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品到太空垃圾:人造「星星」正在改變星空

2020-12-25 騰訊網

SpaceX公司最近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這形成了一列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人造星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面對天黑之後看到的星空,人類祖先描繪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而幾千年來,太陽、月亮和星星也幫助人類制定了歷表,提供了導航的參考。然而,新「天體」的出現會改變我們幾萬年來所看到的星空嗎?

在法國西南部一個洞穴的粗糙牆壁上,保存著許多關於野牛、馬和鳥類的華麗圖畫。它們是大約4萬年前,一位史前藝術家遺留在那裡的。在一頭公牛的肩膀上可以看到7個排成一列點,表明在這些早期的人類藝術品中,隱藏著一個星光閃爍的秘密。

當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被調整成合適的角度反射太陽光時,我們偶爾可以看到它在夜空中划過

科學家認為,這些小點代表了一組明亮的恆星,它們構成了金牛座的一部分。金牛座懸掛在冬天歐洲的夜空中。如果這種說法正確的話,就表明這些早期的歐洲人類定居者對恆星位置的了解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幾萬年後,古羅馬人從遙遠恆星產生的光點中辨認出了類似的形狀。後來,北歐海盜和歐洲探險者利用這些的星星的導航,來到了新的大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等太空機構正在跟蹤環繞地球運行的碎片和垃圾,以防它們對太空飛行器的運行構成威脅

在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的6000顆恆星中,有一些很容易識別,它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夜空標記。北極星,幾千年來一直被水手們用來輔助導航,因為它相對北半球的水手來說,幾乎是靜止不動的。月亮在黑暗的夜空中,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令人安慰的存在,並且用盈虧來幫助我們標記時間的流逝。近期的歷史中,望遠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得以窺見太陽系之外更為動蕩的宇宙,那裡潛伏著狂暴的超新星和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有能力吞噬整個星系。

曾在西雅圖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軌道反射器,原本是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空雕塑

太空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們看待天空的方式也可以被人為地改變。成千上萬顆衛星,還有空間站都可以反射太陽光,被地球上的我們發現,它們看起來就像在天空中穩定運行的恆星。

在人類歷史上,天空將首次被有意地改變,並將徹底轉變我們對夜晚星空的看法。龐大的衛星陣列和軌道太空飛行器,成為了新的人造「恆星」,並且是未來幾代人在夜間看到的固定特徵。

新的「星星」

隨著每年數百顆新衛星的發射,我們對太空技術的日益依賴已經使天空變得越來越擁擠。雖然當某顆衛星經過時,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注意到那短暫的閃光,但對於探索宇宙深處的天文學家而言,這些衛星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更多的衛星進入軌道,地球周圍的空間將變得越來越擁擠

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漢娜 貝納德(Hannah Baynard)說:「就像我們在城市裡因為光汙染而無法看到較暗的恆星一樣,衛星也有類似的效果,即使使用更大的望遠鏡,也很難不受衛星閃光的影響。」

有些人可能會說,即使太空觀測受到影響,但這些衛星提供的服務仍然是值得的。不過,在一些計劃中,將新型太空飛行器送入軌道的目的純粹是為了美觀。

在大氣層中燃燒太空垃圾可能會產生流星雨,甚至比最壯觀的煙花表演還要耀眼

俄羅斯初創企業StartRocket透露,他們希望向近地軌道發射多達300顆帶有可伸縮反射帆的小型衛星。一旦到達預定位置,它們就可以像屏幕上的像素一樣排列。當受到太陽的照射時,這些衛星可以組合成公司的標識,像恆星組成星座一樣。換句話說,每天晚上大約有六分鐘的時間,我們仰望星空時會看到一個商業品牌的星座。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成功地向平流層發射了一個「光像素」(light pixel)探測器,上面附加了反射膜,其工作原理就像一面鏡子。StartRocket公司稱,我們可以從地球上看到這個探測器。當然,將一組衛星送入軌道並進行編隊飛行,在技術上更具挑戰性,而為這組衛星籌集資金也可能是主要的障礙。StartRocket公司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在天空中展示和平標誌,在2021年開始新的服務。

StartRocket公司堅稱,他們的衛星不會飛越自然保護區,也不會出現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但這項計劃還是遭到了專業人士和業餘天文愛好者的強烈反對。「資本主義已經達到了平流層的高度,」英國劍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吉納·哈拉比(Ghina Halabi)說,「我100%反對太空汙染和夜空商品化。」

星星藝術品

2018年,一項將鑽石形反射鵰塑品送入軌道的計劃失敗了。當時,內華達藝術博物館與藝術家特雷弗·帕格蘭(Trevor Paglan)合作,希望發射一臺軌道反射器。如果成功的話,從地球上看,它就像是一顆新恆星。

然而,就在該項目啟動後,由於美國政府停擺,項目團隊無法獲得部署反射器的許可。35天後,他們與藝術品失去了聯繫。

然而,帕格蘭希望,如果軌道反射器因為電子器件的意外老化觸發了膨脹序列,從而引發短路的話,那這個正在環繞軌道運行的雕塑最終仍有可能到達預定位置。

「我認為,軌道反射器目前的狀態是一種未知的可能性,就像一個未打開的物體在夜空中盤旋,」帕格蘭說,「而作為個人,我將一直注視著星空。因為我知道,一顆新的星星在任何時刻都可能會出現。」

目前,這個軌道反射器只是為不斷增長的太空垃圾又提供了一些質量。舊太空飛行器的碎片、退役的衛星,甚至是冰凍的廁所垃圾,所有這些太空垃圾環繞在我們的星球周圍。

哈拉比說:「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想用藝術裝置來『美化』像天堂這樣崇高的事物,那將是傲慢和自負的。」但內華達藝術博物館藝術與環境中心的主任威廉認為,把天空作為人類藝術作品的畫布是很有價值的。

「太空藝術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框架,讓我們在這個星球上審視自己,」福克斯說道。事實上,史前的洞穴壁畫就暗示我們,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周圍環境是人類的天性。

太空垃圾問題

令人擔憂的是,像這樣的項目會給其他太空飛行器帶來風險。地球周圍的空間似乎已經越來越擁擠了。

SpaceX公司獲準發射近1.2萬顆Starlink衛星,在偏遠地區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今年5月,首批60顆「星鏈」(Starlink)衛星在440公裡的高空發射,地面的觀星者立即發現了這一過程。

貝納德說:「當SpaceX公司的『星鏈』升空時,排成了長長的一串。它們看起來都非常明亮,因為是從一個非常低的軌道發射的。」然而,SpaceX公司表示,隨著衛星進入更高的軌道,它們的亮度將變得越來越弱。

其他8家公司也在計劃提供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包括亞馬遜的子公司Kuiper Systems,最近提交了發射3236顆寬帶衛星的許可申請。SpaceX公司和亞馬遜都堅稱,它們正在解決衛星可能造成的潛在光汙染問題。

由於天空中有如此多人造物體,發生事故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目前已經有大約8400噸的碎片和垃圾以每小時28800公裡的速度環繞地球。這種碎片的撞擊可以破壞甚至摧毀衛星。2009年,一顆報廢的俄羅斯衛星撞上了一顆運行正常的美國商業衛星,產生了至少2000塊碎片。在這個過程中,軌道上的碎片數量急劇增加。

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追蹤數千塊太空碎片(最小的只有彈丸大小),並定期執行規避操作,以確保衛星的安全。

哈拉比警告稱,碎片撞擊事件將變得越來越常見,天空將成為一個擁擠的碎片空間。

雖然有限制空間碎片增加的國際法規,有些人也提議用大網來清理太空垃圾,但也有人認為,解決的辦法是把垃圾本身變成藝術品。

荷蘭藝術家達安·羅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正在與歐洲航天局(ESA)合作建立一個太空垃圾實驗室,以創新的方式解決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包括將太空垃圾變成人造流星,像煙花一樣照亮天空。該計劃試圖將碎片引導到地球大氣層,並在選定的時間使其燃燒。

羅斯加德說:「如果太空垃圾不是廢物,而是一種資源,那就會改變了人們討論的內容,增加其價值。」他聲稱,這個項目可以在三年內實現。

如果成功的話,一個人類一直在苦苦思索的問題將重新出現。從我們的祖先在洞穴中留下動物的繪畫,到人造星星藝術品,它們僅僅是美學裝飾,還是代表著更深刻的東西?它們是人類獨創性的標誌嗎?或者它們只是某種塗鴉?也許,只有在旁觀者的眼中,才能發現這其中的美。

相關焦點

  • 美到窒息!太空中絕美的星空美圖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些美麗星空的畫作吧。獵戶座大星雲獵戶座大星雲是位於獵戶座的一座發射星雲,通過望遠鏡觀察這座美麗的星雲,獵戶座星雲如同一隻展翅翱翔的飛鵬。獵戶座大星雲是全天最亮的星雲,在一些光汙染少的地方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
  • 太空垃圾會引發破壞性的多米諾效應「碰撞級聯」產生更多太空垃圾
    ,空罐就會被拋棄,拋棄的原因就是為了使火箭的重要變輕,有些部件在墜落到地面之前就會在大氣中燃燒殆盡,但是大多數沒用的火箭部分依然留在了軌道上,並繞地球軌道運行。現在每年至少有3到4顆衛星被這樣摧毀了。隨著衛星的數量和軌道上的垃圾數量增多,預計將在每年增長10倍,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 太空垃圾的連鎖反應太空中最糟糕的東西不是那些小小的太空垃圾,最糟糕的事情是一個不可阻止的連鎖反應,把許多非垃圾的東西變成垃圾。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牽動了一波太空夢,作業之外不忘仰望星空
    這些青年們在觀察太空中的星星,然後和大家分享每一顆星星背後的故事,同時也開始了激烈的爭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太空中的奧秘。相信很多孩子都對太空有很多的好奇和嚮往。面對孩子對太空的好奇和嚮往,正值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其實我們也可以把書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孩子。鼓勵孩子的太空夢,讓孩子們可以豐富太空知識,更好地開始探索的旅途。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項目所需的其餘2400萬歐元經費則由「清潔太空」公司自行籌集。一旦技術成熟,「清潔太空」公司將會提供太空垃圾清理的商業服務,供各航天機構和公司使用。近地軌道太空垃圾情況示意圖問:目前存在於太空中的太空垃圾主要來源於什麼?
  • 天文館:這裡不僅投射星空 更投射人類對未來的探求
    這裡不僅投射星空 更投射人類對未來的探求  郭超豪  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將於明年開館,屆時,它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天文館大概是世界上最夢幻的建築之一。懷著期待的心情,排隊走進一個帶有巨大圓頂的大廳。
  • 從「養鴨子」到太空行走,她不過多了一份執著
    ▲傑西卡·梅爾(JessicaMeir)緣起,在兒時的星空1977年的夏天,傑西卡出生在美國緬因州北部偏遠的Caribou。在這個遠離車水馬龍的小地方,女孩能自在地探索大自然,在每個晴朗的夜晚看到美麗星空。
  • 仰望星空,懷揣夢想!桂城燈湖六小把「星空」搬進了校園
    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從小培養他們廣闊的世界觀宇宙觀,桂城街道燈湖六小打造了一條星空長廊,激發科學夢想,燃點好奇心,讓孩子學會仰望星空,懷揣夢想。學生上課仿佛太空遨遊星空浩瀚,宇宙無垠,流傳著多少的傳說,藏著多少的奧秘……在燈湖六小,有一條星空長廊,為學生打開廣闊星空的一頁。
  • 嫦娥5號上升器踐行太空垃圾清理計劃,設想很多的美國有沒動靜?
    這是我們體現大國責任,避免太空製造太空垃圾的一次實踐。而我們避免太空垃圾,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開始了。自從人類探索太空以來,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給太空帶去了意外之物,哪些發射過程、衛星廢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成為了頑固的太空垃圾。以地球軌道為例,它的上面遍布太空垃圾,並且情況越來越壞。
  • 航天|清理太空垃圾,各國都有啥高招?
    據不完全統計,從1957年到2005年,世界各國發射成功了約6000個太空飛行器,其中俄羅斯3121個,美國1802個,其中通信衛星1671顆,遙感衛星2107顆,導航衛星384顆,科學衛星和試驗衛星1049顆,空間探測器140個。一些太空作業過程也會意外地遺留下太空垃圾。
  • 素食風潮興起,2020 或成人造食品崛起之年
    素鵝肝、素鰻魚、素金槍魚,2020 年是人造食品的崛起之年? 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選擇素食,一些米其林星級餐廳大廚、先鋒食品技術研發公司和國際大型連鎖餐企,都將注意力投入到植物性葷食的替代品上,因此今年有可能是餐飲界的「素食人造食品之年」。
  • 編輯精選|素食風潮興起,2020 或成人造食品崛起之年
    連米其林星級餐廳大廚都鍾愛的人造素食,讓我們一探究竟。素鵝肝、素鰻魚、素金槍魚,2020 年是人造食品的崛起之年?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選擇素食,一些米其林星級餐廳大廚、先鋒食品技術研發公司和國際大型連鎖餐企,都將注意力投入到植物性葷食的替代品上,因此今年有可能是餐飲界的「素食人造食品之年」。
  • 2020年重大科學突破:太空旅行和實驗室人造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挑選出2020年全球重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AI人工智慧技術、食物領域、太空技術,以及最新新冠病毒響應,展示了科學力量如何改變全球後疫情時代。1、太空旅行
  • 如果人類移民太空,那麼我們的太空社區是什麼樣的?-奧尼爾圓筒
    在過去幾個世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了滿足我們的工業需求和全球商業化,地球上的資源正在被迅速的消耗殆盡,很多人認為再這樣下去地球將步入毀滅的境地。一些未來學家認為,介於人類向外擴張自己領土的本性,當地球上的資源無法支持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時,我們無可避免的要走上探索以及向太空殖民的道路。
  • 我國已製造出清理太空垃圾飛行器,但美國卻表示「反對」,為何?
    我國已製造出清理太空垃圾飛行器,但美國卻表示「反對」,為何?而就在這段時間,中國的北鬥導航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對於美國來說有著很嚴重的威脅,實際上在地球的周圍,無數的衛星發射器在圍繞,而中國的衛星發射器也標誌著,中國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航天大國,但儘管如此,一些問題也在等待著解決,比如說太空垃圾。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開啟了中國人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我國探月工程主要包括「繞、落、回」三大目標。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和「巡」,嫦娥五號正式拉開「回」的序幕,將實現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
  • 太空垃圾倍增,中國掃地僧:低調撿垃圾為何令美國害怕?
    搶佔軌道資源,搶佔通信頻譜資源,搶佔外星礦產資源,火星移民…… 人類像美國西部開發時的土匪一樣先到先得,佔地為王。為了在太空開發利用中佔得先機,完全不計後果。 長年累月,天文愛好者發現「天啊!我們被太空垃圾包圍啦!」
  • 太空軍,不該開啟的「潘多拉魔盒」
    來源:科技日報隨著川普總統籤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正式拉開太空軍建設的序幕。按照法案,太空軍「包括作戰和作戰支援職能,以開展迅速、持續的太空攻防行動和所有領域的聯合行動」。看來,美國確實是要認認真真、扎紮實實地準備一場太空中的戰爭。21日,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副總統彭斯親自在《奧蘭多哨兵報》發表評論文章,宣稱太空軍將給國家安全帶來變革,甚至說「它將使美國和世界更加安全」。誠如彭斯所言,太空軍必將帶來巨大變革。但是,它即將開啟的是太空戰這一「潘多拉魔盒」,絕非太空安全的大門。
  • 香港迪斯尼玩樂,飛越太空山,巴斯光年星際歷險
    「明日世界」主要有幾個項目:飛越太空山、幸會史迪仔、太空飛碟、UFO地帶、馳車天地、巴斯光年星際歷險,其中飛越太空山和巴斯光年星際歷險是可以拿FastPass,就是預約時間,預約了,你就可以去玩其他的,只要預約的時間段裡回來,你就可以插別人的隊,說得有點難聽,呵呵。
  • 還在苦惱垃圾如何分類?用來做藝術品啊!
    ▲ 圖片來源於網絡垃圾要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的分類標準,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裡。如果違反規定,會受到罰款和行政處罰。垃圾分類為何如此重要?最近一條關於環境保護的視頻在Instagram 上火了,視頻裡一群北極熊正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
  • 3D列印技術,改變太空製造業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現實世界中,太空任務所需的一切——從工具到食物和藥品——都必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後,然後運輸到軌道上。這些高昂的花費也限制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然而這一切都將改變。一些公司早已在太空中用3D列印技術代替了工具。接下來我們能看到繞軌道運行的工廠製造產品在地球上銷售,又或是建造足球場大小的衛星自動化機器人。