 普路通:國內一流的供應鏈服務商,深耕小米產業鏈乘勢爆發
    目前除小米之外已經拓展樂視、同方、曙光信息、百納威爾等眾多大客戶。深耕小米產業鏈,乘勢小米產業鏈爆發迎來業績大年。公司經手貨值中小米佔比在70%以上,2016、2017年經手小米貨值分別為280億元、400億元。
  • 研究|中遠海控(1919 HK) 業績進入爆發之年
    中遠海控(1919 HK) 早前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歸屬於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為人民幣154.06億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歸屬於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為人民幣76百萬元,同比大增越200倍。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全球集運行業供需失衡,而中遠海控在危機中培育出新機遇。
  • 股價腰斬、市值蒸發,上市一周年的小米如何突破增長困局?
    小米的爆發性崛起,主因絕不是雷軍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 ,而是「勢」——結構上的優勢。小米成長之快,首先贏在產業結構紅利。——小米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小米集團營收利潤雙增,且均超出市場預期。可是,相對理性的香港資本市場似乎並沒有買帳。 這讓人想起小米香港上市前引發的爭論——到底小米是不是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
  • 併購 Synaptics一季度業績雙萎縮 中國財團或放棄收購
    據華爾街消息,美國晶片公司Synaptics於美國當地時間4月28日公布一季度業績據財報顯示,Synaptics一季度應收僅為402.5m美元,遠低於分析師們此前預期的450.4m美元,相比上一季度更是大幅降低近7000萬美元。每股收益僅為1.21美元,比分析師們預估的1.51美元低了近20%。在業務指標上,雖然Synaptics為包括蘋果、三星、聯想、華為、小米等廠商提供觸摸技術,但其在移動終端和PC端上的業務與去年相比仍然出現大幅萎縮的跡象。
  • 【電子】小米集團(1810.HK)公司點評報告:小米之家千店同開,新零售開啟新徵程
    事件,小米集團宣布,共計1003家小米之家同時開業,新開門店遍及全國30個省,覆蓋270個縣市,創造了單日門店新增數量的新紀錄。點評:小米新零售開啟新徵程。小米零售門店共有小米之家、小米之家專賣店和小米授權店三種模式,隨著1 月9 日千店同開,小米之家已經突破2000 家,線下門店總數超過3300 家,證實了小米新零售模式已經突破規模瓶頸取得階段性成功。
  • 營收增長、業績良好的小米,為什麼股價反而下跌?
    股價腰斬,兩輪多次回購股票 小米上市之初,雷軍曾豪言,「要讓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6月3日,小米集團(1810.HK)大跌5.11%,盤中最低價一度到8.92港元每股,較17港元每股的發行價縮水近一半。
  • 2020年一季度33家服飾品牌業績匯總!
    2020年第一季度中,海瀾之家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6.8%至38.48億元,實現淨利潤2.95億元,同比下滑75.59%。該公司副董事長周立宸在《致股東信》中寫道,「2020年全球疫情衝擊給宏觀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實體零售無疑是受到了重創,接下來服裝行業將會有緩慢復甦的過程。
  • 中年屈臣氏的自救與蛻變:開賣小米產品
    無疑,與小米的合作將久違的屈臣氏又拉回了人們的視線。在接下來的2016、2017年,屈臣氏連續兩年業績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2017年4月,屈臣氏中國區掌門人正式離任,將屈臣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下。市場正在向屈臣氏釋放危險信號,我們不禁發問,屈臣氏哪個環節出錯了?今年5月,屈臣氏與小米達成合作,在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旗下零售部門的17700家屈臣氏門店內,將會銷售小米產品。
  • 快慢分離的順豐經濟件,背後有何玄機?
    在8月26日下午舉行的業績交流會上,順豐高管透露,這一亮眼成績,主要得益於19年5月推出的特惠專配產品。交流會還披露了關於這一產品的更多細節。順豐電商件產品體系基本形成去年5月,針對部分往返運輸路線裝載率不高的問題,順豐推出填倉產品特惠專配。
  • 從小米之家,看懂小米高效零售
    我們在現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走訪小米之家/專賣店,深度訪談一線門店管理人員,藉助一手運營數據,還原小米之家高效零售的秘密。 線上線下同價,大部分門店能否實現盈虧平衡?小米之家的高坪效靠的是什麼?預計2018年小米之家貢獻小米收入10%左右。由於年初小米之家數量為300家,年末接近600家,全年平均存續數量大約450家左右,若保守假設2018年小米之家店均營業額4000萬元,則小米之家的直接營業額貢獻有望達到180億元,在小米總收入中佔比達到10%左右。
  • 行研篇|小米是如何變現的?2018年小米港股招股書深度解讀
    三個維度驅動小米未來的高增長:(1)小米增長戰略中最重要的是獲客,小米打開了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再次為體系內源源不斷引入高度狂熱的粉絲用戶。並通過自營零售門店「小米之家」成為低線市場用戶的新抓手。(2)第二步是消費物聯網戰略。通過生態鏈投資、參股模式布局了90多家消費IoT產品企業,連接設備超過1億臺並初步形成了壟斷優勢。(3)第三步是用戶數據深度挖掘。
  • 九泰基金蛻變記:於定增業務成名 向權益投資發力
    九泰基金在這6年間的蛻變,絕非一日之功,各項業務從無到有、各路人才引進和培養,這些難題都曾擺在這家基金公司面前。九泰基金走過的道路和未來的方向,勢必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的變化和思考,這也越發讓人期待未來三年的新九泰基金。
  • 小米6問題纏身 小米再次遭遇品牌信任危機
    小米2S自燃門,小米4點膠門,小米Note發熱門,小米Note2顆粒門,紅米Note3的Wifi斷流門……再加上小米3私下更換處理器和紅米Note2換屏等事件,小米一直飽受消費者的質疑。  作為小米2017年度的旗艦,小米6被雷軍寄予厚望。發布會上,雷軍把國內驍龍835處理器首發,使用了四曲面玻璃設計,50道製程,272道工序加工的邊框等溢美之詞用在了小米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