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你們才有外匯業務一樣,我工商銀行的「匯財通」以一系列與利率、匯率、信用、股票或商品等掛鈎的結構性產品為載體,向個人客戶提供的外匯理財服務。
同志們,我們建行也出了「出國惠」,讓我們把國內的外匯業務搞起來。
我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7】5號),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開放我國的外匯市場,所以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目前中國投資者投資外匯市場的渠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做國內銀行開設的外匯實盤,另一種是通過國外交易商在國內的代理機構直接在國外開戶,做外匯保證金業務。
由於外匯實盤點差大(可以理解為交易費用高),無槓桿等諸多因素,除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外,一般收益率很難讓人滿意。外匯保證金業務由於其可以雙向交易,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且由於有槓桿比率,可以以小博大,因此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
現在國外成熟的外匯交易市場開設的業務,基本都是以外匯保證金形式存在,而非外匯實盤。中國國內的金融機構之所以沒有開展保證金業務,主要是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目前國內還沒有完全開放外匯保證金業務。但是國家目前是 不幹涉公民的海外投資的。
看到這裡,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外匯的合法性不容置疑
一、行業分析
外匯交易屬於金融領域交易類範疇近代起源於大約1973年
每日成交量平均約6-11萬億美金,目前國內從業者大約2000萬人。
亞洲發達國家-日本80%以上的國民參與
目前國內外匯市場概況:
國泰君安拿下中國第一塊銀行間外匯交易牌照
平安銀行控股以色列外匯零售商e投睿
中信證券收購港交所KVB崑崙
中金公司內盤測試外匯保證金模擬交易
海爾金融與華為公司正式進軍外匯行業
吉利集團收購丹麥盛寶銀行,持股52%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收購英國FCA監管的經紀商萬裡匯,收購額48億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外匯類交易
建行推出24小時的個人帳戶外匯交易業務!
近期國有四大銀行全面開通個人外匯市價交易業務,可謂百花齊放,外匯市場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機構、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開始紛紛入夥外匯市場,現在,國有銀行的加入給外匯市場推波助瀾,外匯行業將會超越曾經崛起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成為新的財富新機遇?一起來看看四大銀行都開通了哪些外匯交易業務:
中國四大行已開通外匯交易業務,代表著中國全民炒匯時代即將來臨。
農行頁面:
農業銀行外匯寶(即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業務),個人客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自助終端、電話銀行、櫃檯等多個渠道,使用借記卡或存摺內的活期外匯儲蓄存款餘額,在農業銀行規定的交易時間內,按農業銀行公布的外匯寶交易報價,把一種外匯幣種買賣成另一外匯幣種。
目前可供交易的幣種有:美元、歐元、英鎊、港幣、日元、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瑞典克朗等多個幣種。交易方式包括市價交易和委託交易,委託交易可進行獲利委託、止損委託、雙向委託、多重委託、連環委託等。
建行頁面:
建設銀行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建設銀行接受個人客戶委託,為其辦理兩種可自由兌換貨幣之間的買賣。個人客戶可通過櫃檯、電話、網上銀行或自助終端進行外匯買賣,部分行已開通24小時服務。
目前可供買賣的幣種有美元、日元、港幣、英鎊、歐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和新加坡元9種外匯。客戶可以直接進行共36種貨幣對之間交易。交易起點高低兼宜,最低起點1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匯。此業務的開通可以規避匯率風險,達到個人外匯資產保值增值目的的一種業務。
中行頁面:
外匯寶是中國銀行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業務的簡稱,是指在中國銀行開立本外幣活期一本通存摺且持有外幣現鈔(匯)的客戶,可以按照中行報出的買入/賣出價格,將某種外幣(匯)的存款換成另一種外幣(匯)的存款。支持即時買賣和掛單委託。
客戶可以利用國際外匯市場上外匯匯率的頻繁波動性,在不同的存款貨幣間轉換並賺取一定的匯差,以達到保值、盈利的目的。
交易幣種:美元、歐元、英鎊、澳元、港幣、瑞士法郎、日元、加拿大元、新加坡元,可做直接盤交易與交叉盤交易。
交易方式:櫃檯、電話、自助終端和網上銀行等多種交易方式。
工行頁面:
工商銀行「匯財通」外匯理財服務,以一系列與利率、匯率、信用、股票或商品等掛鈎的結構性產品為載體,銷售包括美元、港幣和歐元等世界主要貨幣在內的「匯財通」外匯理財產品,產品類型包括:保本、收益率確定型、保本、收益率不確定型兩種類型。
「匯財通」外匯理財,具有本金安全、收益率同業領先、利息高於同期定期存款、投資期限靈活多樣等特點,產品品種繁多,並且不斷推陳出新,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需求。
第一,國家政策層面,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一直在推進中。
隨著人民幣加入國際一籃子貨幣政策,人民幣成為國際上重要的貨幣。
自貿區金融改革的首要重點,也是推進金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第二,面向全球市場投資的氛圍和環境在國內已經開始形成。
私募大爆發,市場參與主體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資金規模,成交量創下歷史之最。
中國資本市場的威力震驚世界。如此大的金融體量和參與者數量,產生了溢出效應。
很多投資者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場。加上阿里巴巴、京東等大批有影響力的企業赴美上市。
滬港通開通,從此把中國投資者的視野擴展到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市場。
第三,全球外匯行業的知名經紀商平臺雲集中國市場,中國外匯行業已經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外匯行業知名經紀商的進駐,為中國外匯行業帶來了經驗和人才儲備。當前外匯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總體上行業呈現良性發展。從業者合規意識相對比較強,從業人員素質較高。平臺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對投資者的保護越來越好,普遍重視品牌和軟實力發展。外匯行業創業媒體越來越多,投資者教育和透明度都在快速提高。
第四,機構和資管人才紛紛轉型到外盤投資,為外匯行業注入正規軍的投研力量。
現在中國的投資機構越來越講究全球投資,全市場全品類捕捉交易機會。外匯市場作為全球金融行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有索羅斯這樣耳熟能詳的人物作為指引,國內的投資機構早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外匯市場大爆發的當下,所有的機構都開始把目光聚焦到外匯交易這一新興行業。人才,研發,市場,很多機構開始在外匯市場布局。可以說,走向全球的中國機構投資者,無法錯過外匯這一巨大的投資市場。
2019年7月1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了2019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並就跨境資本流動、經常帳戶順差、外債風險及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是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第一,繼續促進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第二,穩步推動資本項目開放。
第三,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
一是優化外匯管理政策,進一步支持貿易方式創新。
二是提升外商投資企業資金匯兌的便利性,支持有條件、有能力的中國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
三是積極支持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在外匯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統籌考慮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狀況,金融穩定性等要求,統籌交易環節和匯兌環節,以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有序推動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提高已可兌換項目的便利化水平。
一是改革QFII和RQFII,擴大投資範圍,研究適度放寬甚至取消QFII額度管理。
二是支持科創板健康發展,做好「滬倫通」項下存託憑證跨境資金管理工作。
三是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渠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